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 2007年第36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非晶及纳米结构钛合金研究进展

      2007, 36(5):753-758.

      摘要 (1318) HTML (142)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述了钛基大块非晶的成分-非晶形成能力的对应关系,总结了已知的钛基大块非晶的一次结晶相及力学性能,并阐述了钛基大块非晶的塑性变形机制,以及造成低塑性的因素和改善塑性的方法,着重介绍了铸造纳米结构钛合金的成分、组织和力学性能。通过精巧的成分设计,结合金属模铸造技术,制备出了直径小于5mm,并具有微米尺度β-Ti(M)一次树枝晶相+纳米尺度棒状β-Ti/γ-TiCu共晶结构的复合组织,其中棒状β-Ti相尺寸在30nm~300nm范围;γ-TiCu共晶基体相由小于10nm的晶粒或亚晶粒组成,这种多层次纳米结构的钛合金具有高强度,同时县有明显的延伸性。

    • 发光颜色可调谐的新型荧光体Sr2CeO4:RE^3+(RE=Eu,Sm,Dy)的发光性能

      2007, 36(5):759-763.

      摘要 (1560) HTML (138) PDF 0.00 Byte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Sr2CeO4既是一种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新型蓝色荧光体,又是一种适合稀土掺杂的发光基质。近年来人们对稀土掺杂的Sr2CeO4的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分析了Sr2CeO4的结构特点和光谱特性:综述了Eu^3+,Sm^3+,Dy^3+等稀土离子掺杂Sr2CeO4的发光性能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

    • TiC/Ti复合材料动态拉伸的裂纹形成及扩展机制

      2007, 36(5):764-768.

      摘要 (1163) HTML (74)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熔铸法制备的原位自生TiC/Ti复合材料,在SEM中静载动态拉伸,原位观察和研究了裂纹的萌生及扩展机制。结果表明,TiC颗粒表面及应力集中处最容易萌生微裂纹;在不同位置萌生的微裂纹中,处于有利位向的微裂纹不断扩展,并与周围的裂纹连接形成主裂纹;主裂纹扩展主要是通过自身扩展与周围的裂纹连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当裂纹扩展受阻时,裂纹前方颗粒处形成新的裂纹或基体中形成塑性坑,并通过扩展相互连接;裂纹扩展到一定程度后,试样全面失稳而迅速断裂。根据试验观察与分析建立了裂纹萌生与扩展模型。

    • 超大挤压变形对钛合金增强镁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的影响

      2007, 36(5):769-773.

      摘要 (1173) HTML (128)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钛合金(Ti-6Al-4V)(质量分数,下同)颗粒增强MB15镁基复合材料,经225:1的超大比热挤变形后,借助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其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钛合金颗粒沿挤压方向因塑性变形而被拉长,其增强效果得到提高;超大比热挤变形能够显著细化基体晶粒,并提高复合材料的组织均匀性;此外,原镁粉表面的氧化膜经超大比变形后得到了有效的碎化和分散,具有一定的弥散强化效果,因此可充当粉末冶金制备镁基复合材料的辅助增强相。

    • 线能量对TC4钛合金激光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影响

      2007, 36(5):774-777.

      摘要 (1477) HTML (145)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有限元分析和实验测试,研究了TC4钛合金平板激光焊接线能量对变形和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并通过焊缝金相实验分析了线能量与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钛合金激光焊接产生的纵向残余拉伸应力约700MPa~850MPa,而横向残余拉伸应力只有50MPa~80MPa。激光焊接线能量增加时,纵向残余应力拉伸区域变宽,峰值应力降低,而横向残余应力随线能量的增加而升高。在临界焊透规范以上焊接时,角变形随线能量的增大而减小,但横向收缩变形增大。试件被完全穿透焊接时,线能量对角变形的影响作用降低。

    • 钛合金在海水中的微动磨损特性

      2007, 36(5):778-781.

