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2005年第34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泡沫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戴长松 张亮 王殿龙 胡信国
    2005, 34(3):337-340.
    [摘要](1285) [HTML](144) [PDF 0.00 Byte](1)
    摘要:
    综述了泡沫铝、泡沫钛、泡沫硅和泡沫铅等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如何控制材料的组成和孔隙率来制备不同性能的材料,重点介绍了这些泡沫材料在汽车工业、人体植入材料、光学材料、微电子、计算机和铅酸电池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异性能,并展望其广阔的市场前景。
    2  光降解催化剂的研究和应用
    张高科 董爱宏 刘颖 胡波 欧阳世翕 刘韩星
    2005, 34(3):341-345.
    [摘要](1639) [HTML](144) [PDF 0.00 Byte](16)
    摘要:
    简要阐述了光催化剂的作用机理载体及其应用:根据它们的组成和结构,将其分为单一氧化物、纳米硫化物、复合型光催化剂、层状结构光催化剂、AB2O4型和络合物光催化剂等。分析了光催化剂发展方向;也讨论了光催化剂的改性方法及其影响催化效果的因素。
    3  考虑微小结构相互作用的钛及Ti-6Al-4V真应力-真应变曲线解析解
    王学滨 杨梅 赵扬锋
    2005, 34(3):346-349.
    [摘要](1277) [HTML](145) [PDF 0.00 Byte](0)
    摘要:
    采用能描述非均质性的具有内部长度的梯度塑性理论推导了颈缩区域的非均匀的塑性拉伸应变。描述了颈缩区域的外形轮廓,并计算了当颈缩区域的体积保持不变时的颈缩区域的塑性伸长。由于外形轮廓已被确定,因而导出了真应力的表达式。目前得到的关于真应力.真应变曲线解析解的优越性在于:所需要的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如:采用软化模量描述脆性;采用弹性模量描述弹性;采用特征长度描述材料的非均质性;模型中含有标定长度可用于研究结构的尺寸效应等。将目前得到的解析解与前人通过实验得到的钛及Ti-6Al-4V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本文考虑微小结构效应及局部化颈缩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的解析解。另外,还发现Ti-6Ak-4V的脆性及非均质性要高于商业纯钛。前人试验发现的局部化带在2种材料内部的传播速度的差异可以通过它们具有不同的脆性得到解释。
    4  二元液态金属AgxCu1-x快速凝固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郑采星 刘让苏 田泽安 周群益 彭平
    2005, 34(3):350-354.
    [摘要](1548) [HTML](169) [PDF 0.00 Byte](9)
    摘要:
    用quantum Sutton-Chen多体势对AgxCu1-x在冷却速率为2×1012K/s凝固过程的模拟,发现AgxCu1-x在x=35~65范围内具有形成非晶的能力,特别是对应于二元相图共晶点的Ag60Cu40在凝固过程中二十面体和其它多面体结构不仅数目大,而且还具有极为稳定的遗传性,而最容易得到非晶态合金.证实了合金化效应对非晶态合金的形成倾向和稳定性的关键作用.此外采用键对及原子多面体类型指数法对凝固过程中微观结构组态变化的分析,不但能说明二十面体结构在非晶态合金形成和稳定性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又有助于对液态金属的凝固过程、非晶态微观结构特征的深入理解.
    5  形变对Ti-Ni-Hf高温记忆合金相变及双程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
    孟祥龙 蔡伟 赵连城
    2005, 34(3):355-358.
    [摘要](1524) [HTML](141) [PDF 0.00 Byte](14)
    摘要:
    采用微分扫描式量热法(DSC)、拉伸试验和弯曲试验研究了形变对Ti36Ni49Hf15高温形状记忆合金相变及双程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形变不影响合金的相变顺序.在马氏体状态下变形时,随形变量的增加,Ti36Ni49Hf15合金的马氏体相变温度略有下降,逆马氏体相变温度上升.当形变量一定时,合金在马氏体状态下不同温度变形,对合金的相变温度没有显著影响.Ti36Ni49Hf15高温记忆合金在马氏体状态下直接变形可以产生双程形状记忆效应,其双程可逆应变量随形变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随后的热循环过程中,合金的双程形状记忆效应在最初的几次循环过程中迅速下降,而后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趋于稳定.
    6  UC表层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
    伏晓国 钟永强 汪小琳 刘柯钊 赖新春 赵正平
    2005, 34(3):359-362.
