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4).
摘要:采用悬浮熔炼方法合成了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NiSb2,并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退火与非退火NiSb2的首次可逆容量分别为494mAhg-1和430mAhg-1。经过15个循环后,非退火的NiSb2的放电容量仍保持在260mAhg-1,而退火的只剩下160mAhg-1。由于NiSb2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它可成为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2003(4).
摘要:用脉冲激光蒸发熔融织构靶材在SrTiO3(001)单晶基片上制备了YBa2Cu3O7-δ超导薄膜。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分别对薄膜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薄膜呈c轴取向,薄膜中产生了一定数量的颗粒状Y2O3杂相,且具有择优取向,而靶材中所含的Y2BaCuO8相却没有在薄膜中形成,沉积温度升高,有利于犤001犦取向的Y2O3的形成,但不利于犤111犦取向Y2O3的形成,与传统的粉末烧结靶相比,用熔融织构靶制备YBa2Cu3O7-δ薄膜可以明显抑制薄膜表面颗粒的形成。
2003(4):241-245.
摘要:金属钛及其合金在人体硬组织替换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为改善其表面性能,使其具有表面生物活性,研究发展了多种生物活化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电化学法3大类。本文对钛及钛合金种植体的各种表面活化方法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各种方法进行钛及钛合金表面活化的工艺过程及其活化机理,分别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与物理法相比,化学法具有设备和操作简单、易形成均匀涂层、结构和成分与自然骨相似等优点。对化学法,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效率,提高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并对其长期植入效果及其活化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2003(4):246-249.
摘要:建立1种本构模型,用于研究形状记忆合金(SMA)结构和复合材料的力学响应。首先,该本构模型在单轴应力状态和多轴应力状态下得到考核;其次,给出了移植到ABAQUS的用户子程序umat的求解格式。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SMA的CT(紧凑拉伸)和TPB(三点弯曲)试样以及SMA-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常规金属合金增强SMA基复合材料的力学响应。在CT和TPB裂纹前端,有不同的相变规律,SMA复合材料的相变取决于应力状态和两相材料的材料性质等。
2003(4):250-254.
摘要:研究了Cr含量相对较高的Cu—Ni—30Cr合金在700℃-800℃,0.1MPa纯氧气中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合金氧化动力学较复杂,其瞬时抛物线速率常数随时间而降低,氧化动力学曲线通常不是由单一的抛物线或直线组成而是由几段组成。Cu—Ni—Cr为三相合金,3相的存在增加了合金表面形成Cr2O3氧化膜所需临界浓度,但30at%Cr足以使合金表面形成连续的Cr2O3外氧化膜。氧化膜内层是合金和氧化物相共存的混合区,被氧化的岛状物是由Cr2O3和Cu,Ni组成。这种混合内氧化机制与经典内氧化明显不同。
2003(4):255-257.
摘要:陶瓷—金属FGM成分沿厚度方向变化,微观残余热应力分析对确定FGM材料体系极为重要。按球对称模型采用弹性理论进行分析,确定了微观残余热应力与陶瓷和金属相的弹性性能、在FGM中的位置的关系。结果表明,微观应力具有短程分布特点,并且在同一梯度层内最大微观应力处于相界面处。同时,通过对ZrO2/Ni FGM制备过程中的陶瓷—金属界面应力的分析表明,FGM制备过程中可能在基体中产生大量微裂纹。
2003(4):258-260.
摘要:借助于X射线衍射(XRD),差示量热分析(DSC)以及扫描电镜(SEM)研究了A1对Ti基复合材料中TiB晶须增强相生成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Ti—B体系,还是在Ti—B—A1体系中,生成的增强相均为TiB,A1的加入并没有导致新相的产生;Ti—B体系中加入A1后,促进了TiB的生成反应,使TiB的初始生成温度从1262℃降低到856℃;并且TiB增强相得以细化,分布均匀。
2003(4):261-263.
摘要:对在相同爆炸复合条件下几种不同状态的金属所产生的绝热剪切带(ASB)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及显微硬度测定,探讨了不同的相组成、预变形程度和晶体结构对绝热剪切带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ASB的形态、大小和数量受材料的预冷变形程度、成分、晶体结构、相组成等因素的影响;ASB的硬度值均高于基体。
2003(4):264-267.
