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33(4).
摘要: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材料研究基地和行业技术开发中心,是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罔有色金属西北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的依托单位。研究院现有资产总值4.45亿元,仪器设备2000多台套,在职职工1000多人,其中科技人员600多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高工180多人,博士、硕士百余人。
2004, 33(4):337-342.
摘要:2:17型SmCo永磁材料主要有4种类型的磁体:高温磁体、超低温度系数的磁体、辐射取向和辐射多极取向环行磁体、高电绝缘磁体。介绍了其制造方法,主要是粉末冶金(烧结)法、还原扩散法和快淬-粘结法;描述了磁体的胞状显微组织结构和成分对结构的影响:总结了其矫顽力机理,特别是高温下的矫顽力机制;并对该永磁材料的今后研究趋势作了评述。
2004, 33(4):343-348.
摘要:纳米材料制备是当前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分析人:亡最早获得的纳米级TiO2的制备方法开始,进而综观迄今为止已经被证明属于成功的制备方法的特点,结合制备技术原理,讨论当前众多的纳米材料制备的思路,认为制备方法可以从不同大小粒子的相互运动和作用归结为凝聚和离散两类,即两大思路,两大思路不仅在过去为发明这一新型材料提供了设计思路,也将成为下一步纳米材料开发的主流设计途径。
2004, 33(4):349-353.
摘要:概述了纳米硬质合金的研究进展,重点对纳米WC和WC-Co粉体的制备方法、烧结工艺和性能进行了介绍。指出要成功制备纳米硬质合金,关键在于控制烧结过程中WC晶粒的长大,探索新的快速烧结方法。
2004, 33(4):354-358.
摘要:描述了光子晶体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材料组成。并详细介绍了用自组装制备三维半导体光子晶体的方法;为了提高电解质的折射率反差,以合成蛋白石为模板剂制备反相蛋白石的方法,最后论述了光子晶体的应用前景。
赵永庆 周廉 AlainVassel 曾立英 曲恒磊 毛小南
2004, 33(4):359-362.
摘要:研究了SiC/TC4和SiC/Ti40复合材料在不同热处理态下的界面行为。结果袭明,SiC/Ti40复合材料相邻两纤维间存在TiC析出物,在1000℃处理后,TiC析出物消失;2种复合材料界面反应厚度随处理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而增大:SCS-6SiC/TC4和SiC/Ti40复合材料界面产物均为Ti5Si3。
2004, 33(4):363-367.
摘要:观察了快速加热循环热处理过程中发生的4种结构失稳现象:形成二次层片组织、原始层片球化、晶界处非连续粗化、相界形核。通过比较连续加热与等温加热条件下的相转变开始线,探讨了连续加热与等温加热条件下结构失稳机制的异同。提出了快速加热循环热处理过程中避免结构失稳的途径:确保合金成分均匀,使各区域相变温度一致;使最高温度下的保温时间尽可能短。
2004, 33(4):368-371.
摘要: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试了TiC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Ti-6Al-4V 7%TiC(质量分数,下同)(T64),Ti-3Al-2.5V 7%TiC(T32)和Ti-6Al-2.5Sn-4Zr-0.5Mo-1Nb-0.45Si 3%TiC(T650)的内应力。发现该复合材料在800℃左右存在一个应力性质转变点,即在800℃以上处理,钛基体感生残余拉应力,增强TiC颗粒感生残余压应力;在800℃以下处理,应力性质相反。并且内应力随处理温度升高而增加,由Eshelby模型得出,该转变点和钛合金基体的相变点有关。
2004, 33(4):372-374.
