+高级检索
  • 1998年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Ti-31合金循环变形特性研究

      1998(3).

      摘要 (1239) HTML (134)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Ti31合金循环变形的力学行为及组织特征。研究表明:当循环应变Δε/2=0.6%~1.0%时,合金具有明显的应变滞后现象,循环次数对硬化环的宽度无明显影响,循环变形特性主要表现为循环饱和。循环变形后α相内产生大量位错增殖,形成位错环。

    • γ-TiAl基双相合金片层组织不连续粗化的驱动力与动力学

      1998(3).

      摘要 (1380) HTML (138) PDF 0.00 Byte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测定了Ti45at%Al合金的初生片层组织发生不连续粗化时的转变速度及片间距。利用亚正规溶体模型计算了不连续粗化时的自由能变化。结果表明,不连续粗化的转变驱动力主要来自化学自由能项;不连续沉淀模型对描述初生片层的不连续粗化仍是有效的,但此时粗化片层前沿界面的互扩散系数将大为降低,接近体扩散系数。

    • Mg-Li基复合材料

      1998(3):125-129.

      摘要 (1146) HTML (132)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镁锂基复合材料由于其较低的密度而具有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宇航材料。本文论述了镁锂基复合材料的各种制造方法以及镁锂基复合材料的种类与特性,并讨论了各种增强剂与镁锂基体的界面反应及机械性能。论述了如何控制反应和选择合适的复合体系以及如何对增强剂进行表面处理以改善镁锂基复合材料性能的途径。

    • 元素替代对PMPYBCO超导体磁通钉扎的影响

      1998(3):130-134.

      摘要 (1263) HTML (127)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粉末熔化处理法制备了一系列元素替代体系的Y1-xLnxBa2Cu3Oy(Ln=Ho,Er或Gd)及YBa2Cu3-xSnxOy超导体,系统地研究了体系的熔化温度、临界温度、微观结构和磁通钉扎特性等随元素替代量的变化。

    • 掺杂Fe对贮氢合金Ml(Ni—Co—Mn—Ti)5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1998(3):135-138.

      摘要 (1124) HTML (144)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混合稀土金属中含有不定量的Fe杂质及贮氢电极合金在熔炼过程中容易混入Fe杂质的特点,采用在Ml(Ni-Co-Mn-Ti)5合金中入为地添加不同量Fe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Fe掺 对贮氢电极合金Ml(Ni-Co-Mn-Ti)5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Ti—31合金循环变化特性研究

      1998(3):139-141.

      摘要 (1163) HTML (157)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贵金属与铝二元合金的形成热

      1998(3):142-145.

      摘要 (1454) HTML (16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Miedema理论计算CuAl、AgAl、AuAl构成的三个二元系统的整个成分范围的液态混合焓,计算的结果同已有的实验测量结果比较表明,计算值同实验结果符合得比较好。同时,也计算了以上三个二元系统的整个成分范围的固态合金形成焓,并将计算结果同已有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CuAl、AgAl二系统,符合得比较好,而对AgAl系统,计算值与实验值有较大的差别,但总的趋势是正确的,这证明了Miedema理论计算得到的贵金属与铝二元合金系统的混合焓和形成焓是合理的。同时讨论了原子尺寸因素、电负性、电子

    • Ml1—xCaxNi5合金的氢化物稳定性研究

      1998(3):146-148.

      摘要 (1399) HTML (142)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系统研究了Ml1-xCaxNi5系贮氢合金的氢化物稳定性(以合金的氢化物的放氢平台压力来表征)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Ca部分取代Ml后对Ml1-xCaxNi5系贮氢合金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影响的两个因素,即几何因素和电子因素,并由此导出了合金的氢化物的放氢平台压力与合金晶胞体积的关系式:lnP=-1.14858V2+195.5624V-8322.0562理论曲线与实验结果吻合。

    • 微晶Ni3Al高温氧化的动力学规律

      1998(3):149-151.

      摘要 (1209) HTML (133)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比研究了Ni3Al微晶处理前后在1000℃氧气中高温氧化的动力学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微晶化处理后,合金氧化速率显著降低,抗氧化性能大大提高;微晶Ni3Al氧化动力学规律与Wagner高温氧化抛物线规律相比,具有明显的负偏差。由于微晶化后形成的氧化膜是微晶,晶界密度极大增加,短路扩散远远大于晶格扩散,根据多维缺陷对氧化动力学的影响规律,并考虑氧化物晶粒长大动力学,推导出微晶氧化动力学服从四次方规律x4=kpt,实验结果与推导结果符合得非常好。

    • TiMe合金的价电子结构分析及结合能计算

      1998(3):152-155.

