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
摘要:用自制的氧乙炔烧蚀装置对ZrCp/W复合材料烧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为 40%ZrCp(体积分数,下同)/W<30%ZrCp/W<W;钨中加入ZrC颗粒明显提高了钨的抗烧蚀性能,而且 ZrC颗粒含量越高,材料抗烧蚀性能越好。并用多波长高温计对烧蚀表面温度进行在线测试。复合材料烧蚀机理是W,ZrC的氧化烧蚀。
2001(2).
摘要:对由 L21型(Co,Ni)2AlTi和L12型(Co,Ni)3(Al,Ti)两种有序相组成的Co-Ni-Al-Ti系新型金属间化合物高温结构实验用合金进行了不同制度的热处理,并对相应的显微组织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到了控制显微组织以优化性能的热处理参数。
2001(2).
摘要:研究了四元混合稀土(La_xCe_(1-x))0.9(PrNd)0.1(NiCoMnAl)_5(x=0.4~0.9)贮氢合金中La, Ce的不同含量和比例对合金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晶胞的a轴和晶胞体积随La含量x的增加而增大,而 c 轴则在小幅度内波动;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随 x的增加而增大,并在 x=0. 90时达到最大值(328. 9 mAh/g),但平均每循环容量衰减率提高,充放电循环稳定性下降。
2001(2).
摘要:采用电阻应变测量法研究了LaNi5-xAlx系列合金吸放氢循环床体壁应力与循环次数、贮氢容量、壁厚以及松装比的关系。结果表明:松装比大和壁薄的贮氢床应力要大;且随吸放氢循环的进行,壁应力增大更明显;在贮氢量达到一定值后,壁应力才缓慢增大。
2001(2):81-84.
摘要:关于Zr-2和Zr-4合金的转折机理有多种假说。其中相变假说认为:锆合金的氧化速度主要受氧化物/金属界面附近t-ZrO2向m-ZrO2转变的控制。在400℃,10.3MPa过热蒸汽中,相变是由应力松驰引起的,在300℃的LiOH水溶液中,OH∧-1与氧空位的相互作用促使t-ZrO2向m-ZrO2转变。本文着重讨论了相变假说及其相变机理,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氧化膜中压压力达到一定值时,以有Li∧ 进入氧化膜使其力学性能恶化可能导致氧化膜的碎裂,由此引起腐蚀加速和出现转折。
2001(2):85-88.
摘要:用预处理熔铸工艺制备的TiC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室温和300℃~700℃拉伸性能测量表明:复合材料相应于未复合基体合金的强度增量在温室达到24%,而到650℃降为4%,表明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有利于室温和低于650℃中的等温度强化;400℃~500℃时出现动态变时效,但延性并未明显下降,意味着PTMP工艺制成的TiC/Ti复合材料间隙元素含量低;300℃~500℃下加工硬化明显增加,可能与复合体中位错密度度增加有关。
2001(2):89-92.
摘要:首次对于由50000个Al原子组成的液态金属系统在由急冷形成非晶态结构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微观结构组织的变化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探讨各种有关键型、原子团结构组态的转变机制,得到一幅十分清晰的关于金属原子成团及其演变的图景,同时也对模拟计算结果的微观机理给了相应的讨论。这对于深入理解非晶态结构的形成机制及其微观过程,将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2001(2):93-96.
摘要: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对TiNiCu形状记忆合金在Hank's人工模拟体液中的耐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iNiCu合金阳极极化时,在100mV~150mV电位区间出现了低电位活性溶解。pH值的降低和Cl∧-1浓度的升高,使孔蚀电位Eb值负移,孔蚀敏感性增大。在Hank's人工模拟体液中TiNiCu合金的耐蚀性比TiNiCu形状记忆合金劣,其原因是TiNiCu合金的晶体结构不单一,造成电化学性质不均一,同时晶界富Ti2Ni析出和疏松状态的Cu的表面富集,促进阳极溶解。
2001(2):97-100.
摘要:研究了一种新型聚乙二醇(PEG)基热塑性粘结剂,它由高密度聚乙烯、聚乙二醇、聚合物W、硬脂酯、邻苯二甲酸和二辛脂和抗氧剂等组成。新型PEG基粘结剂与Fe-2Ni粉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混合均匀性好,且粉末装载量高,喂料注射成形性好。用新型PEG基粘结剂和Fe-2Ni粉所制备的喂料是一种假塑性流体,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新型PEG基粘结剂用乙醇溶剂脱脂,速度快、缺陷少、维形能力强,且可避免环境污染。
2001(2):101-104.
