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 2009年第38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Fe替代Ni对铸态及快淬态La0.7Mg0.3Co0.45Ni2.55-xFex (x = 0-0.4)电极合金循环稳定性的影响

      2009, 38(6):941-946.

      摘要 (2122) HTML (146) PDF 5.13 M (18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铸造及快淬工艺制备了La0.7Mg0.3Co0.45Ni2.55-xFex (x = 0, 0.2, 0.3, 0.4)电极合金,研究了Fe替代Ni对合金循环稳定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Fe替代Ni显著地改善合金的循环稳定性,且Fe替代Ni对快淬态合金的循环稳定性具有更加显著的作用。试验合金具有多相结构,包括2个主相(La,Mg)Ni3和LaNi5以及1个残余相LaNi2。Fe替代Ni促进快淬态合金形成类非晶结构,随Fe含量的增加,快淬态合金的晶粒显著细化,合金的晶格常数及晶胞体积显著增大。

    • 多孔不锈钢通气锥/管在煤气化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009, 38(6):947-950.

      摘要 (2060) HTML (125) PDF 478.77 K (19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壳牌煤气化工程中,需要多孔不锈钢通气锥/管作为气体分布元件,以保证煤粉和飞灰的流态化连续输送。本研究针对使用要求,主要研究了粉末轧制和冷等静压技术制备的多孔不锈钢通气锥/管的渗透性能和强度。结果表明,冷等静压成形后经过烧结和复烧的通气锥/管,孔隙度在32%-35%范围,最大孔径为20 μm,通气锥的整体耐压强度都大于2.5 MPa,符合壳牌煤气化技术流态化输送的要求。

    • 单晶体Cd1-xMnxTe中的法拉第旋转

      2009, 38(6):951-954.

      摘要 (1752) HTML (148) PDF 332.39 K (19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室温下测量了本实验室生长的Cd0.8Mn0.2Te和 Cd0.9Mn0.1Te单晶体的法拉第旋转谱。通过提高布里渊区中心L点的能隙值(E1)改进了法拉第旋转的多振子模型。用改进的模型拟合实验结果,得到Cd0.8Mn0.2Te和Cd0.9Mn0.1Te单晶体布里渊区中心Γ点的能隙值(E0)分别为1.804 eV和1.667 eV。该E0值比以往任何研究都更接近于计算值。

    • 工业纯钛在120°模具中的多道次ECAP室温变形组织与性能

      2009, 38(6):955-957.

      摘要 (2314) HTML (160) PDF 450.66 K (3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室温,采用通道夹角为120°的变形模具对工业纯钛(Commercial Pure Titanium, CP-Ti)以Bc方式实施四道次ECAP (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挤压变形,成功获得表面光滑无裂纹的变形试样。文中主要研究了工业纯钛在室温下进行ECAP多道次变形的组织结构演变,并测试了变形试样的力学性能。微观结构显示工业纯钛在室温下进行多道次ECAP变形时,只在前两道次产生了大量的变形孪晶,且随道次增加变形孪晶逐渐消失。最终获得的试样晶粒平均尺寸由最初的约28

    • 压力对La-Al-(Cu,Ni)金属玻璃结构驰豫的影响

      2009, 38(6):958-961.

      摘要 (1856) HTML (131) PDF 642.84 K (20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出La62.0Al15.7(Cu0.5Ni0.5)22.3大块金属玻璃,经高压处理后,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示差扫描量热计(DSC)对非晶的结构驰豫和晶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晶玻璃转变温度和第一晶化温度随着压力的增加,其先增加后减小,极大值出现在4.0 GPa的压力。这种现象归因于经过高压处理后玻璃转变温度区焓的变化,而焓的变化由基体缺陷激活体积引起自由体积变化所导致。此外,高压处理还影响玻璃的结晶过程。

    • Ni-Al-V合金DO22相间有序畴界面的微观相场模拟

      2009, 38(6):962-966.

