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 2010年第39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沉积温度对Ge2Sb2Te5溅射薄膜结构、电/光性质的影响

      2010, 39(3):377-381.

      摘要 (1368) HTML (150) PDF 0.00 Byte (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衬底加热条件下利用磁控溅射法制备Ge2Sb2Te5薄膜, 利用X射线衍射仪表征各种沉积温度下薄膜的结构,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确定的薄膜晶化温度为168 ℃(加热升温速率为5 ℃/min)。用四探针法测试薄膜的方块电阻,分光光度计测试薄膜的反射率谱,并根据反射率数据讨论在波长为405和650 nm时薄膜的反射率对比度同沉积温度关系。结果表明:室温沉积的薄膜为非晶态;在衬底温度为140 ℃条件下薄膜已完全转变为晶态Ge2Sb2Te5,在300 ℃时出现少量的六方相;低于140 ℃时易形成非Ge2Sb2Te5组分的其它晶相,它们对薄膜的电/光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可能是导致此类相变光存储薄膜使用过程中反射率对比度下降的原因。

    • 细间距器件SnAgCu焊点热疲劳性能研究

      2010, 39(3):382-387.

      摘要 (1763) HTML (145) PDF 0.00 Byte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分析细间距器件SnAgCu焊点的热疲劳寿命。采用–55~125 ℃ 温度循环试验,发现SnAgCu焊点疲劳寿命约为1150次。基于Anand方程和Wong方程两种本构模型,针对两类疲劳寿命预测方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基于两种模型计算的SnAgCu焊点应力时间历程曲线具有相类似的趋势,但是应力值有较大差别。针对两类疲劳寿命预测方程,结合试验研究分析焊点的疲劳寿命,基于Wong方程结合双蠕变模型计算的疲劳寿命值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而基于Anand方程结合Engelmaier修正的Coffin-Mason方程计算的疲劳寿命略高于试验结果。

    • 立式离心场下钛合金熔体充填及凝固过程研究

      2010, 39(3):388-392.

      摘要 (1465) HTML (136) PDF 0.00 Byte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立式离心场下不同铸造工艺参数对钛合金熔体的充填及凝固缺陷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立式离心场下得到的钛合金铸件质量优于重力场下的铸件。立式离心场下,合金熔体由于受离心力和科氏力的作用,沿着与旋转方向相对的型壁进行充填,且熔体的截面面积随充填长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但是在内浇口处由于速度降低导致截面面积有所回升。此外,铸型的旋转方向,旋转半径及旋转速度直接影响铸件缺陷的形成。旋转方向直接影响合金熔体的充填顺序,进而影响合金熔体的凝固顺序及缺陷位置。实验结果显示,旋转半径及旋转速度的增加有利于减少铸件的缺陷体积。

    • 316L不锈钢焊接头耐蚀性能研究

      2010, 39(3):393-396.

      摘要 (1568) HTML (149) PDF 0.00 Byte (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动电位极化技术及零内阻安培表方法研究爆炸焊接316L不锈钢接头的显微组织形貌、物相、点蚀及电偶腐蚀行为。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侧焊缝金属存在严重的组织形变和金属间化合物相,且相对于基体试样,316L不锈钢侧焊缝和熔合区产生了更多的δ铁素体相,这些因素导致焊接后的316L不锈钢耐点蚀和电偶腐蚀性能降低。

    • AgCuZn-X(Ga, Sn, In, Ni)钎料显微组织及钎焊接头研究

      2010, 39(3):397-400.

      摘要 (1942) HTML (143) PDF 0.00 Byte (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不同合金元素Ga,Sn,In和Ni添加对Cd银基钎料及其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影响,同时对AgCuZn-X(Ga, Sn, In, Ni)钎料的对接和搭接实验做了对比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Ga, Sn, In和Ni 4种元素的银钎料具有“特有的镓结构”,具有较低的固相线和液相线,其钎缝力学性能优异,由SEM观察钎缝显微组织可知,低银含镓钎料具有与高银高镓钎料相近的织网状致密组织,添加适当的元素可以显著提高低银钎料的性能。

    • 化学还原法制备片状纳米银粉

      2010, 39(3):401-404.

