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 2011年第40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Micro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La0.8Sr0.2MnO3 Deposited by Solution Precursor Plasma Spraying

      2011, 40(11):1881-1886.

      摘要 (1787) HTML (136) PDF 0.00 Byte (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液料等离子喷涂方法 (SPPS)制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多孔La0.8Sr0.2MnO3 (LSM)阴极。用SEM观察LSM的微结构,用XRD研究其相结构。考察了喷涂距离和热处理温度对LSM微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SPPS LSM 在1050 ℃热处理2 h后形成连续的具有微纳介孔结构的涂层,且LSM具有单一的钙钛矿结构。利用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方法研究了LSM极化行为。微结构对极化性能有显著影响,1000 ℃时,LSM在喷涂距离为60 mm时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阴极极化电阻约为0.3 Ω·cm2。通过工艺的控制,SPPS可以实现SOFC阴极相和微结构的优化

    • EBSD Study on the Superplastic Deformation of Mg-7.0Al-0.4Zn Magnesium Alloy

      2011, 40(11):1887-1890.

      摘要 (1699) HTML (139) PDF 0.00 Byte (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EBSD分析技术研究了Mg-7.0Al-0.4Zn镁合金超塑性变形机制。结果表明,超塑拉伸变形主要是通过晶界滑动和晶内塑性滑移协调完成的。变形初期,随着变形量的增大,{0002}//ED的织构明显增强,晶内滑移起主要协调变形作用。变形中后期孪生开动,接近断裂时,晶内滑移基本消失,孪生成为主要的协调变形机制,但孪生的贡献较小

    • Plasma Alloying of TiAl with Niobium and Its Wear Resistance

      2011, 40(11):1891-1896.

      摘要 (1614) HTML (151) PDF 0.00 Byte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双层辉光离子渗铌技术应用于TiAl合金从而改善其耐磨性能。对TiAl渗铌合金层组织, 室温和600 ℃高温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iAl经离子渗铌后表面形成厚度约12 μm的铌合金层,渗层组织致密均匀,其组成物主要包括AlNb2、AlNb3、Ti2AlNb和Nb。铌合金层在600 ℃的耐磨性明显提高,并且室温耐磨和减摩性能均优于TiAl基材

    • Single Crystals Sr14-xCaxCu24O41 Grown under Different Oxygen Pressures by Optical Floating-Zone Technique

      2011, 40(11):1897-1900.

      摘要 (1638) HTML (129) PDF 0.00 Byte (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光学浮区法制备了自旋梯子化合物Sr14-xCaxCu24O41 (SCCO)系列单晶样品,研究了氧气压对晶体生长的影响和制备条件对晶体性质的影响程度。发现在常压氧气氛下可以制备出Ca含量x小于8的大块高质量的SCCO晶体,但更高Ca含量的样品仍然必须在高压氧气氛下 (0.9 MPa)下进行。采用XRD,EDX能谱和电阻率测量实验手段对不同条件制备的SCCO单晶样品进行的分析测试表明,不同氧气压制备出的SCCO单晶样品的性质差别较小,但是高压氧气氛更有利于高Ca含量样品的晶体生长

    •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Pt-SiO2/TiO2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

      2011, 40(11):1901-1905.

      摘要 (1745) HTML (132) PDF 0.00 Byte (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直径300 nm左右的SiO2微球为核,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O2/TiO2核壳结构光催化剂,并以化学还原法对其进行Pt沉积。采用XRD、XPS、TEM、DRS、PL对制备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t主要以Pt(0)形式存在,不均匀地分布在SiO2/TiO2表面。Pt的沉积使得光催化剂在可见光区域的光吸收增强,电子与空穴分离效率明显提高。测定了罗丹明B在不同光催化剂上的吸附常数。结果表明,核壳结构有利于罗丹明B在光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沉积Pt可显著提高光催化降解反应的动力学常数。Pt的最优沉积量为0.5%

    • Investigation on the Electrochemical-Mechanical Polishing of NiP Substrate of Hard Disk

      2011, 40(11):1906-1909.

