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 2005年第34卷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Ti_3Al基合金(0001)_(α_2)//(110)_β界面价电子结构分析

      2005, 34(10).

      摘要 (1437) HTML (134) PDF 0.00 Byte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以改进的TFD理论提出的电子密度连续的量子力学条件为判据,计算了Ti3Al基合金中(0001)α//(110)β2界面的价电子结构。对比分析了单相Ti3Al基合金2-Ti3Al2-(Ti)Al(0001)//(0001)ααxMy界面与多相Ti3Al基合金(0001)α2-Ti3Al//(110)β-Ti0.5xAl0.5M0.5y,(0001)α2-(TixMy)Al//(110)β-Ti0.5xAl0.5M0.5y界面电子结构。从电子结构层次上初步解释了延性β相改善合金薄弱的相界面电子结构与键结合,增加界面稳定性与连续性,提高合金强韧性的微观本质。

    •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约稿简则

      2005, 34(10).

      摘要 (1070) HTML (134)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详细要求请到http://www.c-nin.com/keji/mode.doc下载版式)一 征文范围及内容 本刊主要刊登钛、难熔金属、贵金属、稀散金属、稀土金属和超导材料的研制、生产、检测的论文。同时,还适度兼顾报道陶瓷材料、磁性材料、纳米材料、生物材料等新型材料及先进的材料设计、制造工艺。二 来稿格式及质量要求 1、来稿包括打印稿一式三份及WORD格式的电子文本一份(软盘、光盘或电子邮件),且每篇论文一般不超过5000字(含图、表及参考文献)。 2、格式(按下列顺序,要求内容齐全) a.题名项: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地址、邮编; b.摘要:不低于150字…

    • 稀有金属杂志社简介

      2005, 34(10).

      摘要 (1017) HTML (126) PDF 0.00 Byte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共同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内容为稀有金属及先进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应用。具体报道钛、难熔金属、贵金属、稀散金属、稀土金属以及超导材料、陶瓷材料、磁性材料、生物材料、复合材料等。是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为SCI、EI等国外6大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曾连续获得国家期刊奖.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资助.是稀有金属及先进材料领域重要期刊。

    • 金属钼层表面渗硫层的表征与减摩耐磨性能研究

      2005, 34(10):1513-1516.

      摘要 (1195) HTML (135)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厚约3pm的金属钼薄膜进行低温离子渗硫处理,得到了单质金属钼与固体润滑剂二硫化钼(MoS2)共存的复合固体润滑渗硫层。利用SEM和EDX分析了复合渗硫层表面、截面及磨损面的形貌及成分分布,用XPS分析了复合渗硫层表面化合价态,用纳米压痕仪测定了复合渗硫层的硬度及弹性模量。摩擦磨损实验表明,该渗硫层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摩擦表面,具有优异的减摩耐磨抗擦伤性能。离子渗硫技术为原位合成固体润滑剂MoS2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Cr和CrTi底层对CoCrPt薄膜介质的磁和结构性能的影响

      2005, 34(10):1517-1519.

      摘要 (1046) HTML (136)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改善记录介质的磁性能,研究了溅射Cr和CrTi底层对Co68Cr17Pt15性能的影响。发现在玻璃盘基和CoCrPt磁性层之间引入100nm厚的Cr底层,可使介质矫顽力从56kA·m-1增加到127kA·m-1,同时剩磁比和矫顽力矩形比分别增加66%和74%。同时还发现Cr底层厚度对介质磁性能有较大影响。考虑到减小Cr底层和磁性层的晶格匹配,在Cr底层里添加Ti元素,当Ti原子分数达到1.5%时,即使在室温下溅射,薄膜也有好的面内磁滞回线,此时矫顽力可达到160kA·m-1。X射线衍射表明在介质中引入Cr和CrTi底层,由于薄膜能更好的沿着垂直于易磁化轴方向生长而使介质性能提高。

    • 送粉激光熔覆中送粉速率对激光束与粉末流相互作用的影响

      2005, 34(10):1520-1523.