      摘要 (1370) HTML (127) PDF 0.00 Byte (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SRV磨损实验机对TC11钛合金在海水环境下的微动磨损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载荷大小、振幅以及润滑介质等对摩擦系数和磨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钛合金的摩擦系数随着振幅的增加而越来越稳定,磨损量则随着载荷或振幅的增加而增加:当振幅较小时,微动磨损机制主要为疲劳脱层伴随着磨粒磨损;当振幅较大时,磨损机制则为磨粒磨损:与水介质相比,海水中的摩擦系数明显降低,最低可降到50%,但在海水中的磨损量却总是小于在水中的磨损量,腐蚀磨损呈“负交互”规律。

    • Ti-Mo-Zr-Fe合金的微观结构与纳米压入特性的关系

      2007, 36(5):782-785.

      摘要 (1444) HTML (131) PDF 0.00 Byte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制度控制TMZF合金中的相组成和含量,利用XRD分析确定各种相结构。利用纳米压入测量仪测试了不同组织结构下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结果表明,当合金中存在ω相时,合金的的硬度和弹性模量最高,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合金中的ω相消失,代之而来的是α相,而且越接近β转变温度,α相含量越少,对应的弹性模量和硬度越来越低。对于Ti—Mo—Zr-Fe合金来说压入性能(硬度、弹性模量)与相成分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匹配关系。

    • 冷却速度对TA15ELI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007, 36(5):786-789.

      摘要 (1185) HTML (127)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不同冷却方式(水冷,空冷和炉冷)对Ti-6Al—2Zr-2V-1Mo(质量分数,下同)ELI(TA15 ELI)合金43mm厚板双态组织中次生α片厚度,以及对该合金双态组织和等轴组织损伤容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冷时α片厚约1μm,空冷时α片厚为2μm~4μm,炉冷时α片过于增厚,几乎完全溶于等轴α相内,形成完全等轴组织。次生α相的变化对该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断裂韧性产生很大影响,但对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影响不大,疲劳裂纹主要以切过或沿等轴α相界面扩展。采用Paris(dα/dN=c(△Kn)^n公式对3种合金组织疲劳裂纹扩展数据进行拟合,其结果为:c=1-8×10^-8,n=3.12-3.28。

    • La1.8Ca0.2Mg14Ni3+x% Ti合金的微结构和储氢性能

      2007, 36(5):790-793.

      摘要 (1344) HTML (133)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机械球磨La1.8Ca0.2Mg14Ni3+x%Ti(质量分数,下同)(x=0,5,10)合金的微结构和储氢性能。气态吸放氢研究表明。加入钛粉球磨能有效提高合金的活化性能、储氢容量和吸放氢速率。铸态合金经过6次活化后,在613K时放氢量为4.12%(质量分数,下同)。加Ti球磨改性10h后,随着X增加,合金经过2次~3次循环基本完全活化。吸放氢性能也相应提高。Ti含量在x=0,5,10时合金在613K的放氢量分别为4.69%,4.80%,4.83%:当x=10时合金在373K的吸氢量达到3%以上,在600K经过2min就能达到4.81%(为最大吸氢量的97%)。微结构分析表明。具有表面催化活性的Ti粉与合金基体表面进行复合,并使合金发生部分非晶转变,能有效改善La1.8Ca0.2Mg14Ni3合金的储氢性能。

    • Zr替代Ti对Ti19.5V40Mn16.2Cr9.8Ni14.5合金的影响结构及储氢性能

      2007, 36(5):794-798.

      摘要 (1321) HTML (148)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改善Ti—V基固溶体型储氢合金的电化学性能,使用少量的Zr部分取代Ti19.5V40Mn16.2Cr9.8Ni14.5合金中的Ti,并采用XRD,SEM以及PCT等测试手段研究替代前后合金微观结构和储氢性能的变化情况。通过XRD和SEM分析表明,(Ti1-xZrx)19.5V40Mn16.2Cr9.8Ni14.5(x=0,0.1,0.15,0.2,0.25,0.3)合金均是由Ti-V基BCC相和C14 Laves相组成。但Zr的部分替代明显增加了C14 Laves相的含量,并使Ti-V基BCC相在减少的同时由树枝状变成了被C14 Laves相包围的岛状。PCT曲线显示:随着Zr替代量的增加。合金的吸放氢平台不断下降,而合金的吸放氢量先有所增加后又逐渐减小。这说明适量提高C14 Laves相的含量对增加Ti—V基固溶体型储氢合金的吸放氢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V30Ti35Cr25Fe10)97.5Si2.5合金的结构与吸放氢性能

      2007, 36(5):799-802.