      摘要 (2005) HTML (151) PDF 0.00 Byte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自制的抛光液和改造的抛光机对NiP基板进行电化学机械抛光,研究了抛光电压、抛光台转速、抛光压力和抛光液流速对材料去除速率的影响,对电化学机械抛光的机理做了初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NiP基板可以用低压力 (3.5 kPa)抛光, 材料的去除速率可以通过调整抛光电压, 抛光台转速和抛光液流速进行控制

    • Ti掺杂对VH2电子结构影响的第一原理研究

      2011, 40(11):1916-1920.

      摘要 (1793) HTML (134) PDF 0.00 Byte (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密度泛函理论 (DFT)第一性原理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对Ti掺杂VH2的超晶胞体系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结果表明,随着Ti掺杂量的增加,V1-xTixH2晶胞参数逐渐增大,体系的总能量逐渐增大,体系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有利于改善放氢性能。对V1-xTixH2 (x = 0, 0.13, 0.30, 0.48, 0.65, 1)的电子态密度、净电荷、键级以及电子密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随着Ti掺杂量的增加,V的净电荷逐渐增加,而H的净电荷逐渐减少,V-H的离子性相互作用增强,共价性相互作用减弱;在VH2中掺杂一定量的Ti以后,V-H之间的键级增大,V-H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从而改善吸氢性能。当Ti含量大于0.48时,V-H之间的键级反而减小,V-H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合金的吸氢性能降低

    • LaNi5-xAlx (x=0~1.2)合金的循环储氢性能研究

      2011, 40(11):1921-1925.

      摘要 (1953) HTML (132) PDF 0.00 Byte (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真空感应熔炼法制备了LaNi5-xAlx (x=0, 0.25, 0.75, 1.2)储氢合金,并对其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循环吸放氢性能及抗粉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元素的加入能够明显改善合金晶体结构稳定性和储氢容量稳定性;随着Al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抗粉化性能呈现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储氢容量共同影响着其抗粉化性能,其中力学性能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普通高纯氢气氛下,LaNi5-xAlx (x=0~1.2)合金的容量衰减主要是由于材料自身原因造成,很可能是发生了歧化反应

    • 2197(Al-Li)-T851合金的疲劳裂纹萌生与扩展行为研究

      2011, 40(11):1926-1930.

      摘要 (1707) HTML (160) PDF 0.00 Byte (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2197-T851合金的疲劳裂纹萌生与扩展特性。结果表明,2197铝锂合金的疲劳裂纹萌生与应力水平有关,在较低应力下,主要萌生在第二相粒子、第二相粒子/基体界面以及表面缺陷处,而在较高应力水平下,还出现沿滑移带和晶界处萌生。裂纹的扩展优先沿有利滑移面,在晶粒间的扩展以沿{111}面的穿晶扩展为主,也有沿小角度晶界扩展的情况,合金具有很好的平面滑移性。裂纹在晶粒内的扩展并非沿一个滑移系的直线扩展而是频繁发生偏折,却始终沿{111}面,可剪切共格相δ'粒子造成晶内扩展路径曲折

    • 形变Cu-Cr-Ag原位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

      2011, 40(11):1931-1935.

      摘要 (1611) HTML (139) PDF 0.00 Byte (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熔铸-中间热处理-形变工艺制备了形变Cu-7Cr及Cu-7Cr-0.07Ag原位复合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数字微欧计及液晶电子拉力试验机研究了Cu-7Cr及Cu-7Cr-0.07Ag合金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结果表明,微量Ag的加入使Cu-7Cr合金铸态组织枝晶臂直径更小,相同应变量下形成的纤维更加细小均匀,材料的强度显著提高,电导率略有上升,延伸率小幅提高

    • 稀土金属离子掺杂对LiFePO4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2011, 40(11):1936-1940.

