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0):773-776.
摘要:OlierG.schmidt和KarlEberl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1个重要的发现:几乎对于任何材料的固体薄膜,一旦薄膜从基体上剥离开,几乎在任意部位都可以形成纳米管,这个试验结果可以用TFDC(托马斯-费米尔-迪拉克-程氏)电子理论来解释。
2003(10):777-782.
摘要: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法制得式为Ni46Ti44Ta10(at%)的锭子,经过均匀化处理后,轧制成板材用作试样;采用DSC,XRD,SEM以及显微硬度测试等试验手段,对经时效处理的新型Ni-Ti-Ta形状记忆合金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00℃—550℃对Ni466Ti44Ta10合金进行时效处理后,有Ti11Ni14沉淀相析出,并且产生沉淀硬化效应;合金的相变温度和硬化程度随着时效处理的参数的不同而不同;经适当的时效处理,该合金不仅具有优越的形状记忆效应,而且可以达到最好的硬化效果。
2003(10):782-782.
摘要:自发现具有39 K转变温度的MgB_2超导体之后,人们很快便开始研究将它制作成能实用化的超导材料。到目前为止,在所有报道的数据中,用先位法(ex situ)工艺制作的铁壳和镍壳单芯MgB_2超导体具有最高的临界电流密度。在4.2 K,零场下,外推的短试样临界电流密度为10~6 A·cm~(-2)。开发MgB_2超导体的主要关键点在于,首
2003(10):783-786.
摘要:通过硝酸镍分解-氢还原法制取镍涂覆二硫化钼粉末,加入到Ni-Cr基体合金中,以防止二硫化钼在高温制备过程及高温使用过程中的氧化分解。添加Ni包覆MoS2粉末,Ni-Cr25(w%)高温固体白润滑材料的机械性能优于未包覆材料,对(MoS2/Ni)20w%的高温固体白润滑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分析表明:在室温和600℃下,材料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室温磨损率也很低,在高温下与未添加包覆材料相比前者具有很好的宽温带摩擦学性能。
2003(10):787-791.
摘要:研究了溶质原子浓度、Si晶体第二相、残余形变、外加莫来石(Mullite)短纤维及其交互作用,对二元Al—Cu合金时效析出行为的影响。试验材料采用挤压铸造方法制备,复合材料中纤维体积分数为18%。实验结果表明:随溶质原子浓度的升高,A1-Cu二元合金中GP,θ″和θ′相的析出都得到了相应加快;Si含量超过一定值后,随Si含量增加,A1-Cu-Si合金中GP区形成受到抑制,而θ″和θ′相的析出得到加快;形变对GP区的抑制和对θ″,θ′和θ相的加速析出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纤维本身除对GP区抑制和对θ″,θ′相的析出加速外,还会与溶质原子、合金元素或第二相以及残余形变交互作用,使GP区被抑制,而θ″,θ′甚至θ相被加速析出等现象进一步加强。用位错理论能较好地解释析出反应延缓与加速的微观机理。
2003(10):792-795.
摘要:研究了AlN-Al3Ti/ZL101原位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采用OM,SEM及TEM对该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用MTS800力性试验机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在AlN-Al3Ti/ZL101原位复合材料中,尺寸约为0.5tam的Al3Ti增强相均匀弥散分布于α-Al晶粒内部,尺寸为30nm的AlN增强相弥散分布于共晶体内部。增强体使α-Al和共晶体明显细化,起到强化作用。AlN-Al3Ti/ZL101原位复合材料中第二相在Al3Ti与α-Al之间存在共格对应关系。AlN相作为共晶硅的异质晶核使共晶Si显著细化。经热处理后,AlN-Al3Ti/ZLl01复合材料的室温拉伸强度达到369MPa,较基体材料有显著提高。
2003(10):796-798.
摘要: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制备了Ir/Re涂层复合材料,并在高温高真空条件下对复合材料进行扩散热处理。应用电子扫描波谱法探针研究了Ir/Re复合材料界面Re元素在Ir涂层中的扩散规律。应用半无限大扩散模型进行处理,得到了1400℃-2000℃温度范围的实验扩散系数,扩散系数与温度之间符合Arrhenius方程。根据实验结果推算,Ir/Re复合材料在2200℃时的工作寿命为47.6h。
2003(10):799-802.
摘要:用实验法获得了激光熔覆反应合成TiCp/Al复合材料过程激光突然停止时刻的显微组织;在已开发的激光表面熔凝过程三维瞬态温度场和流场模拟程序的基础上。考虑了激光熔覆反应过程的特点。用试错法改变原位反应各自的反应温度并依此温度分别将反应热对温度场的影响计人数值计算,将计算得到的温度与激光突然停止试验组织状态图的位置线进行比较,估定出了不同原位反应的发生温度;以不同参数进行工艺试验并进行模拟计算,比较熔覆层与基体界面结合处的金相组织和模拟计算温度对应的情况,验证了估定温度的可靠性;激光熔覆条件下原位反应温度的确定。为合理选择加工参数并优化工艺提供了参考依据。
2003(10):803-806.