      摘要 (1263) HTML (135)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引入经典光学理论计算激光束与粉末流的相互作用,藉此研究了送粉速率对工件表面激光强度分布和不同位置颗粒温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送粉速率的增加,激光强度以及颗粒温度的最高值都显著降低:同时,激光强度分布和不同位置颗粒温度趋于均匀。由于对激光熔池中动力学过程的潜在影响,这些结果应在描述激光熔覆过程的数学模型中加以考虑。

    • 真空量子效应力、静电力和残余应力联合作用下的微米/纳米微机电系统可靠性分析

      2005, 34(10):1524-1527.

      摘要 (1182) HTML (125) PDF 0.00 Byte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微米/纳米机电系统(MEMS/NEMS)尺寸方面的特点和制造方面的原因,当对其施加一静电场时,它除了受到静电力外还不可避免地受到真空量子效应力(Casimir力)和残余应力的作用。在这3种力的联合作用下,其变形行为也变得极为复杂。本文导出了微米/纳米微机电系统中桥式薄膜结构在这3种力联合作用下的挠度解析表达式。在不同条件下对其解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大的残余拉应力将促使微桥薄膜的挠度出现波状行为。

    • Sn合金化对Gd5Si2Ge2磁致冷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2005, 34(10):1528-1531.

      摘要 (1874) HTML (126) PDF 0.00 Byte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商业纯Gd为原料,采用非自耗电弧炉氩气保护下熔炼了Gd5Si2Ge2-xSnx(x=0.2,0.5,1)和Gd5Si2-yGe2Sny(y=0.1,0.2,0.5)系列合金,研究Sn合金化对Gd5Si2Ge2晶体结构和磁热性能的影响.粉末XRD结果表明Sn代Ge样品具有正交Gd5Si4型结构;Sn少量代Si(y=0.1,0.2)的样品具有单斜Gd5Si2Ge2型结构;Gd5Si1.5Ge2Sn0.5则为单斜和正交的混合结构.用超导量子磁强计(SQUID)测定了样品的M-T和不同温度的M-H曲线,结果表明Gd5Si2Ge2-xSnx(x=0.2,0.5,1)不具有巨磁热效应;Gd5Si1 9Ge2Sn01合金的最大磁熵变达15.3 J/kg·K(0 T~5 T),具有巨磁热效应.

    • 钛合金中TiC晶体的生长基元及平衡形态

      2005, 34(10):1532-1536.

      摘要 (1291) HTML (130)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生长基元理论,对钛合金中自由生长的TiC晶体的生长基元及平衡形态进行了研究。根据TiC晶体结构特点及Ti晶体d轨道能级分裂、晶体键合轨道等角度分析研究,并通过TiC晶体中形成不同生长基元时可能释放的键能大小来验证等手段,分析和推断出TiC晶体在Ti熔体中自由生长时生长基元为TiC6。对TiC6生长基元的堆垛方式的研究表明TiC晶体的平衡形态应为八面体。在实际试样制备过程中,由于存在较大的过冷度和溶质分布的不均匀性,TiC晶体可能形成各种不同的形态。浮区定向凝固实验结果证明上述分析结果是正确的。

    • 室温磁致冷合金Pr2Fe17-xCox的结构、磁性和磁熵变

      2005, 34(10):1537-1540.

      摘要 (1136) HTML (141)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氩气气氛中用熔炼法制备了Pr2Fe17-xCox系列合金,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和SQUID磁强计研究了样品的结构、磁性和磁熵变。结果表明:Pr2Fe17-xCox系列合金具有菱方Th2Zn17型结构;通过成分微调使其居里温度处在室温附近:Pr2Fe17-xCox,系列合金有较大的磁熵变,在低场下的磁熵变是金属Gd的65%~73%,而高场下的磁熵变则为金属Gd的63%~68%;但其成本约为金属Gd的1/10,具有很高的性价比,是一类有很大应用潜力的室温磁致冷材料。

    • LaNi5中贮氢间隙位的电子结构分析

      2005, 34(10):1541-1545.

      摘要 (1177) HTML (144)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密度泛函理论,采用总体能量计算方法,以扩展平面波函数为基集,并结合超软赝势技术,计算了LaNi,及其5种不同贮氢间隙位的总体能量、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以及Mulliken布居电荷。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LaNi,及LaNi5H的电子结构及氢化物形成前后电子结构的变化,讨论了M-H键的特征,初步探讨了各贮氢间隙位的稳定性及氢原子更倾向占据的间隙位。

    • 高应变率下铀铌合金的断裂组织特征

      2005, 34(10):1546-1549.

