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38(7):1132-1135.
摘要: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Ir-4Zr-0.3W (at%)合金,并对合金粉末和合金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分别进行了研究。发现,即使对合金粉末高能球磨24 h,也无法生成Ir3Zr相,不发生机械合金化现象。但是,当合金粉末经1300 oC煅烧后,完全转变为Ir3Zr相。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的铱合金晶粒尺寸细小,约4~5 μm,并且在铱合金中原位生成Ir3Zr相颗粒
2009, 38(7):1141-1145.
摘要:研究了稀土Nd对AM60镁合金组织的影响,并分析析出相及其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M60合金中加入稀土Nd元素能有效地细化合金组织,使Mg17Al12相分离变细;Nd元素优先与合金中的Al元素反应生成二元高熔点Al11Nd3相;适量的稀土Nd能有效提高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过量的稀土Nd则会消耗合金中更多的Al元素和导致Al11Nd3相粗化,使合金的力学性能下降;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AM60-0.9Nd具有最高的抗拉强度(230 MPa)、最高的屈服强度(127 MPa)和最高延
2009, 38(7):1142-1145.
摘要:以经酸碱处理、碱热处理和阳极氧化处理后的生物活性钛材为研究对象,对材料进行了表面形貌分析和表面能的测定, 并选用常见感染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研究菌株,采用体外共培养法培养,通过SEM对细菌的形态、在材料表面的粘附情况和粘附量进行观察,通过MTT法对细菌粘附量进行半定量测定,综合评价生物活性钛的表面结构对细菌增殖和粘附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3种生物活性钛材料表面,细菌的粘附和增殖受材料表面形貌影响显著,其中碱热处理钛表面和阳极氧化钛表面不利于细菌的增殖和粘附,显示出较好的抑菌性能
2009, 38(7):1146-1149.
摘要: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不同石墨含量(0 %、3 %、6 %)的镍基高温合金,研究合金材料在900 ℃和100 h下的恒温氧化行为,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其氧化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 石墨含量较低(0%,3%)时,镍基合金氧化动力学符合抛物线规律,表面氧化膜无剥落;石墨含量为0%的合金氧化膜由Cr2O3 和NiCr2O4 组成,石墨含量为3%的合金氧化膜由Cr2O3组成,当石墨含量增加到6%时,大量石墨的氧化分解导致合金初始氧化严重,石墨分解后的孔洞加速氧化反应过程。根据氧化膜的组成分析了
2009, 38(7):1150-1153.
摘要:结合XRD、TEM、SEM、OM等表面分析技术,研究机械合金化Ni-20Cr合金在1000 ℃空气中的循环氧化行为,并与熔炼合金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0 h循环氧化后,机械合金化 Ni-20Cr合金表面生成Cr2O3氧化膜,且剥落轻微;而熔炼Ni-20Cr合金表面生成由NiO和NiCr2O4组成的氧化膜,且剥落严重,其单位面积失重明显大于机械合金化Ni-20Cr合金。在实验条件下,机械合金化Ni-20Cr合金较熔炼Ni-20Cr合金具有更好地抗循环氧化性能。一方面,晶粒细化促进保护性Cr2O3膜的生成;
2009, 38(7):1150-1153.
摘要:采用化学还原沉积法,以水合联氨为还原剂,在分散剂和自制的有机混和溶剂的保护下,控制溶液中银离子浓度为10~40 g.L-1,分散剂的加入量1.5~3 g.L-1,有机混合制剂60 g.L-1,还原反应在瞬间完成,还原出粒度为纳米级的银颗粒,在可控的条件下纳米颗粒聚集为多孔团粒银粉,快速从溶液中沉淀分离。采用扫描电镜检测,多孔团粒球体的粒度为40~80 μm; 采用比表面积及孔隙度检测仪测试比表面积可以达到16 m2/g以上,其孔道具有很高的通透性,不同于常规的超细银粉
2009, 38(7):1158-1163.