      摘要 (1695) HTML (138) PDF 0.00 Byte (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尺寸约30 nm的片状纳米银粉。研究表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位阻效应防止了粉片的团聚,但是过多的CTAB则阻碍粉片的生长,不利于片状的形成,当CTAB加入量与硝酸银质量比为0.8(wCTAB:AgNO3=0.8)时,可获得片状纳米银粉;反应温度为20 °C时,CTAB没有完全溶解,不能有效阻止粉片的团聚,同时反应过程缓慢导致粉片明显长大且分布不均匀,升高温度至40 °C时,提高了CTAB的溶解度并促进了反应的进行,但当温度达到60 °C时,反应速度过快,形核率增加,最终获得细小的粉片。pH值的升高有利于促进反应的进行,保证Ag+反应完全,但是过高的pH值破坏片状银粉周围的双电层结构,导致粉片的团聚,当pH值为6(弱酸性)时,可获得稳定分散的片状纳米银粉。

    • AgCu28合金的织构组织与力学性能

      2010, 39(3):405-409.

      摘要 (1540) HTML (138) PDF 0.00 Byte (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AgCu28合金的轧制变形织构组织和退火织构组织,对它们的延伸率和抗拉强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AgCu28合金轧制变形量为95%时,Ag和Cu的主要变形织构是{110}<112>Brass织构;在H2气氛下经650 ℃,1.5 h退火后,AgCu28的退火织构与变形织构相同;加工态AgCu28合金沿横向(TD)和轧制方向(RD)的抗拉强度分别为750和680 MPa,退火态AgCu28合金沿TD和RD的抗拉强度分别是374和327 MPa;退火态沿TD和RD的延伸率都约为12%。这表明在两元共晶合金中两相晶粒相互影响导致它们的变形织构与退火织构一致、晶粒显著细化、再结晶温度明显提高、抗拉强度显著提高并存在各向异性。

    • 反应合成Ag/SnO2复合材料挤压过程有限元模拟

      2010, 39(3):410-413.

      摘要 (1609) HTML (134) PDF 0.00 Byte (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热力模拟压缩试验研究Ag/SnO2复合材料在不同变形条件下的流变应力行为,并根据试验数据确定再结晶动力学方程及再结晶晶粒尺寸方程中的材料参数,经过有限元模拟得出反应合成法制备的Ag/SnO2复合材料在挤压过程中的晶粒尺寸演变情况及最终晶粒尺寸。与实际挤压后试样的电镜照片进行对比,模拟结果与实验吻合,揭示了挤压过程晶粒尺寸变化的机制和变化特征。

    • (Mo1-x,Wx)Si2固溶体的价电子结构及其性能研究

      2010, 39(3):414-417.

      摘要 (1499) HTML (136) PDF 0.00 Byte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利用平均原子模型对(Mo1-x,Wx)Si2固溶体进行价电子结构分析,并分别与MoSi2和WSi2基体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x值的增加,(Mo1-x,Wx)Si2固溶体的主干键络键能、最强键上共价电子数和共价电子总数百分比均逐渐增加,表明固溶体的熔点、硬度和强度均逐渐增加。

    • 单晶合金中孔洞对蠕变行为的影响

      2010, 39(3):418-422.

      摘要 (1655) HTML (147) PDF 0.00 Byte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有/无缺陷单晶镍基合金蠕变性能测试、组织形貌观察及采用有限元对近孔洞区域的应力场分析,研究了组织缺陷对单晶合金蠕变行为及组织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组织缺陷可明显降低单晶镍基合金的塑性和蠕变寿命。在高温蠕变期间,近孔洞区域的应力等值线具有碟形分布特征,并沿与施加应力轴成45°角方向有较大值,该应力分布特征可使合金中g ¢相转变成与施加应力轴成45°角的筏状结构,并使圆形孔洞沿应力轴方向伸长成椭圆状。蠕变期间,在合金圆形孔洞缺陷的上、下区域具有较小的应力值,而在圆形孔洞的两侧极点处具有最大应力值,随蠕变时间延长,应力值增大,促使裂纹在该处萌生,并沿垂直于应力轴方向扩展是降低合金蠕变寿命的主要原因。

    • Ga-Sb合金熔体的黏滞行为

      2010, 39(3):423-426.