      摘要 (1373) HTML (133)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经过内部爆破加载后产生的U-Nb合金破片进行了断口形貌、金相组织等微观分析。结果表明:U-Nb合金在爆炸加载下的断裂方式为剪切断裂;破片组织内部发现因高速应变引起的大量的绝热剪切带,靠近绝热剪切带的基体晶粒发生明显的拉长变形:破片中存在大量的微裂纹,裂纹沿着绝热剪切带扩展,当与沿壳体环向的拉应力形成的纵向主裂纹相交汇时,形成破片。

    • Li1+xV3-yMyO8(M=Mo,P)高温阴极放电性能的研究

      2005, 34(10):1550-1553.

      摘要 (1211) HTML (129)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i1+xV3-yMyO8(M=Mo,P:O≤y≤0.4),研究了不同Mo和P含量对Li1+xV3-yMyO8相的影响,并首次对其进行了高温阴极放电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Mo和P掺杂量分别为y≤0.2和y〈0.2时可获得纯Li1+xV3-yMyO8相:Mo掺杂使Li1+xV3-yMyO8峰值电压提高0-3V,比容量提高25%,嵌入的Li^+量最高可达x=3.8:P掺杂(y≤0.20)Li1+xV3-yMyO8的峰值电压和比容量影响较小。化学嵌锂实验也证实掺杂后的材料具有更快的Li^+嵌入速度。

    • 电流密度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过程及氧化陶瓷膜性能的影响

      2005, 34(10):1554-1557.

      摘要 (1133) HTML (133)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含有硅酸钠、氟化钠、甘油的电解液中以恒电流方式对镁合金进行微弧氧化。考察了电流密度对放电电压、起火时间及陶瓷膜厚度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在不同电流密度下形成的陶瓷膜的表面形貌;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测量了不同电流密度下得到的陶瓷氧化膜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恒电流微弧氧化过程中,依据电压.时间曲线,可简单地分为电压持续增长阶段和电压基本稳定阶段,且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曲线斜率逐渐增大:电流密度的增大,可以降低起火时间,增加陶瓷氧化膜的厚度,但对放电电压并没有明显的影响: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陶瓷层表面微孔数量减少.孔径增大,呈现出的熔融状态更为明显;陶瓷氧化膜的耐蚀性随着电流密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

    • Au液异质形核价电子模型与基底触媒效用

      2005, 34(10):1558-1561.

      摘要 (1035) HTML (132)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异质形核是凝固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界面共格对应理论无法解释金液滴异质形核过程中ZrC,TiC,TiN等基底的触媒作用优于TiO的现象。利用余氏“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以及程氏“改进的TFD模型中表面电子密度相等的边界条件”,分析表明界面共格对应并不是有效触媒基底的本质要求:在Tillen静电作用理论基础上,建立了Au液凝同异质形核价电予模型与基底触媒效用判据,据此分析了ZrC,TiC,TiN,TiO基底对Au液滴异质形核的触媒效用,与实验结果吻合。

    • 超导复合带材成型的有限元模拟

      2005, 34(10):1562-1564.

      摘要 (1081) HTML (135)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了超导复合带材的细观力学假设和模型、以及成型过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了辊轧、平模冷压成型时复合带材的变形情况以及复合带材横向裂纹、芯丝断裂及边部破裂的产生。带材成型的有限元模拟对于超导复合带材的成型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 二元合金非等温凝固相场法模拟

      2005, 34(10):1565-1568.

      摘要 (1411) HTML (149) PDF 0.00 Byte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耦合温度场与溶质场的相场模型对Al-Cu二元合金非等温凝固时枝晶生长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了人为变化的不同热扩散系数对枝晶生长行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热扩散系数的减小,潜热释放对熔体内原有温度场的影响也减小,熔体内过冷度能够更好地保持;而枝晶尖端生长速度将增大.枝晶呈现出更发达的侧向分支;同时,溶质偏析程度也越小。将计算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良好。

    • Ti3Al基合金(0001)α2//(110)β2界面价电子结构分析

      2005, 34(10):1569-1573.

