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 2006年第35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纳米复合薄膜特异电容机制探讨

      2006, 35(11):1681-1685.

      摘要 (1857) HTML (142)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TFDC(Thomas-Fermi-Dirac-Cheng)electron theory用于分析讨论了纳米复合薄膜二极层中电子的特性。根据TFDC电子理论研究和实验测试提出了纳米复合薄膜二极层特异电容产生的机制。

    • 含共格畸变的立方合金粗化机制的原子层面计算机模拟研究

      2006, 35(11):1686-1690.

      摘要 (1299) HTML (157) PDF 0.00 Byte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微观相场动力学模型,编制了包含共格畸变能的二元立方合金沉淀过程微观组织演化的计算机模拟程序,开展了不同共格畸变能作用下,溶质浓度为20at%的二元镍基合金的粗化机制的计算机模拟。研究发现:共格畸变能为零时,粗化遵循LSW机制,仅仅由颗粒的尺寸大小决定:随着共格畸变能的增大,粗化过程遵循混合机制,由沉淀颗粒的大小和位向(颗粒间的相对位置)共同决定;当共格畸变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粗化过程纯粹由颗粒间的位向决定,处于弹性“软”方向上的颗粒优先长大,而处于弹性“软”方向外的颗粒将消失掉。

    • 拉伸应变对Bi-2223银及银合金包套带材临界电流的影响

      2006, 35(11):1691-1694.

      摘要 (1408) HTML (169) PDF 0.00 Byte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Bi-2223带材的应力-应变特征,比较了包套材料、芯丝数目和Ag/超比例对Bi-2223带材不可逆拉伸应变的影响。实验发现,采用高强度的AgMn合金包套材料可提高芯丝的残余压应变,并通过提高Ag/超界面的平整性,减少因为界面不均匀而产生的应力集中,芯丝中微裂纹的出现和扩展将被延迟到更高的应变状态,因此可显著提高带材的不可逆拉应变。同时,通过增加芯丝数量和Ag/超比例也可增强带材抗拉伸应变能力。

    • Ti-B19钛合金的β→α+β等温相变动力学

      2006, 35(11):1695-1699.

      摘要 (1178) HTML (159) PDF 0.00 Byte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原位电阻法、同步X射线衍射等技术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亚稳β钛合金Tj-B19的β→α+β等温相变动力学。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Ti-B19合金的等温相变为长程扩散控制的形核与长大过程,可以用JMA方程进行描述。在试验温度范围,500℃等温时效时相转变完成所需时间最短,相转变速度最快,当温度大于500℃时,随温度升高,相转变速度降低,这与相转变驱动力不足有关。当温度低于500℃时,由于受溶质扩散速度的影响,完成相转变所需时间更长。α相的数量是温度的函数,在500℃等温时,α相的数量最多,为57.7%,然后随温度的升高,α相的数量减少。根据试验结果,绘制了合金的时间-温度-转变量图(TTT图),其“鼻温”在500℃-550℃之间。

    • 磁性材料在磁场中凝固取向的临界条件研究

      2006, 35(11):1700-1703.

      摘要 (1180) HTML (154)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抑制凝固过程中熔体内部的湍流是获得沿易轴取向晶体组织的关键。在凝固过程中,熔体内部的对流状态主要受冷却速率影响,修正的瑞利数被用来描述不同冷却速率下的熔体湍流程度。当反映熔体紊乱程度的瑞利数小于磁场作用下的临界瑞利数时,熔体的内部扰动被磁场抑制,生长中的晶体将克服热无序作用平行于磁场沿易磁化轴取向。修正的瑞利数和临界瑞利数接近时的凝固和磁场参数可作为磁性材料晶体生长取向控制的临界条件。

    • 锰掺杂对(Na0.5Bi0.5)TiO3-BaTiO3-(K0.5Bi0.5)TiO3陶瓷介电和压电性能的影响

      2006, 35(11):1704-1707.