      摘要 (1214) HTML (144) PDF 0.00 Byte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熔体黏度仪系统研究了不同成分Ga-Sb熔体的黏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Ga-Sb熔体的黏度总体趋势是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黏度变化曲线基本呈指数变化。其中Ga36.5Sb63.5熔体黏度随温度的变化在830 ℃左右出现突变,将黏度曲线分成低温区和高温区两部分。根据该熔体结构变化的特点,对有关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 镍基合金管材高温高压H2S/CO2环境中局部腐蚀研究

      2010, 39(3):427-432.

      摘要 (1476) HTML (123) PDF 0.00 Byte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冷加工强化的耐蚀合金管材成功用于酸性天然气气田已有多年的历史,但是,局部活化的点蚀坑以及蚀坑中的应力集中是冷加工强化的耐蚀合金应力腐蚀开裂的重要机制。在高温高压釜中模拟了镍基合金028在高温高压H2S/CO2环境下的腐蚀行为。结果发现,镍基合金028在高温高压H2S/CO2环境中的均匀腐蚀很轻微,但试样表面有点蚀现象发生,有析出物的试样点蚀更为显著。XPS结果显示,腐蚀后,硫元素只在镍基合金表面钝化膜的表层富集,钝化膜以氢氧化物及氧化物为主,对基体有保护作用。对点蚀坑截面的EDS分析结果表明,硫元素在点蚀坑内部富集,从而导致点蚀坑内局部酸化,加速点蚀坑的扩大。

    • Ti40阻燃合金粗晶超塑性变形行为及机理

      2010, 39(3):433-436.

      摘要 (1375) HTML (131) PDF 0.00 Byte (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借助OM、TEM研究了高温条件下Ti40阻燃合金的粗晶超塑性变形行为及机理。结果表明:在920 ℃下,应变速率为5×10-5~1×10-2 s-1的Ti40合金表现出良好的超塑性行为,拉伸延伸率均超过250%,应变速率敏感指数m大于0.3。超塑变形后,粗大的等轴组织细化。TEM分析表明,在变形过程中,位错运动形成亚晶界,亚晶界通过吸收滑移位错形成小角度晶界甚至大角度晶界。Ti40合金的粗晶超塑性是由动态回复和再结晶共同作用的结果。

    • 激光立体成形Ti2A1Nb基合金组织演化

      2010, 39(3):437-441.

      摘要 (1588) HTML (141) PDF 0.00 Byte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SEM、XRD和TEM研究了激光立体成形(LSF, laser solid forming)Ti2A1Nb基合金的组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激光立体成形Ti2A1Nb基合金沉积态组织由B2/β0相(ordered-bcc)和O相(orthorhombic)组成。沉积态的相组成及微观结构从成形试样顶部→中部→底部呈现从B2/β0固溶体→B2/β0+O魏氏体→B2/β0固溶体的变化,进而使得激光沉积态Ti2A1Nb基合金中间部位的显微硬度值最大,顶部与底部相当。合金显微硬度随激光功率的增大而增大。

    • 半固态变形量对Ti14合金热稳定性的影响

      2010, 39(3):442-446.

      摘要 (1284) HTML (130) PDF 0.00 Byte (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新型阻燃钛合金Ti14(α+Ti2Cu)经不同变形量(45%~75%)半固态锻造后的热稳定性能,分析变形量对合金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量改变析出相的形态及晶粒尺寸,使合金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能。随变形量的增加,Ti14合金热暴露后的强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塑性有所改善。半固态变形量较小时(45%),合金晶粒粗大,Ti2Cu相呈长条状分布于晶界,高的强度取决于析出相强化作用;随变形量增大(75%),晶粒细化,Ti2Cu相呈颗粒状或短棒状弥散分布,产生细晶强化,使得强度和塑性都得到改善。断口分析表明:变形量较小,断口存在大量撕裂棱;变形量达到75%,断口以韧窝为主;表明析出相和晶粒尺寸共同决定Ti14合金的热稳定性能。

    • 冷却方式对半固态Ti14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2010, 39(3):447-451.

