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 2004年第33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纳米Al2O3/Ni复合电刷镀层的表征与微动磨损机理

      2004, 33(8):785-788.

      摘要 (1716) HTML (128) PDF 0.00 Byte (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在镍基电刷镀液中添加纳米Al2O3颗粒,制备出了分散均匀、与基质金属Ni结合良好的Al2O3/Ni复合电刷镀层。复合镀层的组织致密,显微硬度高。微动磨损试验表明,复合镀层在常温及高温下抵抗微动磨损的能力均强于普通快镍镀层。这是因为,随着纳米颗粒的加入,Al2O3/Ni复合电刷镀层受到细晶强化、位错强化和弥散强化,抵抗塑性变形和粘着破坏的能力增强,从而具有良好的耐微动磨损性能。

    • 掺Cr对LiMnO2的影响

      2004, 33(8):789-792.

      摘要 (989) HTML (128)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固相反应合成了LiMnO2和LiMn0.9Cr0.1O2,Cr的加入改变了LiMnO2的结构,与LiMnO2正交结构(空间群Pmnm)相比,LiMn0.9Cr0.1O2具有单斜结构(空间群C2/m)。充放电过程中,LiMnO2和LiMn0.9Cr0.1O2结构产生向尖晶石结构的不可逆转变。在首次放电过程中,LiMnO2只存在2.9V的电压平台,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在2.9V和4V电压平台容量都有所增加。与LiMnO2不同,LiMn0.9Cr0.1O2在首次放电过程中存在有2.9V和4V电压平台,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4V电压平台容量逐渐减小,在一定循环次数下,只有2.9V的电压平台存在。因此,Cr的掺杂不仅改变了LiMnO2的结构,而且改变其电化学行为。

    • 部分熔化热处理工艺对Bi-2212/Ag带材Jc性能的影响

      2004, 33(8):793-796.

      摘要 (1065) HTML (137)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提高Bi-2212/Ag带的性能(主要指临界电流密度Jc),进行了部分熔化热处理工艺对带材Jc的实验。采用标准的4点法测量Jc,使用PW1700XRD,SL20 SEM 和EDX检验和研究带材的相组成和微观组织。实验表明,在流氧气氛下,烧结温度为860℃~880℃时,前驱粉末以Bi-2212为主相,同时含有少量的Bi-2201相,(Sr2Ca)Cu2O3相和富(Bi2Sr)相。在流氧气氛下,带材Jc性能对热处理工艺参数非常敏感,在实验条件范围内,优化后的热处理工艺参数为:熔化温度Tmax=890℃,熔化时间tmax=10min,冷却速率Rc=2℃h^-1,在保温温度为835℃时,保温时间ta=20h,通过优化的部分熔化热处理工艺,在77K,0T下最后所制得带材的最大Jc=6A,Jc=890Acm^-2.

    • 金属注射成形的脱脂临界厚度

      2004, 33(8):797-803.

      摘要 (1167) HTML (146) PDF 0.00 Byte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脱脂动力学的分析,发现在脱脂过程中,存在动力学控制步骤转化的过程,提出了临界厚度的概念。临界厚度越大,意味着脱脂初始阶段升温速率可以较快,脱脂所需时间可以相对缩短。临界厚度越小,那么脱脂初始阶段必须缓慢升温,以免产生鼓泡、裂纹、变形等缺陷。生产实践中临界厚度越大,脱脂处理越容易进行。对脱脂过程中控制步骤的理论计算,得到脱脂临界厚度与粉末大小、脱脂温度和装载量的关系:临界厚度与粉末颗粒大小成正比,粉末颗粒越大,临界厚度也大;临界厚度与保温温度成反比关系,温度越高,临界厚度越小;临界厚度与装载量成反比,装载量越高,临界厚度越小。

    • 核燃料棒端塞用冷轧锆合金棒材横截面低倍组织异常现象的研究

      2004, 33(8):804-807.