      摘要 (1650) HTML (151) PDF 0.00 Byte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传统陶瓷工艺制备了锰掺杂0.8(Na0.5Bi0.5)TiO3-0.1BaTiO3-0.1(K0.5Bi0.5)TiO3(BNT-B-BKT)无铅压电陶瓷材料,研究了材料的介电、压电和铁电性能.发现锰掺杂大幅降低了0.8(Na0.5Bi0.5)TiO3-0.1BaTiO3-0.1(K0.5Bi0.5)TiO3陶瓷的电导率和矫顽场,最佳掺杂量为0.1%(质量分数),该配方的最佳烧结温度为1150℃.这一温度下烧结所得样品在130℃时的电导率仅为1.36×10-1Ω-1cm-1,约为掺杂前的1/40,矫顽场Ec仅为2.78 kV/mm,剩余极化强度Pr为38μC/cm2,压电系数d33达到143 pC/N.

    • TiAl3对燃烧合成Ti3AlC的影响

      2006, 35(11):1708-1711.

      摘要 (1337) HTML (157)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单质粉末Ti,Al和碳黑为原料,研究了添加金属间化合物TiAl3对燃烧合成Ti3AlC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仅以单质粉末Ti,Al和碳黑为原料,按Ti3AlC化学计量比配料,燃烧产物主要物相是Ti2AlC和TiC,无Ti3AlC。但在保持原料配比不变的情况下,在反应物原料中添加金属间化合物TiAl3(0~23.5%,质量分数)后,可得到Ti3AlC相物质,其含量随TiAl3的增加而显著增多,成为燃烧产物的主要物相之一。从动力学和热力学角度探讨了TiAl3对燃烧合成Ti3AlC的影响机理。

    • 定向凝固速率对Cu-7.9%Co包晶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

      2006, 35(11):1712-1715.

      摘要 (1330) HTML (154)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Cu-7.9%Co包晶合金不同定向凝固速率下的凝固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定向凝固速率1μm/s~100μm/s下,随凝固速率的提高,初生α-Co相体积分数减少,使形态从定向生长的枝晶转变为等轴枝晶,相应地β-Cu包晶相的生长界面形态由平界面转变为枝状界面。利用最高界面生长温度假设,计算得到了凝固速率在0.55μm/s~5000μm/s范围内α-Co相领先于β-Cu相生长,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并当凝固速率大于5000μm/s时,β-Cu相的凝固界面生长温度高于α-Co而成为领先相,可以不通过包晶反应直接从熔体中凝固析出。

    • 镁合金在大气环境中电偶腐蚀行为及规律的研究

      2006, 35(11):1716-1719.

      摘要 (1516) HTML (148)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北京大气环境下,AM50镁合金作为阳极发生不同程度的电偶腐蚀行为规律。结果表明其中镁合金与LY12铝合金偶接的电偶腐蚀效应最小。通过与其他地区室外暴晒的镁合金电偶腐蚀效应对比,表明环境因素,尤其是试验开始初期阶段的大气环境状况对于镁合金初期电偶腐蚀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阴极材料、试验时间、试样尺寸(偶接面积)和试验环境都会对镁合金电偶腐蚀效应产生影响。采用XRD分析表面的腐蚀产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观察试样腐蚀后的表面形貌特征和腐蚀产物的结构,并用与之相连的能谱仪分析腐蚀产物中的元素组成。

    • (Ni0.75Fe0.25)78Si10B12非晶合金非等温晶化动力学效应

      2006, 35(11):1720-1724.

      摘要 (1393) HTML (163) PDF 0.00 Byte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旋铸急冷工艺在大气环境中制备出了(Ni0.75Fe0.25)78Si10B12非晶合金带材。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样品为完全非晶。用Diamond TG/DTA差热分析仪在高纯氩气保护下测量了非晶薄带的热稳定性参数Tg,Txi,Tpi并分析其晶化行为,加热速度分别为10K/min,20K/min,30K/min,40K/min。(Ni0.75Fe0.25)78Si10B12非晶合金的Tg,Txi,Tpi均随加热速率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其玻璃转变和晶化行为均有动力学效应。分别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计算该非晶合金的晶化激活能,2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对试样在通高纯氩气保护下,进行等温(695K,715K,745K,765K,保温60min)退火处理,利用XRD分析了非晶合金等温晶化时相转变及组织转变。合金在715K和745K温度退火时,在非晶基体上析出了单一的γ-(Fe,Ni)固溶体,平均晶粒尺寸分别约为10.3nm和18.5nm,765K退火处理后的结晶相为γ-(Fe,Ni),Fe2Si,Ni2Si和Fe3B,平均晶粒尺寸约29.6nm。

    • 玻璃纤维化学镀Ni-Fe-W-P合金的研究

      2006, 35(11):1725-1729.