      摘要 (1458) HTML (130) PDF 0.00 Byte (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固体与分了经验电了理论,以改进的TFD理论提出的电子密度连续的量子力学条件为判据,计算了Ti,A1基合金中(0001)α2//(110)β2界面的价电子结构。对比分析了单相Ti3Al基合金(0001)α2-TiAl//(110)α2-(TixMy)Al,界面与多相Ti3Al基合金(0001)α2-Ti3Al//(110)β2-Ti0.5xAl0.5M0.5y界面电子结构。从电子结构层次上初步解释了延性β相改善合金薄弱的相界面电子结构与键结合,增加界面稳定性与连续性,提高合金强韧性的微观本质。

    • 分散剂Y2O3对渗铝层的影响

      2005, 34(10):1574-1577.

      摘要 (1474) HTML (135)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改变传统渗剂来研究分散剂(Al2O3,Y2O3)在渗铝过程中的作用和对渗铝层的影响。利用XRD和SEM对渗层相的组成、氧化前后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散剂Y2O3在最初的渗铝过程中参加了渗铝过程,不仅防止铝粉粘结,而且影响渗层相的组成。分散剂为Al2O3时,渗层主要为Al3Ti+AlTi+AlTi3相,而分散剂中含有Y2O3时,渗层土要为AlTi3相,这与传统渗铝机理认为分散剂在渗铝过程中不参加渗铝反应相矛盾。同时,分散剂也影响着渗铝层氧化前后的表面形貌及Al2O3的晶格类型。

    • Cu含量对FePt薄膜退火温度的影响

      2005, 34(10):1578-1581.

      摘要 (1202) HTML (132)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共溅射方法存玻璃基片上制备了(FePt)1-xCux合金薄膜,FePt合金中添加Cu可以有效降低退火温度,(FePt)1-xCux(x=19.5%)在350℃退火后可以使面内矫顽力Hc〃,达到200kA/m,垂直矫顽力Hc⊥达到280kA/m左右,而纯FePt仅有几千A/m。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退火后形成的FePtCu三元合金是降低退火温度的主要原因。剩磁曲线分析表明Cu的加入不能明显降低晶粒间交换耦合作用。(FePt)1-xCux在400℃退火可以得到10^-24m^3的磁激活体积。

    • (LPCCa)2(MgNi)17合金的吸放氢性能

      2005, 34(10):1582-1584.

      摘要 (1227) HTML (14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用部分Ca取代LPC(LPC为无钕镧镨铈混合稀土金属),同时用部分Ni取代Mg的(LPCCa)2(MgNi)17合金的吸放氢性能。比较了不同温度下,不同成分配比对合金贮氢性能的影响。其中,(LPC)1.9Ca0.1Mg15Ni2合金具有相对较低的放氢温度和较大的放氢节,住275℃的放氢量达3.43%(质量分数)。分析了(LPC)1.9Ca0.1Mg15Ni2的微观结构,同时对合金放氢温度降低的原冈进行了讨论。

    • TA2钛环形管热推成形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

      2005, 34(10):1585-1587.

      摘要 (1503) HTML (146)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商业有限元软件ANSYS对TA2钛环形管热推弯曲成形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并对成形过程中环形管内侧凹边、外侧凸边及侧面的应力、应变分布数据以及弯曲成形过程中壁厚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管件峦变形过程中等效应力值总的变化随着弯曲角度的的增大而增大,而且弯曲管件的内侧凹边管壁的应力值比外侧凸边管壁要大,内壁受到压应力而外壁受到的拉应力;等效应力变数值内侧管壁的应变值比外侧管理壁要大,在弯曲过程中由于弯曲半径小,弯曲变形大,在弯制过程中,弯管内侧凹边受压缩使壁厚墙厚,而外侧凸边因受拉伸而壁厚减薄。数值模拟与实验所得结果一致。

    • Be/Al激光焊接缺陷的研究

      2005, 34(10):1588-1591.

      摘要 (1069) HTML (146)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实验手段并改变激光焊接参数对Be/Al激光焊接缺陷的起因进行研究。实验分别采用热传导焊和深熔焊两种焊接模式制备样品。结果表明:激光焊接裂纹主要产生于热传导焊焊件的熔合区根部,其产生是热应力、焊件根部形状和杂质偏析其同作用的结果;而气孔主要出现在深熔焊焊接的焊件中:缺陷的种类和焊接参数有很大的关系。

    • TiC-Ti复合材料自蔓延高温合成中的组织转变

      2005, 34(10):1592-1596.