摘要:压缩天然气(CNG)汽车因其良好的排放特性,正被越来越多的大型城市公交系统使用,但是汽油车辆用尾气净化催化荒对天然气汽车的主要烃类排放物甲烷转化效率低。针对天然气车辆排放物特点,设计了天然气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其成分包括稀土金属和过渡金属化合物、少量贵金属氧化物、结构稳定剂等。试验结果表明,在700℃以上,CO和CH4转化率达到98%以上,催化剂耐高温性能好,在1000℃,1.5h试验时间内HC和CO转化率达到99%,此外该催化剂具有一定的抗硫化物中毒能力。
2004, 33(4):375-379.
摘要:分别以Yb2O3和MgO为添加剂,通过对原始α-Si3N4粉热处理的方法,分别在1700℃和1650℃的温度下,制备出了具有柱状形貌的β-Si3N4晶体颗粒。并将这2种β-Si3N4晶粒在未经酸或碱处理的情况下,作为晶种添加到原始α-Si3N4粉中,采用热压烧结工艺,以Yb2O3作为烧结添加剂,在1800℃下制备了自增韧Si3N4陶瓷材料。研究结果表明,以Yb2O3和MgO为添加剂都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获得适合于作晶种的β-Si3N4晶体颗粒。2种晶种引入到Si3N4陶瓷中都可以有效地改善材料的断裂韧性,但晶种中的残留相对自增韧Si3N4陶瓷的高温强度产生了强烈的影响。XRD和TEM分析结果表明,含Mg相的存在是导致Si3N4陶瓷高温强度的剧烈降低和促进晶间相析晶的主要原因。
2004, 33(4):380-384.
摘要:一定比例的三异丙氧基镝[Dy(OPr^i)3】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的混合单体(单体摩尔比为1:1混合后能迅速形成1种凝胶体,此凝胶体经原位聚合后即获得含镝的P(MMA-co-St)共聚物。研究Dy(OPr^i)3对P(MMA-co-St)共聚物性能的影响表明,共聚物中MMA与St以交替共聚为主组成,随Dy含量增加,共聚物的结构逐渐由线型向交联网状结构转变,并使共聚物的耐热性、耐溶剂性、贮能模量及荧光强度均得到提高;所获得的共聚物是一类稀土含量高、透明性良好的高分子材料。
2004, 33(4):385-388.
摘要:研究了Ti14钛合金半固态条件下的变形行为。半固态变形后.由于液相的出现,加快了原子扩散的能力.其变形激活能明显高于钛合金固态变形时的激活能。结果表明,变形后,晶界、晶内液相长大,形成了宽化的晶界和网格状结构。
2004, 33(4):389-392.
摘要:通过在超导芯部引入Ag合金的方法制备了新结构单芯和多芯带材,并研究了此种带材机械性能,以及其相对于普通Bi-2223超导带材变化。这种新结构提高了Bi-2223超导带材抗拉伸应变的能力。在拉伸应力的作用下,单芯样品的屈服强度和σ0.2不可逆应变极限εirr和普通样品相比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的最大不可逆应变极限εirr约为0.32%,最大屈服强度σ0.2约为85MPa。多芯样品的最大不可逆应变极限εirr约为1.1%,最大屈服强度σ0.2约为160MPa。实验证明添加合金丝提高了纯银包套多芯带材的不可逆应变极限εirr,并减弱了临界电流的退化速度。但对合金包套的带材影响不大,这时合金包套对于带材的力学性能起主要作用。
2004, 33(4):393-396.
摘要:分析了粉末注射成形中常用的还原钴粉末颗粒形状、投影边界、表面的分形特征。介绍了适用于测量粉末分形结构的掏造步长法,给出1种用分形几何语言更精确地定量描述粉末特性的方法。用内转式构造步长法计算了还原钴粉末颗粒边界的分形维数.得出其分形维数的取值范围在1.116~1.122之间。为粉末注射成形工艺过程的控制提供了更精确的材料参数。
2004, 33(4):397-399.
摘要:在室温下的仿生溶液(FCS)中实现了钛合金表面的仿生矿化.得到羟基磷灰石(HA)涂层。跟踪分析了矿化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比较了矿化溶液中可能形成的各种磷酸钙陶瓷的过饱和度,发现HA的过饱和度最大,从而证明FCS溶渡为HA涂层的形成提供了较好的热力学条件。
2004, 33(4):400-403.