      摘要 (1275) HTML (126)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锆合金棒材在皮尔格冷轧中出现的横截面芯部低倍组织异常现象,用光学金相、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硬度法、密度法等手段对冷轧锆-4合金棒材芯部低倍组织异常现象的本质、产生原因以及对使用性能的影响等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研究认为冷轧锆-4合金棒材横截面芯部出现的低倍组织异常现象并不是存在缺陷的表现,而是轧制载荷使芯部产生了不利于耐酸浸蚀的织构造成的;这种异常现象的存在不会威胁到其在反应堆中的安全性,在反应堆环境下可安全使用。

    • α2相滑移系对全片层组织TiAl合金屈服应力影响的初步分析

      2004, 33(8):808-810.

      摘要 (1538) HTML (146) PDF 0.00 Byte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PST晶体的微结构和γ相及α2相普通位错和孪晶滑移启动,结合细观力学方法,通过数值模拟两相中的各滑移系上的分切应力,得出PST晶体屈服应力和外加载荷与片层之间夹角θ的关系。重点分析了α2相中柱面滑移系的启动对PST晶体屈服应力大小变化的影响。α2相中柱面滑移系的启动对PST晶体小加载角方向的屈服应力有比较明显的影响。所采用的细观方法和得到的结论对进一步研究全片层TiAl合金的屈服强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微量钪对Al-2.5Cu-1.5Mg合金时效特性与微观组织的影响

      2004, 33(8):811-814.

      摘要 (1112) HTML (134)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微量钪对Al-2.5Cu-1.5Mg合金微观组织与时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钪的添加增强了Al-2.5Cu-1.5Mg合金的时效硬化效果,但并未改变该合金时效硬化的总体规律。透射电镜分析发现GPB在合金时效硬化第二阶段初期才开始析出,并且是该合金第二阶段硬化的主要原因,微量钪的添加促进了Al-2.5Cu-1.5Mg合金中GPB的弥散细小析出。

    • 基于ANSYS的硬质合金MIM充模数值模拟

      2004, 33(8):815-818.

      摘要 (1410) HTML (138) PDF 0.00 Byte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理论为基础,结合金属注射成形的特点,建立了其充模流动过程中的控制方程、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并以硬质合金材料为例,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了计算数值模拟,求解了流体前沿、温度场、压力场,同时结合实验分析了金属注射成形过程中的几种常见缺陷的产生条件。模拟结果表明:当采用中间浇口、模温60℃、料温160℃、体积流速在40cm^3/s~70cm^3/s的范围内进行注射可以得到良好的硬质合金Ⅰ型拉伸试样预成形坯。该结论与实验结果一致。

    • 面向等离子体W/Cu FGM的抗热冲击性能

      2004, 33(8):819-822.

      摘要 (1235) HTML (137)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循环水淬和脉冲激光冲击法并结合有限元计算考察和分析了用超高压梯度烧结方法制备的W/Cu FGM的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W/Cu FGM经受50次800℃~25℃水淬冲击和100MW/m^2以上的激光循环冲击,没有出现界面破坏现象;但随着热冲击次数及冲击能量密度的增加,金属W表面产生了裂纹、晶间断裂以及出现液相及蒸发现象。与非梯度材料相比,W/Cu FGM有优异的抗热冲击性能,大致可以经受100MW/m^2 350次以上的激光循环冲击。

    • 三元液态合金Al85Ni10M5的比热容

      2004, 33(8):823-826.

      摘要 (1130) HTML (14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了三元液态合金Al85Ni10M5(添加元素M包括Si,Mn,Ti和Ce)的比热容。结果表明:在高温处Al85Ni10M5液态合金的比热容曲线上均有驼峰出现,其位置随添加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增大和电负性的减小而向高温处偏移。而且更高温度处,比热容值出现线性下降趋势。液态合金比热容的变化规律充分说明了液态合金中具有微观组织的不均匀性。

    • 锻造方式对7075铝合金锻件动态再结晶的影响

      2004, 33(8):827-830.

      摘要 (1448) HTML (127)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金相(OM)、透射电镜(TEM)对7075铝合金热变形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实验表明:在热锻条件下,7075铝合金完全可以发生动态再结晶并通过动态再结晶产生细小的再结晶晶粒。动态再结晶的方式为不连续动态再结晶,形核机制为亚晶转动、聚合形核;其临界应变值和加工道次有关,道次越多,临界值越低。在相同Z值下,再结晶晶粒尺寸随着应变的增加而减小。弥散的第二相粒子在动态再结晶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 Ir/IrOx金属氧化物电极的H^+响应行为研究

      2004, 33(8):831-834.

