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2003年第0卷第8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美国、日本和中国钛工业发展评述
    周廉
    2003(8):577-584.
    [摘要](2012) [HTML](153) [PDF 0.00 Byte](13)
    摘要:
    简要叙述了美国、日本和中国近年钛工业的状况和展望,从钛矿资源、海绵钛、钛加工材、钛应用开发、钛合金研究开发等方面比较了各自发展的特点。
    2  超声化学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王俊中 胡源 陈祖耀
    2003(8):585-590.
    [摘要](1163) [HTML](146) [PDF 0.00 Byte](0)
    摘要:
    结合相关的理论基础,综述了超声化学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采用和发展多种前驱物声化制备无机纳米材料,特别是超声电沉积法制备纳米粉体新技术及超声制备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等的进展;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3  1种新的模拟铝合金铸态组织的随机性方法
    许庆彦 冯伟明 熊守美 柳百成
    2003(8):591-595.
    [摘要](1128) [HTML](124) [PDF 0.00 Byte](0)
    摘要:
    采用1种新的随机性模拟方法并与宏观传热过程相耦合,对铝合金的微观组织进行了模拟研究。计算中采用了简化的枝晶形状。建立了简化的枝晶形状的物理与数学模型,并提出了1种形状函数来描述晶粒的外部轮廓。基于简化的晶粒形状,采用坐标变换技术来描述过冷液相中晶粒的生长过程及其对周围节点的捕获过程。连续形核模型被用来处理异质形核现象,在生长模型中则考虑了枝晶尖端生长动力学和择优生长方向。开发了等轴晶生长的模拟程序,并进行了二维计算。进行了浇注金属型和砂型试样的模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对两种不同的工艺,所得到的晶粒组织不同,金属型铸造时得到的晶粒尺寸较小,砂型铸造的较大。模拟结果与金相观察结果相符。
    4  衬底对铟凸点织构的影响研究
    刘豫东 崔建国 马莒生
    2003(8):596-599.
    [摘要](1305) [HTML](135)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研究衬底材料对所溅射的铟织构模式的影响,选用UBM(Under Bump Metallization)膜、InSb单晶和无定形PR(光刻胶)3种不同衬底材料磁控溅射铟,实验对比了3种衬底材料对铟织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铟的织构模式基本不受衬底材料的影响,其织构模式主要为强(101)丝织构和弱的(110)丝织构。这证明了铟的织构形成机理是典型的生长竞争机制。
    5  钛合金及金属间化合物中各组分的活度系数
    朱艳 杨延清
    2003(8):600-603.
    [摘要](1274) [HTML](136) [PDF 0.00 Byte](10)
    摘要:
    根据Kohler三元溶体模型和Miedema二元系统生成热模型,建立了计算三元合金及金属间化合物各组分活度系数的方程,不仅能处理三元合金及金属间化合物体系,也能处理二元系,甚至可以近似处理多元系。计算了Ti-5Al-2.5Sn,Ti-6Al-4V,Ti-25V-15Cr-0.2Si及TiAl中各组分的活度系数并与有关实验值进行对比,发现根据本研究公式计算的结果比非对称计算公式获得的结果更符合实际。将计算结果应用于钛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反应研究,可以预测到:SiC/Ti-6Al-4V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反应较严重,SiC/Ti-25V-15Cr—0.2Si的界面反应较难进行,SiC/TiAl的界面反应程度最轻。
    6  反应烧结MoSi2-SiC复相材料电阻率的拓扑研究
    张小立 吕振林 金志浩
    2003(8):604-606.
    [摘要](1313) [HTML](151) [PDF 0.00 Byte](0)
    摘要:
    用拓扑法计算了不同显微组织的MoSi2-SiC材料的电阻率,得到的理论推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很好。研究结果表明,提高高电阻率SiC的体积分数和降低MoSi2-SiC分布的连续性,可提高MoSi2-SiC材料整体的电阻率。该方法可用来预测要得到所需电阻率材料中应具有的SiC含量和分布形态,为确定MoSi2-SiC复相材料的显微结构设计提供指导。
    7  激光熔覆反应合成TiCP/Al复合材料过程的模拟研究
    邹德宁 黄延禄 梁工英 苏俊义
    2003(8):607-609.