      摘要 (1424) HTML (154)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燃烧波淬熄法研究了TiC-Ti金属陶瓷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法)中的组织转变和反应机理。淬熄试样中保留了未反应区、反应区及已反应区。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燃烧反应中的显微组织转变过程,用能谱仪分析了各微区的成分变化,测量了燃烧温度Tc,并用XRD分析了反应产物的相组成。实验结果表明:TiC-Ti复合材料的自蔓延高温合成机理可以用溶解-析出机制来描述:Ti首先部分熔化,C溶解在Ti液中,并和Ti发生反应生成TiCx,随着温度的升高,TiCx熔化,形成Ti-C熔体,在降温过程中,细小的TiC大量从Ti-C熔体中析出并聚集,最终形成TiC增强Ti基复合材料。

    • 纳米复合Ti-B-N薄膜的结构和摩擦学性能

      2005, 34(10):1597-1600.

      摘要 (1052) HTML (127)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射频等离了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PCVD)技术获得的Ti-B-N薄膜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发现,B元素的加入使薄膜中出现TiN纳米晶和BN非晶(nc-TiN/a-BN)的复合结构,其硬度显著高于TiN薄膜,最高可达40GPa。用球盘式摩擦磨损实验考察了薄膜的磨损特性。结果表明:与TiN薄膜相比,Ti-B-N薄膜抗磨损性能有显著提高,磨损机制与TiN薄膜不同,摩擦系数较TiN稍高。

    •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复合Mo-La2O3阴极

      2005, 34(10):1601-1604.

      摘要 (1305) HTML (14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平均粒径小于60nm的Mo-La2O3粉末。将所制备出的纳米复合Mo-La2O3粉末经冷压、热压工艺后烧结成纳米复合Mo-La2O3阴极。发现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Mo-La2O3阴极组织均匀,晶粒细小,La2O3粒子晶粒大多在100nm以下,且弥散分布在晶内及晶界上。在燃弧实验中发现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复合Mo-La2O3阴极击穿点分布存阴极表面的大部分面积上,烧蚀坑浅,且击穿优先发生在La2O3相上。

    • 凝固速率对铌基共晶自生复合材料定向凝固组织的影响

      2005, 34(10):1605-1608.

      摘要 (1223) HTML (14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铌基共晶自生复合材料(NBISC)经真空自耗电弧熔炼成母合金锭,采用高温度梯度的电子束区熔装置制备定向凝固的试样,分析其组织特征。结果表明:Nb基固溶体(Nbss)相、(Nb,Ti)3Si相和(Nb,Ti)5Si3相为NBISC材料的主要组成相;在电了束区熔条件下,随着电子枪移动速率的提高,NBISC材料共晶组织变细,组织中片层状的共晶团增多,块状或板条状的(Nb,Ti)3Si/(Nb,Ti)5Si3相尺度减小、数量增多,组织趋于规则、分布更均匀,组织的定向性增强,定向效果显著。

    • 原位生成TiC颗粒增强Ti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

      2005, 34(10):1609-1612.

      摘要 (1003) HTML (136) PDF 0.00 Byte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粉末冶金方法,通过Ti与Cr3C2反应原位生成TiC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其相组成和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Ti与Cr3C2反应能够原位生成TiC颗粒,生成的TiC颗粒呈多角状,粒度在几十纳米到50μm范围内;Cr3C2中的Cr固溶在Ti基体中,使基体由α+β两相合金转变成为亚稳态β型钛合金。

    • 爆炸压结Nd-Fe-B永磁体微观结构

      2005, 34(10):1613-1616.

      摘要 (1189) HTML (15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能谱仪,对爆炸压结Nd-Fe-B永磁合金进行微观组织结构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爆炸压结Nd-Fe-B的组织主要由基体Nd2Fe14B相、富O相和富Nd相组成;基体相是硬磁相,四方晶体结构,其晶格常数为a=0.88nm和c=1.22nm;富O相形貌呈三角状或层状,分布在3个晶粒交隅处和两个晶粒交界处,其晶体结构均为面心立方(fcc),点阵常数a=0.559nm;富Nd相呈不同块状形貌,镶嵌存基体内或晶界上,其晶体结构为密排六方(hcp),晶格常数a=0.395nm和c=0.628nm:在富O相中O,Nd和Fe的含量(原子分数,下同)分别为45%~60%,20%~40%和10%~12%,块状富Nd相中则为80%~85%Nd和10%~l5%O,同时还发现晶界相中分布着少量的位错。

    • 机械合金化制备纳米晶与非晶Al-Pb系粉末

      2005, 34(10):1617-1621.