      摘要 (1328) HTML (130) PDF 0.00 Byte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热氧化法制备了铱氧化物电极,研究了电极的各种H^ 响应行为:电极响应开路电位与溶液pH值的线性关系、响应范围、响应速度、滞后效应。分别利用循环伏安法SEM、XPS对铱氧化物电极的内外表面组成、表面形貌与元素价态进行了分析。根据建立的内、外表面电荷积分模型分析了电极H^ 响应速度、滞后效应和氧化膜厚度、形态的关系,提出了水合氧化膜存在下的H^ 响应机理。

    • 快速凝固AZ91D镁合金的相结构及位错

      2004, 33(8):835-838.

      摘要 (1209) HTML (13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TEM和XRD分析技术研究了快速凝固AZ91D镁合金的相结构及位错。实验发现,在急冷快速凝固条件下,AZ91D镁合金惯常发生的L→α-Mg Mg17Al12共晶反应在很大程度上被抑制,形成了以过饱和的α-Mg为主相的快速凝固组织。凝固组织由尺寸为0.8gm~6gm的α-Mg晶粒、离散分布于晶内和晶界上的尺度在5nm-70nm之间的少量的椭球形Mg17Al12和极少量的多角形Al8Mn5颗粒、以及弥散分布于晶内的非常细小的不规则形态β-AlMg相组成。β-AlMg相为从α-Mg晶内过饱和析出的、逐步向Mg17Al12相过渡的亚稳定组态。在a-Mg晶粒内存在着大量的位错缠结和位错胞,位错胞尺寸在0.2μm~0.74μm之间;高密度位错主要存在于在α-Mg的(002)密排晶面上,且呈现出明显的方向性。

    • 铌表面初始氧化行为的EELS和AES研究

      2004, 33(8):839-842.

      摘要 (1203) HTML (139) PDF 0.00 Byte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和俄歇电子能谱(AES)研究室温下铌的初始氧化过程,研究表明:清洁表面铌的EELS的实验值与理论值较为符合;随着氧化程度的加剧,其体等离子体(BP)、表面等离子体(SP)以及价带间跃迁所造成的电子能量损失峰发生了明显的偏移和强弱的变化,也解释了Nb→NbO→NbO2的初始氧化过程;另外,铌在潮湿空气里氧化1周,在其表面只生成很薄一层的Nb2O5氧化层。

    • 热塑性变形对ZM2和ZM5合金的组织和室温拉伸性能的影响

      2004, 33(8):843-846.

      摘要 (1081) HTML (145)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在300℃~350℃下、变形速率为5.610-3 s-1~1.810-2 s-1和挤压比为111条件下的热挤压,以及350℃下多道次的旋锻对ZM2和ZM5铸造合金的组织和室温拉伸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比之铸态组织,ZM2合金挤压态组织细化明显,晶粒为动态再结晶引起的等轴细晶,室温抗拉强度和延性都有显著升高。后续旋锻进一步使组织得到细化,强度升高而延性下降。变形ZM5合金显示出比T4处理态优异的室温拉伸性能。320C下,随着挤压速率的增大,ZM5合金的b和0.2 减小,增大;固定挤压速率为5.610-3 s-1时,升高挤压温度,ZM5合金的b和0.2减小,而增加。

    • 温度对PLZT铁电陶瓷电疲劳性能的影响

      2004, 33(8):847-851.

      摘要 (1139) HTML (136) PDF 0.00 Byte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常规方法制备了Pb0.97(La,Nb)0.03Zr0.53Ti0.47O3铁电陶瓷,研究了温度对Pb0.97(La,Nb)0.03Zr0.53Ti0.47O3铁电陶瓷电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PLZT铁电陶瓷电疲劳性能影响很大,随着温度的升高,电疲劳速率降低。样品的介电温谱及断口SEM分析表明铁电陶瓷电疲劳机制主要为畴钉扎机制和内应力集中造成沿晶微裂纹。

    • 两种铁基形状记忆合金抗空蚀性能比较

      2004, 33(8):852-854.