      摘要 (1472) HTML (140) PDF 0.00 Byte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稀土金属离子 (Er3+、Y3+、Nd3+)分别对LiFePO4的Li、Fe原子位进行掺杂,通过X射线衍射 (XRD)、恒电流充放电及电化学阻抗(EIS)法系统地研究掺杂对LiFePO4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试样的微观结构和性能与掺杂离子半径、取代位置密切相关。LiFe0.99Y0.01PO4试样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15 mA·g-1放电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49.8 mAh·g-1,当电流密度增加到300 mA·g-1时,放电容量为134.3 mAh·g-1,经过50次循环充放电后,放电容量保持率为99.1%

    • 微弧氧化电压对钛基氧化膜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

      2011, 40(11):1941-1945.

      摘要 (1683) HTML (144) PDF 0.00 Byte (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微弧氧化法在纯钛表面制备了多孔钛氧化膜并进行表征。室温条件下,采用200 V至350 V恒压模式以0.5 mol/L磷酸溶液作为电解液进行微弧氧化实验。FESEM分析表明,不同电压下,微弧氧化法制备出的氧化膜层均为多孔结构,孔径分布随电压的升高而增大。XRD和XPS分析表明,在强烈的微弧放电过程中,纯钛表面生成了TiO2和TiP2O7,随着电压的增高,TiO2的结晶度和磷元素的含量逐渐升高。体外实验表明,羟基磷灰石的沉积主要归因于样品表面含有大量可分解成的TiP2O7,离子被吸附到样品表面成核。约4at%磷元素能促进羟基磷灰石的生成

    • Nb、Al含量对GH706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2011, 40(11):1946-1950.

      摘要 (1376) HTML (143) PDF 0.00 Byte (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降Nb提Al对GH706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当合金中Al含量由0.35%提高至1.26% (质量分数, 下同),Nb含量由2.88%降低至1.98%后,可抑制晶内主要强化相γ″-Ni3Nb相的析出,促进γ′-Ni3Al相的析出,显著降低合金的室温屈服强度,但明显改善了合金的室温冲击性能。同时提Al降Nb还抑制了晶界强化相η-Ni3(Ti, Nb)相的析出,使得富Nb的Laves相及富Nb、Cr的Cr2Nb相析出,弱化了高温下的晶界强度,极大地恶化了合金的持久性能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TC11钛合金工艺-性能模型预测

      2011, 40(11):1951-1955.

      摘要 (1765) HTML (136) PDF 0.00 Byte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材料工艺与性能的关系具有复杂、非线性交互等特点。本文根据TC11钛合金力学性能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大量的试验数据为基础,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模型的输入包括锻造温度、锻后冷却方式等热加工工艺参数;输出为常用的力学性能指标,即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运用该模型对TC11钛合金力学性能进行了预测,并通过试验数据对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可靠性验证。同时,运用已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对TC11钛合金工艺参数与力学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力学性能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外推能力,并且可以很好地反映出该合金的工艺-性能之间的复杂关系

    • 铂改性铝化物涂层的热生长层内应力研究

      2011, 40(11):1956-1960.

      摘要 (1855) HTML (148) PDF 0.00 Byte (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镍基高温合金热障涂层系统中铂改性铝化物粘结层在空气中非连续高温氧化生成的Al2O3层内应力状态及相应的粘结层微观结构。利用Raman光激发荧光谱技术,发现铂铝粘结层在900 ℃氧化初期生成了θ-和α-Al2O3,而在1100 ℃氧化时,表面则形成连续致密的α-Al2O3层。通过α-Al2O3的光激发荧光谱偏移量,计算得到了热障涂层中热生长层的内压应力略高于3.0 GPa。铂改性铝化物涂层表面Al2O3“背脊”处的内应力相对较低,同时由于没有陶瓷层的压制,生成的Al2O3起伏较大,并发生局部的Al2O3脱落。随氧化时间延长,由于Al元素沿晶界扩散较快,导致更多的γ′-Ni3Al在粘结层晶界处形成,粘结层中基本相β-NiAl向γ′-Ni3Al转变,改变了粘结层本身的热膨胀系数,引起热生长层中内应力变化

    • AgO超细粉末的制备及银的价态变化研究

      2011, 40(11):1961-1965.