摘要:研究了卢区淬火时效的TC4合金在400℃和600℃的应力松弛行为,并对应力松弛曲线进行拟合;微观组织观察结合宏观热变形参数分析表明:400℃应力松弛机制为位错滑移和孪晶及晶界、相界的运动,孪晶为(10-11)类型;600℃位错塞积成为亚晶界,应力松弛变形机制为位错滑移、攀移和原子扩散。
2003(10):807-809.
摘要:分别熔炼了含Li和不含Li的2种7XXX系合金,合金经过双级时效(120℃ 160℃)后,利用TEM研究了第二级时效峰值状态时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2种合金的沉淀强化相均是η′(MgZn2)。与不含Li合金相比,含Li合金具有更细小的析出强化相和更窄的沉淀无析出带(PFZs)。
2003(10):810-813.
摘要:采用真空自耗电弧炉熔炼制备Ti9Al合金,通过渗氢处理显著提高氢含量,在凸轮塑性试验机ЧПИ-2上以10mm/min的速度进行热模拟试验。研究发现:氢可以降低Ti9Al合金的相变温度,扩大α β区的温度范围;氢作为卢稳定剂会妨碍或完全抑制以Ti3Al为基的α2相的析出;钛合金的氢合金化可促使卢相在更低温度下稳定化,明显地提高了Ti9Al合金塑性。
2003(10):814-817.
摘要:利用极化曲线方法、电化学阻抗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非晶合金Zr55Al10Cu30Ni5在NaOH溶液中的腐蚀行为。极化曲线测试表明,非晶合金Zr55Al10Cu30Ni5在NaOH溶液中具有很好的耐蚀性能,阴极过程由电化学反应所控制,而阳极过程表现出钝化特征,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钝化电流密度非常低,为1μA/cm^2~2μA/cm^2。电化学阻抗测试表明,电荷转移电阻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后又有所降低。在阴极极化、开路电位和钝化电位下,非晶合金的Nyquist图由单容抗弧构成,具有很高的电荷转移电阻,表现出优良的耐蚀性。SEM和EDAX表明非晶合金在NaOH溶液中腐蚀轻微,各合金元素的溶解程度不同,腐蚀后表面出现了少量的氧元素。
2003(10):818-821.
摘要:稀土元素作为微米级晶粒细化剂在有色和黑色金属工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试验采用TEM,EDX,HEED和XRD方法研究了稀土钕对真空沉积的纳米级银粒子的细化作用。结果表明,稀土钕对银纳米粒子有细化作用,与稀土钕相关的成分为非晶态,细化作用使银的XRD衍射峰消失。分析认为,细化作用源于稀土钕增强了基底表面徙动激活能和基底原子吸附能,并由Lewis-Campbell理论估算得到稀土钕的引入使基底表面徙动激活能增加约0.071eV,相应的基底原子吸附能增加约0.142eV—0.426eV。
2003(10):822-824.
摘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对自行研制的2种Au-Ag-Pd-Cu牙科铸造合金的细胞毒性进行了研究。并用相差显微镜对细胞形态进行了观察分析。试验使用的细胞株为小鼠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L-929),培养液为含5%小牛血清(FBS)的RPMI1640。结果表明:细胞在2种Au-Ag-Pd-Cu牙科铸造合金的浸渍液中培养3d和5d后,细胞形态良好,生长旺盛;2种合金的细胞毒性级别为0—1级,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2003(10):825-828.
摘要:采用化学共沉积法制备了Al代α-Ni(OH)2并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XRD,IR,SEM和TGA等方法研究了其结构特征和热稳定性,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所制备的α-Ni(OH)2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25mol%的Al取代的方法得到的晶体结构为α-Ni(OH)2,且试样可以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存在。与β-Ni(OH)2相比,其具有较大的扩散系数,电极反应受扩散控制。
2003(10):829-831.
摘要:银氧化锡触头材料是近年发展很快的1种新型无毒电触头材料,它具有热稳定性好、耐电弧侵蚀及抗熔焊性能。试验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nO2粉末,通过掺杂、化学镀包覆等工艺改善SnO2的导电性能及氧化物和银的浸润性;从而降低银氧化锡触头材料的接触电阻、改善组织的均匀性,提高机械加工性能。
邵惠明 周廉 张平祥 冯勇 段镇忠 郑会玲 唐晓东 李成山 张小聪 孙祥云
2003(10):832-835.
摘要:研究了不同装管密度对Bi-2223/Ag带材(19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压棒装管工艺提高了带材芯丝的填充系统,有利于提高带材的工程电流密度;第一次热处理后带材表面的鼓泡明显比松装带材少,有利于提高电流沿长度方向上的均匀性,更适合制备长带。压棒装管带材与松装带材相比,宽展更大,最终热处理后芯丝致密,孔洞少,而且2223相含量高,最终带材的载流性能好于松装带材。
2003(10):836-839.