      摘要 (1275) HTML (137) PDF 0.00 Byte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采用键距差分析方法,分析了金属间化合物TiMe(Me=Fe,Co,Ni,Pd,Pt,Au)的价电子结构,确定了Ti及Me元素在这些合金中的状态,所贡献的共价电子数、自由电子数以及共价电子在总价电子中所占的比例。结果发现随合金中价电子数的增加,合金的马氏体相变温度Ms有上升的趋势。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这些合金的理论结合能,所得结果与实验事实相符。

    • TA5钛合金板材低周疲劳断口分析

      1998(3):156-160.

      摘要 (1526) HTML (141) PDF 0.00 Byte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对TA5钛合金板材低周疲劳断口形态及其形成原因的认识,为其结构疲劳安全设计及可靠性分析提供科学依据,使用TM-35C扫描电镜和PV-9100X射线能谱仪进行断口形貌观察和分析,依次观察了疲劳源区、扩展区、瞬断区形貌。

    • γ—TiAl基双相合金片层组织不连续粗化的驱动与动力学

      1998(3):161-164.

      摘要 (1085) HTML (131)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Ti(Ⅳ)在氯化物熔体中的电化学还原

      1998(3):165-168.

      摘要 (1309) HTML (14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KClLiCl熔体中Ti(Ⅳ)的电化学还原机理和钛沉积及沉积动力学,计算了各还原步骤传递的电子数。结果表明,Ti(Ⅳ)的电化学还原为三步电荷传递反应,即:Ti4+→Ti3+→Ti2+→Ti。Ti(Ⅳ)的电化学还原速度由离子扩散速度来控制。在一定熔体组成及温度下,沉积物的性质依赖于电解时间及电解电位。在KClLiCl熔体中阴极电位为500mV(相对钼电极),电解时间为4h时,可获得粘附性能好的钛沉积物,并观察到沉积物为细小结晶堆积起来的多孔体。钛的纯度可达99.9%。

    • 外加拉应力对TiNi合金马氏体相变点Ms的影响

      1998(3):169-172.

      摘要 (1441) HTML (136)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四点接线电阻法测定了外加拉应力作用下燃烧合成Ti50Ni(at%)形状记忆合金马氏体相变点Ms的变化,并从宏观热力学和微观相变动力学两方面综合分析外力对TiNi合金马氏体相变点Ms的影响。在再结晶退火TiNi合金中,马氏体/母相界面间保持良好共格关系,外力的宏观热力学作用可使Ms上升,而从微观动力学方面看,外力可破坏界面的共格性,使界面可动性及Ms下降,两者作用相互抵消的结果导致Ms随外力增加变化不大;而在冷加工后回复退火TiNi中仍存在大量冷加工位错,其马氏体/母相界面间的共格性已遭到这些位错的明显

    • 正交实验设计在钽片加工工艺设计中的应用

      1998(3):173-176.

      摘要 (1418) HTML (130) PDF 0.00 Byte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考察了两个水平的开坯方式、轧制方向、退火温度以及轧制变形量对钽片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镦粗拔长开坯对细化成品钽片晶粒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双向轧制能进一步破碎钽板粗晶铸态组织。大的总变形量和较低温度下再结晶退火可获得等轴细小晶粒

    • 热等静压法制取复合硬质合金轧辊

      1998(3):177-181.

      摘要 (1572) HTML (125) PDF 0.00 Byte (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用铁基复合材料作复合辊内层,采用热等静压扩散连接法将其复合到硬质合金外层,制得了近实物尺寸的复合硬质合金轧辊。考察了铁基复合材料内层的热等静压烧结组织和性能及复合辊内、外层界面结合情况。并对复合辊线切割时产生的裂纹作了分析。从而为热等静压法复合硬质合金轧辊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 化学镀提高铜石墨材料的抗弯强度

      1998(3):182-185.

      摘要 (1230) HTML (138)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石墨表面化学镀铜对粉末冶金法制备铜石墨材料的抗弯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石墨含量变化(体积分数为6%~20%),材料抗弯强度较未镀的提高13.8%~15.5%,其本质是化学镀降低材料的孔隙度。材料的抗弯强度σbb与孔隙度θ符合指数关系:σbb=σbb0·exp(-βθ),化学镀使β值升高。通过金相组织及断口形貌观察,发现化学镀使石墨分布更加均匀,且使石墨—铜的界面结合强度提高。

    • 铬天青S光度法测定纯钛中铝含量

      1998(3):186-188.

      摘要 (1579) HTML (146)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铬天青S光度法用于钛中铝含量为0.1%~1.0%的测定。该法显示,在硫酸——六次甲基四胺缓冲体系中(pH=5~6),铝(Ⅲ)与铬天青S形成紫红色配合物,在波长550nm用分光光度计测得铝含量。研究表明,该法采用无铝纯钛打底制作校正曲线并用过氧化氢、乙二胺四乙酸锌联合掩蔽能够消除钛、铁等的干扰,方法简单,准确性良好,能够较好用于钛及部分钛中铝含量为0.1%~1.0%的测定。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刊期浏览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