      摘要 (1497) HTML (133) PDF 0.00 Byte (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OM,SEM,XRD研究不同的冷却方式炉冷(Furnace Cooling,FC)、空冷(Air Cooling,AC)和水淬(Water Quenching,WQ)对半固态Ti14合金微观组织形貌以及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冷却方式均没有改变合金的相组成,但影响Ti2Cu相的形态和分布。炉冷后,Ti2Cu相以颗粒状按一定位向析出,并排列形成条状和树枝状;空冷后,Ti2Cu相以颗粒状和层片状分布于晶内和晶界;水淬后,晶界液相特征明显,晶内和晶界无明显析出。分析认为:半固态Ti14合金冷却过程中经历了包晶凝固,包晶反应发生在液相/β/Ti2Cu三线交点处,使得三线交点处的溶质分布很不规则,包晶相的形核和生长形态发生改变,同时,冷却方式不同影响包晶反应程度,从而影响后序的共析组织,使得不同冷却方式冷却后产生了不同的组织形貌。

    • 激光立体成形Ti60合金组织性能

      2010, 39(3):452-456.

      摘要 (1636) HTML (141) PDF 0.00 Byte (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激光立体成形(Laser Solid Formed, LSF)Ti60合金热处理(双重退火980 ℃,2 h AC+650 ℃,3 h AC)前后的组织形成规律,分析其在室温和高温 (600 ℃)下的拉伸性能。研究发现:Ti60合金在激光立体成形过程中由于熔池顶部形成的等轴晶层占有一定的比例,在熔覆新层时未被完全覆盖,在整个熔覆层中呈现出等轴晶的宏观形貌,并出现了层带组织。Ti60合金激光沉积态显微组织为魏氏组织,由大量沿原始等轴β晶界向晶内生长的α板条束和少量板条间β相组成,成形件室温和高温强度分别高于锻造件,室温塑性比锻造件低,而高温塑性超过锻态;经过双重退火后,成形件中的层带组织消失,晶界α相被打断,不连续分布在原始的β晶界处,晶内α板条粗化,并部分球化,这使得室温和高温强度略有下降,但塑性增高,综合力学性能提高。

    • 泡沫材料在剪切载荷作用下的力学关系推演和分析

      2010, 39(3):457-459.

      摘要 (1644) HTML (144) PDF 0.00 Byte (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泡沫金属是一种兼具功能和结构双重属性的优秀工程材料,在作为工程构件时就可能遇到剪切载荷的作用。探讨泡沫材料在剪切载荷作用下其构件内部的力学行为,采用隔离分析的简单方式,通过数理推演得出此种承载状态下的力学关系表征。结果显示,泡沫金属材料受到剪切载荷作用而产生破坏时,其构件内部的最大名义切应力大小可用多孔体的孔率以及泡沫金属材料本身固有的特性参量来描述。通过这种数理关系,直接便捷得到该材料在此时的强度判据。

    • Ni-Al-Fe系中NiAl(Fe)金属间化合物的析出强化

      2010, 39(3):460-463.

      摘要 (1421) HTML (121) PDF 0.00 Byte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Ni-Al-Fe系中B2型金属间化合物NiAl(Fe)的硬度随时效时间的变化,同时测定时效处理后含析出相的NiAl(Fe)金属间化合物的屈服强度随温度变化。结果表明,在所有实验温度区域内,NiAl(Fe)化合物的屈服强度均远高于单相NiAl;析出相为体心立方结构的α-Fe相;在时效初期α-Fe相呈球状,过时效之后变成平行于有序基体{100}晶面的板条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还确定变形过程中位错滑移矢量为<111>。虽然α-Fe析出相的硬度低于NiAl(Fe)基体,但由于α-Fe析出相对运动位错有较强的钉扎作用而使基体得到强化。

    • 神经网络在制备氮化硅多孔陶瓷中的应用

      2010, 39(3):464-468.