摘要:研究了AM50裸镁合金及在裸镁合金上进行阴极电泳处理、硅烷预处理再阴极电泳处理3种不同样件与Q235钢螺栓连接在5%NaCl水溶液中浸泡的腐蚀规律,仔细观察对比3种不同表面状态的镁合金在不同时间浸泡后的表面腐蚀情况,测定各自的腐蚀速率,对腐蚀后的区域进行微观分析,并用腐蚀模型对其腐蚀的行为规律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镁合金可以通过阴极电泳处理获得耐蚀防护涂层,硅烷预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泳膜层与基体的附着力,从而大大提高镁合金与钢螺栓接触的耐电偶腐蚀性;AM50镁合金与Q235钢螺栓接触电偶腐蚀的影响区面积不
2009, 38(7):1164-1168.
摘要: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三维原子探针(three-dimensional atom probe, 简称3DAP )等研究Nb在单相Nd2Fe14B纳米晶永磁合金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Nb的添加提高了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和非晶的热稳定性,使得合金最佳晶化温度升高。三维原子探针分析表明,Nb一方面分布在非晶基体中,另一方面在淬态薄带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聚,这些Nb富集区中存在大量B元素,稀土含量很少,甚至不存在,含有部分Fe元素。Nb富集区的存在阻碍新生Nd2Fe14B相的长大,使晶化后的组织细小且均匀,提高了
2009, 38(7):1169-1173.
摘要:利用超声波振动仪研究形状记忆合金Fe-14Mn-6Si-9Cr-5Ni-Nb-Ce在 3.5%NaCl溶液中的空蚀行为,并探讨合金在3.5%NaCl溶液中处于静态和空蚀情形下的自腐蚀电位和极化曲线。结果表明,Fe-14Mn-6Si-9Cr-5Ni-Nb-Ce合金在3.5%NaCl溶液中呈现优异的抗空蚀性能,空蚀率为0.37 mg/h。空化能使Fe-14Mn-6Si-9Cr-5Ni-Nb-Ce合金的自腐蚀电位变负,变化量为–65 mV。在静态和空化两种条件下,Fe-14Mn-6Si-9Cr-5Ni-Nb-C
2009, 38(7):1174-1178.
摘要: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Mg1-xScxNi(x=0, 0.01)系列储氢合金。XRD结构分析表明,该系列合金为非晶态合金。XPS分析结果表明,加入微量Sc可以有效地抑制合金表面的氧化程度和提高合金表面Ni与Mg的原子个数比。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微量Sc改善了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Mg0.99Sc0.01Ni合金电极的放电容量、容量保持率S10、高倍率放电能力HRD200、交换电流密度I0和极限电流密度IL分别较MgNi合金电极提高10.5%、14.7%、30.4%、202.7%和77.8%
2009, 38(7):1179-1183.
摘要:观察分析FGH95粉末冶金高温合金高周疲劳光滑试样断口,研究其断裂规律;并用断口定量的方法对试样断口的裂纹扩展特性进行分析,计算疲劳扩展第2阶段的疲劳扩展寿命,并分析裂纹扩展特性与断裂特征的内在关系。针对120个试样用统计归纳的方法研究总寿命Nf与断裂特征参数ac之间的关系。临界裂纹长度取常用对数后与试验寿命取常用对数后具有大致线性关系,数据点分布在大致平行的具有一定宽度的分散带内,通过拟合出平行带的上下边界方程,可以给出寿命预测的上下边界方程,可用临界裂纹长度估算FGH95粉末冶金高温合金的疲劳寿命
2009, 38(7):1184-1187.
摘要:通过碳热还原法合成了化学计量比的Li3V2(PO4)3和富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xV2(PO4)3 (x=0.02, 0.04, 0.05, 0.06)。利用XRD、SEM和电化学测试对Li3+xV2(PO4)3进行研究表明:所合成的试样均为单斜晶系结构,无杂相存在;SEM测试发现,掺锂可以明显改善Li3V2(PO4)3一次颗粒表面的结构和形貌;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随着掺锂量的提高,试样的循环性能变好。通过研究发现,Li3.04V2(PO4)3具有较高的初始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
2009, 38(7):1188-1192.
摘要:采用镶嵌式扩散偶,在不同退火处理条件下,对Ti/Cu扩散溶解层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背散射电子像和二次电子像观察和分析扩散溶解层的形态和结构,从扩散、溶解与结晶角度研究扩散溶解层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扩散温度和时间下,Ti/Cu相界面扩散溶解层的形成是Ti和Cu固相扩散、溶解与结晶的结果;相界面处将几乎同时结晶出不同层数、厚度和结构的扩散溶解层;Cu或Ti原子百分含量相对较低的Cu-Ti化合物优先形成,究竟形成一个还是几个相层,这主要由Cu在Ti中和Ti在Cu中的的浓度分布决定。
2009, 38(7):1193-1197.