摘要:用自制的氧乙炔烧蚀装置对ZrCp/W复合材料烧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为40%ZrCp(体积分数,下同)/W<30%ZrCp/W<W;钨中加入ZrC颗粒明显提高了钨的抗烧蚀性能,而且ZrC颗粒含量越高,材料抗烧蚀性能越好。并用多波长高温计对烧蚀表面温度进行在线测试。复合材料烧蚀机理是W,ZrC的氧化烧蚀。
2001(2):105-108.
摘要:通过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锻造后的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进行热处理,得到了含有不同等轴γ及片层(γ α)体积比的双态组织,并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试样进行内应力测定。实验结果表明,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合金中的内应力随显微组织及α2的体积分数的变化而变化,并对实验结果及产生内应力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2001(2):109-113.
摘要:根据γ-TiAl层状晶体(PST晶体)的微观结构,构造了可使用有限元计算的夹心基元。由有限元计算表明,当裂尖平行于片层时,裂尖前端所有滑移系上的分切应力都很小。即滑移较弱,而沿片层界面(它总是解理面之一)的正应力有最大值,这表明,裂尖将沿片层扩展,而且塑性小,当裂纹垂直于片层时,裂尖前端很多滑移系上的分切应力都很大,最大正应力并不在片层界面上,而总在跨片层的解理面上,这表明,裂尖在片层内解理,并且塑性很大。
2001(2):114-117.
摘要:对由L21型(Co,Ni)2AlTi和L12型(Co,Ni)3(Al,Ti)两种有序相组成的Co-Ni-Al系新型金属间化合物高温结构实验用合金进行了不同制度的热处理,并对相应的显微组织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到了控制显微组织以优化性能的热处理参数。
2001(2):118-122.
摘要: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层片状 γ-TiAl合金室温压-压循环变形中的孪生行为。结果表明:在变形后的层片组织中出现了大量的{111}〈112 ]型形变孪晶,这些形变孪晶对层片位向有明显的依赖性,在一些位向的片层内可大量产生,而在另一些位向的片层内却难以发现,且产生的李晶和片展边界呈一定的夹角关系;同时,在同一片层内观察到了两组切变方向相反的形变孪生类型,根据孪生切变的单向性和位向三角形 内孪生切变的Schmid因子分析,发现这两组孪生类型分别为 型孪生和 型孪生;孪生切变与位错滑移有一定的互补关系,在孪生切变受阻的片层内,出现了平行于孪生切变方向的位错滑移。孪生切变的多样性和孪生与滑移的互补关系大大缓解了各向异性层片组织中的应力集中,从而有效地抑制了裂纹萌生,使 γ-TiAl合金循环塑变能力提高。
2001(2):123-126.
摘要:通过SEM原位拉伸试验观察了P/M Rene 95合金中的非金属夹杂在拉伸状态下导致裂纹萌生、扩展的微观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原位拉伸过程中,裂纹首先在试样表面的夹杂物处产生,裂纹主要萌生于夹杂物/合金基体的界面;随着外加应力的增加;裂纹极易沿夹杂物/基体界面扩展,向基体深入;最后,部分夹杂与基体完全分离、脱落,一些夹杂物的材料制备过程中被破碎成若干碎片,增加了裂纹萌生的几率。
2001(2):127-130.
摘要:研究了W-Ni-Fe纳米晶粉末的注射成形(MIM)。纳米晶粉末采用机械合金化(MA)的方法制备,然后将这种纳米晶粉末与蜡基粘剂混合以制备出喂料。讨论了MA球磨时间、纳米粉末的体积装载量和实验温度以喂流料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球磨时间增加,喂料粘度降低,粘度对剪切速率的敏感性也降低,因此,随球磨时间增加,喂料的流动性和成形性变好,随粉末装载量增加,喂料粘度呈非线性增加,喂料粘度与粉末装载量的关系为:η=η0A[1-(ΦΦm)]∧-n,其中n=0.68,粉末经球磨后,粘度变化随温度和剪切速率的变化不大。因此,注射温度和注射速度的变化对MTM产品的质量影响不大。
2001(2):131-134.