      摘要 (2026) HTML (154) PDF 642.16 K (16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微观相场动力学模型模拟Ni-Al-V合金沉淀过程中DO22 (Ni3V)相沿[100]和[001]方向形成的有序畴界面,对界面结构及其界面处合金元素的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O22相沿[100]和[001]方向形成3种稳定界面,且都不可以迁移;界面性质与界面结构有关,(002)//(100)界面处易析出L12相,主要存在于沉淀早期;(002)//(100)·?[100]界面在沉淀后期易形成一种过渡界面;{110}孪晶界面则是三类界面中相对常见和稳定的界面;合金元素在不同的界面处有不同的偏聚和贫化倾

    • 有机电解液中钛基材表面TiO2纳米管阵列生长机制的研究

      2009, 38(6):967-971.

      摘要 (2034) HTML (135) PDF 6.45 M (14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恒压阳极氧化法在有机电解液(NH4F/甘油、NH4F/乙二醇)中制备TiO2纳米管阵列,研究了阳极氧化电压、时间、电解液成分对纳米管阵列形貌、生长过程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机电解液中TiO2纳米管阵列的生长机制。研究表明:有机电解液中,获得纳米管阵列的电压范围更为宽泛,纳米管的生长时间也更长;在不同含水量的有机电解液中,可以制备出形貌不同的纳米管阵列;有机溶剂的高粘度、低含氧量提高了纳米管生长速度的同时控制着纳米管的腐蚀速度,因此在有机电解液中可以制备更大长径比的TiO2纳米管阵列;乙二醇电解液中纳米管的

    • 钛合金组织特征参数与拉伸性能预测

      2009, 38(6):972-975.

      摘要 (2182) HTML (148) PDF 400.80 K (15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TA15钛合金b 区热变形时,变形温度、变形量、变形速率、冷却方式等工艺参量对片状组织特征参数b晶粒尺寸D、a 集束尺寸d、a片厚b的影响,以及片状组织特征参数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了强度、塑性与3个特征参数D、d、b的定量关系式,通过这种定量关系可以预测力学性能。

    • 钛合金β晶粒生长规律及晶粒尺寸对损伤容限性能的影响

      2009, 38(6):976-981.

      摘要 (2097) HTML (141) PDF 5.15 M (15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对a+b 两相区及b单相区锻造的TC4合金在相变点以上温度保温,然后对不同温度条件下原始b晶粒尺寸进行统计,并测试了几种不同晶粒尺寸下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及断裂韧性。晶粒尺寸统计结果显示:原始b晶粒尺寸不仅与热处理温度和时间有关,也与锻造工艺有关。原始b晶粒尺寸与保温时间呈指数关系;在1 h条件下原始b晶粒尺寸并不总是随温度的升高一直增大,在某个温度范围内有一极值;锻造工艺不同,原始b晶粒尺寸波动也不同。从晶粒生长的热力学及动力学两方面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分析。力学性能结果显示晶粒尺寸对裂纹扩展速率及断裂韧

    • 细晶TiAl基铸造合金的制备及其凝固特征

      2009, 38(6):982-986.

      摘要 (1621) HTML (158) PDF 4.08 M (12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非自耗电弧熔炼铸造方法,制备了Ti-Al-Nb基铸造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等实验方法,研究了Al含量对基体合金显微组织与凝固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降低铸造合金中铝的含量,能制备出晶粒细小的Ti-44Al-2Nb-1Cr-1W-1B合金,其平均晶粒尺寸为50 mm。细晶TiAl基铸态合金中b 相与g 相存在“伴生”现象;同时,该合金中一定量b相稳定元素W和Nb的加入,使高温b 相得以在凝固过程中保留到室温,这种少量b相的存在也限制了a 相晶粒的长大。

    • TC4钛合金激光深熔焊小孔形貌特征的有限元精细分析

      2009, 38(6):987-990.

      摘要 (1985) HTML (141) PDF 475.20 K (17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TC4钛合金激光深熔焊接的特点,建立了适合小孔尺寸精度的微米级精细计算模型。结合TC4钛合金材料属性,利用能量分布与小孔形貌特点相类似的高斯旋转曲面体热源进行加载,得到了随激光焊接工艺参数改变而变化的小孔形貌及瞬态温度分布特征。通过分析瞬态过程小孔前后沿、小孔径向以及小孔深度方向的特征尺寸及温度分布,得出了对TC4钛合金激光焊接小孔形貌影响最大的工艺参数。通过分析各工艺参数的影响规律,提出了TC4钛合金激光焊接得到最佳小孔形貌或温度分布的工艺参数取值范围。

    • 反应合成与大塑性变形制备AgMeO电接触材料的组织形貌特征

      2009, 38(6):991-994.