    [摘要](1428) [HTML](160) [PDF 0.00 Byte](12)
    摘要: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研究了烧结UC(包括钚的碳化物)样品的表面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经大气氧化的UC表层由表及里大致组成为:少量UO2 x→UO2与UC的混合物及少量自由碳→UC基体.UC的U4f7/2峰和Cls峰结合能分别为378.2 eV和282 eV.定量分析表明,UC清洁表面的C/U原子比约为1:1,这与UC的化学组成一致,但此时仍能探测到少量固溶氧存在.初步探讨了UC在大气环境中的氧化机理.
    7  Cr底层中添加Ti对SmCo薄膜磁学性能的影响
    许小红 段静芳 武海顺
    2005, 34(3):363-366.
    [摘要](1182) [HTML](126) [PDF 0.00 Byte](13)
    摘要: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了SmCo/Cr,SmCo/CrTi 和SmCo/CrTi/Cr 系列薄膜。SmCo 薄膜的XRD 结果表明:在Cr 底层中添加Ti,得到的CrTi,CrTi/Cr 底层也是以(110)面择优取向的,但是和Cr 底层相比,衍射峰的位置由44.39°偏移到44.19°。薄膜的磁学性能由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定,分析VSM 的测量结果可知,用CrTi 和CrTi/Cr做底层,SmCo 薄膜的矫顽力Hc、矩形比S、矫顽力矩形比S*的值都比Cr 底层的大,并且磁反转体积V*的值比Cr 底层的小。SmCo 薄膜的δM(H)曲线说明,Cr 做底层时,薄膜晶粒间的相互作用为极化作用,CrTi,CrTi/Cr 做底层时,薄膜晶粒间的相互作用为交换耦合相互作用。
    8  注射坯成形质量与尺寸精度的控制模型
    范景莲 黄伯云 曲选辉
    2005, 34(3):367-370.
    [摘要](1093) [HTML](163) [PDF 0.00 Byte](0)
    摘要:
    注射坯的尺寸精度反映注射坯质量的好坏,并对控制其后脱脂和烧结过程缺陷和最终产品尺寸精度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文章基于烧结收缩各向同性的前提下,提出了通过注射坯质量偏差控制注射坯尺寸精度和注射坯质量的数学模型,并在实验中验证了这一模型的正确性。
    9  Nd60Al10Fe20Co10金属玻璃的变形行为
    喻更生 李伏 魏炳忱 马蓦 林建国
    2005, 34(3):371-374.
    [摘要](1283) [HTML](140) [PDF 0.00 Byte](0)
    摘要:
    利用材料测试系统(MTS)、X-Ray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研究了Nd基大块金属玻璃的变形行为和断裂特征.Nd基大块金属玻璃样品在室温下是脆性断裂,大约在500 K时变形模式从非均匀变形转变为均匀变形,在523 K以上表现出显著的塑性变形.在5×10-4 m/s的应变速率下,这种Nd基大块金属玻璃材料在523 K~600 K之间出现明显的屈服应力下降现象,随后进入1种稳定的粘性流动状态,而且这种屈服下降现象与温度和应变速率有关.这种在过冷液相区的变形行为与其他大块金属玻璃变形特征相似.合金的这种塑性变形行为表明了其存在稳定的过冷液相区,同时对其变形行为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Nd基大块金属玻璃的反常热稳定性.
    10  Ce对AZ91D镁合金力学性能与阻尼性能的影响
    黄正华 郭学锋 张忠明
    2005, 34(3):375-379.
    [摘要](1424) [HTML](150) [PDF 0.00 Byte](9)
    摘要:
    为了提高AZ91D 镁合金的力学性能与阻尼性能,利用OM(光学金相显微镜)和XRD 分析了金属型铸造不同Ce 含量AZ91D 合金的显微组织和相组成,测试了室温力学性能,用悬臂梁技术测量了其阻尼性能。结果表明,AZ91D合金中加入一定量Ce 后生成的Al4Ce 相被推移到生长界面,阻碍枝晶的自由生长,从而细化合金铸态组织;Ce 能提高AZ91D 合金室温抗拉强度,而对其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影响不大,Ce 能提高合金的阻尼性能;AZ91D-0.7%Ce 合金晶粒细化效果佳,力学性能较理想,阻尼性能最高;合金的阻尼行为可用Granato-Lücke 理论来解释。
    11  微量Ti对Mg-9Al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杨光昱 郝启堂 介万奇 王武孝
    2005, 34(3):380-384.