摘要: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聚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Fe-2Ni粉末注射成形喂料性能的影响。首先用单分子层吸附模型计算出形成单分子层吸附所需表面活性剂的理论值,然后分别将硬脂酸、司班-20、司班-80、吐温-60等不同表面活性剂加入粘结剂中,发现表面活性剂可通过降低粘结剂对粉末的润湿角、降低粘结剂-粉末喂料的粘度而提高最大粉末装载量,在超过单分子层吸附的量之后,继续增加表面活性剂、仍能进一步发挥其有益作用。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喂料性能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通过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该聚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粘结剂对Fe-2Ni羰基粉末装载量达55%(体积分数)。
2001(2):135-137.
摘要:介绍了一套液氮温区Jc(B,T)测量系统,该系统用增大液氮的饱和蒸气压来达到提高液氮温度的目的。用该系统研究了磁场的温度(测量范围分别为0.1T~ 0.8T和77K~90K)对Bi-2223/Ag多芯带材(19芯和37芯)临界电流的影响。
2001(2):138-140.
摘要:采用紫外辐照法成功合成了CdS-聚丙烯酰胺(CdS-PAM)、Ag-聚丙烯酰胺(Ag-PAM)等无机-有机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在紫外辐射过程中,无机相纳米粒子的生成和聚丙烯酰胺(AM)单体的有机聚合反应同步发生。使得生成的无机相纳米微粒均匀分散在有机聚合物基质中,实验发现,无机离子的存在可促进有机单体的聚合,而有机单体的聚合又可阻止无机相纳米粒子的团聚,这同时为制备其它无机-有机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2001(2):141-144.
摘要:研究了四元混合稀土(LaxCe1-x)0.9(PrNd)0.1(Ni3.55Co0.75Mn0.4Al0.3)(x=0.4~0.9)贮氢合金中La,Ce的不同含量和比例对合金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晶胞的α轴和晶胞体积随La含量x的增加而增大,而c轴则在小幅度内波动;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随x的增加而增大,并在x=0.90时达到最大值(328.9mAh/g),但平均每循环容量衰减率提高,充放电循环稳定性下降。
2001(2):145-148.
摘要:制备了Cu13Zn,Cu13Zn0.1Zr,Cu13Zn0.1Cr3种合金,通过力学性能测定、金相和透射电镜观察,考察了Zr,Cr对Cu13Zn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Zr和Cr能够提高Cu13Zn合金再结晶温度和强度,Cu13Zn0.1Zr0.1Cr合金经500℃,1h退火处理后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298MPa和395MPa,延伸率达到29%,满足高速大功率异步电动机转子导条材料的力学性能要求;Zr和Cr对Cu13Zn合金的强化机制主要是亚结构强化和第二相粒子强化。
2001(2):149-152.
摘要:研究了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的显微组织和性能与生坯碳含量、成型压力以及碳粉粒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生坯成型压力与生坯含碳量存在最佳匹配、原则,陶瓷性能随之降低,对于一定粒度的碳化硅粉而言,加入到生坯中碳粉粒度应小于一定尺寸,否则,陶瓷的断裂强度和密度将随碳粉应变的增大而降低。
2001(2):153-156.
摘要:采用电阻应变测量法研究了LaNi5-xAlx系列合金吸放氢循环床体壁应力与循环次数、贮氢容量、壁厚以及松装比的关系。结果表明:松装比大和薄壁的贮氢床应力要大;且随吸放氢循环的进行,壁应力增大更明显;在贮氢量达到一定值后,壁应力才缓慢增大。
2001(2):157-159.
摘要:在工业纯铜中加入微量锂能提高其再结晶温度,试验表明:加入0.04%(质量百分数)锂,使冷拔后的工业纯铜的再结晶开始温度从400℃提高到440℃,这是由于加入锂后,固溶于铜中,造成铜的晶格畸变,对再结晶过程中的位错运动与重排起阻碍作用,抑制再结晶过程的形核和晶界迁移,从而抑制再结晶,提高铜的再结晶温度。
总访问量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未央路96号 邮政编码:710016 联系电话:029-86231117
E-mail:rmme@c-nin.com; rmme0626@aliyun.com
版权所有: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CP:陕ICP备0500681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