      摘要 (1289) HTML (128)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X射线符亍射(XRD)、透射电镜(TEM)研究了球料比为8:1、转速280r/min和球料比为25:1、转速450r/min条件下绛不同球磨时间后混合粉末的相变、晶粒大小和微观形貌等。结果表明:通过机械合金化可以制备出Al-15%Pb-4%Si-1%Sn-1.5%Cu纳米晶粉未,而且球磨导致了合金粉体非晶化,在球磨过程中混合粉体首先细化、合金化和纳米晶化,然后部分纳米晶转变为非晶;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球料比越大、转速越高,即给球磨系统供给的能量越大,则混合粉末获得纳米晶的时间越短:基于多层非晶化模型讨论了△Hmin≈1.34的情况下Al-Pb非晶形成的机制,指出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Al-Pb非晶形成并非需要△Hmin〈〈0,其非晶化驱动力主要由浓度梯度提供。

    • 采用氢化-脱氢(HDH)钛粉和氢化钛粉制备MIMTi-6Al-4V合金

      2005, 34(10):1622-1626.

      摘要 (1321) HTML (136)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HDH钛粉制备MIMTi-6Al-4V合金的过程为参照,对使用氢化钛粉为原料制备P/M模压钛合金以及MIM钛合金的工艺过程进行了探索。使用HDH钛粉制备的MIMTi-6Al-4V合金抗拉强度为819MPa,拉伸样延伸率为7%;使用氢化钛粉制备的P/M模压Ti-6Al-4V合金拉伸样抗拉性能高于850MPa;使用氢化钛粉为原料制备MIMTi-6Al-4V合金,顺利实现了脱氢-脱脂过程。

    • 钛合金扁形锭冷坩埚电磁约束成形工艺参数研究

      2005, 34(10):1627-1632.

      摘要 (1545) HTML (138) PDF 0.00 Byte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自行研制的多功能冷坩埚电磁约束定向凝固装置上进行了钛合金扁形锭的冷坩埚连续成形实验,考察了不同参数下的成形工艺过程,分析了工艺参数变化对所成形钛合金锭质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增大感应线圈匝数和增加加热功率可提高铸锭表面质量,但是提高抽拉速度和降低底料与线圈之间的相对位置会降低表面质量。在所研究的参数中,对铸锭表面质量影响的上次因素为,感应线圈的匝数最大,加热功率次之,抽拉速度再次,最后为底料相对线圈位置。在讨论这些参数的作用原理基础上,提出了可获得良好表面质量的工艺参数,铸造出表面光滑、无裂纹缺陷的钛合金扁形锭。工艺参数对铸锭宏观组织的影响表现在随感应线圈匝数的增多和抽拉速度的减小,铸锭晶粒的数量减少,晶粒偏离轴向程度减小,后续实验表明在截面形状近似为矩形的冷坩埚下可以获得既有良好表面质量又具有定向组织的钛合金扁形铸锭。

    • 二级回火对(NdDy)FeCoCuB磁体磁性能和微结构的影响

      2005, 34(10):1633-1636.

      摘要 (1134) HTML (144)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二级回火工艺对Nd12.0Dy28Fe747Co34Cu0.2B6.9磁体磁性能和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二级回火对磁体的剩磁和磁能积影响很小,内禀矫顽力Hcj随二级回火温度升高而增大,在480℃时达到最大;高于480℃后,风随二级回火温度的升高而迅速下降;存480℃二级回火时,执随回火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经2h回火达到最大;大于2h后,回火时间的进一步增加对Hcj影响很小;480℃二级回火2h时磁体主相晶粒边界光滑,富稀土相在晶界分布连续、均匀。

    • 氨气和氮气气氛下热处理对ITO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

      2005, 34(10):1637-1641.