    [摘要](1375) [HTML](142) [PDF 0.00 Byte](10)
    摘要:
    研究了微量Ti对Mg-9Al二元合金铸造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Ti的加入,使得Mg-9Al合金的塑性增加,明显提高了Mg-9Al合金的抗腐蚀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残留Ti弥散分布在合金的基体中,Ti的加入有效降低了Fe的含量,一定程度上“净化”了合金液,抑制了合金凝固时的异质形核,使组织晶粒粗化.实验发现,炉前加入0.12%的Ti(质量分数,下同)时,Mg-9Al合金的晶粒大小由145μm增大到188μm.随着Ti的加入,Mg-9Al铸造组织中β相的形态,由半连续骨骼网状改变为短条状和颗粒状.当炉前加入0.12%的Ti时,Mg-9Al合金的综合性能较佳.
    12  30ZrCp/W复合材料的高温压缩变形流变应力行为
    张太全 王玉金 周玉 宋桂明 雷廷权 邵颖峰
    2005, 34(3):385-388.
    [摘要](1329) [HTML](143) [PDF 0.00 Byte](9)
    摘要:
    在Gleeble-1500D热模拟实验机上对30ZrCp/W复合材料进行高温压缩实验,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分别为800℃~1 200℃和10-3 s^-1~1 s^-1,研究其高温压缩变形的流变应力行为.研究表明:随变形温度升高,复合材料的流变应力下降,在10-3s^-1和1200℃下,抗压强度为948.7 MPa.在800℃下发生伪塑性变形,未达到预设变形量,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上表现出的塑性为伪塑性,其是由微裂纹的萌生-钝化引起的.随变形温度升高,复合材料发生动态回复再结晶.随应变速率升高,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形状从“锯齿”型向“平滑”型转变.复合材料对应变速率不敏感,随应变速率升高,复合材料的流变应力略有升高.在800℃和1s^-1下,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为1176.9MPa.用Arrhenius方程描述复合材料在1000℃~1200℃的热变形行为,变形激活能为811.4 kJ/mol.
    13  合金元素对Zr基大块非晶晶化行为的影响
    张国英 张辉 胡壮麒 林榕 张海峰
    2005, 34(3):389-392.
    [摘要](1353) [HTML](153) [PDF 0.00 Byte](11)
    摘要:
    利用准晶的共轭结构模型构造出了Zr基非晶合金中准晶相的原子结构模型,用递归方法研究了合金元素对非晶晶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Zr基非晶合金析出的准晶相存在Zr6Ni,Ni6Zr2种结构,Ni6Zr结构优先析出;合金元素Ag,Pd,Pt,Au固溶于准晶中时,占据Cu,Ni原子的位置,增大近邻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这从电子理论角度解释了合金元素Ag,Pd,Pt,Au稳定地促进二十面体准晶(I)相析出的事实.
    14  不同电导率溶液中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的生长规律及耐蚀性
    蒋百灵 张先锋
    2005, 34(3):393-396.
    [摘要](1315) [HTML](129) [PDF 0.00 Byte](1)
    摘要:
    利用扫描电镜(SEM)和盐雾腐蚀试验等手段,研究了镁合金在不同电导率溶液中微弧氧化处理生成陶瓷层的生长规律及耐蚀性。结果表明:随溶液电导率的增大,发生微弧氧化现象的起弧电压减小,微弧氧化陶瓷层厚度表现出近似线性增长,陶瓷层表面微孔数目逐渐减少,微孔孔径逐渐增大,陶瓷层内显微缺陷数量逐渐增多;陶瓷层的耐蚀性随电导率的增大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溶液电导率为4 (?·m)-1~6 (?·m)-1 时,陶瓷层的耐蚀性较好。
    15  曲线拟合方法对压入法材料力学性能测量结果的影响
    赵则祥 朱强 杨树明 蒋庄德
    2005, 34(3):397-400.