      摘要 (1388) HTML (141)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XRD,SEM和PCT测试研究了(V30Ti35Cr25Fe10)97.5Si2.5(at%)合金的组织结构与吸放氢性能。结果表明:合金由BCC相和C14 Laves相组成,BCC相含量为75%,晶胞参数为α=0.3021nm,Laves相含量为25%,晶胞参数为α=0.4920nm和c=0.7996nm。由于含有大量的Laves相,合金具有良好的活化性能,室温下不需孕育期就可以快速吸氢,5min内达到吸氢饱和状态,饱和吸氢量达到2.98%(质量分数,下同)。在一定氢压下,合金的容量可由合金中BCC相和Laves相的容量按组分的含量进行线性组合而成。

    • 织构对Zr-4合金低周寿命的影响

      2007, 36(5):803-807.

      摘要 (1175) HTML (136)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XRD测定了Zr-4合金板材的织构,用拉扭试验机分别测试了Zr-4合金板材在室温时轧向(R试样,拉伸轴平行于轧向)和横向(T试样,拉伸轴平行于横向)的低周疲劳性能,用TEM研究了Zr-4合金的疲劳亚结构。结果表明:Zr-4合金板材存在明显的织构:轧向的低周疲劳性能高于横向;在循环变形过程中,只有部分晶粒发生了塑性变形,发生塑性变形的晶粒内存在着许多位错和滑移线,T试样中的位错和滑移线比R试样更稠密。板材织构造成了R试样和T试样的低周疲劳寿命。

    • Zr-4合金的热变形和加工图

      2007, 36(5):808-812.

      摘要 (1258) HTML (154)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Gleeble-1500热/力模拟机上对Zr-4合金进行了热压缩试验,研究了其在温度750℃-950℃和应变速率0.005s^-1~50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结果表明:热变形过程的流变应力可用双曲正弦本构关系来描述,平均激活能为377.79kJ/mol。根据材料动态模型,计算并分析了Zr-4合金的加工图。利用加工图确定了热变形的流变失稳区,并且获得了试验参数范围内的热变形过程的最佳工艺参数,其热加工温度930℃~950℃,应变速率为0.05s^-1~0.8s^-1和10s^-1-30s^-1的2个区域。

    • Zr41.25Ti13.75Ni10Cu12.5Be22.5熔体与W的润湿及复合

      2007, 36(5):813-816.

      摘要 (1262) HTML (141)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座滴法研究了高真空下Zr41.25Tin13.75Ni10Cu12.5Be22.5(原子百分数,下同)熔体在W上的润湿行为及界面相互作用,并用浸渗法制备了W丝增强的Zr41.25Ti13.75Ni10Cu12.5Be22.5块状非晶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在1053K~1173K之间,Zr41.25Ti13.75Ni10Cu12.5Be22.5熔体与W具有较好的润湿性。润湿温度升高会显著降低平衡接触角,并加速熔体的铺展,但也会增大W的溶解量。继续升高温度对平衡接触角和达到平衡接触角所需时间的影响很小。好的润湿性和快的铺展速率为制备W丝增强的Zr41.25Ti13.75Ni10Cu12.5Be22.5块状非晶复合材料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提供了较大的自由空间。

    • TiC对CuW触头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007, 36(5):817-821.

      摘要 (1139) HTML (136)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粉末冶金-熔渗法制备了不同TiC添加量的CuW合金。研究了添加TiC对CuW材料静态性能、真空电击穿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TiC的添加量在0~1.2%(质量分数,下同)时,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合金的硬度逐渐升高,而电导率变化不大;当添加量在1.2%~2.0%范围内时,硬度和电导率则大幅下降。添加TiC相提高了CuW材料的耐电压强度,降低了截流值。对真空电击穿后的表面组织形貌分析发现,由于TiC相在钨骨架上的钉扎作用,铜液的飞溅较小;电击穿发生在Cu/TiC相界面上,且击穿坑较小。

    • La2O3弥散强化钨合金的组织性能研究

      2007, 36(5):822-824.