      摘要 (1964) HTML (144) PDF 2.56 M (14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反应合成制备技术与大塑性变形加工技术,研究了银氧化锡(AgSnO2)、银氧化铜(AgCuO)、银氧化钇(AgY2O3) 3种电接触复合材料的组织均匀化。结果表明,在相同工艺条件下,通过反应合成技术所制备的3种电接触复合材料具有不同的显微组织形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合金体系中元素性质不同,使得反应合成制备中元素的扩散机制不同所造成的。通过大塑性变形加工,能够对不同显微组织形貌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进行均匀化处理,只是对于不同的材料体系,对大塑性变形强度有不同的要求。

    • 掺杂元素La、F对尖晶石LiMn2O4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2009, 38(6):995-998.

      摘要 (1898) HTML (141) PDF 483.07 K (16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池测试系统等研究了掺杂元素La、F对高温固相合成尖晶石型LiMn2O4材料的相结构、形貌、活化性能、循环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元素La、F可有效地提高LiMn2O4样品的充放电效率、循环稳定性能;随着掺杂元素F含量的增加,LiMn2O4-xFx样品的初始容量降低、循环稳定性能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当掺杂元素La、F的含量较少时,LiLayMn2-yO4-xFx样品具有纯的尖晶石LiMn2O4结构,样品呈球形或近球形,粒径范围为0.5~2

    • 熔体冷速对Co48Cr15Mo14C15B6Er2块体非晶合金晶化及磁性能的影响

      2009, 38(6):999-1004.

      摘要 (1861) HTML (163) PDF 826.78 K (15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用单辊甩带法和铜模铸造法制备了Co48Cr15Mo14C15B6Er2非晶合金薄带以及Φ2 mm和Φ7 mm的非晶圆棒。利用差热分析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研究了冷却速率对Co48Cr15Mo14C15B6Er2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冷却速率对晶化动力学有显著影响。对非等温晶化来说,随着冷速降低,试样的玻璃转变温度下降,玻璃转变激活能减小。虽然晶化峰值温度不受冷速的影响,但是晶化激活能随冷速降低而降低。对等温晶化来说,虽然不同冷速条件下制备的试样都表现出扩散控制的晶核三维长大过程,但

    • TA15钛合金激光表面重熔快速凝固晶粒异常粗化

      2009, 38(6):1005-1009.

      摘要 (1926) HTML (145) PDF 1.37 M (15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热轧退火近a TA15钛合金激光表面重熔快速凝固组织及激光扫描速度对快速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激光扫描速度如何加快,采用激光表面重熔快速凝固技术都不能细化TA15钛合金重熔区晶粒组织,TA15钛合金激光表面重熔区快速凝固b晶粒组织“异常”粗化,重熔区中b晶粒尺度分别是原始基材中a晶粒的10~20倍和b晶粒的32~62倍。分析表明,TA15钛合金激光表面重熔熔池的快速凝固是一个以熔池底部热影响区顶部与熔体接触的未熔母材b晶粒为衬底的直接外延生长(无形核)过程,因此热影响区顶部与熔体接触的未熔母

    • Ti2Ni3Si/NiTi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在H2SO4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2009, 38(6):1010-1014.

      摘要 (1880) HTML (139) PDF 1.97 M (15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激光熔炼材料制备技术,制得了由三元金属硅化物Ti2Ni3Si初生枝晶和枝晶间Ti2Ni3Si/NiTi共晶组成的金属间化合物耐磨耐蚀合金;采用极化曲线、塔菲尔图(Tafel Plot)和交流阻抗(EIS)等技术,研究了合金在1 mol/L H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以及Ti含量对合金组织与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表面形成的稳定钝化膜及Ti2Ni3Si和NiTi的高化学稳定性,使合金在1 mol/L H2SO4溶液中具有优异的耐蚀性,且随着Ti含量的升高,合金的耐蚀性略有提高。

    • 基于响应面法(RSM)的锻造预成形多目标优化设计

      2009, 38(6):1019-1024.

