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6).
摘要:●镁合金在自行车车架中的应用金属镁具有重量轻、弹性模量低的特点,已成为一种新型自行车车架材料。目前,台湾的Merida公司用挤压和焊接法制作了镁合金自行车车架,该公司选用的是AZ61A-F镁合金,该合金是最硬的一种可制管镁合金,在重金属杂质元素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具有极其优异的耐蚀性能,用AZ61A镁合金制作的自行车车架,除了重量轻的优点外,低的弹性模量使这种车架比其它材料车架更具有弹性,同时还能对能量进行控制和阻尼减震,在行进过程中,能有效地吸收道路的颠簸能量,抗震性能良好,为骑乘者提供了平稳舒适的…
2002(6).
摘要:美国巴尔的摩Reactive纳米技术公司宣称:他们已成功开发出用于粘结陶瓷和金属的铝镍纳米层材料。由不同金属的纳米级层片组成的簿片能够创造超强的粘结,且不含有过热成分和氧元素。多层簿片的每一层厚约1nm~100nm,且每层交替更迭,一层轻金属铝,一层过渡金属镍。这些层(约1000层)通过磁控溅射被沉积制得1张厚约10μm的金属簿片。由于镍与铝比镍与镍更易结合,所以,一旦反应启动,只需1个火花或1根火柴,自蔓延放热反应就可以发生并且以5m/s的速度通过金属簿片。当反应的前端火焰通过簿片时,在10ms内温度便能从2…
2002(6).
摘要:2002年第1期综合评述磁致伸缩材料的特性及应用研究(Ⅱ)………………………………………………………………………胡明哲,李强,李银祥等(1)材料科学StudyonAmorphousIonicConductorsofAgI-Ag2WO4Material…………………………………WangYu,ChenMin,GaoJiapingetal(5)Mo-Si-C系金属间化合物Mo5Si3CGibbs生成自由能估算…………………………………………………甘国友,孙加林,陈敬超等(8)粉粒在等离子体中沉降的运动学分析……………………………………………………………………陶甫廷,王敬义,冯信华…
2002(6).
摘要:No.1,2002ReviewsResearchonCharacteristicsandApplicationsofMagnetostrictiveMaterials……………………HuMingzhe,LiQiang,LiYinxiangetal(1)MaterialsScienceStudyonAmorphousIonicConductorsofAgI-Ag2WO4Material…………………………………WangYu,ChenMin,GaoJiapingetal(5)EvaluationofGibbsFreeEnergyofIntermetallicCompoundMo5Si3C………………………GanGuoyou,SunJialin,ChenJingchaoetal(8)KinematicAnalysisofParticulateDropinPlasma…………………………………………TaoF…
2002(6).
摘要:时间:2003年3月18日~20日地点:武汉科技会展中心(二期)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主办单位: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湖北省机械行业管理办公室;湖北省自动化学会;湖北省仪器仪表学会;武汉市自动化学会;中国技术引进咨询公司;湖北省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协办单位:湖北省电视台;北京伟士佳合展览策划有限公司。承办单位:湖北省科技馆;湖北好博展览有限公司。在加入WTO,与世界接轨的同时,我国的工业制造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湖北省做为国家重点开发中西部的滩头阵地,承担着众多重要项目…
2002(6):403-405.
摘要:本文是Thomas-Fermi-Dirac-Cheng电子理论对共晶机理的阐述。提出了薄膜两组元之间的化学势差和电子密度差导致系统总能量改变的新思想,给出了研究稳定共晶态的最佳尺寸和能量的方法。
E W Collings , E Lee , M D Sumption , M Tomsic
2002(6):406-409.
摘要:美国高新技术研究所(HTR)采用连续装管成型(CTFF)粉末装管技术(PIT)制备了MgB2/Fe复合线。目前已制备出直径为1.2mm的先驱线(包Fe的Mg+B混合粉),长度达70m。在800℃~950℃处理3min~30min的短样品,传输临界电流密度(Jc)在4K/4T下达到(2~3)×104A/cm2,在4K/2T下达到4×104A/cm2,在4K自场下外推的Jc最少达到2×105A/cm2。用磁测量方法得到的Jc与外推得到的传输临界电流值差不多。
2002(6):410-414.
摘要:运用量子化学计算理论,求出了有关化合物的热化学参数,并根据有关热力学模型,计算了金属间化合物Ti2AlNb中元素的活度,由此计算了SCS-6 SiC长纤维增强Ti2AlNb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界面反应的Gibbs函数变值△rG,用△rG判据推测了界面反应产物并与透射电镜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由于Ti2AlNb中原子结合力较Ti3Al强,因而SCS-6 SiC/Ti2AlNb复合材料的界面反应较SCS-6 SiC/Ti3Al轻。反应初期形成晶粒非常细上的TiC,Ti5Si3,晶粒较大的TiC和Ti3Si是由于元素扩散和反应所形成。在对复合材料的热暴露中,这些反应产物均进一步长大,并由于反应Ti3Al C→Ti3AlC,在Ti2AlNb基体中形成一些三元反应产物Ti3AlC晶粒。
2002(6):415-418.