      摘要 (1202) HTML (136)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机械球磨的方法制备W-1%La2O3(质量分数,下同)复合粉体,将粉体在1823K烧结1h制备出La2O3增强钨合金。对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显微组织均匀,氧化镧主要以微小的颗粒分布在钨-钨界面上,钨晶粒尺寸约为10μm~15μm:La2O3增强钨合金的抗弯强度值475MPa,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相对纯钨烧结体提高了35%。抗弯断口形貌表明,加入氧化镧颗粒后,钨合金的断裂方式发生了变化,由钨晶粒断裂为主转变为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的混合,同时分析讨论了氧化镧颗粒对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 Mo-Al2O3金属陶瓷颗粒膜的光学常数研究

      2007, 36(5):825-829.

      摘要 (1507) HTML (144)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不锈钢片上沉积了Mo-Al203金属陶瓷混合膜,将Maxwell-Garnett等效媒质理论应用于Mo-Al2O3颗粒膜的光学常数分析,分别以Mo和Al2O3的块体材料和溅射薄膜的光学常数为基础,理论计算了不同金属填充因子金属陶瓷颗粒膜在300nm-800nm波段范围内的光学常数n,k随波长λ的变化规律,同时对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 Nb对Nd2Fe14B/α-Fe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2007, 36(5):830-834.

      摘要 (1472) HTML (137) PDF 0.00 Byte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添加Nb可提高(Nd0.9Dy0.1)9.5Fe79Co5B6.5(原子百分数,下同)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和快淬薄带的晶化温度,经过710℃晶化处理4min后,快淬薄带的晶粒细小均匀,从而显著提高了快淬薄带的磁性能。三维原子探针(Three-Dimensional Atom Probe,简称3DAP)分析结果表明,含Nb快淬薄带晶化后,在晶界形成了Nb-Fe-B偏聚物,抑制了晶粒长大,细化了晶粒,进而使晶粒间交换耦合作用增强,提高了合金的磁性能。

    • LiFePO4基正极材料容量的温度敏感特性及交流阻抗谱研究

      2007, 36(5):835-837.

      摘要 (1384) HTML (138) PDF 0.00 Byte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原位碳包覆法制备了锂离子二次电池用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考察了环境温度对LiFePO4/C电池容量的影响,得到容量与绝对温度之间符合Arrhenius关系。运用交流阻抗谱分析了温度与电池电化学特性的关系,并对电极基于电荷和质量传递控制过程给出了一种新的模拟等效电路,通过Zview拟合软件得到了各个模拟元件的数值及变化趋势,从而定量地解释LiFePO4/C复合电极容量与温度的关系。

    • 银基氟化镁材料的研究

      2007, 36(5):838-841.

      摘要 (1313) HTML (135)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了银基氟化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金相显微镜和差热分析仪等对其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同时对其硬度、电导率、密度和摩擦系数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形成的合金相对密度达98%以上,银与氟化镁能达到原子级别的结合:在银中添加氟化镁,样品的电导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并且晶粒显著细化,但材料的硬度提高不大,对银和铜的摩擦系数没有明显的降低。因此,氟化镁不能作固体自润滑材料的添加剂。

    • 对银和银金属氧化物电触点间断开弧的光谱研究

      2007, 36(5):842-845.

      摘要 (1119) HTML (129)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触点寿命试验机、单色仪、光电倍增管和四通道数字存储示波器组成探测系统,测量分析电触点的时变光谱,并获得了时域光谱。本文详细介绍了该光谱测量体系的构造和性能,并应用该体系对触点电弧研究,在电压DC24V,闭合电流18A条件下,检录银、银金属氧化物触点开断电弧的电压波形、强度,对获得的触点间开断电弧强度和电弧电压结果及电弧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

    • W替代对Ti2AlNb基合金电子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2007, 36(5):846-848.

      摘要 (1177) HTML (146)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计算了Ti2AlNb基合金中外来原子W的不同占位比引起基体电子结构的变化,分析了价电子结构参数nA,σ和P的变化及描述原子状态的特征参数nT,nc,n的变化,讨论了W存不同占位比情况下的价电子结构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 高频磁场电磁净化体积力模型建立

      2007, 36(5):849-852.