      摘要 (1619) HTML (121) PDF 0.00 Byte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凝胶注模法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正交试验结果作为样本,建立3层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并进行训练以预测陶瓷性能。通过附加试验值对建立的神经网络预测能力进行验证,证明该BP神经网络模型是有效的,能准确预测多孔氮化硅陶瓷性能。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多孔氮化硅陶瓷性能的结果表明,随着固含量的增加,气孔率单调下降;固含量存在一优化值,此时陶瓷抗弯强度最大;单体含量越大,气孔率越大,而抗弯强度降低。

    • 单晶纯钛的细观力学性能模拟

      2010, 39(3):469-472.

      摘要 (1527) HTML (138) PDF 0.00 Byte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晶体塑性理论和有限元方法,建立描述密排六方结构(hcp)金属力学行为的细观数值本构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单晶纯钛在高温下的单向拉伸试验进行模拟。模拟结果和实验现象相吻合,显示了该模型的有效性。计算结果同时揭示了单晶纯钛变形过程中各个滑移系所起的作用,并对滑移系的运动和晶格转动等细观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 TiO2电极中O2-的形成及迁移过程研究

      2010, 39(3):473-476.

      摘要 (1422) HTML (137)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融盐电解法,在900 ℃熔盐CaCl2 中以烧结TiO2 为阴极,石墨棒为阳极制备金属钛。研究O2-在TiO2电极中的形成及其迁移过程。结果表明:实验高温促使TiO2结构中氧空位的形成及O2-产生;O2-通过氧空位从阴极内部迁移到表面,钛酸钙是电解过程的必然中间产物,阴极表面生成的致密金属层钛阻碍O2-从阴极内部往表面的迁移。

    • 稀土Ce对Cr2O3/Cu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010, 39(3):477-481.

      摘要 (1674) HTML (140) PDF 0.00 Byte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Cu-Cr-Ce预合金粉末进行内氧化反应研究Ce对Cr2O3/Cu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预合金粉中添加适量的Ce,可提高Cr2O3/Cu复合材料的性能,同时明显改善复合材料中Cr2O3在基体中的分布和细化Cr2O3的颗粒,提高Cr2O3/Cu复合材料中Cr2O3的生成率,促进Cr的内氧化。本实验条件下, Ce的最佳添加量为0.1%(质量分数,下同)。

    • Ag含量对Al-Cu-Mg-Ag合金高温力学性能及耐热性的影响

      2010, 39(3):482-485.

      摘要 (1470) HTML (139) PDF 0.00 Byte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高温拉伸强度、延伸率、高温持久时间的测试以及SEM、TEM观察表明:Ag含量的增加显著提高合金在高温拉伸时的强度和高温持久强度极限;合金在高温下的断裂仍为塑性穿晶断裂;Ag含量越大,合金中析出的Ω相的数量越多,经长时间高温之后,其粗化程度不大,仍为主要强化相。

    • 液态Sn-2.8Ag0.5CuX钎料性能的研究

      2010, 39(3):486-489.

      摘要 (1331) HTML (128) PDF 0.00 Byte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一种新方法制备Sn-2.8Ag0.5CuX亚共晶改性钎料,研究液态钎料的工艺性能。发现原子掺杂能显著改善液态钎料的抗氧化性、润湿性和漫流性,而亚共晶的成分设计既能降低钎料成本,又能延长液态钎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265 ℃和大气气氛下,液态钎料表面氧化渣的生成速率仅为0.36 mg/cm2·min;当采用RMA-flux钎剂时,t0=0.82 s,F3=0.75 mN,扩展率接近78%。

    • Hf含量对DD6单晶高温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

      2010, 39(3):490-493.

      摘要 (1733) HTML (129) PDF 0.00 Byte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OM,SEM及EDS等方法研究了不同Hf含量对DD6单晶高温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Hf含量,DD6合金凝固组织一次枝晶间距先增加后减小;共晶含量增加;枝晶干的γ′相无明显变化,枝晶间的γ′相稍有减小;合金的显微疏松无明显改变,合金元素偏析程度略有减小;合金含有颜色深浅明显不同的两种碳化物。

    • 固溶热处理对AA7085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010, 39(3):494-497.