    [摘要](1297) [HTML](146) [PDF 0.00 Byte](0)
    摘要:
    阐述了指数曲线拟合方法和多项式拟合方法.分别用上述方法对52条卸载过程载荷-位移曲线进行了拟合,其中多项式的最高次数分别选为2~6种.在NANOINDENTERⅡ上对13个试样进行了压入实验,试样包括4个块体材料试样和9个膜/基材料试样,最大压入深度分为2组,即:一组为200 nm和500 nm,另一组为1 μm和2 μm.在每种压入深度下,对每个试样进行两次压入.通过上述实验,13个试样可得到52条卸载过程载荷-位移曲线的数据文件.用所述拟合方法对所有卸载曲线进行了拟合并得到相应的拟合曲线参数.用所得到的参数对试样的硬度和弹性模量进行了评定,对各种曲线拟合方法得到的载荷-位移拟合曲线与实测的载荷-位移曲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上述曲线拟合方法中,5次多项式曲线拟合是最佳的拟合方法,而指数曲线拟合是最差的拟合方法,曲线拟合方法对纳米压入法材料力学性能的测量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16  试样尺寸对Al2O3陶瓷/Nb钎焊接头应力场分布的影响
    李瑞峰 于治水 祁凯 梁超 吴铭方
    2005, 34(3):401-404.
    [摘要](1380) [HTML](143) [PDF 0.00 Byte](11)
    摘要: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试样尺寸对Al2O3陶瓷和Nb钎焊接头残余应力场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试样尺寸变化会对接头的残余应力场产生一定的影响.当试样尺寸在高度H方向上不断增加时,残余应力分布趋势基本不变,只是应力峰值有所增加,且当高度H增加到一定值时(在本研究中H=10mm),其变化不再影响残余应力的分布,应力峰值不再增加.当试样尺寸在宽度W方向上增加时,残余应力也是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当试样宽度W增加到25mm后,残余应力峰值开始下降.所以适当增加试样尺寸可有效降低试样中残余应力分布,对接头设计有益.
    17  CuO添加剂对Ag/SnO2润湿性与界面特性的影响
    王家真 王亚平 杨志懋 王伟 丁秉钧
    2005, 34(3):405-408.
    [摘要](1646) [HTML](149) [PDF 0.00 Byte](10)
    摘要:
    采用座滴法研究了CuO对Ag/SnO2间润湿角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测试了试样界面微观形貌及过渡区成分变化.结果表明,随着CuO含量的增加,SnO2与Ag的润湿性提高,7%CuO的加入,使Ag/SnO2的润湿角从90°减小到29°.加入CuO后,液态银渗入氧化物颗粒间隙,同时发生氧化物向银区的扩散,形成牢固的润湿界面.
    18  TiO2薄膜电极的制备及光电催化性能
    樊彩梅 郭向丹 梁镇海 孙彦平
    2005, 34(3):409-412.
    [摘要](1551) [HTML](151) [PDF 0.00 Byte](1)
    摘要:
    为了得到光电化学性能稳定、光催化活性好、制备方法简便的TiO2光电极,采用涂覆法制备了纳米TiO2薄膜光电极.XRD,SEM结果表明电极上涂覆的TiO2的晶型为锐钛型,纳米TiO2在电极表面分布均匀,薄膜厚度在10μm左右,且电极表面有一定的粗糙度.交流阻抗图谱分析显示TiO2电极在光照下能进行光电化学反应.应用于20mg/L苯酚溶液的降解中,结果表明,该电极光电催化降解性能优于光催化降解性能,电场在降解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对照态光氧化过程基本无化学反应发生;暗态下电极上也无吸附现象;反应后电极无剥落损伤.
    19  工艺条件对电沉积Ni-W合金纳米晶的影响
    舒霞 昊玉程 郑玉春 王文芳 张勇 李广海 张立德
    2005, 34(3):413-416.
    [摘要](1458) [HTML](137) [PDF 0.00 Byte](11)
    摘要:
    选择对Ni-W合金电沉积影响较大的钨酸钠浓度、电流密度、镀液pH值、温度等4个工艺参数进行对比实验,探索了各因素对沉积速率、显微硬度、镀层外观的影响,为制备Ni-W合金纳米晶提供依据,同时制备出了晶粒尺寸为10.09nm的Ni-W合金纳米晶镀层。
    20  爆炸压实烧结ITO陶瓷靶材的实验研究
    李晓杰 张越举
    2005, 34(3):417-420.
    [摘要](1172) [HTML](141) [PDF 0.00 Byte](0)
    摘要:
    通过爆炸压实烧结纳米ITO粉末制备了ITO陶瓷靶材,结果表明爆炸冲击压实在靶材的后续烧结密实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它与常规的加压烧结相比,具有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低等很多优点。经过爆炸压实的烧结靶材具有细小的晶体颗粒,比商业靶材的晶粒度小约1个数量级。
    21  MoO3纳米粒子水溶胶的制备与光致变色性质研究
    董晓东 董相廷 刘俊华 闫景辉 王进贤 洪广言
    2005, 34(3):421-424.