      摘要 (1462) HTML (135) PDF 0.00 Byte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臭氧氧化硝酸银制备了高纯AgO超细粉末,利用差热法研究了AgO在不同温度下银的价态变化,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分析了AgO粉末的物相、形貌以及不同温度加热后粉末中银的价态变化。结果表明,制备的AgO超细粉末属于单斜晶系,AgO粉末呈棒状。AgO超细粉末经过加热后,其颜色发生明显变化,且随着加热温度升高,粉末中AgO含量逐渐减少,Ag2O含量先增加后减少,Ag含量逐渐增加。当温度高于350 ℃时,AgO全部分解,46.49%转化为Ag2O,53.51%转化为Ag,至400 ℃时全部分解成银。XPS高分辨结果表明,不同粉末中氧的结构明显不同,反映出粉末中相的变化

    • 固溶热处理对新型镍基粉末FGH98Ⅰ高温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011, 40(11):1966-1970.

      摘要 (1974) HTML (131) PDF 0.00 Byte (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新型镍基粉末高温合金 (FGH98Ⅰ)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固溶热处理, 采用热力学相计算、光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及化学相分析等研究了亚固溶和过固溶合金的析出相和显微组织,并综合分析了组织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 FGH98Ⅰ合金经1130 ℃亚固溶和1190 ℃过固溶处理后的析出相均为γ'、MC、M23C6和M3B2等,未发现TCP(拓扑密堆)相。FGH98Ⅰ合金亚固溶热处理后晶粒稍有长大,存在尺寸不同的初次、二次和三次γ′相;过固溶热处理合金的晶粒明显长大,存在单模分布的二次γ′相;前者由于晶粒较小使强度更高,后者因减小二次γ′相尺寸和消除初次γ′相,PPB(原始颗粒边界)和残余枝晶,提高了合金的高温塑性和持久性能,说明不同晶粒尺寸和γ′相特征是FGH98Ⅰ盘件获得双性能的关键因素

    • 低密度NbTiAlVZr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2011, 40(11):1972-1975.

      摘要 (1563) HTML (151) PDF 0.00 Byte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熔炼和压力加工研制了一种多元低密度NbTiAlVZr合金,合金密度为5.9 g/cm3,是目前难熔合金中密度最低的一种。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拉伸试验机对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合金室温平均抗拉强度为990 MPa,延伸率为16%,1100 ℃抗拉强度达到80 MPa,延伸率为44%。该合金是一种综合了固溶强化和第二相TiC纳米粒子弥散强化的新型铌合金,同时也是一种塑性好,可进行压力加工成型的低密度铌合金

    • Y, Nb对快速凝固TiAl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011, 40(11):1976-1980.

      摘要 (1908) HTML (147) PDF 0.00 Byte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元素Y和Nb对用熔体快淬法制备的TiAl基快速凝固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发现添加Y的快速凝固TiAl合金主要为等轴晶,主要组成相为α2和少量的γ相。随着Y含量的增加,γ相的含量增加,快速凝固TiAl合金的组织逐渐细化。不同Nb含量的快速凝固TiAl合金的组织为块状结构和层片状结构,主要由γ和α2两相组成,层片间距显著细化,为15~17 nm。快速凝固TiAl合金的硬度比其铸态合金显著提高

    • Ce基催化剂对2LiBH4/MgH2放氢性能的影响

      2011, 40(11):1982-1985.

      摘要 (1770) HTML (152) PDF 0.00 Byte (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球磨方法制备了2LiBH4/MgH2复合储氢材料体系,用XRD、FTIR和储氢性能测试手段等对复合体系结构和储氢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Ce基催化剂对复合体系放氢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结果表明:2LiBH4/MgH2复合物加热过程为明显的两步放氢,第1步主要发生MgH2的分解放氢;第2步为第1步生成的Mg与LiBH4发生放氢反应;添加Ce和CeF3都能提高2LiBH4/MgH2体系的放氢性能。Ce主要改善体系第2步放氢特性,CeF3对体系两步放氢反应均产生显著效果。添加5 mol% CeF3使2LiBH4/MgH2体系起始放氢温度降低约100 ℃,体系最大放氢量达到10.6% (质量分数, 下同);F-取代部分H-形成LiBH1-xFx,改善了LiBH4的分解特性,从而显著改善了2LiBH4/MgH2体系的放氢性能

    • CO2毒化对Pd膜表面状态与氢同位素渗透性能的影响

      2011, 40(11):1986-1989.