      摘要 (2015) HTML (168) PDF 606.09 K (17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航空发动机涡轮盘锻件为研究对象,应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和有限元数值模拟(FEM)对锻造过程预成形设计的多目标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以模具充填完整和提高锻件内变形均匀性为目标,建立了有限元数值模拟与响应面法相结合的二阶分析模型,并对优化结果进行了讨论。其次,在原优化设计的基础上以降低锻造过程的成形载荷为目标进行了预成形再设计。结果表明,应用响应面法可灵活有效的对难变形材料锻造预成形坯料形状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

    • 铸造高铌TiAl合金的热变形能力研究

      2009, 38(6):1025-1028.

      摘要 (1898) HTML (148) PDF 675.35 K (17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高铌TiAl合金进行等温热压缩试验,研究其热压缩变形的流变应力行为。压缩试验的形变温度为900~1250 ℃,形变速率为5×10-4~1 s-1,工程压缩应变为50%和80%。用Zenner-Hollomon参数的指数函数能较好地描述该合金高温变形时的流变应力行为;所获得的峰值应力热变形方程为σp=197.6ln{(Z/9.59×1015)0.285+[(Z/9.59×1015)0.570+1]1/2},其变形激活能为(497±49) kJ/mol。本研究还给出了

    • 热处理对ZK60镁合金力学和阻尼性能的影响

      2009, 38(6):1029-1032.

      摘要 (2109) HTML (149) PDF 555.78 K (18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显微组织观察、拉伸试验、阻尼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时效处理(T5)、固溶处理(T4)及固溶后时效处理(T6)3种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挤压态ZK60镁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阻尼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这3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ZK60镁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及延伸率有一定的影响,但均可使ZK60镁合金的阻尼性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3种不同热处理工艺对ZK60镁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规律可通过G-L理论很好解释。

    • 分散剂对ITO前驱物浆料稳定性的影响

      2009, 38(6):1033-1037.

      摘要 (1871) HTML (152) PDF 852.16 K (2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金属铟和结晶四氯化锡为原料,通过加入各种添加剂制备了稳定的ITO前驱物浆料。利用沉降实验、Zeta电位、透射电镜研究了分散剂对浆料稳定性的影响。通过考察不同pH值条件下,分散剂的种类及用量对ITO浆料稳定性的作用,探究其分散机理。结果表明,在ITO前驱物浆料中加入离子型分散剂乙醇胺,通过乙酸调节pH值,可使颗粒间具有较高静电效应,在此基础上加入高分子表面活性剂(PEG、PVP),使得颗粒间又具有空间位阻效应。从而防止了颗粒间的团聚,可得到高度分散的浆料。前驱物浆料颗粒粒度主要分布在10~20 nm之间。

    • Re、Ta对第二代定向柱晶合金中初生碳化物形成与分解的影响

      2009, 38(6):1038-1042.

      摘要 (1586) HTML (134) PDF 1.77 M (15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差热分析(DSC),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及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不同Re、Ta含量的3种合金中MC碳化物的形成与分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合金的骨架状MC为共晶反应生成,Ta的加入缩小MC中W的含量及不同凝固阶段生成的MC中W含量的差别,促进骨架状MC形成,提高MC形成温度并大幅提高MC的热稳定性。Re不进入MC碳化物,Re的加入可降低MC形成温度并促进μ相从MC周围过饱和的γ基体中析出,进而诱发MC不稳定分解。

    • Cf/Mg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及其计算

      2009, 38(6):1043-1047.

      摘要 (2091) HTML (164) PDF 558.56 K (15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热膨胀仪测定压力浸渗法制备的单向碳纤维增强镁复合材料在20~300 ℃区间的平均热膨胀系数,讨论热处理工艺、碳纤维弹性模量、基体合金种类等因素对连续纤维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可以通过退火处理降低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同时,选择高模量石墨纤维或选择低屈服强度基体合金都可以获得低热膨胀系数的复合材料。对计算复合材料横向热膨胀系数的理论公式进行改进,与实验测试值比较,理论计算值更加接近实际测试值。提出计算层合板结构复合材料二维平面内热膨胀系数的模型,计算出不同铺层方式下层合板复合材料的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 阜新 123000

      2009, 38(6):1048-1052.