      摘要 (1527) HTML (128) PDF 0.00 Byte (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拉伸试验、电导率测试、剥落腐蚀试验、金相观察及透射电镜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固溶热处理工艺(包括常规固溶、高温预析出固溶与部分重固溶)对AA7085铝合金的强度、剥落腐蚀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部分重固溶工艺并时效处理后,合金的抗拉强度降低,但电导率与抗剥落腐蚀性能明显得到提高。其原因是通过部分重固溶处理并时效处理后,合金中的晶界析出细小且非连续分布的η析出相,从而提高了AA7085铝合金的抗腐蚀性能。

    • 电弧喷涂法制备Zn-Al-Mg-RE-Si非平衡组织涂层及其性能研究

      2010, 39(3):498-501.

      摘要 (1608) HTML (146) PDF 0.00 Byte (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电弧喷涂法,用Zn-Al-Mg-RE-Si粉芯丝材制备非平衡组织涂层,通过铜醋酸加速盐雾(CASS)试验、失重试验、XRD、SEM、极化曲线以及电化学阻抗谱来研究Zn-Al-Mg-RE-Si非平衡组织涂层的耐蚀性能。研究表明:制备的Zn-Al-Mg-RE-Si涂层是形似玻璃态的非平衡组织涂层,但并非非晶态,涂层具有自封闭效果,且腐蚀初期涂层表面形成的致密腐蚀产物层能够阻缓腐蚀的继续,其腐蚀速率明显低于正常涂层;Zn-Al-Mg-RE-Si非平衡组织涂层较正常涂层的腐蚀电位更正,腐蚀电流密度约是正常涂层的1/2,其电化学反应电阻Rt是正常涂层电化学反应电阻的2倍。Zn-Al-Mg-RE-Si非平衡组织涂层较正常涂层具有更优异的耐蚀性能。

    • 热处理对压铸Mg-8Gd-3Y-0.5Zr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2010, 39(3):502-506.

      摘要 (1446) HTML (122) PDF 0.00 Byte (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气体保护法制备Mg-8Gd-3Y-0.5Zr(GW83K)合金,并冷模压铸成拉伸试样。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及力学性能测试等分析合金压铸态和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冷模压铸GW83K合金经热处理后,其力学性能较压铸态均有所提高,尤其是经低温短时固溶处理(T4)后的合金,其晶粒度变化不大,组织比较均匀,片层状的共晶体消失,第二相以不连续的棒状或粒状分布于晶界处。GW83K-T4合金的室温拉伸性能可达到σb=261.7 MPa,σs=240.8 MPa,δ5=6.0%,比压铸态合金分别提高了21%,28.4%和30.4%,且该合金具有较好高温力学性能。

    • 锂离子电池Sn薄膜电极厚度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2010, 39(3):507-510.

      摘要 (1382) HTML (131) PDF 0.00 Byte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电沉积方法在铜集流体上分别制备出不同厚度(2,0.5,0.25,0.12 μm)的锡薄膜电极。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貌、以充放电实验比较其性能。结果表明,减小Sn薄膜厚度可改善电极的循环性能,但首次容量损失也增大。0.5 μm厚的Sn薄膜具有最高的放电容量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749 mAh/g,40次循环时放电比容量仍保持578 mAh/g。

    • 机械研磨处理Zr-4合金表面纳米化研究

      2010, 39(3):511-514.

      摘要 (1609) HTML (125) PDF 0.00 Byte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用表面机械研磨技术(SMAT)处理密排六方结构Zr-4合金的表面,实现Zr-4表面纳米化,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对比分析不同时间SMAT处理Zr-4合金表面平均晶粒尺寸。SMAT处理15 min时Zr-4合金表面平均晶粒尺寸最小,约为20 nm。利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其纳米化表层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表面纳米化机制。

    • LiMgxNi0.5-xMn1.5O4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

      2010, 39(3):515-518.

      摘要 (1292) HTML (134) PDF 0.00 Byte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改善LiNi0.5Mn1.5O4的电化学性能,采用流变相法合成掺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gxNi0.5-xMn1.5O4(x=0,0.05,0.1)。XRD测试结果表明所得材料仍为尖晶石结构。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当x取值0.1,在3.5~4.9 V电压范围内进行充放电循环时,材料LiMg0.1Ni0.4Mn1.5O4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1 C充放电时,初始放电比容量可达110.22 mAh/g,30次循环后容量衰减率仅为7.7%。

    • 不同载体对甲醇分解钯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2010, 39(3):519-522.