      摘要 (1261) HTML (147)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化学镀方法在玻璃纤维表面沉积了Ni-Fe-W-P合金,所用镀液经钯盐法测试,稳定性很好,所得镀合金玻璃纤维经热震实验后表面无鼓泡、起皮现象,说明镀层的抗冲击强度高,结合力良好。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镀层的表面形貌,同时使用X射线能谱仪对镀层成分含量进行了分析,镀层中钨的质量分数最大可达22.2%,并得出了硫酸镍、硫酸亚铁、钨酸钠浓度对镀层导电性能的影响情况,制备的镀合金玻璃纤维电阻率为28.3×10-3?·cm。对玻璃纤维合金层进行的XRD分析表明,在镀态下为非晶态结构,玻璃纤维热稳定性好,适宜的工作温度范围低于250oC。最后对所得Ni-Fe-W-P合金玻璃纤维的电磁参数进行了初步的测定与分析,所得镀金属玻璃纤维的磁损耗为0.05475;介电损耗为2.18424,镀层合金为软磁性材料。

    • 加载速率对TiAl基合金断裂机理的影响

      2006, 35(11):1730-1734.

      摘要 (1278) HTML (157)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拉伸断裂、拉伸卸载实验和相应的SEM观察研究了载荷控制下加载速率对具有全层(FL)和双态(DP)组织TiAl基合金断裂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载速率比较小时,微裂纹的面密度较大,即有足够的时间开裂,裂纹沿着晶界或者层间起裂,并且在层团内部基本上沿着层间扩展,基本上没有河流纹走向,沿层断裂面占整个断口的绝大部分,断口上晶粒结构比较明显,对材料性能影响较大:加载速率较大时裂纹没有足够的时间起裂和扩展,因此在断裂时形成很多河流纹走向,而且断口形貌中晶粒结构不明显;由于提前开裂的裂纹很少,所以表现出断面上分布的断裂小面的尺寸较小,从而对材料性能影响较小。

    • 可见光响应掺氮TiO2的制备及对白血病HL60细胞体外杀伤效应的研究

      2006, 35(11):1735-1739.

      摘要 (1318) HTML (138)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硫酸钛与氨水反应制备掺氮TiO2。UV-Vis漫反射谱研究表明掺氮的TiO2在紫外区的吸收边明显红移(约20nm),并且在400nm-530nm出现新的吸收区域,光吸收阈值从380nm扩展到530nm。XPS分析表明,在TiO2掺杂的N为间隙态,而且还存在大量的氧空位。氧空位在导带下形成的窄带使得掺氮的TiO2在400nm~530nm出现新的吸收区域。用MTT法测量了掺氮TiO2杀伤白血病HL60细胞的活性。结果显示,无论有无可见光照射,掺氮TiO2对白血病肿瘤细胞杀灭效果明显好于未掺杂TiO2。

    • Sc提高锆基块体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的机理

      2006, 35(11):1740-1743.

      摘要 (1149) HTML (157)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Zr52.5Cu17.9Ni14.6Al10Ti5五元锆基非晶合金为研究对象,在以工业级海绵锆为原料制备的合金中加入元素Sc,制备出楔形试样,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元素Sc提高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的机理。结果表明,元素Sc的加入可显著改变Zr52.5Cu17.9Ni14.6Al10Ti5五元锆基块体非晶态合金在非晶态-晶态过渡区中先析相的相结构及组织形态。元素Sc强烈的脱氧作用可减少合金中锆氧化物/锆氧团簇,从而消除了过冷液体中异质形核的核心,提高了Zr52.5Cu17.9Ni14.6Al10Ti5五元锆基块体非晶态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

    • 掺杂Nb2O5对自生Al2O3强化TiAl复合材料结构的影响

      2006, 35(11):1744-1747.