      摘要 (1627) HTML (138) PDF 604.42 K (16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了利用梯度塑性理论计算Ti-6Al-4V绝热剪切带的局部剪切应变新方法。绝热剪切带的最大局部塑性剪切应变依赖于临界塑性剪切应变、试样的标定长度、绝热剪切带总厚度、绝热剪切带的平均塑性剪切应变。计算表明,随着绝热剪切带总厚度的增加,绝热剪切带的最大局部塑性剪切应变以非线性方式下降。当绝热剪切带总厚度的取值接近1 mm时,尽管确定临界塑性剪切应变的方法不同,但是,绝热剪切带的最大局部塑性剪切应变的计算值差别很小。当绝热剪切带总厚度取值在0.335~1 mm之间时,绝热剪切带的最大局部塑性剪切应变的计算值位

    • 脉冲电沉积纳米晶Ni-Co合金镀层腐蚀特性研究

      2009, 38(6):1053-1057.

      摘要 (1987) HTML (165) PDF 1.60 M (17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等方法研究了脉冲电沉积法制备纳米晶Ni和纳米晶Ni-Co合金镀层的组织结构、表面形貌和成分。用浸泡法和电化学极化法研究了纳米晶Ni和不同Co含量的纳米晶Ni-Co合金镀层在3.5% NaCl (质量分数,下同)和5% H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 通过脉冲电沉积法制备的Ni和Ni-Co合金镀层具有典型的纳米晶结构;随着含Co量的增加,镀层的晶粒尺寸减小,硬度增加;所制备的纳米晶Ni-Co合金镀层组织结构均匀致密,其在3.5% NaCl溶

    • 双相钛合金微观应力-应变分布的数值模拟

      2009, 38(6):1058-1061.

      摘要 (2132) HTML (136) PDF 710.13 K (15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测量了α+β型Ti-8Mn双相钛合金的应力-应变曲线,设计了成分与Ti-8Mn双相钛合金中α和β相成分相近的单相α钛合金和β钛合金,根据这2个单相钛合金的应力-应变曲线,计算了Ti-8Mn双相钛合金的应力-应变曲线并与测量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二者吻合得很好,说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是有效的。根据上述模型,对在β相内存在一个α相的情况下,沿不同截面应力-应变的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外加应力的作用下,最小应力出现在中心α相内,最大应力出现在α-β边界,随着向两侧距离增加,应力值逐渐减小,而应变分布

    • 不对称亚砜BSO萃取铂的性能及机理研究

      2009, 38(6):1062-1065.

      摘要 (1864) HTML (137) PDF 448.66 K (16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不对称亚砜BSO从盐酸介质中萃取铂的性能和机理。结果表明:待萃液Pt(IV)浓度为1.000 g· L-1,HCl浓度为4 mol·L-1,用0.5 mol·L-1 BSO-煤油按相比1:1混合萃取Pt(IV),经过5 min的萃取振荡,萃取率可达99.55%。亚砜BSO萃取Pt(IV)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分配比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反应焓为–12.35 kJ·mol-1。通过斜率法、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1~5 mol·L-1的HCl范围内,BSO萃取Pt(IV)的机理为酸性离子缔合萃取

    • 预置活性物前驱体脉冲电沉积制备DMFC电极

      2009, 38(6):1066-1070.

      摘要 (1799) HTML (152) PDF 2.77 M (14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预先将活性物前驱体置于碳黑层的Nafion微粒体内,利用脉冲电沉积法,使Pt或Pt合金优先沉积于Nafion与碳黑的接合部,以提高催化剂层贵金属的有效率。实验采用循环伏安法(CV)测定电极电催化活性,用XRD、EDS、TEM技术表征催化剂微观结构及金属微粒的元素组成。结果表明,toff/ton =3:1,wPtRu/wC=40%,Pt、Ru原子比为1:1,金属微粒的比表面积为92 m2·g-1、粒径为3.2 nm,甲醇峰电流密度达到82 mA·cm-2,活性物的有效率达到79.1%。

    • 脉冲电化学沉积制备n-HA/ZrO2复合涂层

      2009, 38(6):1071-1075.