      摘要 (1416) HTML (111) PDF 0.00 Byte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浸渍法制备了Pd/γ-Al2O3和Pd/Ce0.65Zr0.35O2 2种甲醇分解催化剂。采用XRD,NH3-TPD (NH3-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XPS及H2-TPR (H2-Temperature-Programmed-Redution)等手段对2种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上甲醇低温分解的活性。结果表明,Pd/Ce0.65Zr0.35O2催化剂具有较弱的表面酸性及良好的低温还原性能;XPS结果表明2种催化剂中的Pd均以氧化态形式存在,并且Pd在Ce0.65Zr0.35O2固溶体上呈高度分散状态,Pd与Ce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结合活性考察可知,Pd+的存在有利于甲醇的分解。Pd/Ce0.65Zr0.35O2催化剂具有高的催化活性,220 ℃时甲醇转化率接近100%。

    • 稀土多元渗法制备稀土碳化钼LnxMoyC及其导电性

      2010, 39(3):523-527.

      摘要 (1621) HTML (127) PDF 0.00 Byte (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扩大碳化钼在导电材料方面的应用,研究稀土碳化钼LnxMoyC的制备方法及其导电性。采用稀土多元渗法,以(NH4)3[CrMo6O24H6]·7H2O为前驱体制备LnxMoyC。用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光电子能谱和四探针电极等手段对其结构、元素含量、价态及电性能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生成的LnxMoyC是六方密堆结构;渗入的微量稀土元素对其导电性产生了影响;La0.00593Nd0.00562Sm0.00502Gd0.00500Mo1.98C(简写为LNSGMC)的室温电导率(4.692×102 S·cm-1)比用传统方法得到的最高值(1.025×102 S·cm-1)高近4.6倍,且在289~490 K范围内其表现出金属导电行为,在490~550 K范围内却表现出显著的半导体导电行为。

    • Co79.5Sn20.5合金结构及等效磁导率的变化

      2010, 39(3):528-530.

      摘要 (1546) HTML (135) PDF 0.00 Byte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使用DSC分析Co79.5Sn20.5合金在降温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并使用自主设计的等效磁导率测量仪测量此合金在降温过程中等效磁导率的变化情况。当Co79.5Sn20.5合金发生结构变化时,其热量和等效磁导率都存在明显的突变。研究Co79.5Sn20.5合金在固态的无序-有序相变过程中结构及等效磁导率的变化,比较不同物理性质对合金结构变化的表征情况的结果表明,合金等效磁导率的变化可以表征其液-固相变、居里转变以及固态相变等结构转变。

    • 钨铜粉轧生坯制备客观化判据

      2010, 39(3):531-533.

      摘要 (1164) HTML (133) PDF 0.00 Byte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W-Cu粉末轧制生坯制备流程的客观化判据,初步得到W-Cu粉轧生坯制备的客观方法框架。基于混料扭矩的变化趋势,确定粉末与粘结剂的最佳配比。基于差热/热重分析结果,确定粉体的烘干温度和烘干时间。基于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粉轧生坯的致密度。研究方法以材料自身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指标为依据,能够很大程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粉轧生坯制备流程的稳定性。

    • 纳米CeO2/Zn-4.5Al-RE-Mg-Ti的复合搅拌制备工艺研究

      2010, 39(3):534-537.

      摘要 (1488) HTML (122) PDF 0.00 Byte (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卷入能力强的机械搅拌法制备Zn-4.5Al-RE-Mg-Ti(ZA)合金和纳米CeO2团簇的初步混合体,然后用高能超声对卷入的CeO2颗粒团进行分散,从而得到名义质量分数1%~6%的复合材料(ZACs)。OM观察结果表明,ZACs的室温金相组织主要包括呈小岛状分布的α(Al)+β(Zn)共析组织和呈层片状分布的α+β组织。FE-SEM的结果表明,用该法制备的ZACs中纳米CeO2微粒分布均匀。

    • 轧制塑性变形对Zr60Al15Ni25非晶合金的自由体积及力学性能影响

      2010, 39(3):538-541.