    [摘要](1544) [HTML](133) [PDF 0.00 Byte](13)
    摘要: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MoO3纳米粒子水溶胶,对制备水溶胶的条件进行了系统地研究.TEM分析表明,MoO3纳米粒子呈球形,粒径约为60nm,粒度分布均匀;ED分析表明,MoO3纳米粒子为多晶结构.UV-VIS分析表明,MoO3纳米粒子水溶胶具有一定的光致变色特性.
    22  溶胶-凝胶法制备La2O3纳米粉体
    王茂林 王新刚 杨志懋 王亚平 丁秉钧
    2005, 34(3):425-428.
    [摘要](1290) [HTML](129) [PDF 0.00 Byte](0)
    摘要:
    以普通La2O3,硝酸,聚乙二醇为原料,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La2O3粉体,利用TG-DTA,XRD,TEM等各种测试方法对干凝胶300℃灼烧所得前驱体粉末的分解过程及最终形成的纳米氧化镧粉体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研究了浓度、搅拌和分散剂聚乙二醇(PEG)添加量等因素的改变对La2O3粉体的粒径、形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工艺参数下,可以制得平均粒径小于50 nm的La2O3粉体.
    23  TiO2双掺Cr,Sb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闫俊萍 唐子龙 张中太 罗绍华
    2005, 34(3):429-432.
    [摘要](1262) [HTML](146) [PDF 0.00 Byte](13)
    摘要: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金属离子双掺杂的TiO2光催化剂,通过XRD,TEM,BET(表面积测定)和DRS(紫外-可见漫反射)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分析,以甲基橙为目标污染物对其进行光催化降解.研究结果表明:光催化活性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煅烧温度、掺杂以及样品的光吸收对光催化性能都产生影响.金属离子双掺杂可使光催化剂在可见光区具有光响应,在荧光汞灯激发下,其催化活性优于未掺杂的样品.
    24  表面扩渗Al,Zn处理对ZM5镁合金性能的影响
    马幼平 徐可为 潘希德 温维新 刘鹏飞
    2005, 34(3):433-435.
    [摘要](1406) [HTML](141) [PDF 0.00 Byte](11)
    摘要:
    通过铝锌(Al,Zn)混合粉对ZM5镁合金进行了表面固态扩渗铝锌(Al,Zn)处理,在衬底形成了Mg-Al-Zn合金层.研究结果表明:Mg-Al-Zn合金层主要由Mg-Al-Zn固溶体和Mg-Al-Zn金属间化合物(Al6Mg10Zn,Al5MgllZn4)组成,该合金层不仅使ZM5镁合金表面合金层显微硬度显著提高,而且在盐水浸泡腐蚀过程中,在衬底与腐蚀介质之间起到了良好的屏障作用,从而赋予试样良好的腐蚀性能.
    25  室温固相反应前驱体法合成稀土磷酸盐绿色荧光粉
    杨定明 朱达川 戴亚堂 庄稼 涂铭旌
    2005, 34(3):436-438.
    [摘要](1327) [HTML](146) [PDF 0.00 Byte](2)
    摘要:
    采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前驱体法合成了亚微米级的(La,Ce,Tb)PO4绿色荧光粉.利用热重-差示热分析(TG-DT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实验技术,研究了荧光粉的形成过程,并对粉体尺寸、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将前驱体在900℃煅烧后,产物为单斜晶系、独居石结构的正磷酸盐.粉末为亚微米级的球形颗粒.在272 nm紫外线激发下发绿色荧光,发射主峰在548 nm.同时表明: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前驱体法合成的(La,Ce,Tb)PO4是1种性能优良的荧光粉.
    26  高能球磨与热挤压制备Al-Pb-Si-Sn-Cu轴瓦合金
    冉广 周敬恩 席生岐 赵小婷
    2005, 34(3):439-442.