      摘要 (2010) HTML (138) PDF 6.88 M (14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脉冲电化学沉积法在生物医用钛金属表面成功制备了纳米HA/ZrO2复合涂层,涂层中的成分均以离子形式沉积到基材上,得到ZrO2均匀分布的HA/ZrO2复合涂层。脉冲电位为–3.5 V时有利于离子的沉积结晶,有利于复合涂层的沉积。复合涂层的成分、结构、形貌及生物活性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涂层烧结前成分为HA、OCP及碱式硝酸锆,高温烧结后得到均匀致密HA/ZrO2复合涂层。检测表明HA/ZrO2复合涂层能够诱导磷灰石生成,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

    • Ni微网格透明电极的制备及透光性能研究

      2009, 38(6):1080-1083.

      摘要 (1774) HTML (174) PDF 1.21 M (17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聚苯乙烯胶体晶体为模板,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孔径分别为1.2,2.4,3.4,4.5和5.6 μm的Ni微网格透明电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和四探针测试仪考察了微网格孔径对电极透过率及导电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网格孔径增大,电极透过率逐渐降低,导电性能逐渐增强。微网格透明电极在紫外与可见光区具备优良的透明导电性能。微网格结构的理论计算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模板中PS球直径的增大,Ni在基底上覆盖厚度的线性增大,是导致微网格透明电极透光性能下降

    • 阳极氧化法制备氧化锆纳米管阵列的研究

      2009, 38(6):1084-1086.

      摘要 (1825) HTML (145) PDF 1.80 M (24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阳极氧化法制备氧化锆纳米管阵列的研究

    • 聚乙烯亚胺对置换镀金过程中镍基体腐蚀的影响

      2009, 38(6):1087-1090.

      摘要 (1556) HTML (145) PDF 1.25 M (19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XRF、SEM、XPS、开路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及红外漫反射等方法,分析了聚乙烯亚胺对置换镀金过程中镍基体腐蚀的影响原因。结果表明:聚乙烯亚胺降低了置换镀金初始时沉积速率,而对长时间施镀镀速的影响较小;聚乙烯亚胺降低了金层Ni、O元素的含量;该添加剂能够在镍、金表面吸附,而且优先在金表面吸附,并加速了镍表面氧化物的溶解速率。聚乙烯亚胺使化学镀镍层表面活性趋于一致,减轻了镍基体的过度腐蚀现象。

    • 超声强化原位电氯化法浸取难处理金矿

      2009, 38(6):1091-1095.

      摘要 (2077) HTML (140) PDF 418.07 K (15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采用超声波和非超声波两种条件作用下原位电化学生成氧化剂浸取难处理金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能够显著地提高金的浸出率,且缩短浸取反应时间。在没有超声波条件下采用原位电氯化法浸取6 h,金的浸出率为54.84%;但在超声波作用下,金的浸出率可达90.68%。另外,通过对浸取前后矿渣的XRD图谱比较可知,没有使用超声强化的电氯化浸取后矿渣表面检测到元素硫,而用超声作用的矿渣表面则没有检测到硫。并由此分析了超声波对金矿浸出的作用机理和对电极反应的影响。

    • Nd3+对烧结Nd-Fe-B化学镀Ni-P合金结合力和耐蚀性的影响

      2009, 38(6):1096-1099.

      摘要 (1519) HTML (152) PDF 1.60 M (15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化学镀液中添加Nd3+,研究其浓度对Ni-P镀层与烧结Nd-Fe-B磁体的结合力和施镀后磁体耐蚀性的影响。测定添加不同浓度Nd3+镀液中所得Ni-P镀层与磁体的结合力,以及镀层在3.5% NaCl(质量分数,下同)溶液中的极化曲线,并结合中性盐雾实验表征施镀后磁体耐蚀性。结果表明,添加2.5 g·L-1 Nd3+时,Ni-P镀层与Nd-Fe-B磁体的结合力从6.4 MPa提高至25.2 MPa;施镀后磁体的自腐蚀电位从–0.382 V升高到–0.148 V,自腐蚀电流密度从4.52 μA·cm-2降低到

    • V2.46TiFe0.54-Ni烧结电极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2009, 38(6):1100-1103.