      摘要 (1428) HTML (142) PDF 0.00 Byte (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室温轧制塑性变形对Zr60Al15Ni25非晶合金自由体积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轧制变形量ε的增加,合金的显微硬度呈下降趋势,从铸态到ε=95%,硬度下降最大幅度约10%。DSC曲线上玻璃化转变之前的弛豫热随变形量的增大而提高,表明非晶合金在塑性变形后自由体积增多。非晶合金力学性能的下降可能是由于剪切带内过剩的自由体积在塑性变形终止后聚集为纳米空洞,空洞的存在造成合金粘度的降低。

    • 氧化镨纳米棒负载银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2010, 39(3):542-544.

      摘要 (1222) HTML (124) PDF 0.00 Byte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制备氧化镨纳米棒,利用浸渍法在纳米棒上负载金属银,得到稳定性较强的复合纳米材料。对合成的纳米样品进行XRD、TEM及HRTEM等表征。并以Pr6O11/Ag复合纳米材料催化烯烃环氧化反应,试验表明环己烯环氧化反应催化效果较好。

    • 电沉积制备La-Mg-Ni贮氢合金薄膜及其性能的研究

      2010, 39(3):545-548.

      摘要 (1412) HTML (145) PDF 0.00 Byte (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恒电流沉积方法在水溶液中沉积出LaMgNi4合金薄膜。利用循环伏安、模拟电池充放电循环、扫描电镜(SEM)以及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研究了电沉积合金薄膜的电化学性能和表面形貌及结构。结果表明,该合金薄膜作为贮氢电极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其电化学活性高,活化性能好,首次充放电比容量达398 mAh/g。

    • (Mn1-xFex)5Sn3合金晶体结构和居里温度

      2010, 39(3):549-551.

      摘要 (1397) HTML (148) PDF 0.00 Byte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粉末冶金法(磁场压制烧结)制备(Mn1-xFex)5Sn3(x=0.1~0.5)合金,对其晶体结构、居里温度进行研究。室温XRD分析表明,该系列合金均保持Mn5Sn3的InNi2型相结构,计算发现合金的晶格常数随着x量增大而减小。通过M-T曲线测量结果表明:居里温度TC在室温附近244~391 K连续可调,且随着Fe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居里温度随成分近似呈线性变化;成分为(Mn0.70Fe0.30)5Sn3合金的居里温度为295 K,在外加磁场为0~1.5 T下,最大磁熵变约为0.87 J·(kg·K)-1,是一种成本低廉的室温磁制冷候选材料。

    • V-5Cr-5Ti合金的热加工性能

      2010, 39(3):552-555.

      摘要 (1577) HTML (136) PDF 0.00 Byte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铸态V-5Cr-5Ti合金的高温压缩和拉伸试验,研究压缩过程中变形温度对合金临界变形量和临界变形抗力的影响和在拉伸过程中变形温度对合金屈服强度和断面收缩率的影响规律,并用金相显微镜分析了合金的压缩变形组织。结果表明:V-5Cr-5Ti合金的热加工变形抗力大、塑性低,欲改善其加工性能,加热温度的选择及控制尤为重要。合金的加工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150~1250 ℃,变形量控制在30%以内,才能得到满足要求的合金。

    • 低维热电材料研究进展

      2010, 39(3):556-560.

      摘要 (1382) HTML (127) PDF 0.00 Byte (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能源环境危机的加剧,适应21世纪绿色环保主题的热电材料及其器件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低维化和小尺度化是热电材料研究和开发极具前景的发展方向,本文对低维热电材料性能的影响因素、材料合成以及性能测试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和简要评述,并讨论了低维热电材料的研发方向。

    • 金属多孔材料压缩行为的评述

      2010, 39(3):561-564.

      摘要 (1529) HTML (122) PDF 0.00 Byte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主要对金属多孔材料的压缩性能进行分析,并着重介绍了最近几年该领域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压缩性能对金属多孔材料性质的影响,强调金属多孔材料压缩过程中的能量吸收性质,最后给出了金属多孔材料压缩性能中存在的不足。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刊期浏览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