    [摘要](1338) [HTML](135) [PDF 0.00 Byte](13)
    摘要:
    采用机械合金化、冷压与热挤压法制备了Al-15%Pb-4%Si-1%Sn-1.5%Cu(质量分数)轴瓦合金.实验结果表明,合金中Pb晶粒为纳米晶,Al以2种形态存在于合金体系中,一部分为亚微米晶体,另一部分为非晶相.合金的抗压强度和硬度值都随热挤压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热挤压温度为400℃时,合金的抗压强度σbe和抗压屈服强度σ0.2分别为610 MPa和440 MPa;其HV值达到1 820 MPa,高于采用其它方法制备的Al-Pb系轴瓦合金的值.
    27  机械球磨Al-10%Ti粉末的组织和热稳定性
    陈新亮 吴萍 赵慈 李志青 姜恩永
    2005, 34(3):443-446.
    [摘要](1635) [HTML](148) [PDF 0.00 Byte](2)
    摘要:
    研究了机械球磨方法制备的Al-10%Ti混合粉末的组织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球磨作用下,Al, Ti粉末的颗粒尺寸得到有效细化,并且球磨时间越长,Al/Ti粉末储备能量越大,生成Al-Ti金属间化合物所需的反应激活能越低,内能的增加和扩散能力的提高是由于机械球磨导致了大量的晶格缺陷;Al-10%Ti混合粉末反应烧结后相互扩散形成的最终产物是DO22-Al3Ti.
    28  快速凝固非化学计量比储氢合金LaNi4.75Mn1.25 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罗永春 焦高峰 阎汝煦 王大辉 康龙 陈剑虹
    2005, 34(3):447-451.
    [摘要](1253) [HTML](159) [PDF 0.00 Byte](13)
    摘要:
    采用熔体快淬方法得到了无Co过化学计量比合金La(NiMn)6的非平衡亚稳单相CaCu5型结构,分析和研究了合金非平衡组织结构和电化学吸放氢性能.x-ray衍射分析表明,快速凝固合金组织为CaCu5型结构单相组织,与常规熔铸合金比较,快速凝固合金的晶胞参数发生了明显的各向异性变化:随着冷却速度增加,CaCu5型晶胞a轴减小,c轴及轴比c/a增大.电化学实验研究表明,当合金快凝速度≥20m/s时,过化学计量比La(NiMn)6合金MH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快凝速度≥30m/s时,合金电极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其最大电化学容量为256mAh/g~277mAh/g,循环100次后合金MH电极容量保持率为63%~97.8%.快速凝固合金均大大提高了合金的电化学稳定性,但随着冷却速度增加其活化性能和电极容量有所下降.
    29  金属锑薄膜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研究
    苏树发 曹高劭 赵新兵
    2005, 34(3):452-454.
    [摘要](1416) [HTML](133) [PDF 0.00 Byte](0)
    摘要: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金属锑薄膜,并把它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通过磁控溅射比较容易控制条件得到符合条件的锑薄膜,并且薄膜锑有较平的吸放锂平台。另外,不同厚度对锑薄膜的吸放锂性能有较显著的影响,较薄的锑薄膜有着更好的电化学吸放锂性能,经过15 个循环后其脱锂容量仍保持在400 mAh·g-1 以上。
    30  聚合前驱体法制备Ti/TiO2电极的结构和电催化活性
    王雅琼 童宏扬 许文林
    2005, 34(3):455-458.
    [摘要](1495) [HTML](142) [PDF 0.00 Byte](10)
    摘要:
    用伏安电荷容量表征了聚合前驱体法制备的Ti/TiO2电极的热分解温度和热分解时间对电极电催化活性的影响,用XRD,ESEM,TEM对所制电极的表面结构、形貌及TiO2的粒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热分解温度和热分解时间对Ti/TiO2电极的伏安电荷容量有显著的影响,在热分解温度低于500℃时,延长热分解时间有利于提高电极的电催化活性.热分解反应温度大于500℃后,增长热分解时间,电极的电催化活性减小.不同热分解温度和热分解时间下所形成的不同的电极表面结构和形貌影响了Ti/TiO2电极的电催化活性.
    31  Zr-Si-N扩散阻挡层及其热稳定性的研究
    宋忠孝 丁黎 徐可为 陈华
    2005, 34(3):459-462.
    [摘要](1402) [HTML](134) [PDF 0.00 Byte](15)
    摘要:
    用反应磁控溅射法在不同偏压下沉积了Zr-Si-N扩散阻挡层,结果表明:Zr-Si-N膜的Si含量、电阻率随偏压的升高而降低;Zr-Si-N膜的晶体相随溅射偏压的升高而增加;Zr-Si-N扩散阻挡层的热稳定性高,在850℃时仍能有效阻挡Cu的扩散.