      摘要 (1598) HTML (144) PDF 1.55 M (13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V2.46TiFe0.54合金颗粒与Ni粉混合压成电极后在850~1100 ℃条件下进行烧结,时间5 min,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其形貌特征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经XRD及SEM(EDS)分析表明,烧结后,V2.46TiFe0.54合金颗粒与Ni粉之间发生了V、Ti、Ni的扩散,形成了扩散中间层,该中间层的厚度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厚。在中间层的作用下,Ni粉较好地包覆在合金颗粒表面。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随烧结温度的升高,电极的电化学催化性能及交换电流密度逐渐增大;最大放电容量先增大后减小,在900 ℃时达到最大

    • 激光烧结/等温锻造TC17粉末钛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2009, 38(6):1104-1107.

      摘要 (1868) HTML (151) PDF 4.26 M (16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激光烧结(LS)+等温锻造复合工艺制备出优质粉末TC17钛合金材料,并研究了工艺过程对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烧结后的TC17合金微观组织主要由粗大β柱状晶粒组成;经相变点上、下等温锻造及热处理后,激光烧结的魏氏组织能够被有效地破碎,显微组织主要由条状和细小等轴α相组成;仅经相变点以下等温锻造及热处理后,合金组织主要由细小等轴α相组成,但由于变形不均,仍存在有少量的原始β晶粒边界。经过等温锻造、热处理后,激光烧结合金的室温强度变化不大,但塑性大大提高,强度和塑性得到了良好地匹配。

    • Tw-80对纳米Ni(OH)2振实密度及其复合电极放电性能的影响

      2009, 38(6):1108-1111.

      摘要 (2040) HTML (155) PDF 17.72 M (12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吐温-80(Tw-80)即C64H124O26-80作分散剂,用超声波沉淀法制备出针形和准球形混合的纳米β-Ni(OH)2,将制备的纳米粉体以8%(质量分数,下同)比例掺入到微米级球镍中制成复合镍正极,LaNi5合金制成电池负极,研究了不同Tw-80比对纳米粉体振实密度及其复合镍正极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实密度和放电容量均随Tw-80用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复合镍电极的放电平台比纯球镍电极高;Tw-80用量为2%制备的纳米粉体,以8%比例与球镍混合时,其复合镍电极的放电容量最大,达到256.7 mA

    • W和W-Mo对等离子烧结Nb/Nb5Si3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的影响

      2009, 38(6):1112-1115.

      摘要 (1879) HTML (143) PDF 363.45 K (17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对Nb-20Si,Nb-20Si-10W和Nb-20Si-10W-10Mo试样进行了烧结,主要研究了W和W-Mo对Nb/Nb5Si3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显微组织,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相组成,电子探针微观分析(EPMA)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烧结样品相对密度达到99.59%;W可以很好地固溶在Nb/Nb5Si3复合材料中,且显微组织没有变化;W-Mo固溶后显微组织有明显变化,出现了单质Nb相,W和Mo复合固溶的Nb相固溶体,并且有部分Nb固

    • 负向电压对纯钛微弧氧化膜层结构特征的影响

      2009, 38(6):1116-1118.

      摘要 (1760) HTML (148) PDF 897.09 K (15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微弧氧化技术,以β-甘油磷酸钠和乙酸钙混合溶液为电解液,在固定正向电压(450 V)和氧化时间(5 min)等参数情况下,研究了负向电压对纯钛表面微弧氧化膜层的相组成和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负向电压为100~200 V时,微弧氧化膜层较均匀,膜层由二氧化钛和磷酸三钙组成;负向电压升至300 V,膜层表面被严重烧蚀,其主要物相为钛酸钙。

    • Mg-Ti二元系合金的研究进展

      2009, 38(6):1124-1128.

      摘要 (1566) HTML (151) PDF 260.24 K (18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近年来Mg-Ti二元合金的研究开发概况、制备技术、结构与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介绍了采用机械合金化法、物理气相沉积法、高压合成法以及放电等离子烧结等方法获得的亚稳态Mg-Ti二元合金,分析了不同制备技术对Mg-Ti二元合金的结构演变、储氢性能、氢致光变特性和力学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Mg-Ti二元合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刊期浏览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