摘要: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W和Ti熔渗烧结合金的微观组织形貌和相结构;利用原子相图(TFDC)讨论W-Ti固溶体的形成机制、计算该固溶体的电子密度。结果表明,W骨架在1750 ℃熔渗Ti的过程中,Ti和W可发生互溶,形成置换固溶体TixW1-x。这种固溶体的HV0.1为3350~5280 MPa,电子密度为2.4851×1029个/m3,计算其点阵常数为0.3140 nm
2009, 38(7):1203-1208.
摘要:采用直流对靶磁控溅射低价态氧化钒(VO2-x)薄膜再附加热氧化处理的方式,进行具有金属-半导体相变特性氧化钒薄膜的制备。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薄膜中钒的价态与组分、薄膜结晶结构和表面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利用热敏感系统对薄膜的电阻温度特性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新制备的低价态氧化钒薄膜以V2O3和VO为主,经过300 ℃低温热氧化处理后,薄膜中出现单斜金红石结构的VO2相,薄膜具有金属-半导体相变特性;薄膜表面颗粒之间存在间隙,利于氧的渗入;在300~320
2009, 38(7):1209-1213.
摘要:基于相场方法对强制流动下的纯物质凝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流速、过冷度、耦合参数、各向异性参数对枝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制流动下的晶核生长为非对称的枝晶,迎流方向的枝晶臂尖端生长得到促进、逆流方向的受到抑制、垂直流方向则影响很小;随着过冷度、耦合参数、各向异性值的增大,3个方向的枝晶臂生长速度均增加
2009, 38(7):1214-1218.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具有三明治结构的钛阳极,即在钛基材上先被覆Ti70%-Ru30%(摩尔分数,下同)氧化物底层,然后被覆Ir70%-Ta30%中间层,最后被覆Ti70%-Ru30%氧化物表层。通过XRD、电极电位、极化曲线、循环伏安、强化电解寿命等试验方法研究具有三明治结构的钛阳极的物理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三明治结构阳极涂层主要组成物相为(Ti,Ru)O2金红石相固溶体、IrO2金红石相和非晶态的氧化钽,三明治结构的钛阳极具有优越的析氯和析氧的电催化活性,在析氯和析氧环境中能更好地保持电位稳定
2009, 38(7):1219-1222.
摘要:采用定容变压法测定不同初始氢分压下Ti600合金的吸氢动力学特性,研究不同氢含量下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随着氢含量的增加,初生α相和β相的形状、大小、分布及两相的比例均发生变化,Ti600合金的微观组织变得模糊,α相与β相相界模糊。Ti600合金在750 ℃下置氢时,吸氢过程只表现为第2吸氢阶段。在初始吸氢阶段,其Avrami指数n>1,表现为多级反应;充氢结束后200 s时,氢化反应的Avrami指数n接近1,说明氢在合金内的扩散是氢化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
2009, 38(7):1227-1229.
摘要:以溶胶前驱体为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 和LiNi3/8Co1/4Mn3/8O2纳米纤维。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充放电实验对纳米纤维的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的直径在150~200 nm之间,且具有典型的α-NaFeO2层状结构。LiNi1/3Co1/3Mn1/3O2 和LiNi3/8Co1/4Mn3/8O2纳米纤维的首次放电容量均超过170 mAh·g-1,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在90%以上
2009, 38(7):1230-1233.
摘要:研究氢在Ti-60合金中的溶解度和氢对Ti-60合金的显微组织、(α+β)/β相变点和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氢在合金中的溶解热为–41.9 kJ/mol;随着氢浓度的增加,Ti-60合金中初生α相的体积分数和(α+β)/β的相变点相应降低;同时,Ti-60合金高温屈服强度随氢浓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并且最低屈服点的氢浓度正好对应于(α+β)/β相变点的氢浓度
2009, 38(7):1234-1237.