      摘要 (1565) HTML (144)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鉴于液态金属内部电磁力分布对电磁净化效果的影响,提出了高频电磁场电磁净化技术中电磁体积力的数学模型,并具体分析了不同电力参数和实验参数下金属熔体内部电磁体积力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增加磁感应强度能够有效地增大熔体内部电磁体积力,从而提高净化效率;增加电源频率能够有效地改变熔体内部电磁体积力的分布规律,增大熔体表面的电磁体积力,但是随着电源频率的增大将减小电磁力在金属内部的作用区域,使得电磁净化的有效作用范围减小;在一定磁感应强度下,熔体内部某一深度处的电磁体积力随着频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频率满足f=1(4πσμχ^2)时,该处的电磁体积力取得最大值。

    • Ti2AlC/TiAl复合材料的高温氧化性能研究

      2007, 36(5):853-856.

      摘要 (1193) HTML (152)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原位制备Ti2AlC/TiAl和Ti2AlC/TiAl(Nb,B)复合材料,并研究其在900℃和1000℃的高温氧化性能。研究发现,掺加Nb,B后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明显提高,1000℃氧化30h时氧化层厚度为50μm~60μm,未掺入Nb,B时其厚度约为170μm。在氧化层和复合材料交界处结构疏松出现许多孔洞,Nb原子在高温时向表面层富集使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提高,富Nb层的存在即可以阻挡氧原子的继续渗入,又可以作为扩散障,减少Kirkendall效应;加入B后,组织明显细化,氧化反应初始阶段氧化物的形核增多。

    • NiTi合金基TiN薄膜的血液相容性和耐腐蚀性研究

      2007, 36(5):857-861.

      摘要 (1270) HTML (153) PDF 0.00 Byte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电弧离子镀法在NiTi形状记忆合金表面制备了TiN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TiN薄膜的相组成及表面特性;在生物体外,研究比较了镀膜和未镀膜的NiTi合金的血液相容性和耐腐蚀性。结果表明:TiN薄膜提高了NiTi合金的血液相容性,并使Ni离子的释放率约降低了1个数量级,有效地提高了NiTi合金的耐腐蚀性。薄膜越厚性能提高的效果越显著。

    • 基片斜切角度对YBCO薄膜微观结构及超导电性能的影响

      2007, 36(5):862-864.

      摘要 (1213) HTML (151)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基片斜切角度对YBCO薄膜微观结构及超导电性能的影响。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法在0°~6°斜切(001)SrTiO3基片上制备了具有c取向的YBCO薄膜。用XRD和TEM对薄膜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用标准四引线法测定薄膜电阻.温度关系,从而确定薄膜的超导电性能。结果表明,随斜切角度的增大,薄膜晶体质量下降,晶格弯曲畸变程度增大,超导临界转变温度降低,转变宽度增大。

    • 放电等离子烧结可加工Ti2AlC陶瓷的研究

      2007, 36(5):865-868.

      摘要 (1103) HTML (123)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自蔓延高温合成(SHS)的Ti2AlC粉体为原料,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研究了Ti2AlC陶瓷的烧结制备。结果表明:烧结温度1250℃,压力20MPa,真空烧结,保温5min,可获得相对密度98.6%,维氏硬度为4.3GPa的致密烧结块体;烧结样品的维氏硬度随烧结温度升高而增大,但高于1250℃后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SPS方法烧结Ti2AlC陶瓷的最佳温度为1250℃,当烧结温度≥1350℃时Ti2AlC分解;SEM分析表明,SPS技术烧结制备的Ti2AlC陶瓷片层尺寸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双辉技术渗铌对Ti-6Al-4V合金氧化性能的影响

      2007, 36(5):869-873.