      摘要 (1604) HTML (129) PDF 0.00 Byte (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不同温度的CO2气氛中对Pd膜进行了毒化,将毒化后的Pd膜与氢气反应并测试其氢同位素渗透性能。采用XPS、SEM等检测了CO2在不同温度下对Pd膜毒化后的表面成分与形貌,并对比分析了吸氢前、后的Pd膜表面状态的变化,得出了CO2对Pd膜表面状态的影响规律,探讨了CO2气体的毒化机理。结果表明,CO2分子在Pd表面会解离成为C=O,C-O与O原子,随着温度升高,C=O减少,而C-O与O原子含量增加。当CO2毒化温度达到500℃时,Pd表面会生成PdO并伴有微孔出现,而C-O随温度升高能够稳定吸附于Pd表面。毒化后的试样在常温下进行吸氢反应后表面PdO消失,吸附O含量减少,多孔形貌得到改变。CO2毒化后,由于C-O与O原子在Pd表面吸附并占据了Pd膜表面的氢解离位,从而导致Pd膜透氘能力下降

    •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超细晶粒W-TiC复合材料

      2011, 40(11):1990-1993.

      摘要 (1872) HTML (136) PDF 0.00 Byte (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机械合金化和放电等离子烧结 (SPS)技术制备了纳米TiC颗粒弥散增强超细晶W-TiC复合材料,对超细晶W-TiC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室温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采用SPS工艺于1700 ℃下烧结1 min可获得烧结颗粒结合良好,致密度高达约98.6%的超细晶W-TiC复合材料。通过添加纳米TiC,不仅能抑制W晶粒的长大,还能促进W的致密化。当TiC的加入量为0.7%时 (质量分数, 下同)可获得晶粒尺寸为0.5 μm,抗弯强度和维氏硬度分别为1262 MPa, 6.45 GPa的超细晶W-TiC复合材料

    • 热机械处理对Ag-15Cu原位纤维复合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2011, 40(11):1994-1997.

      摘要 (1439) HTML (148) PDF 0.00 Byte (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包括热挤压、热处理及冷拉拔在内的热机械处理制备了Ag-15Cu原位纤维复合材料,其强度达到996 MPa并具有62%IACS的电导率。均匀化热处理及低温时效处理能有效提高材料的强化潜力,而在形变过程中的多次低温热处理即使在较大的应变条件下也能大大提高材料的电导率而强度没有降低。讨论了热处理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机理。

    • 退火温度对Ti-Ni-Cr低温超弹性合金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

      2011, 40(11):1998-2001.

      摘要 (1547) HTML (127) PDF 0.00 Byte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光学显微镜和拉伸试验研究了退火温度 (Ta) 对Ti-50.8Ni-0.3Cr合金显微组织和拉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原始态为拉拔纤维组织,退火时发生回复与再结晶。Ta =350~500 ℃时,为回复阶段,组织呈纤维状。Ta =550~590 ℃时,为再结晶阶段,纤维组织逐渐变成无畸变等轴晶粒,再结晶温度在570 ℃左右。Ta =600~800 ℃时,为晶粒长大阶段,显微组织呈粗大不均匀等轴晶。Ta对合金在低温 (8 ℃)下的拉伸行为有显著影响,随Ta升高,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临界应力先降低后升高;350~500 ℃退火态合金的加工硬化能力和抗拉强度大于550~700 ℃退火态合金,而后者的延伸率则显著大于前者。当Ta大于650 ℃后合金的延伸率因晶粒粗化而减小

    • 不同应力状态下TC6钛合金不同组织绝热剪切敏感性研究

      2011, 40(11):2002-2005.