    [摘要](1146) [HTML](143) [PDF 0.00 Byte](13)
    摘要:
    针对激光熔覆反应过程中的熔化和凝固问题,采用对流/扩散单相统一控制方程组,统一处理固相、固液两相和液相中的传热和流动问题;对运动引起的动量传输和能量传输,采用源项法分别在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中加以处理;在商用软件PHOENICS基础上增添相应模块,开发了激光熔覆三维瞬态温度场数值模拟软件。并以ZL104合金激光熔覆原位合成TiCp/Al复合材料的工艺为实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8  两种Ti-V-Cr阻燃钛合金的热稳定性能
    赵永庆 朱康英 曲恒磊 吴欢 刘彩利 李月璐 周廉
    2003(8):610-614.
    [摘要](1337) [HTML](135) [PDF 0.00 Byte](9)
    摘要:
    研究了Ti-35V-15Cr(A)和Ti-25V-15Cr(B)两合金在不同温度、时间和拉应力条件下热暴露后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热暴露温度升高,合金性能恶化。600℃热暴露,B合金性能恶化的根本原因是表面氧化,A合金则是由于表面氧化与组织变化的共同作用。热暴露时间延长,合金塑性下降;热暴露拉应力增大,合金塑性有所提高;A合金540℃热稳定性较B合金差,两合金540℃热暴露塑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来自于热暴露过程中微观组织的变化,其次为表面氧化。高钒含量A合金中的α相比低钒含量B合金中的α相更易聚集于晶界。晶界α相的析出和长大,是合金性能恶化并发生沿晶断裂的主要原因。
    9  二元掺杂系列La-(Ca,Ba)-Mn-O材料巨磁电阻特性研究
    陈水源 赖恒 肖艳 陈志高 冯倩 黄志高
    2003(8):615-620.
    [摘要](1203) [HTML](129) [PDF 0.00 Byte](11)
    摘要:
    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二元掺杂系列La2/3(CaxBa1-x)1/3MnO3(x=0,0.40,0.45,0.55,0.60,1.0)多晶材料;在77K~420K范围内测量了样品的电阻和磁电阻。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系列样品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双电阻峰结构;在T=77K~350K范围内,样品均有相似的磁电阻行为:在低温区(TTC区域,电阻率、磁电阻都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下降,样品在高温(TC附近及T>TC区域)的这一行为可用双交换(DE)模型与非磁无序来说明。通过掺杂研究发现,掺杂量x为0.55,0.60的2种样品在室温下具有较大的磁电阻,在B=1.2T时分别达到14.5%和19.5%。
    10  SCS-6/SP-700复合材料的超塑性成形
    黄淑梅
    2003(8):620-620.
    [摘要](1422) [HTML](135) [PDF 0.00 Byte](10)
    摘要:
    长纤维强化的Ti基复合材料作为航空结构材料有望在573K~873K使用,但是零件的制造成本高是实用化的最大障碍。如果利用超塑性直接预成形零件,特别是具有复杂曲面的零件,制造成本就会大幅度下降。以超塑性性能优异的Ti-4.5Al-3V-2Fe-2Mo(SP-700)合金为基体,以TiNb合金条编织固定SiC纤维,得到编织预成形SCS-6/SP-700复合材。沿垂直于纤维方向的高温拉伸试验结果表明,该复材在1048K,m值为0.58,超塑性变形100%以上。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拉伸断口发现,在纤维和基体的界面上有缺陷存在。为防止缺陷产生,日本三菱重工的学者山田毅等人开发了用…
    11  Fe-Co-Si-Cu热电材料的输运特性
    李伟文 赵新兵 朱铁军 曹高劭
    2003(8):621-623.