      摘要 (1164) HTML (14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原位反应热压法制备了自生Al2O3增强TiAl间金属化合物复合材料,通过第三元素(氧化铌)掺杂的形式,对其进行强化研究。采用DTA结合XRD分析对其反应过程进行了探讨。SEM,XRD及其它测试分析显示,引入氧化铌使铝热反应生成了更高的热能,材料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烧结。同时,Nb2O5的掺入对基体相生成比例(TiAl:Ti3Al)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也使材料中的自生氧化铝成分增强,对材料结构及性能产生了较大影响。

    • Mg-Al-Zn(RE)镁合金轧制变形行为及强化机制

      2006, 35(11):1748-1752.

      摘要 (1495) HTML (143) PDF 0.00 Byte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典型的Mg-Al-Zn系AZ31变形镁合金以及添加了0.8%Ce和0.8%Nd的AZ31镁合金,研究了合金在轧制加工过程中组织与性能的变化以及稀土元素对合金的影响,并探讨了合金的主要强化机制。结果表明:Mg-Al-Zn系合金轧制加工过程中加丁硬化严重,容易发生脆性断裂。添加稀土元素后的合金强度和塑性都有明显提高,稀土元素可形成Al4ce等含稀土化合物,起到细晶强化和第二相强化作用。

    • 不锈钢纤维及其织物的电阻与温度关系研究

      2006, 35(11):1753-1756.

      摘要 (1147) HTML (163)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不锈钢纤维及其织物的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观察到不锈钢纱线电阻随温度增加而线性增加,不锈钢织物的电阻随温度增加而下降,且在一定范围内成线性关系,并大大提高了其电阻变化的灵敏度。织物电阻随温度变化的机理主要是温度变化过程中纱线间接触电阻的变化引起织物电阻的相应变化。

    • SiCf/Ti-6Al-4V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2006, 35(11):1757-1760.

      摘要 (1279) HTML (148)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纤维推出法测量了SiCf/Ti-6Al-4V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结果表明,热压态碳涂层和未涂层纤维与基体的界面剪切强度分别为118.2MPa和230MPa,界面脱粘发生在碳涂层或纤维与界面反应层之间。500℃,600℃和800℃退火处理后,界面剪切强度均低于热压态的强度,随退火时间的增加,500℃处理后的界面剪切强度呈下降趋势,600℃和800℃处理后呈微弱上升趋势,而且800℃处理后,界面脱粘可发生在基体/界面反应层和碳涂层或纤维/界面反应产层2个界面。

    • 新型自锐化钨合金材料研究

      2006, 35(11):1761-1764.

      摘要 (1281) HTML (167)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粘结相成分设计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自锐化钨合金材料,对所获得的材料进行了微观分析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相同钨含量的常规钨合金相比,所制备的新型钨合金材料的动态抗压缩强度很高;在动态压缩加载条件下,材料的破坏形式为沿着试样加载方向(轴向)发生劈裂脱落,基本不出现塑性变形行为,这种特殊的失效模式有利于弹体在侵彻过程中产生“自锐化”现象。

    • 离心喷射沉积IN718合金及其δ相中典型元素的分布特征

      2006, 35(11):1765-1769.

      摘要 (1296) HTML (132) PDF 0.00 Byte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离心喷射沉积(CSD)IN718合金涡轮盘沿厚度方向Nb元素的含量、热处理制度、凝固态成分偏析区的体积分数、δ及γ相中各元素含量及其分配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在CSD成型合金中Nb的偏析比较小,但使用标准热处理制度尚不能使其均匀化:采用1040℃,6h固溶均匀化处理可使Nb的偏析消除,并在该温度下经21h处理可在盘厚截面上获得Nb的均匀分布;将完全均匀化的试样分别经910℃,2h,4h,6h,8h时效,在δ相(γ相)中元素Ni,Nb和Ti的含量及其分配量逐渐增加(减少),与之相对应,元素Cr和Fe的含量及其分配量逐渐减少(增加),采用亚点阵元素浓度测算法,能合理确定时效过程中δ及γ相中各元素的含量及其分配量的变化。

    • TiO2/Ti电极上外加阳极偏压对亚甲基蓝光催化降解的影响

      2006, 35(11):1770-1774.