摘要:研究了钕铁硼永磁合金烧结过程中的晶粒聚集长大现象。结果表明:合金粉末在强磁场下成型时的取向导致磁体烧结时形成织构,那些较早结合的、晶粒位向非常一致的、晶界上无第二相的晶粒合并形成尺寸较大的晶粒吞食周围的小晶粒,形成异常粗大的晶粒,即发生了晶粒的聚集长大,晶粒的聚集长大导致矫顽力的明显降低,对取向度略有改善,因而剩余磁感应强度稍有提高,但最大磁能积降低。低钕、低氧含量、富钕相分布不均匀的钕铁硼水磁合金在较高温度下烧结时容易发生晶粒的聚集长大。
2003(4):268-271.
摘要: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计算了消失模铸造充型过程中不同时刻液态金属—模样界面的位置。通过实验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无论在充型形态还是充型时间上都符合得较好。根据得出的界面位置及边界条件,通过求解N—S方程和能量方程计算了消失模铸造充型过程的流场及温度场。讨论了该计算模型在消失模铸造过程模拟仿真中的应用。
2003(4):272-275.
摘要:用微弧氧化方法在钛合金上形成二氧化钛薄膜,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以及透射电镜分析了膜的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用纳米压入仪和划擦仪测量了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及划擦抗力。结果表明,钛合金表面形成一层微弧氧化膜,含有纳米晶结构。薄膜由晶体和少量非晶体组成,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0.78GPa和35.6GPa,划擦过程中未出现膜从基体表面的剥落,但高载荷下膜本身有破坏和脱落。
2003(4):276-279.
摘要:采用优化的激光快速成形工艺参数,获得了成形精度得到控制、组织致密的Rene95高温合金力学性能试样。为了提高成形试样的力学性能,对试样进行了固溶 时效热处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成形试样的强度指标已经接近粉末冶金C级标准,塑性指标超过粉末冶金A级标准。试样平均硬度达到HV496.3。
2003(4):280-282.
摘要:利用过氧络合物热分解法制备了锐钛矿型纳米TiO2微粉。研究了锐钛矿纳米TiO2对农药的光催化降解。结果显示对于顺反氯氰菊酯乳液以及多阱悬浮剂药物降解效果较好,但对于复杂的酸类杀菌剂则难以彻底降解。利用纳米TiO2材料对农药进行光催化降解,为防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以及消除农药残留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2003(4):283-286.
摘要:采用悬浮熔炼方法合成了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NiSb2,并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退火与非退火NiSb2的首次可逆容量分别为494mAhg^-1和430mAhg^—1。经过15个循环后,非退火的NiSb2的放电容量仍保持在260mAhg^—1,而退火的只剩下160mAhg^—1。由于NiSb2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它可成为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2003(4):287-290.
摘要:采用光镜、扫描电镜对1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铸态组织和不同温度固溶处理后的组织进行了观察,研究了不同温度固溶处理对γ′相尺寸、γ/γ′共晶、成分偏析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枝晶间γ′相的固溶温度高于枝晶干γ′相的固溶温度,随固溶处理温度的升高,γ′相尺寸略有增加,γ/γ′共晶量及成分偏析降低;1290℃,4h,AC固溶处理后合金枝晶干、间γ′相全部固溶,1310℃,4h,AC固溶处理后合金中γ/γ′共晶全部消除,1320℃固溶处理时,合金中出现初溶现象;确定1310℃,4h,AC为合金的固溶处理工艺。
2003(4):291-294.
摘要:研究了(100—x)%V x% TiFe0.85Mn0.15(x=50,60,70)(质量分数,下同)合金的储氢特性。讨论了添加TiFe0.85Mn0.15对钒基合金活化、吸放氢性能与组织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所有试验合金无需活化处理即可吸氢。在室温和4.0MPa下,40%V 60%TiFe0.85Mn0.15合金的有效氢容量达到207ml/g。
2003(4):295-297.