    [摘要](1267) [HTML](157) [PDF 0.00 Byte](8)
    摘要:
    采用真空悬浮熔炼和真空退火方法制备了Fe1-xCoxSi2-0.1at%Cu热电材料。试样的微观组织中包含大量尺寸在1μm左右的小孔和一些裂纹。输运特性测量结果表明,550K时掺杂载流子的热激发达到饱和,700K以上发生本征激发现象。实验发现Co的最佳掺杂量为lat%左右,名义组成为Fe0.97Co0.03Si2-0.1at%Cu的试样的热电性能最好。
    12  泡沫金属双向等速拉伸载荷强度与孔率的近似关系
    刘培生 王习术
    2003(8):624-626.
    [摘要](1202) [HTML](152) [PDF 0.00 Byte](0)
    摘要:
    以各向同性的三维网状高孔率泡沫金属为对象,提出双向等速拉伸过程中载荷强度与其孔率的数学关系。结果表明,以泡沫镍为例的有关实验数据,能较好地用该数学关系式来描述。
    13  钛合金表面原位生成钛酸钾生物陶瓷涂层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
    崔春翔 申玉田 徐艳姬 李艳春 王如 王新 王超
    2003(8):627-630.
    [摘要](1325) [HTML](150) [PDF 0.00 Byte](0)
    摘要:
    采用原位干混合煅烧合成法在钛合金基体上成功制备了K2Ti6O13涂层,并对涂层的微观形貌、相组成、涂层-基体的结合强度进行了研究,通过模拟体液实验对其生物活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涂层与基体间结合牢固,能够经受空冷条件下的冷热冲击,热膨胀系数的良好匹配是结合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涂层粗糙的表面和气孔可为骨的向内生长提供有利位置。经模拟体液浸泡,涂层表面形成了钙磷比接近人体骨骼的钙磷层,表明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14  烧结NdFeB永磁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断裂行为的各向异性
    李安华 董生智 李卫
    2003(8):631-634.
    [摘要](1433) [HTML](152) [PDF 0.00 Byte](2)
    摘要:
    对从同一磁体上切取取向不同的3组烧结NdFeB试样进行抗弯强度测定,对其抗弯断口进行宏观观察和SEM观察。对烧结NdFeB永磁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断裂行为的各向异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烧结NdFeB永磁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行为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不同取向方向试样断裂的微观机制都主要为沿晶断裂。当取向方向沿抗弯试样的长度方向时,在断口上发现了明显的穿晶解理断裂,且该组试样的抗弯强度值明显低于沿其它两个方向取向的试样。
    15  SiC/C层状陶瓷的断裂行为研究
    李冬云 乔冠军 金志浩
    2003(8):635-638.
    [摘要](1939) [HTML](155) [PDF 0.00 Byte](12)
    摘要:
    利用流延法成膜和热压烧结工艺制备出了SiC层和石墨层交替排列、层厚均匀、界面清晰的SiC/C层状陶瓷。力学性能与单相SiC陶瓷相比,SiC/C层状陶瓷的抗弯强度略有降低,但断裂韧性却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层状陶瓷的载荷-位移曲线不同于单相陶瓷的1次性断裂曲线,而是呈锯齿状;同理论计算所得载荷-位移曲线相似。层状陶瓷的断裂路径呈台阶状,裂纹遇到弱界面时发生分叉产生并行扩展裂纹、晶须状微裂纹以及裂纹遇到弱界面时被吸收。认为裂纹偏转、裂纹分叉、裂纹并行扩展、裂纹遇弱界面被吸收等是SiC/C层状陶瓷的几种主要增韧机制。
    16  不同介质中Si3N4陶瓷的静疲劳与循环疲劳
    王红洁 王永兰 金志浩
    2003(8):639-642.
    [摘要](1372) [HTML](135) [PDF 0.00 Byte](0)
    摘要:
    系统研究了Si3N4陶瓷在空气、水、煤油3种介质中的静疲劳及循环疲劳特性。结果发现,在不同介质条件下,循环疲劳的应力腐蚀指数(n)相差不大,且远远低于相同介质条件下静疲劳的应力腐蚀指数。经分析发现,循环载荷部分或全部消除了显微组织屏蔽作用,对材料造成附加损伤,导致其疲劳寿命远远低于静疲劳寿命。
    17  温度、应力及晶粒度对TC4合金应力松弛性能的影响
    刘勇 尹钟大 朱景川
    2003(8):643-646.