      摘要 (1643) HTML (135) PDF 0.00 Byte (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TC6钛合金不同组织的圆柱试样和帽形试样分别进行应变率为103 s-1量级的动态压缩及动态剪切试验,结合力学响应及微观分析研究不同应力状态下TC6钛合金3种典型组织的绝热剪切敏感性。结果表明:在单轴压缩应力状态下,TC6钛合金3种典型组织绝热剪切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网篮组织、等轴组织、双态组织;在压剪复合应力状态下,3种典型组织在动态剪切时的绝热剪切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等轴组织、双态组织、网篮组织;应力状态不同,组织绝热剪切敏感性的差异实质上体现了组织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塑性变形能力及绝热剪切带在不同组织中扩展的难易程度

    • Mo-Nb合金单晶晶向测定和表征

      2011, 40(11):2006-2009.

      摘要 (1569) HTML (139) PDF 0.00 Byte (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一种金相和RO-XRD相结合的方法,快速、准确地测定Mo-Nb合金单晶的晶向,并对晶向品质做出精确的表征。所测Mo合金单晶,其(111)晶面衍射角的测试值与计算值基本一致,其晶向偏离角分别为0.73o和0.91o,与电子背散射衍射法测试的结果一致,晶向分散度仅为1o左右

    • 铀吸氘和氚的动力学同位素效应

      2011, 40(11):2010-2013.

      摘要 (1560) HTML (116) PDF 0.00 Byte (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反应速率分析方法,在高真空金属系统中测定了金属铀在恒容体系和150~300 ℃范围内吸收氘和氚的p-t曲线。由p-t曲线可知,在同一温度下,铀吸氚的速率与铀吸氘的速率基本相同;而随着温度的升高,由于解吸逆反应的影响,铀吸氚(氘)的反应速率降低。根据p-t曲线计算了吸气反应在不同温度的速率常数,得到铀吸氘和氚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2.8±0.3)和(–43.2±1.2) kJ·mol-1。从活化能数据可以看出,铀吸氘和氚的反应动力学同位素效应不明显

    • 熔盐电脱氧法制取Ti机理的研究

      2011, 40(11):2014-2017.

      摘要 (1622) HTML (140) PDF 0.00 Byte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低电压电解实验和不同阴极电解对比实验,并结合循环伏安曲线研究了熔盐电脱氧法制取金属Ti过程中阴极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没有金属Ca生成的情况下,TiO2阴极可以直接还原,生成低价钛氧化物。在正常电解的情况下,阴极进行的主要电极反应是TiO2的直接电还原反应,同时在阴极也存在一定的钙热还原反应,只是反应强度比较弱

    • AZ61镁合金轧制板材的腐蚀行为研究

      2011, 40(11):2018-2021.

      摘要 (1677) HTML (136) PDF 0.00 Byte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方法研究了AZ61镁合金轧制板材的表面、侧面、截面在模拟海水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3个面的腐蚀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AZ61镁合金轧制板材的表面、侧面、截面在模拟海水中的腐蚀均以孔蚀为主要特征;3个面腐蚀倾向由小到大的顺序为:表面<侧面<截面,耐蚀性能由优到劣的顺序为:表面>侧面>截面;造成3个面腐蚀行为及耐蚀性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轧制处理引起的材料微观组织的各向异性

    • 延性金属材料损伤变量的实验表征方法研究

      2011, 40(11):2022-2025.

      摘要 (1892) HTML (140) PDF 0.00 Byte (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微观损伤的宏观表征,采用各种实验方法对延性金属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宏观损伤变量进行表征。通过预拉伸变形的方法制备了6种不同真应变条件下的拉伸试样,并基于微小材料压缩试验机(MCT-W501)对不同预变形试样的压缩试验结果,分别采用显微硬度、弹性模量、韧性指标和电阻率等指标归一化表征了金属材料的韧性损伤,并就损伤变量的变化规律及所代表的物理含义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综合应用上述各损伤表征量并构造等效损伤曲线,能真实反映与解释延性金属材料的实际损伤过程

    • 薄片状TiNi合金/不锈钢激光微焊接接头组织特征

      2011, 40(11):2026-2029.