摘要:在1103K,3min-30min条件下,使用72Ag-28Cu共晶钎料对TC4/TC4进行了钎焊试验。研究表明随钎焊时间增加,钎料中铜原子大量向界面迁移富集,母材Ti原子不断向钎缝溶解,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产生共析转变并形成α—Ti Ti2Cu。试样加载1MPa,钎焊时间3min时接头常温拉伸强度为221MPa,延长钎焊时间接头强度呈增加趋势,30min时母材与钎缝界面模糊,此时强度最高达到373MPa,与不加载相比,强度平均增幅达80MPa左右。
2003(4):298-300.
摘要:采用机械合金化和热压方法制备Ag90Ni10及Ag70Ni30触头合金。机械合金化过程中形成Ni固溶于Ag基体的过饱和固溶体,热压时从银固溶体基体上析出弥散细小的镍强化相。与传统粉末冶金相比,组织更为弥散、细小、均匀。
2003(4):301-304.
摘要:用脉冲激光蒸发熔融织构靶材在SrTiO3(001)单晶基片上制备了YBa2Cu3O7—δ超导薄膜。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分别对薄膜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薄膜呈c轴取向,薄膜中产生了一定数量的颗粒状Y203杂相,且具有择优取向,而靶材中所含的Y2BaCuO8相却没有在薄膜中形成,沉积温度升高,有利于[001]取向的Y2O3的形成,但不利于[111]取向Y2O3的形成,与传统的粉末烧结靶相比,用熔融织构靶制备YBa2Cu3O7—δ薄膜可以明显抑制薄膜表面颗粒的形成。
2003(4):305-308.
摘要:对以B4C为供硼剂、以Y2O3为催渗剂的WC—20Co硬质合金渗硼表面进行了从室温到1300℃连续升温渗硼过程的XRD动态物相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钇—硼共渗机理。结果表明,在真空烧结升温期间,B4C分解出来的活性硼原子除了在压坯表面上形成硼化物外,还形成了硼原子富集。这些硼原子向压坯内扩散,形成弥散分布的羽毛状W2Co21B6化合物。同单独渗硼相比,钇在钇—硼共渗过程中有拓宽渗硼温度范围、促进B4C脱碳分解和硼原子向压坯内扩散等催化渗硼作用,从而改善了渗硼层的组织结构,明显提高了渗硼层的韧性。
2003(4):309-312.
摘要:对TiNi形状记忆合金N+离子注入后进行了XRD分析以及XPS分析.N+离子注入的能量为75keV,束流为16.3μA/cm2,注量分别为3×1017N+cm-2和8×1017N+cm-2,注入过程中温度低于200℃.XRD和XPS分析结果都表明N+离子注入试样后以TiN的形式存在;且由于离子注入时的真空度较低,在注入层的表面也形成了少量的TiO2;由于Ni的溅射系数比Ti的大,在试样XPS宽程扫描图中,没有出现Ni的信号.
2003(4):313-316.
摘要:在自制的鼓泡仪上对高分子薄膜和金属镍膜的弹性模量进行了测量,并研究了孔径对薄膜弹性模量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分子薄膜的弹性模量为2.7±0.2GPa,孔径对薄膜弹性模量的测量没有影响;受仪器精度限制,该仪器目前尚难用于金属镍膜的弹性模量的精确测量。
2003(4):317-320.
摘要:叙述了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法(EDXRF)同时测定氧化物陶瓷材料组分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对样品无损,可直接测定ZrO2 Y2O3,ZrO2 CaO,ZrO2 Y2O3 CaO 3种陶瓷材料中的CaO,Y2O3和ZrO2;该方法快速、简便、可适用于粉末混合料和经高温烧结后的上述3种陶瓷材料;测定各组分的含量范围为:2%-25%的CaO,1.5%-20%的Y2O3,70%-98%的ZrO2,测定CaO和Y2O3的相对标准偏差好于2%,测定ZrO2的相对标准偏差好于1%。
总访问量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未央路96号 邮政编码:710016 联系电话:029-86231117
E-mail:rmme@c-nin.com; rmme0626@aliyun.com
版权所有: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CP:陕ICP备0500681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