摘要:在IN738镍基高温合金上,采用低压固体粉末包埋渗铝方法制备钯改性铝化物涂层。利用TGA、XRD、SEM以及金相等方法,研究了Pd-Ni-Al涂层在1050℃的高温氧化行为。结果表明:与NiAl涂层相比,Pd-Ni-Al涂层表面氧化膜粘附性优良,改性涂层的退化相γ'远少于普通NiAl涂层,显示出优良的高温稳定性。添加改性元素Pd,提高了铝化物涂层的抗循环氧化性能。
2004, 33(4):404-407.
摘要:采用拉伸测试和显微组织分析,研究了微量Ce和Ti对AlCuMgAg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Ce或Ti,能加速合金的时效硬化。提高合金室温抗拉强度,但只有添加Ce能提高合金的高温耐热性能;显微组织分析表明。Ce或Ti的添加并不改变强化析出相的种类,但能细化析出相。提高其密度。同时添加Ce和Ti,合金中形成了1种新的硬而脆的AlTiCeCu金属间化合物相,降低了合金的时效硬化和拉伸强度,使强化析出相的析出受到抑制。
2004, 33(4):412-416.
摘要:采用SHS反应火焰喷涂工艺在钢基表面制备了以Al2O3-Al2Cu3相为主的复相涂层。测定了涂层的物相组成与组织结构,分析了在热喷涂工艺条件下涂层的形成过程,实验了物料预热、基材预热以及喷涂距离对涂层组织结构和机械物理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在SHS反应喷涂中与物理过程同时进行的化学燃烧与结构转变过程经历预热、SHS燃烧反应和结构形成与凝固3个阶段,所得涂层中部分Al2O3以较大尺寸片状分布于不同Al-Cu区域边界,部分以100nm到几微米的颗粒状和球状弥散分布于Al2Cu3基体的内部,形成内晶型结构;物料预热温度、基材预热及喷涂距离等参数通过影响反应转化程度和反应能量而对涂层组织结构和机械物理性能有较大影响,实验表明涂层组织与性能在基材预热、物料预热温度为250℃以上、喷涂距离在200mm左右时较为理想。
2004, 33(4):417-420.
摘要:研究了600℃时Fe-15Ce合金在H2-CO2、H2-H2S及H2-H2S-CO2 3种气氛中的腐蚀行为,Fe-15Ce合金腐蚀后发生了Ce的内氧化或形成了复杂的腐蚀产物膜,而未出现Ce的选择性氧化或硫化,这主要是合金中存在着两相及Ce在Fe中极低的溶解度的结果。Fe-15Ce合金在本实验条件下的氧化-硫化腐蚀速度低于相同温度、压力下的纯硫化。
2004, 33(4):421-424.
摘要:低温燃烧合成工艺结合了溶液法和高温自蔓延合成超细粉末工艺的特点,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引发化学反应,并利用反应自身的放热效应维持反应的继续进行。在硝酸盐.柠檬酸体系中用该工艺直接合成了比表面积超过120m^2/g的La0.9Sr0.1Ga0.8Mg0.2O2.85固体电解质超细粉末。研究了硝酸盐溶液起始浓度和pH值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2004, 33(4):425-428.
摘要:以NiCl2 和NH4HCO3为原料, 探讨了采用常温合成-水热改性-中温焙烧工艺制备分散性纳米NiO的可行性。常温条件下制备的产物主要由NiCO3 Ni(OH)2和Ni(OH)2微晶相组成且团聚现象突出;水热改性可进一步促进沉淀的形成,降低产物中Ni(OH)2及水分含量,使后继焙烧产物(纳米NiO)的分散性得到显著改善。热力学计算表明: 在Ni2+-NH3-CO32--H2O体系中, 升高温度有利于镍氨络离子的解离, 促进NiCO3 和Ni(OH)2沉淀的形成。温度越高,形成NiCO3的热力学可能性越大。
2004, 33(4):429-431.