      摘要 (1362) HTML (12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射频磁控溅射在室温玻璃衬底上制备了氧化铟锡(ITO)薄膜,并分别在氨气、氮气和空气气氛下对薄膜进行了热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霍尔效应、UV-VIS-NIR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对薄膜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气氛及温度对ITO薄膜光电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不同气氛下热处理均能明显提高ITO薄膜在可见光区的透过率,氨气气氛下更有利于薄膜导电特性的改善。

    • TiO2静电自组装薄膜在不同光源下的杀菌性能

      2005, 34(10):1642-1645.

      摘要 (1540) HTML (123)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静电白组装工艺存玻璃衬底上制备了TiO2薄膜,研究其在波长为254nm和365nm的紫外光及可见光等不同光源照射下杀灭大肠杆菌的性能。抗菌实验结果表明:254nm波长的紫外光本身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不宜在TiO2薄膜光催化杀菌实验中作为实验光源;在365nm波长的紫外光激发下,静电自组装TiO2薄膜有较好的杀菌效果,365nm紫外光本身对细菌的杀灭作用较弱;静电自组装制得的TiO2薄膜经可见光光源(光强81.7μW/cm^2)照射8h后,对大肠杆菌的杀菌率可达91.1%。

    • 钛合金双层辉光离子无氢碳氮共渗摩擦性能研究

      2005, 34(10):1646-1649.

      摘要 (1385) HTML (135)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原理改善钛合金Ti6Al4V的耐摩擦性。使用蜂窝状高纯度固体石墨作为源极,钛合金Ti6Al4V做阴极,一定比例的氩气、氮气作为载气。依靠辉光放电空心阴极效应,溅射出原子、离子状的碳元素,碳、氮元素混合形成等离子体,靠阴极负偏压把碳、氮吸引到Ti6Al4V的表面,依靠轰击和扩散在Ti6Al4V材料表面形成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能的合金层。X射线衍射检测显示渗层内形成了包含TiC,TiN的硬度相;辉光放电光谱(GDS)检测结果显示,在渗层内碳、氮元素分们呈梯度形式;硬度测试显示渗层硬度由表及里呈现梯度下降,表面硬度提高两倍以上;摩擦磨损检测表明Ti6Al4V材料经无氢碳氮共渗处理后,其粘着现象明显降低,摩擦系数降低一半多,耐磨性大大提高。

    • Gd0.8Sr0.2CoO3阴极的甘氨酸-硝酸盐法制备及性能研究

      2005, 34(10):1650-1652.

      摘要 (1285) HTML (144)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适于中温条件下使用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阴极材料,用甘氨酸-硝酸盐法(GNP法)制备了Gd0.8Sr0.2CoO3(GSC)阴极粉体,用X-ray衍射考察了GSC的成相温度.采用丝网印刷法将GSC沉积在(Sm2O3)0.2(CeO2)0.8(SDC)圆片上,制成对称阴极,在不同温度下烧结.用交流阻抗谱从500℃到750℃测量了GSC阴极和SDC电解质之间的界面电阻.结果表明,用甘氨酸-硝酸盐法制备的GSC粉体的成相温度比传统固相法降低了400℃~500℃;700℃时,GSC阴极的界面电阻仅为0.26 Ω·cm2.

    • 粉体纯化装置及工艺研究

      2005, 34(10):1653-1656.

      摘要 (1023) HTML (138)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硅粉纯化的要求,提供了一种长落程和高反应速率的冷等离体反应器。工艺参数的选择着重于增大鞘层厚度、提高反应粒子浓度和控制抽气速率,因此,能有效的提高纯化反应的速率、粉料的回收率和粉粒一次沉降的时间。实验结果表明:该设备能将纯发为99%的工业硅纯化为约99.99%的太阳级硅。

    • 激光熔化沉积Co/Co3Mo2Si三元金属硅化物耐磨合金显微组织

      2005, 34(10):1657-1660.

      摘要 (1349) HTML (135)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改善三元金属硅化物Co3Mo2Si耐磨合金的室温韧性,利用激光熔化沉积方法制备了钻基固溶体增韧的Co3Mo2Si三元金属硅化物合金。结果表明:其显微组织由Co3Mo2Si初生树枝晶和枝晶间少量Co/Co3Mo2Si共晶组成;Co/Co3Mo2Si金属硅化物合盒的硬度随Co3Mo2Si初生树枝晶体积分数的增加而提高;与激光熔化沉积Co3Mo2Si单相三元金属硅化物相比,钻基同溶体增韧的Co3Mo2Si三元金属硅化物合金的韧性显著改善,枝晶间钴基固溶体或Co/Co3Mo2Si共晶体积分数越高,合金的韧性越好。

    • 纳米级90W-7Ni-3Fe复合粉末的低温烧结机制

      2005, 34(10):1661-1665.