    [摘要](1227) [HTML](145) [PDF 0.00 Byte](1)
    摘要:
    研究了温度、应力、晶粒度对TC4合金应力松弛的影响。结果表明,TC4合金应力松弛行为对材料的组织形态和外界试验条件极为敏感。温度升高时,松弛速率大大加快,应力松弛极限降低;不同初应力作用下,应力松弛极限相同,符合应力松弛第一定律;600℃时小晶粒材料应力松弛速率高于大晶粒材料。
    18  钼和石墨粉混合机械合金化固态反应的X射线波谱分析
    蒲正利
    2003(8):646-646.
    [摘要](1079) [HTML](140) [PDF 0.00 Byte](0)
    摘要:
    ~~钼和石墨粉混合机械合金化固态反应的X射线波谱分析@蒲正利
    19  热挤压对SiCw/MB15镁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严峰 吴昆 赵敏 杨德庄
    2003(8):647-649.
    [摘要](1253) [HTML](158) [PDF 0.00 Byte](11)
    摘要:
    利用SEM,TEM,X射线衍射仪等方法,研究了挤压对SiCw/MB15镁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挤压后复合材料组织更加均匀,SiC晶须长轴与挤压方向平行,晶须的增强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显著提高了SiCw/MB15镁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20  混合集成电路铜功率外壳气密性失效分析
    耿志挺 马莒生 宁洪龙 黄福祥
    2003(8):650-653.
    [摘要](1170) [HTML](151) [PDF 0.00 Byte](0)
    摘要:
    玻璃封接金属管壳是集成电路封装中的1类主要组件,该管壳是将玻璃与可伐合金封接而成的绝缘子钎装在铜管座上制成的。本文研究了PM型混合电路铜功率外壳气密性失效问题,产品高温老化后,气密性可由10^-8Pam^3/s降到10^-5Pam^3/s。结合对失效产品的解剖,以及与国外不漏气的同类型功率管的对比分析,分析了影响玻璃封接金属管壳气密性的因素以及生产工艺对封接质量的影响,提出若干改进建议,并指出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
    21  非水凝胶原位聚合法制备含铽PMMA及其荧光性质研究
    林美娟 章文贡 邓友娥 王文
    2003(8):654-657.
    [摘要](1438) [HTML](143) [PDF 0.00 Byte](9)
    摘要:
    通过三异丙氧基铽[Tb(OPr^i)3]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混合形成的凝胶体在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下进行原位聚合的方法获得含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用红外光谱(IR)、动态机械热分析(DMTA)、热失重(TG)、荧光光谱(FS)、溶解性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b(OPr^i)3中的Tb^3 离子与MMA中的C=O存在很强的配位作用,并导致进一步交联,形成了具有交联网状结构的含铽聚合物。该聚合物具有优异的耐热性与耐溶剂性、高贮能模量、并能发射很强的Tb^3 离子的^5D4→^7F6,^5D4→^7F5,^5D4→^7F4,^5D4→^7F3跃迁的特征荧光。
    22  Zr-4合金的微弧氧化研究
    张岱岚 白新德 陈宝山 刘芳言 伍志明
    2003(8):658-661.
    [摘要](1251) [HTML](135) [PDF 0.00 Byte](3)
    摘要:
    利用微弧氧化技术,以NaOH为电解液,对Zr-4合金进行微弧表面处理,以改善抗腐蚀性能和耐磨损性能。通过电化学极化曲线测量、往复式摩擦磨损实验对Zr-4合金的抗腐蚀性能、耐磨损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上述性能与基体相比有显著提高。利用SEM观察Zr-4合金微弧氧化膜厚约60μm,氧化膜分为疏松层和致密层两部分,致密层约占总厚度的1/4,与基体结合紧密。XRD分析表明微弧氧化膜由四方相和单斜相二氧化锆组成。
    23  负载型TiO2纳米薄膜电极光电催化氧化甲醇的研究
    梅燕 贾振斌 邱丽 曹江林 张艳峰 魏雨
    2003(8):662-665.