      摘要 (1159) HTML (173)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主要研究了在纳米多孔TiO2/Ti电极上外加阳极偏压对亚甲基蓝光催化降解的影响。另外还讨论了在TiO2/Ti中掺杂过渡族金属离子对亚甲基蓝降解情况的影响。降解程度通过亚甲基蓝的褪色情况来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降解效率随着所加阳极偏压的增大而增大,直到阳极偏压达到3.5V,增大速率开始减小。掺杂Mn^2+和Cr^3+可以促进光电催化效率,而掺杂Ni^2+却会降低光电催化效率。离子半径和各离子的功函数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 ZrV2合金氘化物的物相分析(Ⅰ)

      2006, 35(11):1775-1778.

      摘要 (1124) HTML (98) PDF 0.00 Byte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制备的ZrV2Dx(0〈x≤3.60)系列化合物,分别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获得了相应的晶体结构参数。分析表明:在常温下,x≤3.28时,ZrV2Dx的系列氘化物均保持为C15型的laves结构,随x的增加,晶胞体积增大,空间群为Fd-3m;当x≥3.41时,氘化物的结构由C15型laves相转变为四方bct结构,空间群为I41/a。通过对ZrV2Dx物相的分析,为该合金的应用提供技术基础。

    • 镁在Al2O3/Al-Mg-Si复合材料中的作用

      2006, 35(11):1779-1782.

      摘要 (1499) HTML (147) PDF 0.00 Byte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镁对Al-Mg-Si合金熔体氧化热力学与动力学的作用,以及对Al2O3/Al-Mg-Si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作用。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表明:镁促进了Al2O3的形核和长大,Al2O3/Al复合材料的性能改善是由于尖金石(MgAl2O4)的分析所导致的组织细化。但在合金中,镁含量太高或太低都对Al2O3的形核和长大不利。

    • LiVPO4F/C复合正极材料的合成与性能

      2006, 35(11):1783-1787.

      摘要 (1296) HTML (145)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碳热还原法,通过两步反应合成了LiVPO4F/C复合正极材料.主要研究了球磨、碳含量和电解液对样品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磨2 h在750℃下能合成纯的LiVPO4F产品,剩余碳的存在使LiVPO4F的粒径减小且分布较为均匀,同时提高了颗粒之间的导电性.对样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含碳量为1.83%的LiVPO4F/C的样品比容量和循环性能都得到显著改善;合适的电解液可以明显提高样品LiVPO4F的电化学性能.含碳量为1.83%的LiVPO4F/C的复合材料以1 mol.L-1LiPF6/EC+EMC+DMC(体积比1∶1∶1)为电解液,在0.2 C的倍率下放电时,其首次放电容量为119 mAh.g-1,放电平台在4.2 V左右(vs.Li),循环30次后比容量为89 mAh.g-1.

    • 爆轰法制备二氧化钛微粉及表征

      2006, 35(11):1788-1791.

      摘要 (1224) HTML (149)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爆轰法制备出主要含金红石型、锐钛矿型以及其混晶的二氧化钛粉末。粉末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BET)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的粒度大约为8.4nm~50nm,比表面积最大可达107.8m^2/g,平均孔径约6nm~15nm,产物的晶型主要为金红石型和锐钛矿型,粉末的粒度随炸药量的增加而增大,比表面积减小,孔的尺寸变大,同时产物中的金红石型含量增加,锐钛矿型含量减少。

    • 微波碳热还原法制备Li3V2(PO4)3及其性能研究

      2006, 35(11):1792-1796.

      摘要 (1402) HTML (149) PDF 0.00 Byte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一定配比的LiOH·H2O,V2O5,H3PO4和蔗糖(C12H22O11)通过球磨均匀混合,烘干后埋入石墨粉中,在功率为800W的家用微波炉中高火加热15 min,通过碳热还原合成Li3V2(PO4)3.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充放电测试表明,在电压范围为3V~4.3V和3V~4.8v时,Li3V2(PO4)3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优良的循环性能和倍率特性.在电压范围为1.5 V~4.8 V时,Li3V2(PO4)3正极材料具有很高的比容量,但循环性能较差.该材料有望用于锂离子电池部分取代昂贵的LiCoO2,也可望应用于动力型和储能型锂离子电池.

    • SiO2-Si界面实现Ga掺杂的研究

      2006, 35(11):1797-1799.