      摘要 (1751) HTML (189)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Fe-26Mn-6Si-7Cr-1Cu和Fe-20Mn-6Si-7Cr-1Cu两种Fe基形状记忆合金进行了超声波振动空蚀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合金都具有优良的抗空蚀性能,比较而言,Fe-26Mn-6Si-7Cr-1Cu合金的抗空蚀性能优于Fe-20Mn-6Si-7Cr-1Cu合金。在局部载荷作用下可吸收较多弹性变形能及在空蚀过程中有较高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能是前者抗空蚀性能优于后者的主要原因。

    • 有限体积法在挤压模具设计中的运用

      2004, 33(8):855-857.

      摘要 (1001) HTML (122)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有限体积数值模拟技术,在MSC.Superforge商业应用软件平台上,对某公司铝型材产品FD-JLB8001的挤压变形进行了过程模拟,通过工业试验证明:金属流出速度的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相符,利用这种技术指导一般的非空心型材挤压模具设计在生产上是可行的。

    • 等离子体活化法制备纳米磁性液体

      2004, 33(8):858-860.

      摘要 (1313) HTML (142)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等离子体手段,在自行研制的等离子体反应装置上,对常压下气-液两相混合介质进行活化和电离制备纳米磁性液体。结果表明:通过控制脉冲等离子体的放电参数,优化五羰基铁的热解温度,可使纳米磁性液体反应流程缩短至2 h左右;制备的纳米磁性液体流动性好,磁饱和强度达6.510-2T左右(未浓缩)。实验证明,等离子体手段能够实现向反应系统提供气-液分子重新组合所需要的活化能,是加快合成纳米磁性液体的1种有效的新方法。

    • 高温氨化Ga2O3形成GaN粉末

      2004, 33(8):861-863.

      摘要 (1185) HTML (131)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NH3为N源,以Ga2O3粉末为Ga源高温氨化形成GaN粉末。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选择区电子衍射(SAED)对粉末进行结构、形貌分析。结果表明:当Ga源温度为850℃时得到六方纤锌矿结构的GaN晶体颗粒。

    • 用偏钛酸作原料制备纳米TiO2粉末以及颗粒相结构与光催化性能关系的研究

      2004, 33(8):864-868.

      摘要 (1093) HTML (131)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米用常温氨水水解TiOSO4过程中加入自制的表面活性剂制备了超细纳米TiO2粉末,用XRD,TEM和比表面仪对不同煅烧温度下的纳米TiO2粉末结构、粒径大小和比表面等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纳米TiO2粉末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能力。研究表明煅烧温度在400℃~800℃时得到的纳米TiO2粉末呈锐钛矿结构,粒径约为5.5nm~9.6nm,比表面积高达189.45m^2/g;在850℃煅烧后所得的纳米TiO2粉末为锐钛矿与金红石型混晶结构;在l100℃时得到的纳米TiO2粉末为金红石型纳米TiO2粉末,同时微粒出现团聚且粒径变大。光催化实验表明:纳米TiO2粉末的光催化活性与煅烧温度密切相关,850℃煅烧1.5h所制得的混晶结构纳米TiO2粉末表现出较高的光催化活性。与国产商品纳米锐钛矿型TiO2相比,其降解甲基橙的速率约为国产商品纳米TiO2的1倍。

    • 半固态LY11铝合金的组织演变研究

      2004, 33(8):869-872.

      摘要 (1262) HTML (132)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LY11合金的应变诱发熔化激活法(SIMA)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定量分析了变形量(ε)、等温温度(Ti)、保温时间(t)等工艺参数和预处理技术对晶粒尺寸、分形维数和晶粒尺寸分布等的影响,讨论了晶粒的大小、形状、尺寸分布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变形量对晶粒大小、形状的变化影响极大,要获得细小、近球形的晶粒需足够的变形程度;升高等温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会促使晶粒长大、球化;所有试样的晶粒尺寸呈正态分布,随着变形量的减小、等温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峰值点附近晶粒的数目逐渐减小,尺寸逐渐增加;冷、热变形预处理条件对组织演变产生一定的影响,给试样施加变形是SIMA工艺的必要步骤。

    • 模式识别在BaFe12O19/SiO2微晶玻璃陶瓷合成中的应用

      2004, 33(8):873-876.