    [摘要](1254) [HTML](128) [PDF 0.00 Byte](14)
    摘要:
    介绍了负载不同晶型TiO2薄膜电极的制备,并研究了聚乙二醇加入量、活化条件等对不同晶型、不同形貌、不同粒径纳米TiO2薄膜电极的光电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二醇加入量有一最佳值;且纳米级锐钛矿型TiO2和金红石型TiO2分别经600℃和400℃煅烧后,光电催化性能最好;粒径越小催化活性越高.当粒径小于25nm时,可显示出量子尺寸效应。
    24  激光焊接技术进展3则
    武宏让
    2003(8):665-665.
    [摘要](1137) [HTML](147) [PDF 0.00 Byte](0)
    摘要:
    高强度固态两极真空管激光微焊塑料。微型焊接高强度固态两极真空管激光系统是哥伦比亚学院的研究人员用来连接热熔物,以便做成在生物医学工程、通讯以及传感器等方面广泛使用的多功能MEMS装置套件。该系统是让1束激光穿透待焊接的部件,然后聚焦在涂有1层能吸收激光能量材料的第2层材料上,这样的焊接点的宽度不足15μm,特别适合在小尺寸生物技术MEMS装置的生产中应用。它对高精度的焊接非常理想,能够把焊接束冲击力控制在1个很低的水平。但是,在这么小尺寸上作焊接测试,其质量保证和过程控制比在大尺寸上更加富有挑战性。另外,过程模型…
    25  相转移分离法制备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超细粉末
    尧巍华 唐子龙 罗绍华 张中太
    2003(8):666-669.
    [摘要](1684) [HTML](146) [PDF 0.00 Byte](37)
    摘要:
    相转移分离法是1种新颖的陶瓷粉末制备方法,能迅速有效地从溶液中分离出高度亲水的氢氧化物沉淀,从而达到液-固分离的目的。本研究首次用该方法制备了8mol%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8YSZ)超细粉末。合成的8YSZ粉末具有赝立方结构,平均粒径在20nm~30nm左右。粉末中Na和Cl的含量分别为7.05×10-6和1.414×10-4。工艺中的石油醚可以回收,回收率为80%。可以认为,相转移分离法是1种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超细陶瓷粉末制备方法。
    26  硅对定向凝固Ni3Al基合金IC6A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肖程波 韩雅芳
    2003(8):670-673.
    [摘要](1590) [HTML](128) [PDF 0.00 Byte](13)
    摘要:
    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子探针(EPMA)、能谱(EDS)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研究了硅对定向凝固Ni3Al基合金IC6A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IC6A合金中添加0.10%~0.20%Si(质量分数,下同)会使合金的枝晶间区析出块状的Mo1.24Ni0.76相和Mo6(Ni0.75Si0.25)7相,当硅的添加量达到0.30%时,合金的枝晶间区除了析出这两种相外,还有针状的δ-NiMo相析出。这相的析出不利于合金的高温持久性能,它们的硬度较大,只能通过孪晶的方式变形。硅有利于提高IC6A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而对合金的抗腐蚀性能和瞬时拉伸性能无明显影响。
    27  反应连接碳化硅材料接头的力学和电性能
    李世斌 吕振林 高积强 金志浩
    2003(8):674-676.
    [摘要](1338) [HTML](154) [PDF 0.00 Byte](13)
    摘要:
    采用反应连接的方法实现了反应烧结碳化硅(RB—SiC)之间以及反应烧结碳化硅和重结晶碳化硅(R-SiC)之间的连接。分别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上观察了连接区的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并用弯曲强度和电阻率评价了反应粘接硅/碳化硅材料接头的机械和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反应连接可以使母材间形成良好的接合界面,连接层未对整体材料的强度和电阻率造成明显的影响。接合区组织和成分的优化是获得碳化硅材料优异连接性能的关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刊期浏览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