摘要:根据空心管坯的特点,提出了热顶技术和冷坩埚技术相结合的空心管坯电磁连续铸造的工艺思想。采用低熔点的Sn-4.5% Pb(质量分数,下同)合金进行了模拟试验,成功制备了φ60 mm?5 mm的空心管坯。研究了热顶和冷坩埚式外结晶器对铸型内磁场分布的影响,分析了电磁场对空心管坯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带屏蔽罩的热顶和冷坩埚式外结晶器,优化了铸型内的磁场分布;当施加功率为12 kW、频率为2 500 Hz的中频电磁场时,得到了表面光滑、宏观凝固组织中具有高等轴晶比率的高质量空心管坯。
2004, 33(4):432-435.
摘要:研究了铝板表面前处理以及阳极氧化过程中电解液温度对阳极氧化膜层抗热冲击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机理.选择合适的前处理及阳极氧化工艺参数,可以制备具有优良性能的"理想"绝缘金属基板,其阳极氧化绝缘层的电阻率大于1013Ω·cm,击穿电压大于600 V,并且能够抵抗400℃热冲击.采用化学镀铜结合电镀铜工艺对基板进行金属化布线后,"理想"绝缘金属基板被应用于BGA封装中.
2004, 33(4):436-438.
摘要:采用高温包套轧制方法在普通轧钢轧机上首次成功的轧制出厚度为2.6mm的高铌钛铝基合金板材。合金在轧制中的总变形量达到70%。板材表面质量良好,显微组织观察表明合金在轧制中发生了再结晶,但是变形后的组织并没有由于再结晶而明显细化。这主要是由于合金在轧制回炉保温和轧后随炉冷却过程中,长时间停留在高温区间,导致了合金晶粒的长大。
2004, 33(4):439-441.
摘要:介绍了1种制备纳米钒催化剂的新方法。用TEM,SEM,XRD,DSC等手段研究了纳米V2O5溶胶.凝胶,以及活性组分V2O5颗粒在钒催化剂中的形貌、大小和分布等。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钒比的降低,纳米V2O5颗粒的形状由针状、椭球状向球状变化:制备纳米V2O5溶胶.凝胶适宜的熔化工艺参数为800℃~860℃,15min~lOmin。采用本工艺方法制备出了含粒径为30nm~60nm的纳米V2O5溶胶-凝胶和纳米钒催化剂。
2004, 33(4):442-444.
摘要:钛合金髓腔-骨内种植体周定15年后发生断裂.分别取出牙槽骨内和髓腔内的2部分种植体,做扫描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和材料表面附着物的元素能谱分析,结果发现2部分种植体断端均有疲劳源区,呈现典型的慢速和快速扩展区,同时经元素能谱分析证实在骨内段部分的螺纹内的沉积物中的Ca、P等成分含量比例明显增高.而髓腔内部分断端未见类似结果。证实种植体与骨组织间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整合性,种植体断裂主要与长期人体内应用后的材料疲劳相关.术后维护治疗也有重要影响。
2004, 33(4):445-448.
摘要:在X2001应力分析仪上采用悬臂梁加载法测试了可以用于铍的X射线应力测试的5个衍射晶面的应力常数。结果表明,铍的5个衍射晶面的应力常数差异较大,在进行X射线应力分析时.应采用相应衍射晶面的应力常数,才能获得准确的应力分析结果。由于X射线对铍有较大的穿透深度,必须考虑X射线穿透深度对应力常数标定的影响。
总访问量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未央路96号 邮政编码:710016 联系电话:029-86231117
E-mail:rmme@c-nin.com; rmme0626@aliyun.com
版权所有: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CP:陕ICP备0500681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