      摘要 (1142) HTML (133)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Ti-6Al-4V表面形成均匀致密连续的渗铌合金层。将未渗铌和渗铌的Ti-6Al-4V试样分别在700℃,800℃,900℃进行100h的高温氧化实验,采用XRD,SEM及EDX对试样在900℃氧化100h后的氧化层的相组成、截面形貌及成分分布进行分析,初步探讨Ti-6Al-4V表面渗铌后的抗氧化性能及氧化机理。结果表明:渗铌后的Ti-6Al-4V合金氧化速率常数降低了1个数量级,氧化激活能提高,抗氧化性能明显改善。

    • 钛基PbO2电极上苯酚的电化学氧化

      2007, 36(5):874-878.

      摘要 (1468) HTML (127)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Ti为基体,通过热分解Pb(NO3)2水溶液制备了Ti/PbO2电极以及含有SnO2+Sb2O3中间层的Ti/SnO2+Sb2O3/PbO2电极,并将所制备的电极应用于模拟苯酚废水的电化学氧化降解。结果表明:含有SnO2+Sb2O3中间层的Ti/SnO2+Sb2O3/PbO2电极在相同的操作电流密度下,槽电压低于未加中间层的Ti/PbO2电极。以聚合前驱体制得的Ti/SnO2+Sb2O3/PbO2电极为阳极时,在25℃,电流密度15mA/cm^2下,恒电流电解浓度为2.13×10^-3mol/L的模拟苯酚废水,电解3.0h后,苯酚浓度降为1.67×10^-5mol/L,苯酚去除率达99.2%;电解6.5h后,COD下降率为84.3%。阳极寿命快速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锡锑中间层后的Ti/SnO2+Sb2O3/PbO2电极,其寿命显著提高。

    • 热处理工艺对NiTi合金负热膨胀行为的影响

      2007, 36(5):879-883.

      摘要 (1176) HTML (129)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测定热膨胀系数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NiTi合金负热膨胀(NTE)行为的影响,并采用XRD和TEM分析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360℃,130h约束时效时,随着外加应力的增加,NiTi合金的负热膨胀系数先增后减,在250MPa时可获得峰值-87.0×10^-6K^-1;时效温度升高或高温下时效时间延长,其NTE行为变差。母相中Ti3Ni4相定向析出所形成的内应力场有效控制了相变的发生并促使产生体积变化和双程形状记忆效应,二者的联合作用导致了NTE行为的产生。

    • W,B,Y合金元素对高铌TiAl基合金高温长期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2007, 36(5):884-887.

      摘要 (1246) HTML (137) PDF 0.00 Byte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高铌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的基础上添加W,B,Y合金元素,熔炼了5种合金,研究了这5种合金在900℃静止空气中的断续氧化行为。1000h氧化后的结果表明:含0.1%(原子分数,下同)的Y使合金的抗氧化性有所提高,促进合金形成了以Al2O3为主的连续致密氧化层;存高铌含Y合金中添加W,B2种合金元素则导致基体发生了严重的内氧化,使合金的抗氧化性能降低。

    • MA制备93W-4.9Ni-2.1Fe超细预合金粉末的烧结特性研究

      2007, 36(5):888-891.

      摘要 (1061) HTML (125) PDF 0.00 Byte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改善93W-4.9Ni-2.1Fe合金的力学性能,对MA制备93W-4.9Ni-2.1Fe超细预合金粉末的烧结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比表面吸附法测算了预合金粉末粒度,用X射线衍射仪对粉末晶粒尺寸进行测算,扫描电镜观察球磨粉末和试样拉伸断口的形貌,用金相显微镜对试样显微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球磨50h后可得到粒度为0.29gm、晶粒尺寸为25.5nm、各元素分布均匀的超细93W-4.9Ni-2.1Fe预合金粉末:球磨50h的预合金粉末在1480℃烧结90min压坯,钨晶粒呈球形或近球形;合金抗拉强度、延伸率和相对密度分别为1025.4MPa,26.47%和99.45%,合金呈钨晶粒的穿晶解理断裂和粘结相的延性撕裂。

    • 制备工艺对再生高密度钨合金塑性的影响

      2007, 36(5):892-895.