      摘要 (1123) HTML (130) PDF 0.00 Byte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柠檬酸sol-gel工艺制备了BaFe12O19/SiO2微晶玻璃陶瓷。结果表明,当体系中SiO2的含量为50mol%,67mol%,Fe/Ba处于5:1~7:1,热处理温度在1000℃~1100℃时可以得到单一BaFe12O19晶相或杂质含量很少的BaFe12O19微晶玻璃陶瓷。利用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得到了结果可信的材料合成工艺参数目标优化区,采用模式逆映照对BaFe12O19/SiO2微晶玻璃陶瓷的合成工艺参数进行预报和设计,并通过实验予以验证。

    • 钛基Ru-La-Sn涂层阳极的电催化性能

      2004, 33(8):877-880.

      摘要 (1485) HTML (123) PDF 0.00 Byte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热分解法制备了不同La含量的钛基Ru-La-Sn涂层阳极,通过开路电位测试、循环伏安测试、阳极极化曲线测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测试研究了所制备涂层的电催化活性,并用扫描电镜对涂层阳极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测试结果表明,制备温度对涂层阳极的表面形貌有很大影响,在涂层阳极中引入La可以提高涂层阳极的电催化活性,且La引入的最佳值为0.2(摩尔分数)。Ru-La-Sn涂层阳极电催化性能提高的原因在于La的引入可以增加涂层的有效活性表面积。

    • 制备方法对La1.5Mg17Ni0.5储氢材料性能的影响

      2004, 33(8):881-884.

      摘要 (1161) HTML (146) PDF 0.00 Byte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氢化燃烧法(HCS)和机械合金化(MA)合成了La1.5Mg17Ni0.5,通过对材料储氢性能的对比研究发现,MA法制备的合金性能优于HCS法。采用MA法制得的La1.5Mg17Ni0.5储氢合金活性高、储氢量大,523K时1min内吸氢量达到6.73%H,而且可在更低温度下吸氢(423K时储氢容量为4.92%H),其氢化性能改善的原因可归结于MA制备的储氢材料纳米晶化和材料中大量晶体缺陷的存在。

    • 碳纳米管承载氧化锆纳米粒子的研究

      2004, 33(8):885-888.

      摘要 (1429) HTML (135)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液相沉淀法制备超细粉的工艺中引入碳纳米管,作为ZrO2的承载体。TEM观察发现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实现碳纳米管对ZrO2的有效承载,未加表面活性剂出现了两者的分离。液相中Zeta电位分布的变化表明表面活性剂的添加有利于碳纳米管在水相中的分散,对工艺机理的研究揭示了表面活性剂其疏水基吸附在碳纳米管表面,而其亲水基与ZrO2水合物结合,在碳纳米管承载氧化锆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制备中起到了桥接作用。

    • Pd基光学氢敏感薄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2004, 33(8):889-892.

      摘要 (1357) HTML (133) PDF 0.00 Byte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Pd基光学氢敏感薄膜材料是光学氢敏感薄膜材料最为重要的一类,主要包括Pd,Pd/Ni合金,Pd/WO3,Pd/MoO3,Pd/TiOx,Pd/MoS2等薄膜材料。本文从这类薄膜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应用方面,对Pd基光学氢敏感薄膜材料的研究进展作了详细的论述。目前Pd基光学氢敏感薄膜材料的制备主要还是应用溅射法。在所有钯基氢敏感材料中以Pd膜的性能最佳,但是由于在应用过程中存在Pd膜出现表面起泡、层错和钯膜与载体结合能力下降等缺陷,因此Pd/Ni合金,Pd/WO3,Pd/MoO3,Pd/TiOx,Pd/MoS2等薄膜材料相继被开发。但目前上述薄膜材料在研究和应用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论述中分别提出了上述材料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 偏晶合金凝固研究进展

      2004, 33(8):893-896.

      摘要 (1492) HTML (137)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偏晶类合金作为1类重要的工程实用合金,以其独特的组织和特殊的性能,被材料学界争相研究。本文概述了偏晶类合金在微重力环境、定向凝固、深过冷和急冷快速凝固4方面的最新凝固理论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刊期浏览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