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 2003年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纳米生物材料

      2003(3).

      摘要 (1243) HTML (133) PDF 0.00 Byte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物材料要求必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吸收性、无毒和无蓄积性。它是以医用为目的,用于和活体组织接触,且具有功能的无生命材料。生物材料包括金属材料、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3大类。应用纳米技术制成的纳米金属和纳米生物材料具有许多令人惊奇的特性。如纳米金属毒性低,其传感特性和弹性模量可接近正常的天然生物组织,可使细胞在其表面生长,并具有修复病变组织的功能。在医学方面,纳米技术提供的可塑性纳米溶胶制剂超越了外科植入手术的局限性,使植入剂具有与天然材料相同的表面特性和同质性,如英国科学家最近研制的模仿人体的…

    • 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纳米金属材料

      2003(3).

      摘要 (1174) HTML (137) PDF 0.00 Byte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纳米结构材料正广泛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中,如机身及其辅助装置、机翼、发动机及其部件、螺旋浆、火箭喷嘴、点火器等。目前大量应用的纳米结构材料主要是金属与化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和用纤维及纳米粉体增韧补强的复合陶瓷材料。纳米氧化物弥散强化高温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优异的抗氧化、耐摩擦以及耐高温腐蚀等性能,已部分用于航空发动机导向叶片、涡轮工作叶片。如纳米Co-WC的硬度比普通Co-WC提高1倍以上,且韧性和耐磨性均显著提高。实验发现,由6nm的铁晶体压制的纳米铁材料,较之普通钢铁强度提高12倍,硬度提高2个~3…

    • 高传输临界电流密度MgB_2超导带制备方法

      2003(3).

      摘要 (1158) HTML (137) PDF 0.00 Byte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有关薄膜的研究报道指出,MgB2薄膜在磁场下具有较高的Hc2和Jc值。过去有关薄膜的研究虽然不少,但都是使用陶瓷基底。最近日本材料科学研究所超导材料中心用气相沉积法在可弯曲的金属基带上制备了具有高临界电流密度的MgB2超导带。实验中用尺寸为4mm×30mm×0.3mm的Hastelloy(C-276)为基底,用偏置溅射技术先涂敷1层1μm厚的YSZ,然后再用脉冲激光技术沉积MgB2薄膜。沉积MgB2薄膜时,用KrF激光器,每脉冲400mJ,5Hz下运行。将MgB2粉和Mg粉(纯度99.9%)混合压片制作了富镁的靶。Mg与B的摩尔比为1…

    • 高温超导体在美国应用前景分析

      2003(3).

      摘要 (1092) HTML (141)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最近发表了由劳润斯(L.R.Lawrence)博士等撰写的研究报告,题目是“高温超导电性的产品和利益”,这篇报告对使用高Tc超导体的利益和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报告指出,20世纪充满了革命性的技术进步,当这些技术进步以其自己的方式进入市场的时候,使生产力和人们生活的水平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最突出的实例是固态电子学、塑料(包括聚酯)、高速飞行器材料等。近几年,计算机记忆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由20世纪80年代的几十兆(M),发展至现在的几十千兆(G)。低温超导材料(NbTi,Nb3Sn)的…

    • SiC连续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研究

      2003(3):161-163.

      摘要 (1300) HTML (156) PDF 0.00 Byte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SCS-6 SiC连续纤维和箔-纤维-箔法制备SiC长纤维增强的TC4和Ti40基复合材料,研究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结果表明:采用925℃的固化工艺制备长纤维SiC/TC4 和SiC/Ti40复合材料是合适的;SiC/TC4和SiC/Ti40复合材料的界面反应层厚度分别为0.8μm和0.6μm,基体与纤维的界面结合良好,在SiC/Ti40复合材料两纤维间区域存在TiC析出物。

    • γ—TiAl增压涡轮熔模铸造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2003(3):164-169.

      摘要 (1471) HTML (143) PDF 0.00 Byte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熔模型壳离心浇注的铸造工艺特点,建立了γ-TiAl增压涡轮凝固传热过程的数值模型,推导了离心压力下γ-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凝固收缩和补缩过程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γ-TiAl增压涡轮铸件的温度场和收缩缺陷,结果表明,模型能可靠计算γ-TiAl增压涡轮铸件凝固过程的温度分布和准确预测铸件的收缩缺陷,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数值模拟结果证实了前期工作所提出的进一步减少及消除收缩缺陷的优化工艺措施的合理性。

    • 钼硅混合粉末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结构演变

      2003(3):170-172.