摘要: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电子能谱分析以及磁性测量的方法,研究了高矫顽力2:17型钐钴稀土永磁合金在等级时效过程中磁性能的变化与时效处理条件及显微组织结构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合金一经时效,就由单相固溶体分解为2:17相和1:5相,在随后降低温度的等级时效过程中,内禀矫顽力Hci的提高可以认为是由两相成分的变化进而导致畴壁能差的变化引起的,另外时效过程中产生的晶界析出物对矫顽力的提高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2003(10):840-843.
摘要: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制得了以TiC为增强相、以FeAl 金属间化合物为基体的耐磨复合材料涂层,研究了激光熔覆。FiC/FeAl复合材料涂层在干滑动磨损条件下的耐磨性能及磨损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载荷和滑动速率的增加,TiC/Fe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涂层的磨损速率增加,其磨损机制随着载荷的增加逐渐由磨料磨损向粘着磨损转变;激光熔覆层中TiC体积分数的增加,一方面提高了涂层的磨料磨损抗力,另一方面降低了熔覆层表面与对磨材料之间的粘着倾向,提高了TiC/FeAl涂层的滑动磨损性能。激光熔覆TiC/Fe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涂层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并随TiC体积分数的增加而提高。
2003(10):844-847.
摘要:研究了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新型NdFeB永磁材料。重点考察了工艺条件对磁体的磁特性、尺寸精度和密度的影响。利用B-H回线仪、扫描电镜和电子能谱对其磁特性、显微组织结构和成分进行了分析测试,同时考察了材料在电解液中的电化学特性及其氧化腐蚀特性。结果表明:与传统烧结NdFeB相比,这种新型NdFeB磁体的显微组织明显不同,其晶粒尺寸细小均匀,富钕相弥散分希;磁体的最佳磁特性为最大磁能积2401kJ/m^3矫顽力1260kA/m;密度达到7.58g/cm^3;尺寸精度为20μm;磁体同时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2003(10):848-851.
摘要:以39Mo-35Ni-26Si(w%)合金粉末为原料,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1Cr18Ni9Ti不锈钢基材表面翩得以Mo2Ni3Si金属硅化物为初生相,以Mo2Ni3Si/NiSi共晶相为基体的金属硅化物耐磨复合材料涂层。涂层的常温干滑动磨损试验结果表明,在磨损过程中,Mo2Ni3Si/NiSi共晶相轻微地优先磨损,Mo2Ni3Si金属硅化物微微凸出于磨损表面,起到抗磨的骨干作用。由于Mo2Ni3Si金属硅化物具有很高的硬度和很强的原子间键合力,在磨损过程中难于变形和粘着,激光熔覆Mo2Ni3Si/NiSi金属硅化物复合材料涂层具有优异的耐磨性,与1Cr18Ni9Ti标样相比,涂层的耐磨性提高了56倍。
2003(10):852-854.
摘要:用高温老化法制备了氧化锆纳米粉体,实验结果显示,用高温老化法制备的氧化锆粉体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热稳定性。高温老化降低了无定型氧化锆的能量,提高了它的晶化温度和稳定性。
2003(10):855-858.
摘要:采用薄带钎料粘贴在CoCrW预置层表面进行真空加热,实现了真空熔结制备涂层的新方法,对涂层的组织和抗微动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涂层组织致密,涂层与基体和Ni基钎料与CoCrW粉末颗粒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熔结涂层组织由Co基和Ni基固溶体以及Co6W6C,Cr7C3W2C,Ni3B,CrB等硬质相组成。基于致密的组织、良好的冶金结合和综合力学性能,真空熔结CoCrW涂层显示出优秀的抗微动磨损性能。
2003(10):859-861.
摘要:用微等离子体氧化法在钛金属基体上制备钛酸锶钡(BST)陶瓷膜。讨论了Ba/Sr的摩尔比对陶瓷膜相组成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电子探针(EPMA)等测试手段对陶瓷膜的相组成、形貌特征和元素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选定的工艺参数条件下可得到钛酸锶钡陶瓷膜,膜层由接近于纯相的钛酸锶钡构成,表面相对较为平整,各元素在陶瓷膜层中分布均匀,无梯度变化。
2003(10):862-865.
摘要:用微液相合成法制备了PbHPO_3超细粉末。得到的产物经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检测表明为纯净的PbHPO_3和2PbO·PbHPO_3·0.5H_2O。PbHPO_3粒子为均匀球形,尺度范围30nm~60nm,2PbO·PbHPO_3·0.5H_2O粒子为棒状,尺度范围(20~40)nm×(50~200)nm。
2003(10):866-868.
摘要:利用试样在悬浮状态时重力与悬浮力相等,从而得到悬浮感应器的高频电流,进而得到悬浮感应器输入试样的功率。利用悬浮试样在热平衡状态输入功率与能量耗散平衡,从而得到合金的高温热辐射系数。并且利用这种方法测得(TbDy)Fe2合金在T=1455℃的热辐射系数为0.524。
总访问量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未央路96号 邮政编码:710016 联系电话:029-86231117
E-mail:rmme@c-nin.com; rmme0626@aliyun.com
版权所有: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