摘要:通过对Ag元素掺杂的赝两元合金(PbTe)1-x(SnTe)x(0≤x≤0.4)热电性能进行研究发展,处于本征态的PbTe合金电导率对掺杂较为敏感。但当摩尔分数增大时,赝两元合金(PbTe)1-x(SnTe)x电导率随掺杂量的增大受到抑制,这在高温情况下尤为显著。当温度低于约423K时,掺杂量对PbTe合金的Seebeck系数影响不大;但当温度大于423K时,PbTe合金的Seebeck系数随掺杂量而增大。掺杂量越大,摩尔分数越高,同一合金的Seebeck系数变化越小。热电优值计算表明,掺杂0.02mol%的合金系较适宜于制作成分递变的热电材料(FGM)。
2002(6):419-422.
摘要:利用双剪切蠕变试样在受剪切区的筏化试验结果和不同晶体取向试样的蠕变持久寿命试验结果,对镍基单晶合金的蠕变筏化预测模型和蠕变持久寿命模型进行考核,证实此2个模型的合理性。
2002(6):423-426.
摘要:采用单辊旋铸技术制备Al-2.5Ti-2.5Fe,Al2.5Ti-2.5Fe-2.5V和Al-2.5Ti-2.5Fe-2.5Cr(at%,下同)合金薄带,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分析了这些合金的急冷态和退火态组织。结果表明:快速凝固Al-2.5Ti-2.5Fe合金急冷态组织中存在Al3Ti和Al5Ti2两种初生相,快凝合金经400℃退火10h后,组织中出现了Al13Fe4相,在450℃退火,组织中析出了弥散Al3Ti相;快速凝固Al-2.5Ti-2.5Fe-2.5V合金急冷态组织中存在Al11V相和Al80V20相,400℃退火10h后,初生Al11V相转变为Al80V20相,且固溶在α-Al基体中的Ti,Fe以Al23Ti9相和Al13Fe4相的形式析出;快速凝固Al-2.5Ti-2.5Fe-2.5Cr合金急冷态组织中存在Al3Ti和Al13Cr2两种初生相,快凝合金经300℃退火10h后,组织中析出了Al13Cr2和Al3Ti两种弥散相,400℃退火10h时后组织中出现了Al13Fe4相。
2002(6):427-431.
摘要:进行了钨合金壳体垂直侵彻45钢靶板的实验,成功地获得钨合金壳体侵彻钢靶板时变形破坏演变的完整过程。通过对回收的钨合金壳体微组织结构的观察与分析,发现钨合金壳体的主要破坏机制是危险截面区域形成绝热剪切带;其次,内腔前端区域发生粘结相撕裂。建立了壳体侵彻过程危险截面区域失效演变的3个阶段:绝热剪切带的形成、带内微裂纹的萌生和剪切裂纹的扩展。材料的失效方式与壳体存在应力集中区域密切相关,只有在壳体的结构设计中尽可能降低局部的应力集中系数,钨合金材料才能既可以发挥优异的侵彻性能,又可以保证侵彻过程完整性的要求,从而实现工程应用和军事应用。
2002(6):432-436.
摘要:稀土氢化物薄膜的可转换光学特性近年来才被发现,采用气态吸放氢或电化学充放电方法,可使稀土薄膜的光学特性产生可逆变换。本文介绍了稀土氢化物的晶体结构和热力学特性,对稀土氢化物薄膜的楞转换光学特性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稀土薄膜光学特性变化的原因。
2002(6):437-439.
摘要:采用将Li2CO3,电解二氧化锰(EMD)和Co(NO3)2·6H2O混合进行高温固熔反应的合成方法,制备了1种尖晶石型金属氧化物催化材料LiMn2-xCoxO4。通过电化学测试(极化曲线、放电曲线)、X射线衍射分析(XRD)以及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电极的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以LiMn1.95Co0.05O4为催化材料的气体扩散电极具有最好的综合电化学性能。其0.9V极化电位时的最大电流密度可达210mA/cm2AA型(5号)样品电池以100mA电流恒流放电,容量可高达4439mAh。
2002(6):440-444.
摘要:采用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分析、X-ray衍射和差热分析(DTA)技术研究了Ti-46at%Al混合粉末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显微组织演变。结果表明:随着球磨过程的进行,Ti-46at%Al颗粒逐渐等轴化,粒度变小,粒度分布变窄;显微硬度增大,硬度分布和颗粒内成分逐渐均匀。经过60h高能球磨,Al元素完全固溶入Ti晶格内,形成纳米Ti(Al)过饱和固溶体,同时,有非晶相形成;球磨至100h,形成完全非晶相。非晶相的形成是界面处非平衡扩散的结果,在Ti-46at%Al合金中,机械合金化致非晶的晶粒条件是:晶粒尺寸≤15nm。
2002(6):445-448.