      摘要 (1235) HTML (138)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差热分析仪(DTA)研究了Mo-67at%Si元素混合粉末在中等强度的机械研磨(合金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中等强度的研磨过程中,β-MoSi2是初生相,且在随后的研磨过程中非晶化;在高研磨强度下生成α-MoSi2的量大于β-MoSi2,且α-MoSi2的含量随研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差热分析表明亚稳相β-MoSi2随温度的升高会向α-MoSi2转变。

    • Ca2KNa(PO4)2结构的大角度XRD测定

      2003(3):173-175.

      摘要 (1389) HTML (148)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大角度的粉末X射线衍射测定了正磷酸钠钾钙[(Ca2KNa(PO4)2)]晶体陶瓷的晶格参数,分析化学纯度的碳酸钙,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按照2:1:1的摩尔比混合后于1300摄氏度高温反应4h,得到了组合符合Ca2KNa(PO4)2的正磷酸钠钾钙陶瓷,在10度-130度的2θ扫描角范围内,在室温下进行粉末X射线衍射。测定结果显示,高温合成的Ca2KN2(PO4)2晶体相是α-CaKPO4和α-CaNaPO4晶体的高温固溶体,呈六方晶体结构,晶格参数为:α0=0.54396nm,C0=0.72976nm,晶胞体积V=0.187nm^3.

    • 爆炸焊接界面产生非晶相的理论解释

      2003(3):176-178.

      摘要 (1177) HTML (148)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非晶相形成的特点出发,针对爆炸焊传热的特性提出用1种焊接界面温度场模型来解释焊接界面非晶相的形成,结果表明模型能很好的解释非晶相的原因。

    • TiAl—B合金细棒状十字形TiB2的生长特征

      2003(3):179-182.

      摘要 (1231) HTML (138) PDF 0.00 Byte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原位自生法制备了Ti-54Al-x B(at%)和Ti-50Al-x B(at%)合金并利用XRD和SEM对合金的相组成和微观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棒状TiB2主要以数个或更多个呈族聚形式分布于晶界处,细棒状TiB2(1010}面存在与[0001]晶向垂直的薄片状凸耳;有些细棒状TiB2生长成垂直交叉状的简单十字形或“T”字形,族聚形式细棒状TiB2实际为三维空间较复杂的十字或“T”字形的复合形,研究还表明,细棒状十字形TiB2晶体的这种结果与其{1010}面上的生长台阶有关。

    • 316L不锈钢激光快速成形过程中熔覆层的热裂机理

      2003(3):183-186.

      摘要 (1338) HTML (144)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微观测试分析方法,针对316L不锈钢粉末,深入研究了激光快速成形过程中熔覆层的开裂行为及其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激光熔覆层裂纹多发生在树枝晶的晶界,呈现出典型的沿晶开裂特征,裂纹断面上有明显的氧化彩色,扫描电镜照片显示裂纹断面上树枝晶的方向与轮廓清晰可见,树枝晶晶界相当圆滑,表明裂纹是在高温下产生的,熔覆层中的裂纹是凝固裂纹,属于热裂纹范畴,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熔覆层组织在凝固温度区间晶界处的残余液相受到熔覆层中的拉伸应力作用所导致的液膜分离的结果。

    • 铀及铀合金熔体与石墨坩埚涂层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2003(3):187-190.

      摘要 (1428) HTML (145) PDF 0.00 Byte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热力学计算,分析了一些材料在高温下与金属铀及铀合金反应的可能性,得到了这些反应ΔG°与温度的关系图。通过比较和分析这些材料对铀及铀合金熔体在高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发现氧化钇对金属铀和铀合金熔体的化学稳定性最好,为熔铸金属铀和铀合金的石墨坩埚理想涂层材料。

    • 镁合金ZM5高频感应表面合金化改性层的腐蚀行为

      2003(3):191-193.