    32  La1-xSrxMnO3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
    于东生 周震涛
    2005, 34(3):463-466.
    [摘要](1420) [HTML](147)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了改善空气扩散电极的电催化性能,提高锌空气电池的放电电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分子式为La1-xSrxMnO3的锌空气电池用电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稳态电流-电压极化曲线等方法研究了La1-xSrxMnO3催化剂的结构与电催化性能,并将其作为锌空气电池催化剂装配成AA型锌空气电池进行恒流放电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当分子式中的x=0.3、热处理温度为700℃时,所合成催化剂La0.7Sr0.3MnO3具有最优的电催化活性;XRD的分析证实,该催化剂的结构为完美的钙钛矿型晶体结构;分别以La0.7Sr0.3MnO3和LaMnO3为催化剂的AA型锌空气电池的放电容量分别为4800mAh和4200mAh,前者比后者的放电比能量有显著的提高.该催化剂的研制成功将有助于加快锌空气电池的实用化进程.
    33  La2O3-Mo热发射材料的研究
    刘燕琴 刘伟 崔颖 张久兴 王金淑 周美玲
    2005, 34(3):467-470.
    [摘要](1189) [HTML](136) [PDF 0.00 Byte](0)
    摘要: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和两步氢还原及烧结法成功制备了(2%~5%),质量分数,下同)La2O3-Mo阴极粉末和烧结体,借助于XRD,SEM等手段对材料成分及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粉末和烧结体中稀土元素La以氧化物形式存在,La2O3粒子大小为100nm,弥散分布在烧结体基体中.热发射测试结果表明1400℃时,零场发射电流达到J0=6A/cm^2.暴露大气48h后,再经过1350℃激活,发射性能得到全面恢复.
    34  热氧化处理钛表面渗氧层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严伟 王小祥
    2005, 34(3):471-474.
    [摘要](1475) [HTML](137) [PDF 0.00 Byte](0)
    摘要:
    商业用纯钛在空气炉中700℃~900℃,1h~4h进行热氧化处理,得到由氧化层和渗氧层构成的表面结构.通过金相观察、显微硬度测试、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SEM)分析,研究了渗氧层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经一定温度及时间处理,试样渗氧层被一条连续的界线分为内渗氧层和外渗氧层,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内外两层渗氧层形貌无差别,但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可发现在较高温度形成的外渗氧层较疏松,内渗氧层则仍致密.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渗氧层厚度和含氧量增加,晶格常数c伸长,表面硬度显著增大.
    35  等离子弧流溅射法制备纳米镍粉中的氢作用机制
    蒋渝 刘明 杨彦明 管登高 陈家钊 涂铭旌
    2005, 34(3):475-478.
    [摘要](1526) [HTML](162) [PDF 0.00 Byte](10)
    摘要:
    在自由弧中利用含熔融氢的等离子射流直接作用于自耗Ni 阳极,制备了金属纳米镍粉末。发现工作压力影响并不遵循一般真空蒸发规则,判断氢的加入才是影响制粉产率的关键因素,氢气氛加入能大幅提高制粉产率;提出“微气相分子蒸发”机制阐述氢作用原理,并解释产率与气相中氢分压同步增长的原因。
    36  电场作用下压坯密度对Fe-Ti-C体系低温燃烧合成的影响
    冯可芹 杨屹 沈保罗 林慧敏 何洪
    2005, 34(3):479-482.
    [摘要](1657) [HTML](147) [PDF 0.00 Byte](11)
    摘要: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在电场和大热流密度作用下,研究压坯密度对55%(Ti C)-45?(质量分数)粉末压坯低温燃烧合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压坯密度在68%~78%范围内,体系的点火温度在340℃~650℃之间;随压坯密度提高,体系点火温度降低,点火延迟时间缩短,所达到的最高温度也降低.同时,合成产物的XRD结果表明:较低密度压坯的合成反应进行完全,而过高的压坯密度会导致合成反应的不完全性.
    37  新型银氧化锡电接触材料
    郑冀 高晶 李松林 李群英
    2005, 34(3):483-485.