摘要:用薄试样push-out和push-back试验测试了SCS-6/Timetal 834复合材料从室温到530℃温度范围内的峰值载荷和滑动摩擦切应力。用轴对称圆柱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了SiC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不同温度下的界面应力沿轴向分布规律和界面脱粘过程。计算表明,push-out试验的界面脱粘过程可以用剪切强度准则描述,对于SCS-6/Timetal834复合材料。当界面单元尺寸L=6.25μm时,其室温下界面剪切强度τm=500MPa,300℃时τm=300MPa,530℃时τm=140MPa。由于应力奇异性的影响,界面剪切强度的值与单元尺寸大小有关。
2002(6):449-451.
摘要:综述了磁性功能材料研究和应用在2000年-2001年间的新进展,其内容包括:(1)自旋电子学;(2)Bi-Fe氧化物的磁性;(3)稀有和稀土金属垂直磁记录材料;(4)新的多层膜磁性材料;(5)磁浮列车。
2002(6):452-455.
摘要:采用集束拉拔法生产的不锈钢纤维,既具有金属体材料耐高温、耐腐蚀性能,还具有纺织纤维的柔软性和可纺性。已广泛用作无纺织物和混纺织物的原料。本文对不锈钢纤维和传统纺织纤维的物理性能进行研究比较,认为不锈钢纤维与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在密度、伸长率、回弹性、抗弯曲性能、卷曲度、表面摩擦系数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影响了无纺织物产品质量。因此,研究不锈钢纤维的可纺性能,是金属材料科学与纺织技术的交叉学科。
2002(6):456-459.
摘要:AlN压电薄膜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本文对该薄膜材料的发展,结构特征,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002(6):460-463.
摘要:采用喷射共沉积工艺制备了6066Al基体铝合金以及含不同体积分数增强颗粒的6066Al/SiCp铝基复合材料,与常规则熔铸+挤压的基体铝合金比较,喷射共沉积基体铝合金和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峰值时效时间明显缩短,即喷射共沉积6066Al和6066Al/SiCp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发生加速时效现象。对材料的微观组织进行常规金相和透射电镜观察,分析了SiCp增强陶瓷颗粒以及喷射共沉积工艺对材料时效析出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喷射共沉积工艺所形成的非平衡组织中溶质原子浓度高,时效析出驱动力大,有利于时效过程溶质原子扩散和第二相的形核。喷射共沉积材料细化的晶粒组织及复合材料中的高密度位错有利于非均匀形核,是加速材料时效析出动力学过程的主要原因。
2002(6):464-467.
摘要:利用高能球磨制备了含纳米晶Mg2Ni的Mg-Ni贮氢合金,并对其进行了吸氢反应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晶Mg2Ni Mg Ni复相贮氢合金在100℃-150℃可和流动的氢气反应,证明了纳米晶的Mg2Ni不但自身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而且对纳米晶的Mg也有较好的催化作用。
2002(6):468-471.
摘要:研究了干摩擦条件下铸态与热挤压态Al-Si-Pb轴承合金的磨损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热挤压能有效改善铸态合金的组织,提高机械性能,显著降低气孔率。这些有利因素极大地提高挤压态Al-Si-Pb合金的耐磨性。光学观察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表明:含铅量超过15%的Al-Si-Pb合金在中等载荷下表现出几乎恒定的磨损率与较好的抗咬合性,其原因是因为在磨损过程中形成一层几乎覆盖整个麻醉损面的润滑膜,该膜是由含Al,Fe,Si,O,Pb等化合物混合组成。
2002(6):472-475.
摘要:采用循环热处理工艺,获得了复相双态γ-TiAl基合金。研究了循环热处理过程中的显微组织演化,测试了室温拉伸性能,对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循环热处理,可以获得晶粒尺度在20μm的均匀复相双态组织,室温拉伸塑性可达2.6%;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材料的均匀性和等轴性有较大的改观,室温拉伸塑性、屈服强度和断裂强度也随之增加。
2002(6):476-479.
摘要:采用压缩的方法对Ti75合金超塑变形时力学行为和组织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800℃,5×10-4s-1以及850℃,1×10-1s-1的条件下,m值大于0.3,而900℃时,m值降低;在超塑变形初期由于动态再结晶和β相的扩散,实现板条组织的等轴化、细晶化、均匀化,使α晶粒得以进行滑动和转动,晶界运动成为主要变形机制;晶间β相对α晶粒的转动和滑动起着调节作用;而位错运动既是变形机制,又是晶界滑动的调节机制。
2002(6):480-482.
摘要:通过大量实验,对不同Sr/Ba比制作的SBBT高压陶瓷电容器的击穿特性进行了研究,指出瓷体中的局部还原现象是造成电容器瓷片击穿场强严重下降的原因所在。经过理论分析,提出施主离子Bi^3 在固溶体中的不均匀分布导致瓷体还原的新观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入受主离子Mg^2 克服了还原现象,使电容器的击穿场强大幅度提高。
总访问量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未央路96号 邮政编码:710016 联系电话:029-86231117
E-mail:rmme@c-nin.com; rmme0626@aliyun.com
版权所有: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CP:陕ICP备0500681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