      摘要 (1455) HTML (152)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二次离子质谱(SIMS)、扩展电阻(SRP)等方法对Ga在SiO2薄层、SiO2-Si界面的扩散特性进行测试表征与机理分析。其结果表明:源于H2和Ga2O3高温反应新生成的元素Ga,经SiO2薄层的快速吸收和输运,到达SiO2-Si的界面,其吸收-输流量在确定的扩散条件下正比于掺杂时间;Ga在SiO2-Si界面按照固-固扩散原理和凭借在Si内有较高溶解度特性实现了Si体内有效扩散;上述两者的有机结合,使Ga原子通过理想表面扩入硅体,从而得到高均匀性、高重复性的扩散结果。

    • 溅射态原位加热NiTi形状记忆合金薄膜的结构性能研究

      2006, 35(11):1800-1802.

      摘要 (1119) HTML (138)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原位加热溅射的NiTi形状记忆合金薄膜的结构,讨论了制备工艺及织构对薄膜相变特征的影响,采用电阻法及X射线衍射分析了薄膜的结构及相变过程,确定了最适合于微器件的溅射工艺。结果发现:溅射时采用原位加热可直接获得具有织构的晶化薄膜,提高溅射功率将使薄膜的相变温度升高。

    • LaMn2Ge2室温附近的磁相变与磁热性能

      2006, 35(11):1803-1805.

      摘要 (1800) HTML (142) PDF 0.00 Byte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非自耗真空电弧炉制备LaMn2Ge2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研究了合金的结构,LaMn2Ge2在常温下具有ThCr2Si2-型晶体结构,空间群为I4/mmm.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合金的磁性能,根据升降温的磁化曲线所确定的合金发生反铁磁-铁磁相变温度有4.3 K的滞后,居里温度约320 K,具有一级相变的典型特征.通过不同温度的磁化曲线结果,计算得LaMn2Ge2在1.43×106A/m外场变化下居里温度附近的最大磁熵变为1.42 J/kg·K.

    • BFe30-1-1铜合金空心管坯水平连铸探索

      2006, 35(11):1806-1808.

      摘要 (1213) HTML (137)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索了用水平连铸的方法制备BFe30-1-1铜合金空心管坯的技术,在实验室成功制备了φ83mm×20mm空心管坯。对管坯的表面质量,凝固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熔铸工艺参数,可以用水平连铸的方法制备BFe30-1-1铜合金空心管坯。

    • 双相纳米晶Nd10.1Fe(82.2-x)Co5Zr2.7Bx永磁材料的研究

      2006, 35(11):1809-1812.

      摘要 (1409) HTML (144)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熔体快淬及退火方法制备了Nd10.1Fe(82.2-x)Co5Zr2.7Bx(x=6.2,6.5,6.7,7)纳米晶双相永磁体.结果表明,优化B的含量,可使晶粒细化、均匀,并对其磁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在x=6.7时,快淬速度为16m·s-1,有显著的剩磁增强作用,各向同性剩磁比Mr/Ms=0.758,并且Nd10.1Fe(82.2-x)C05Zr2.7Bx粘结磁体出现最佳性能,其剩磁和最大磁能积分别为Br=0.72 T,(BH)max=85.0 kJ·m-3.

    • 压铸Mg-5Al-xSi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2006, 35(11):1813-1816.

      摘要 (1198) HTML (13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以AM50镁合金为基体,Si含量分别为0.5%,0.93%和1.91%(质量分数,下同)时的3种镁合金在压铸状态下的显微组织、流动性、力学性能和断裂特征。在含硅合金中观察到Mg2Si相的2种不同形貌,即多边形颗粒状与大块汉字状。Si元素能改善镁合金的流动性,提高合金硬度,但过高时(〉0.93%)会导致合金的室温力学性能下降。拉伸试样断面表现为脆性的解理或准解理断裂。Si元素能降低镁合金的冲击韧性。

    • 飞机用钛合金零件的激光快速修复

      2006, 35(11):1817-1821.

      摘要 (1349) HTML (146)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TC4钛合金锻件误加工造成的铣槽和面尺寸超差进行了激光快速修复研究。修复区与锻件基体之间形成致密冶金结合,修复区组织为柱状原始声晶界内编织细密的α+β网篮组织,晶内α板条的宽度〈1μm。修复过程中发现粉末状况、激光加工参数影响到修复区中气孔、层间或道间熔合不良等缺陷的形成,通过采用粉末真空干燥处理、优化工艺参数等方法获得了修复区内无气孔、熔合不良等缺陷的修复试样。修复试样的室温静载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抗拉强度达到1000MPa,屈服强度达到925MPa,延伸率为8.0%,接近锻件本体性能。

    • 2205双相不锈钢模拟焊接HAZ组织与性能

      2006, 35(11):1822-1825.