      摘要 (1424) HTML (125) PDF 0.00 Byte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微型脉冲激光对0.2 mm厚的薄片状TiNi形状记忆合金/不锈钢异种材料进行对接焊,研究了接头的微观组织特征。结果表明,以纯Ni丝为填充材料、以微型脉冲激光为热源可以实现TiNi合金/不锈钢异种材料的良好焊接。焊缝中心区为细小的等轴晶组织,主要元素为Ti、Ni、Fe。Ti元素的含量和不锈钢母材基本接近, Ni元素的含量略高于TiNi合金母材,远高于不锈钢母材,但TiNi合金母材一侧基本没有Fe元素。TiNi合金母材与焊缝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面区,宽度为10~20 μm,界面区有从不锈钢母材扩散而来的Fe、Cr元素。不锈钢母材与焊缝之间界面区的宽度较小,表现为界面线

    • 分子束外延生长InGaN量子点及其结构和光学特性

      2011, 40(11):2030-2032.

      摘要 (1787) HTML (128) PDF 0.00 Byte (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射频等离子体辅助分子束外延 (RF-MBE)技术在蓝宝石衬底上,外延生长了发光波长位于407 nm的InGaN量子点结构,研究了InN成核层技术对其结构和光学特性的影响。材料生长过程中采用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 (RHEED)进行了在位检测,通过原子力显微镜 (AFM),光致发光 (PL)等测试手段表征了InGaN量子点材料的结构和光学特性。结果表明,相对于直接在GaN层上自组织生长InGaN量子点,通过InN成核层技术可以获得高密度、高质量的InGaN量子点结构,量子点尺寸分布更加均匀,主要集中在35~45 nm之间;量子点的密度更高,可以达到3.2×1010/cm2;InN成核层上生长的InGaN量子点的PL发光峰强度为直接在GaN层上生长的InGaN量子点的2倍,发光峰的半高宽较窄,为10 nm

    • 射频等离子体制备球形钨粉的研究

      2011, 40(11):2033-2037.

      摘要 (1709) HTML (131) PDF 0.00 Byte (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射频等离子体球化处理工艺,以不规则形状钨粉为原料,制备了球形钨粉,并研究了加料速率和粉末粒度对粉末球化率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对球化处理前后粉末的形貌、物相和粒度分布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粒度在5.5~26.5 μm范围的不规则形状钨粉,经等离子球化处理后得到表面光滑、分散性好、球化率可达100%的球形钨粉。球化处理后,粉末的粒度略微增大。随加料速率的增加,钨粉的球化率降低。随着钨粉球化率的提高,粉末的松装密度和流动性得到显著改善。松装密度由6.80 g/cm3 提高到11.5 g/cm3,粉末流动性由14.12 s/50 g提高为6.95 s/50 g

    • 合金成分和工艺参数对镍基铸造高温合金GMR235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011, 40(11):2038-2041.

      摘要 (1587) HTML (124) PDF 0.00 Byte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微量元素(C, B, Zr)含量、浇注方式和热处理制度对镍基高温合金GMR235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热力学软件计算了合金平衡相图。结果表明:设计合金中主要的平衡相为γ′相、M6C碳化物、一次碳化物MC相、M3B2硼化物、M23C6和γ相基体。C含量为0.18%(质量分数)时铸态合金具有较好的持久性能和高温拉伸性能。添加合金元素B、Zr可明显提高合金的持久寿命、改善持久塑性,抑制碳化物析出,并使碳化物颗粒细化。铸模温度为800 ℃、出钢温度为1420 ℃时,合金的综合性能最优。经过5 h时效后,合金高温持久寿命明显升高且保持了铸态时的塑性。随着时效时间延长,γ′相粗化使合金高温抗拉伸强度降低

    • 温度对钛精矿熔盐电解制备钛铁合金的影响

      2011, 40(11):2043-2046.