      摘要 (1204) HTML (136)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再生高密度钨合金塑性的提高作了较为深入地研究。结果表明:向再生合金原料粉末中加入适量的Ni,Fe元素进行成分调节可显著提高再生合金的塑性;对再生合金进行真空热处理可明显提高再生合金塑性,与热处理前相比,再生合金延伸率提高了约43.4%,截面收缩率提高了约33.9%。

    • 电沉积镧镍合金薄膜的电化学贮氢性能研究

      2007, 36(5):896-898.

      摘要 (1066) HTML (142)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在水溶液中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LaNi5贮氢合金薄膜。采用XRD方法研究了贮氢合金薄膜在充放电前后相结构的变化,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合金薄膜的表面形态,通过电化学测试(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研究其电化学贮氢性能。结果表明,该合金薄膜具有较好的电化学贮氢性能,电化学活性较高,无需活化过程,最高电化学容量可达156mAh/g。

    • 纳米晶La0.8Sr0.2FeO3气敏元器件的制备与乙醇敏感特性

      2007, 36(5):899-902.

      摘要 (1237) HTML (124) PDF 0.00 Byte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晶La0.8Sr0.2FeO3。X射线衍射表明:该样品为正交晶系钙钛矿结构,其平均粒径约为31nm。将La0.8Sr0.2FeO3纳米晶粉体与聚乙烯醇PVA混合固化,然后在400℃下分别退火20min和120min。固化退火120min的元器件电阻随乙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元器件具有P型半导体特性。而固化退火20min的元器件电阻随乙醇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该元器件具有n型半导体特点。固化退火120min的La0.8Sr0.2FeO3元器件的气敏灵敏度S=Rg/Ra在80℃下高达100,低工作温度、高灵敏度特性对应用有益。发现La0.8Sr0.2FeO3元器件的电阻R和乙醇浓度C只在较低温区符合指数关系(R≈KC^α)。

    • Sr位掺Na对La0.67Sr0.33MnO3晶格结构和磁电特性的影响

      2007, 36(5):903-906.

      摘要 (1477) HTML (140) PDF 0.00 Byte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样品La0.67Sr0.33-xNaxMnO3(x=0.05,0.10,0.15,0.20,0.25,0.33)。通过实验测出了样品的X射线衍射谱图、M-T曲线、p-T曲线和MR-T曲线,研究了Sr位掺Na对La0.67Sr0.33MnO3的晶格结构和磁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呈菱面体结构,当x≥0.20时,Mn^3+/Mn^4+〈1,体系在反铁磁态,但实验中所有样品表现为顺磁-铁磁相变伴随绝缘体.金属相变;随X增加,巨磁电阻MR增大,Tc降低,当x=0.33时,在室温区获得了很大的磁电阻MR=241%。

    • 用SPS技术制备La-g-i储氢合金的工艺探究

      2007, 36(5):907-909.

      摘要 (1264) HTML (139) PDF 0.00 Byte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制备La-Mg-Ni储氢合金,以La0.7Mg0.3Ni2.5Co0.5合金为例,探究最佳的工艺制度。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800℃时,合金为多相结构,包括(La,Mg)Ni3相、(La,Mg)2Ni7相、Mg2Ni相和微量的Co2Mg相;在该温度下,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达到最大值359mAh/g,同时表现出最好的放电平台特性。

    • 镁合金板材轧制工艺及组织性能分析

      2007, 36(5):910-914.

      摘要 (1515) HTML (147)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研究镁合金板材熔铸及加工工艺的基础上,以AZ31B镁合金为材料,以优化组织性能为目标,通过控制轧制温度、压下制度、控温轧制和退火制度,轧制出σb≥280MPa,σo.2≥160MPa,d≥16%的镁合金板材,所轧制出的板材成功地得到实际应用,并对工艺制度的合理性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

    • 阻尼冷却管法制备A356铝合金半固态浆料的研究

      2007, 36(5):915-919.

      摘要 (1344) HTML (141) PDF 0.00 Byte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阻尼冷却管法制备半固态浆料工艺的实验装置及其原理,采用A356铝合金进行了不同浇注温度的系列实验。铸件微观结构中晶粒尺寸和形状因子测算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阻尼冷凝管的冷却和搅拌作用,熔体浇注温度越低,在两相温度区间内生成的游离晶核就越多,浇铸的铸件晶粒尺寸和形状因子数值就越小,晶粒球化程度越高。阻尼冷凝管法制备的合金浆料或铸坯能够应用于下一步半固态成形加工。

    • 活化钼-锰法连接高纯Al2O3陶瓷/不锈钢

      2007, 36(5):920-923.