      摘要 (1234) HTML (138) PDF 0.00 Byte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高频感应对ZM5镁合金表面进行合金化改性处理,并对改性层组织和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镁合金经高频感应表面合金化改性处理,表层区域具有几乎连续的β-(Mg17Al12)相的细化晶粒区,认为这种均匀连续的β相将外部环境与镁的合金中的α相隔离,从而使镁合金的腐蚀速率降低。

    • PSZ—Ni复合材料中Ni氧化行为的TG分析

      2003(3):194-196.

      摘要 (1126) HTML (133) PDF 0.00 Byte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出PSZ-Ni系复合材料,对不同组成的复合材料在20℃-1200℃升温氧化过程进行了TC分析。结果表明,金属Ni组元的氧化程度随陶瓷组元的增加而增加,且高温时更加严重,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PSZ具有较高的导氧率导致氧向材料内部迅速扩散;另一方面,大量的金属-陶瓷界面大大缩短了氧的扩散途径;PSZ高的导氧率以及金属(陶瓷)是呈颗粒分散存在,使金属的表面积大大增加导致金属相氧化加剧。

    • 激光熔覆Ni2Si/Ni3Si2金属硅化物合金涂层显微组织与耐蚀性

      2003(3):197-200.

      摘要 (1805) HTML (146) PDF 0.00 Byte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Ni76Si24(质量百分数)合金粉末为原料,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A3钢表面制得了组织由条件Ni2Si初生相及少量Ni2Si/Ni3Si2共晶组成的新型金属硅化物合金涂层,分析涂层显微组织并测定其在0.5mol/1 H2SO4水溶液及不同浓度NaCl水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结果表明激光熔覆Ni2Si/Ni3Si2金属硅化物合金涂层表面平整,组织细小,与基体为完全冶金结合,同时由于涂层的组织组成相Ni3Si2本身均具有极好的耐蚀性并具有快速凝固细小均匀的显微组织,该激光熔覆Ni2Si/Ni3Si2金属硅化物合金涂层在0.5mol/l H2SO4及3.5%NaCl水溶液中均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能。

    • 氧化物—空气半燃料电池用贮氢合金电极的烧结制备及其电化学特性

      2003(3):201-204.

      摘要 (1182) HTML (138)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应用在空气-氢化物半燃料电池上的制备配套金属氢化物厚型电极烧结技术,将贮氢合金与细镍粉和一定的添加剂形成浆料涂覆在泡沫镍基体,测试不同烧结参数对贮氢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烧结电极合金的电化学活化特性和高倍率放电能力与传统的粘结式电极有较大的提高,为设计适合电动车用高能量密度空气-氢化物燃料电池,分别选用冲孔镍箔带,冲孔铜箔带和铜编织网作为集流体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选定冲孔铜箔带是适宜于设计空气-氢化物燃料电池用厚型氢化物电极。

    • 一种钛合金冷拉伸用润滑涂层研制

      2003(3):205-208.

      摘要 (1252) HTML (138)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化学方法研制出1种新的冷拔用润滑剂涂层,该表面涂层与钛基材结合力强,表面呈灰色,主要成分为Na3TiOF5。该涂层与石墨乳和二硫化钼混合配套使用可大大减小拉伸摩擦阻力,提高钛材表面质量。

    • 全层状TiAl合金室温拉伸性能的影响因素

      2003(3):209-212.

      摘要 (1318) HTML (138) PDF 0.00 Byte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显微组织和应变速率对全层状Ti-47Al-2Cr(at%)合金室温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层状TiAl基合金的室温拉伸强度和室温延伸率随晶团尺寸和层片间距的减小而提高;其室温拉伸强度随应变速率的加快而提高;而应变速率对其室温延伸率的影响与显微组织相关,低延性全层状TiAl基合金的室温延伸率对应变速率不敏感,而高延性全层状TiAl基合金的室温延伸率对应变速率敏感,并随应变速率的加快而提高。

    • 炭/炭复合材料导热系数影响因素的研究

      2003(3):213-215.

      摘要 (1328) HTML (147) PDF 0.00 Byte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影响炭/炭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主要因素:炭纤维取向,热处理温度和CVD热解炭的结构,结果表明,在炭/炭复合材料中,影响炭/炭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主要因素是CVD热解炭结构;以RL结构为主的CVD热解炭,导热系数高,热处理温度对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不及CVD热解炭的微观结构对其的影响。

    • 强脉冲离子束辐照对Ni3Al基超合金IC6相变的影响

      2003(3):216-219.