    [摘要](1402) [HTML](131) [PDF 0.00 Byte](8)
    摘要:
    研究了1种新型的纳米AgSnO2触头材料.通过采用掺杂、SnO2粒子的纳米化及化学镀的方法,改善了氧化物和银的浸润性,从而提高了触头材料的导电性、机械强度和加工性能.通过机械混合法和溶胶凝胶法2种工艺的对比,证明用机械混合法在SnO2中掺杂TiO2,反而使电导率升高;用溶胶凝胶法在SnO2中掺杂TiO2,Ti4 能够很好的进入SnO2的晶格,能够明显改善触头的电性能.微观组织分析表明:纳米触头中SnO2的分布明显的比非纳米触头中SnO2分布的要均匀,从而可以避免因SnO2的富集导致电导率降低,提高AgSnO2触头的电性能和电寿命.
    38  氧化钨直接碳化SPS原位合成致密WC块体材料
    张国珍 王澈 刘燕琴 张利平 张久兴 钟涛兴 周美玲
    2005, 34(3):486-488.
    [摘要](1541) [HTML](138) [PDF 0.00 Byte](23)
    摘要:
    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将WO3和炭黑的混合粉原位合成为致密的WC块体.研究了合成工艺和配碳量对块体的物相、致密度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60℃~1060℃温度范围内,炭能快速地将WO3还原成W,同时发生碳化反应,温度继续升高发生烧结.含碳量低时,块体中有杂相W或W2C,含碳量合适时,块体的物相为纯WC,致密度达到WC的理论密度,晶粒在500nm左右.
    39  Al-10Mg二元合金系烧结过程的原位观察
    张文兴 柴东朗 郗雨林 周敬恩
    2005, 34(3):489-492.
    [摘要](1046) [HTML](145) [PDF 0.00 Byte](0)
    摘要:
    烧结是粉末冶金工艺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了加强对烧结过程的直观认识,利用高温光学显微镜(HTOM)对Al-10Mg的二元纯金属粉末体系进行了烧结的原位观察试验,发现该体系烧结的典型物理过程是:镁颗粒边界熔化,镁晶界熔化,最后为镁颗粒熔化;镁颗粒熔化进程不同步;当烧结温度超过某一临界温度Tc时,镁颗粒迅速熔化;而且烧结速度随冷坯密度的提高而加快,这为进一步合理优化烧结工艺提供了直接的参照依据.
    40  钨基高密度合金的静液挤压形变强化研究
    张朝晖 李能新 王富耻 李树奎 程荆卫
    2005, 34(3):493-496.
    [摘要](1295) [HTML](134) [PDF 0.00 Byte](9)
    摘要:
    采用静液挤压工艺对91W-Ni-Fe合金进行了静液挤压变形强化,研究了91钨合金经静液挤压变形之后其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与挤压变形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钨颗粒长径比随挤压变形量的增大而增大,钨颗粒的有效连接度随挤压变形量的增大而减小;钨合金的强度随挤压变形量的增大而增加,其增加的幅度随挤压变形量的增大而减小,而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则随挤压变形量的增大而不断下降.
    41  Au-Ag-Si新型中温共晶钎料的研究
    莫文剑 王志法 姜国圣 王海山
    2005, 34(3):497-500.
    [摘要](1512) [HTML](172) [PDF 0.00 Byte](9)
    摘要:
    根据合金相图的基本原理,分析了Au-Ag-Si系相图,研制出熔化温度在400℃~500℃的共晶钎料合金.通过钎料合金与Ni板的润湿性测试和润湿后界面的微观组织分析.结果表明:Au-Ag-Si系钎料对于纯Ni具有良好的漫流性和润湿性,在450℃~500℃范围内,可以对Ni板进行钎焊.
    42  激光退火对Inconel 718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刘六法 卢晨 翟春泉 丁文江 AkioHirose KojiroF.Kobayashi
    2005, 34(3):501-504.
    [摘要](1310) [HTML](139) [PDF 0.00 Byte](11)
    摘要:
    研究激光退火对Inconel718时效合金的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一台2.5kW的CO2激光机被用来照射试样的表面.在激光能作用下,试样表面层被加热后空冷.通过控制激光工艺参数,在表面不发生熔化的前提下,能够使一定厚度表面层内的硬度降低到标准退火合金的水平,而不影响试样内部母材的硬度.显微组织观察显示表面层的基体强化相(γ″和γ‘)在激光照射过程中被固溶,而其它二次相没有变化.γ″和γ‘的固溶被确定是表面层硬度下降的原因.在其它试验条件不变时,确立了退火层生成时由激光散焦距离和扫描速度描述的工艺参数范围.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刊期浏览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