      摘要 (1240) HTML (148)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热模拟法研究了2205DSS焊接HAZ的组织与性能,探讨了冷却时间对模拟HAZ冲击韧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冷却时间对组织及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随冷却时间的延长,铁素体含量减少,奥氏体含量增加,冲击韧性增大:随冷却时间延长,模拟组织显微硬度降低,而且模拟组织中铁素体的硬度低于奥氏体的硬度:固定冷却时间t8/5时,随冷却时间t12/8的增加,冲击韧性提高:固定冷却时间t12/8时,随冷却时间t8/5的增加,冲击韧性降低。

    • Ti2AlNbO相合金双层辉光等离子渗Mo摩擦性能

      2006, 35(11):1826-1829.

      摘要 (1384) HTML (15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对Ti2AlNbO相合金进行渗Mo工艺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辉光放电光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测试了渗Mo层的微观组织、化学成分、相组成和显微硬度。采用可控气氛微型摩擦磨损实验仪进行耐磨性研究。在最佳工艺参数下,渗Mo层可达100μm,表面Mo含量超过90%,且从表面到心部呈梯度分布。渗Mo层主要由纯Mo及Al5Mo相组成,硬度HV达8000MPa,渗Mo试样的平均摩擦因数为0.085,较Ti2AlNb基材降低6倍,磨损率仅为基材的7.5%。结果表明:Ti2AlNbO相合金表面的耐磨性能得到极大地提高。

    • Ti含量对一种镍基单晶合金组织和持久性能的影响

      2006, 35(11):1830-1834.

      摘要 (1203) HTML (151)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3种不同含Ti量单晶高温合金的铸态、热处理态组织及持久性能。结果表明:Ti含量对合金的微观组织和持久性能都有明显的影响。随着钛含量的增加,铸态合金枝晶间区域的共晶尺寸和含量明显增大、增多,枝晶间区域的面积也逐渐增大。热处理后,3种合金的枝晶干处的γ′相形态基本一致,都为规则的立方体γ′相,尺寸大约为400nm-500nm。随着钛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持久寿命略有降低,延伸率略有增加。

    • 用XRD研究Sm2Fe17合金氮化行为

      2006, 35(11):1835-1837.

      摘要 (1677) HTML (149) PDF 0.00 Byte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XRD分析了Sm2Fe17合金的氮化行为及该过程中合金的结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Sm2Fe17合金粉末在460℃~510℃氮化5 h的过程中,随着氮化温度的升高,合金的晶格常数、体积膨胀量不断增加,预示着合金中氮含量的增加,490℃时角度偏移量最大达到约0.9°,晶胞体积膨胀量达6.568%,合金中的氮含量达到最大值;500℃以后氮化物的分解占主导地位.同时,建立了Sm2Fe17合金粉末的氮化过程的物理模型.

    • Bi100-xSbx合金低温热电性能研究

      2006, 35(11):1838-1840.

      摘要 (1174) HTML (138)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熔融法制备Bi100-xSbx热电材料,并在550K经过500 h的恒温加热.用SEM分析了材料的微观形貌,在80 K~300K温度范围内测试了材料的电阻率、Seebeck系数、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讨论了材料优质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x=13的样品在80 K优质系数达到4.3×10-3K-1.

    • 掺杂TiO2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2006, 35(11):1841-1844.

      摘要 (1317) HTML (157)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TiO2中掺入杂质离子是改善TiO2光催化活性的重要方法,不同方式的掺杂能不同程度地提高TiO2的光催化性能,使TiO2光催化剂在优化降解大气和水中的污染物等方面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来利用金属离子、非金属离子、多离子等掺杂方式提高TiO2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综合评述
    • TiAl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2006, 35(11):1845-18471848.

      摘要 (1205) HTML (155)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TiAl基复合材料的进展情况,总结归纳了部分典型的长纤维、短纤维、晶须及颗粒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重点介绍了制备TiAl基复合材料的各种工艺及其特点。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刊期浏览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