      摘要 (1350) HTML (136) PDF 0.00 Byte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定向凝固Ni3Al基超合金IC6,以不同功率密度的强脉冲离子束进行照射,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辐照后材料表面所产生的物相变化,结果表明:当以低功率密度辐照时,材料表面形成形变织构;随着功率密度的增加,材料表面还会发生部分非晶化,当功率密度进一步增加时,材料表面出现了新相。

    • Ti1.2Fe+x%Mg(x=1,3,5)合金的贮氢特性

      2003(3):220-223.

      摘要 (1405) HTML (135) PDF 0.00 Byte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TiFe合金中添加少量的IIA族轻金属元素Mg,并且使Ti侧过化学计量,组织Ti1.2F3 x%(质量分数,下同)Mg(x=1,3,5)试验合金,研究了该系列合金的储氢特性。结果表明,Ti1.2F3 3%Mg和Ti1.2F3 5%Mg合金在室温下,经2次吸放氢操作即能完全活化,前者的储氢量为213ml/g,且具有较小的压力滞后和平台斜率,适合作为内氢燃料电池氢源储氢材料。X射线分析发现,所有试验合金的主相均为TiFe相,而合金显微组织显示,Mg以弥散颗粒分布于合金基体,并讨论了Mg的添加和Ti过量对合金活化性能和储氢容量的影响机制。

    • SiC陶瓷连接工艺及焊料反应产物研究

      2003(3):224-227.

      摘要 (1318) HTML (144)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热压反应烧结技术,使用Ti-Ni混合金属粉末焊料对SiC陶瓷进行连接,探讨了焊接温度、保温时间、焊料厚度以及焊接压力等工艺参数对连接件抗弯强度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对连接界面及焊料反应产物进行SEM,EDS,XRD分析,进一步考察了焊接工艺对连接件的断裂类型,焊料反应产物及其结合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连接工艺,Ti-Ni焊料与母材可通过适当且适度的界面反应获得牢固结合,此时界面反应产物为以TiC,NiTi为主含Ni3C,Ni16Ti6Si7的混合物,且具有较高强度的TiC以弥散相形式分布在以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间化合物NiTi为主的基质中,对接头性能的改善起到关键作用。在本实验范围内,在连接温度1100摄氏度,保温时间20min,焊接压力12.7MPa,焊料厚度0.3mm条件下可获得最佳陶瓷接头,其相对抗弯强度为53%。

    • RENi4.3—xCoxMn0.4Al0.3贮氢合金(x=0.5—1.3)的相结构及高温电化学性能

      2003(3):228-231.

      摘要 (1266) HTML (144)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系统地研究了Co含量对RENi4.3-xCoxMn0.4Al0.3贮氢合金(x=0.5-1.3)的相结合和高温(60℃)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ENi4.3-xCoxMn0.4Al0.3合金(x=0.5-1.3)具有单一的CaCu5型LaNi5相结构,且其晶胞常数c和晶胞体积V随Co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60摄氏度工作条件下,随Co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明显提高,但合金最大放电容量和高倍率放电性能有所降低。

    • 热挤压模用陶瓷材料的性能与应用研究

      2003(3):232-235.

      摘要 (1148) HTML (139)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了β'Sialon和Ce-TZP陶瓷热挤压模的力学性能,并与3Cr2W8V模具钢热挤压模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种陶瓷热挤压模的使用寿命均明显高于3Cr2W8V热作模具钢热挤压量;β'Sialon陶瓷热挤压模的使用温度明显高于Ce-TZP陶瓷热挤压模的使用温度。

    • 蓝宝石的Ag70.5Cu27.5Ti2合金活性封接

      2003(3):236-239.

      摘要 (1094) HTML (128)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845℃-860℃,6min的真空条件下,采用AgCuTi焊料封接蓝宝石与热等静压99%氧化铝,研究了AgCuTi焊料与蓝宝石界面的反应机理,同时对影响封接结合强度与气密性的因素-氧化铝的表面状况和焊接后的退火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控制焊接质量的处理方法。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刊期浏览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