      摘要 (1150) HTML (128)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DTA研究了喷雾干燥-H2还原法制备的纳米级90W-7Ni-3Fe复合粉末随温度升高时熔点和相的变化,依此为根据研究了试样存不同烧结温度和小同烧结时间下的烧结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金相仪分别对试样断口进行了形貌观察和W晶粒测试,并对烧结样的性能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保温时间为120min时,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试样的性能有了显著的变化,当烧结温度为1390℃时,试样的抗拉强度、延伸率和相对密度都达到一个极大值,分别为888.3MPa,12.9%和99.0%:当烧结温度为1390℃时,随烧结时间的延长,试样的性能也有显著的变化,试样的抗拉强度、延伸牢和相对密度存保温120min时都达到一个极大值:平均W晶粒度为20um,W晶粒呈球形或近球形;复合粉末烧结活性高,比传统烧结温度降低80℃;粉末中高的氧含量和在干氢中的烧结,使得试样在液相烧结时容易出现孔洞和气泡,W晶粒和粘结相分布不均匀,致使试样力学性能偏低。

    • Ag/SnO2-La2O3-Bi2O3触头材料的研究

      2005, 34(10):1666-1668.

      摘要 (1162) HTML (130) PDF 0.00 Byte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新型银-稀土氧化物触头材料Ag/SnO2-La2O3-Bi2O3。利用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EDS),对Ag/SnO2-La2O3-Bi2O3触头材料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进行了通断能力、温升及侵蚀量的实验。新型材料Ag/SnO2-La2O3-Bi2O3通过了通断能力实验,与Ag/CdO相比平均温升相近,但侵蚀量仅约为Ag/CdO的2/3。由实验结果可知,此材料具有较好的物理、机械、电气性能及较低的成本,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有望成为一种可替代Ag/CdO的无毒新型触头材料。

    • 反向共沉淀法制备Y2O3-ZrO2纳米晶

      2005, 34(10):1669-1672.

      摘要 (1191) HTML (140)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乙醇为分散剂和保护剂,采用反向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Y2O3-ZrO2纳米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晶为说办晶系;Y2O3-ZrO2纳米晶呈球形,当焙烧温度为900℃时,粒予粒径约30nm,粒径分布均匀,无明显硬团聚体存在;Y2O3-ZrO2纳米晶为多晶结构:Y2O3-ZrO2的晶化温度为489.19℃;Y2O3-ZrO2纳米晶的相对密度随粒径增大而增大。

    • 改进水热法制备Ba0.5Sr0.5TiO3薄膜及其表征

      2005, 34(10):1673-1676.

      摘要 (1117) HTML (128)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改进水热法(金属Ti片与等浓度的Ba^2+,Sr^2+强碱性溶液于250℃水热反应5h,然后经过600℃,0.5h烧结处理)制备了单一立方相的Ba0.5Sr0.5TiO3薄膜。制备的Ba0.5Sr0.5TiO3薄膜通过XRD,SEM和XPS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600℃下经过0.5h烧绘处理的Ba0.5Sr0.5TiO3薄膜结晶更完整:同时,制备的Ba0.5Sr0.5TiO3薄膜表面吸附有OH,经过10min刻蚀处理后,吸附的OH能谱峰消失。

    • 1060/3003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焊接接头材料流动规律研究

      2005, 34(10):1677-1680.

      摘要 (1385) HTML (124)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搅拌摩擦焊中,材料的流动状态对焊件性能有很大影响。对5mm厚的1060/3003铝合金板材进行了搅拌摩擦焊连接。通过对1060/3003铝合金焊件焊核区腐蚀,研究了焊核区金属的流动形态。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下垂直截面和水平截面的金属流动形态。结果表明:工参数对搅拌摩擦焊焊核区金属的流动形态有很大影响。通过使用较高的工具旋转速度和合适的焊接速度可以获得稳定、质量良好的搅拌摩擦焊接头。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刊期浏览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