      摘要 (1308) HTML (120) PDF 0.00 Byte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活化钼-锰路线,使用72Ag28Cu(质量分数,下同)钎焊制备了高纯Al2O3陶瓷/不锈钢接头。利用SEM对金属化陶瓷的显微结构、元素分布进行了分析,并讨论活化钼-锰法的金属化机理。考察了金属化工艺、镀镍及镀后热处理对接头剪切强度和钎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相迁移和化学反应对活化Mo-Mn金属化起主要作用,金属化层烧结起辅助作用,且玻璃相迁移主要为由金属化层向陶瓷体方向。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接头最大剪切强度达115 MPa,平均强度高于97MPa。薄的镀镍层有助于焊料浸湿金属化层和阻止焊料腐蚀金属化层。镀后热处理也可显著提高接头强度。

    • 超音速电弧喷射雾化制备的非互溶Ag-10Ni合金粉末的凝固特征

      2007, 36(5):924-928.

      摘要 (1316) HTML (130)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超音速电弧喷射气雾化制粉设备制备了难固溶Ag-10Ni合金粉末。研究了粉末粒度分布、形貌及凝固组特征,并对雾化熔滴的冷却速率及过冷度、凝固组织的凝固次序、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粉末分散性好、粒度主要集中在20pm~45μm、平均粒度32μm、形貌主要为球形和近球形;粉末颗粒凝固组织为富Ag基体+弥散分布于基体中的细Ni相+位于芯部的大直径初晶富Ni相,在大直径初晶富Ni相中弥散分布析出Ag相;富Ag基体的凝固组织为树枝晶组织,小颗粒粉末(〈20μm)枝晶间距小于0.2μm。

    • CuCr25纳米晶化对真空电弧阴极斑点扩散的影响

      2007, 36(5):929-932.

      摘要 (1234) HTML (135)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氩气保护气氛高能球磨和真空热压技术制备了致密度大于98%的纳米晶CuCr25合金,并在真空室内进行击穿试验。采用扫描电镜对纳米晶和粗晶CuCr25合金阴极斑点蚀坑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粗晶CuCr25合金真空电弧阴极斑点扩散表现为原地重复燃烧或整体的跳跃式移动,且有选择地分布在Cr相。而纳米晶CuCr25合金由于晶粒细化(〈50nm),为电子发射提供了优越条件,阴极斑点的扩散表现为次级斑点的此起彼伏的准连续移动,击穿相均匀分布在整个阴极表面。

    • 部分熔融Ce-Fe合金低温快速抛光CVD金刚石膜

      2007, 36(5):933-936.

      摘要 (1102) HTML (13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溶碳活性很高的稀土金属Ce和过渡金属Fe熔炼出Ce-7%Fe(原子分数,下同)合金,利用该合金对CVD金刚石膜进行热化学抛光。结果表明:Ce-7%Fe合金在592℃就可以抛光金刚石膜,比报道的稀土抛光温度要低200℃以上;在680℃抛光3h表面粗糙度Ra值由原来的5.95μm降低到0.69μm,抛光效率高达30μm/h;SEM观察表明,抛光使膜的表面光洁度有明显提高;经拉曼光谱检测,抛光没有对金刚石膜造成任何污染。

    • 纳米晶锰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

      2007, 36(5):937-940.

      摘要 (1052) HTML (88)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Cu基片上制备出了平均晶粒尺寸为3nm的纳米晶α-Mn通过对其在不同温度下真空退火,得到具有不同平均晶粒尺寸的纳米晶α-Mn系列样品。同时分析了电沉积、热处理条件对结构的影响,研究了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晶粒尺寸的减小,纳米晶α-Mn的力学性能表现出正Hall—Petch关系和反Hall—Petch关系;当晶粒小于临界晶粒尺寸42nm时,正Hall—Petch关系转变为反Hall—Petch关系。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刊期浏览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