摘要:采用熔体快淬法制备Fe81Ga19合金薄带,研究薄带试样的相结构和磁致伸缩性能。XRD和M-TG结果表明,快淬态Fe81Ga19合金基体为Fe(Ga)无序固溶体相,并有微量非对称结构的DO3相析出,且薄带厚度方向[100]择优取向。当测量磁场垂直带面时,薄带试样沿带长方向的饱和磁致伸缩达–1830×10-6。Fe81Ga19合金薄带的巨磁致伸缩与其大的形状各向异性、熔体快淬时合金内部形成的非对称结构的DO3相及薄带厚度方向[100]择优取向相关
2009, 38(7):1254-1258.
摘要:利用SDS-环己烷-异辛醇-水、AOT-环己烷-水和AOT-十二烷-水等3种微乳体系分别制备纳米银溶胶,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透射电镜对形成粒子进行表征,进而探讨纳米银粒子的形成机制。3种体系中纳米银的共振吸收强度依次减小,半峰宽依次增大,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00,428和435 nm;形成粒子均为球形结构,无团聚现象,但粒子的平均粒度和粒度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3种体系中形成粒子的平均粒度分别为6.46,4.03和1.78 nm。微乳体系中球形胶束为纳米银的形成提供一种独特的微观环境,但由于碰撞导致团聚,微
张青来 , 肖富贵 , 郭海铃 , A B Bondarev , B I Bondarev
2009, 38(7):1259-1263.
摘要:利用热拉伸试验、气胀成形、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AZ31B镁合金薄板热拉伸性能、气胀成形性能及其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在变形温度为425 ℃,应变速率为1.0×10-3~6.6×10-5s-1时,其流动应力4~12 MPa,延伸率则为200%~327%,挤压+热轧/冷轧的镁合金薄板表现出良好的超塑性;在变形温度为425 ℃,应变速率为1.0×10-3s-1条件下AZ31B镁合金板材的超塑气胀成形性能较好,胀形件的高度可达24 mm以上,其高径比大于0.80
2009, 38(7):1264-1268.
摘要:利用磁控溅射法制备Substrate/Seed Ta (5 nm)/Co75Fe25(5 nm)/Cap Ta(8 nm)铁磁膜,通过透射电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Ga+离子辐照对CoFe磁性薄膜的矫顽力及薄膜的组织、结构的影响,利用SRIM2003软件模拟分析离子辐照后Ga、Ta等元素在CoFe薄膜中的深度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低剂量(<1×1013ion·cm-2)的Ga+离子辐照对薄膜的矫顽力和磁性薄膜的组织、结构影响不大;随着辐照剂量的
2009, 38(7):1269-1271.
摘要:研究纳米结构锆晶粒尺寸对晶格畸变、费米能和费米速度的影响,并建立晶格畸变、费米能、费米速度与晶粒尺寸之间的关系,计算了锆的晶格畸变率、费米能和费米速度。结果表明,锆纳米化后其晶格畸变表现为膨胀,晶格畸变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而增加,费米能和费米速度随晶粒尺寸的增加而增大
2009, 38(7):1272-1275.
摘要: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力学万能试验机研究了ELI TA7 金属粉末在电子束选区熔化快速成形件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真空度3.0×10-2~5.0×10-2 Pa、工作电流2.0~3.0 mA , Z字型扫描路线可以有效提高烧结件的致密度、室温强度和延伸率。烧结件的相对密度可达97%,抗拉强度740 MPa,延伸率8%,接近锻件的性能。致密度高的原因是电子束高的能量利用率在烧结过程中产生瞬时液相,同时真空下粉末的表面得到净化,提高了烧结活性;而快速的冷凝过程有助于产生细小的晶粒。同时致密度的提
2009, 38(7):1276-1279.
摘要:研究不同模具温度挤压变形对细晶AZ31镁合金力学性能和织构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变形显著地细化AZ31镁合金的晶粒,大幅度地提高了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而材料的延伸率变化不大。室温挤压时,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为322和233 MPa,延伸率为21%。随着模具温度的升高,变形后材料组织中的大角度晶界所占的比例逐渐变大,表明挤压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越来越充分。挤压变形后,形成{0002}基面环形织构,织构强度较原始状态显著减弱。通过综合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织构分布,发现AZ31镁合金的力学性能
2009, 38(7):1280-1283.