      摘要 (1700) HTML (140) PDF 0.00 Byte (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CaCl2 熔盐中,以钛精矿为阴极,电解制备了钛铁合金,并对产物进行了XRD和SEM检测。对比不同温度下电解产物的结果表明,温度对扩散合金化过程影响显著,不同温度下电解产物的物相和结构有明显不同。850 ℃下电解的最终产物是颗粒大小为1 μm的TiFe2和Ti离散球型结构,而900 ℃下电解的最终产物是颗粒大小为3 μm的TiFe空间网状结构

    • 热轧温度对NZ2合金力学行为的影响

      2011, 40(11):2047-2050.

      摘要 (1495) HTML (144) PDF 0.00 Byte (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单向拉伸和对称拉压循环变形方法 (R=emin/emax=–1),研究了不同热轧温度 (650, 700和800 ℃)、不同取向(平行于轧向和垂直于轧向)、不同试验温度 (室温和375 ℃高温) 条件下NZ2合金板材试样的拉伸、低周疲劳性能。通过对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以及疲劳寿命曲线的分析和讨论,得出NZ2合金在650 ℃热轧能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 WO3气敏材料的制备及H2敏感性能

      2011, 40(11):2051-2054.

      摘要 (1451) HTML (132) PDF 0.00 Byte (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简易水热法并通过控制原料Na2WO4·2H2O和盐酸的配比制备了六方相WO3纳米棒及斜方相WO3纳米颗粒气敏材料,并用丝网印刷法将WO3材料制备成气敏元件。测试了气敏元件在200~350 ℃对低浓度 (5~100) μL/L H2的气敏性能。结果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响应-恢复特性、重复性和稳定性。当n(Na2WO4·2H2O):n(HCl) = 1: 2时,材料具有最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在该测试温度和H2浓度范围内,随温度和H2浓度的升高,材料的灵敏度呈上升趋势

    • 反相微乳液中纳米金的可控合成及其机理研究

      2011, 40(11):2055-2059.

      摘要 (2008) HTML (131) PDF 0.00 Byte (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AOT/正庚烷/氯金酸反相微乳液中,用水合肼作为还原剂制备了纳米金粒子, 用紫外-可见光谱和透射电镜进行分析,系统地研究了水和表面活性剂摩尔比 (ω=nH2O/nAOT)以及氯金酸浓度对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 制备的纳米金粒子粒径在4~12 nm、单分散性好。纳米金粒径与ω值存在线性关系。氯金酸的浓度对粒径的影响比较复杂, 随着浓度增大, 粒径先减小后增大。用FT-IR红外光谱解释了AOT的磺酸基对纳米金粒子表面有强烈的吸附作用,从而对合成的纳米金粒子有着很强的保护作用

    • 颗粒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2011, 40(11):2060-2064.

      摘要 (1443) HTML (143) PDF 0.00 Byte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颗粒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对TiAl基复合材料基体和增强颗粒的选择,TiB2、Al2O3等颗粒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和力学性能进行了重点讨论,并阐述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及发展方向

    • 钼精矿及烟道灰中铼的测定

      2011, 40(11):2065-2069.

      摘要 (1444) HTML (133) PDF 0.00 Byte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钼精矿及烟道灰中铼的酸溶-萃取光度测定法。对溶样、萃取分离、显色、测定等条件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确定了铼的最佳测定条件。运用此法进行钼精矿及烟道灰中铼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 (n=11)均小于3.5%。经与其他实验室不同分析方法 (ICP-AES标准加入法、碱熔-萃取光度法)进行数据比对,结果令人满意

    • ZrCr2合金对TiV1.1Mn0.9Ni0.5电极合金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2011, 40(11):19101915.

      摘要 (1472) HTML (149) PDF 0.00 Byte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两步熔炼法制备TiV1.1Mn0.9Ni0.5-ZrCr2复合电极合金。XRD、EDS、ICP及EIS等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合金具有与母体合金相同的双相结构,但是两相的特征参数以及复合合金电极的热力学特性均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组分合金在复合过程中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复合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达到457.2 mAh/g;循环稳定性、荷电保持率和高倍率放电等动力学性能均得到显著改善;1000 mA/g放电电流密度时,复合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是由电极/电解质界面上的电化学反应和合金体内氢的扩散混合控制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刊期浏览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