摘要:以镍基单晶高温合金AM3为研究对象,介绍一种X射线衍射法测量单晶体取向的原理。该方法采用X射线θ扫描与试样自转相结合,使晶面法线多次通过衍射面来获得晶体晶面与试样外表面的夹角关系。通过实例计算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说明高温合金单晶取向性及判定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精确,是确定单晶高温合金取向的有效途径
2009, 38(7):1284-1287.
摘要:采用ZrW2O8陶瓷靶材,以射频磁控溅射法在不同基片上沉积制备ZrW2O8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靶材性能和退火温度、气氛以及基片对薄膜的相组成、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ZrW2O8靶材具有较高的纯度和致密度,磁控溅射制备的薄膜为非晶态,在730 ℃左右通氧条件下退火后得到择优生长的ZrW2O8薄膜;在750 ℃左右退火得到三方相ZrW2O8薄膜;在1200 ℃密闭的条件下淬火得到立方相ZrW2O8薄膜;在15到700 ℃温度区间内,制备的立方相ZrW2O8薄膜负热
2009, 38(7):1292-1295.
摘要:采用电沉积方法,通过改变镀液的pH值,在Cu基体上分别制备出不同结构和成分的Ni-W和Ni-Co-W合金涂层。采用XRD、SEM、EDX分析涂层的结构和成分。对Ni-W、Ni-Co-W合金进行显微硬度测量及磁性测量,研究材料性能和微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H值等于9时制备的Ni-Co-W合金结构是平均晶粒尺寸为5 nm的纳米晶,其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在pH值等于6时制备的Ni-Co-W合金得到最小矫顽力(=23×79.6A/m),Co的加入使Ni-W合金的软磁性能变好
2009, 38(7):1296-1300.
摘要:大型钛合金隔框锻件外形复杂,且要求尺寸精度高、内部质量稳定, 然而在锻造过程中极易出现充填不满、折迭、流线紊乱等缺陷。针对这些成形缺陷,基于DEFORM有限元软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钛合金等温闭式模锻成形过程坯料和加载方式优化对锻件成形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隔框材料流动特性优化得到的不等厚坯料,能较好地改善材料的充填性,使锻件满足尺寸精度要求。而局部加载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材料的流动,提高锻件的变形均匀性,消除由于材料流动不良造成的成形缺陷
2009, 38(7):1301-1303.
摘要:以新型阻燃钛合金Ti14(α+Ti2Cu)为对象,对比研究常规和半固态加工后合金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热暴露时间不超过150 h时,半固态加工试样的强度明显优于常规加工试样,且塑性相差不大。而热暴露200 h后两种状态加工的合金热稳定性相近。常规加工态,Ti2Cu相以颗粒状弥散分布于晶内;半固态加工,Ti2Cu相熔化并在冷却过程中以条状偏析于晶界,使得断口韧窝粗化并出现少量解理条纹,这是导致合金热稳定性能改变的重要因素
张佳瑢 , 马伟民 , 闻 雷 , 尹 凯 , 王华栋 , 安玉良
2009, 38(7):1304-1309.
摘要: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合成SrHfO3:Ce纳米粉体, 研究煅烧温度及pH值对前驱体的作用以及掺杂不同含量Ce3+对试样发光特性的影响。用TG-DTA、XRD、SEM等测试手段对试样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溶胶pH值控制在2.8时, 经900 ℃煅烧得到SrHfO3:Ce粉体粒度均匀,粒径约为50 nm,掺杂Ce摩尔含量1.5%时试样的发光相对峰值最高。385 nm波长作用下激发光谱存在200~340 nm宽带谱,分别在218,242,308 nm波长处出现3个激发峰。用218 nm激发的发射光谱
2009, 38(7):1310-1316.
摘要:近年来研究发现,颗粒物质堵塞(Jamming)和非晶相变(Glass-transition)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体系之间有着密切关联:颗粒物质的堵塞与非晶相变、颗粒堆积与非晶结构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对颗粒物质堵塞过程的研究被认为是微观非晶转变的宏观化研究。本文概述了颗粒物质堵塞行为的基本特征和颗粒堆积结构等问题的重要研究进展,阐述了颗粒物质堵塞临界行为与非晶相变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借鉴的科学意义
总访问量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未央路96号 邮政编码:710016 联系电话:029-86231117
E-mail:rmme@c-nin.com; rmme0626@aliyun.com
版权所有: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CP:陕ICP备0500681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