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 2011年第40卷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s-Forged TiAl Alloy with β Phase

      2011, 40(9):1505-1509.

      摘要 (1767) HTML (135) PDF 0.00 Byte (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包套锻造技术成功制备Ti-45Al-5.4V-3.6Nb-0.3Y合金锻饼,并研究热处理对该合金锻饼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通过热处理得到3种不同的组织形态,分别为双态、近层片、和全层片组织,分析热处理过程中合金组织的演变规律,并对不同组织形态的合金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发现,双态组织的合金具有最好的室温塑性,其值可达1.35%,近层片组织的合金具有较高的室温强度,屈服强度为605.31 MPa,断裂强度为665.75 MPa

    • A Novel Way to Fabricate Fe Doped TiO2 Nanotubes by Anodization of TiFe Alloys

      2011, 40(9):1510-1513.

      摘要 (1737) HTML (141) PDF 0.00 Byte (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在乙二醇和NH4F混合电解液中通过阳极氧化Ti-xFe合金制备自组装、高度有序的Ti-Fe-O纳米管阵列薄膜,以及该薄膜的Uv-Vis (200-1000 nm)光响应性能。薄膜形貌的关键影响因素为Fe含量。随着Fe含量的增加,纳米管阵列的表面越平整,而纳米管的底部越无序。GAXRD和光响应测试表明,Fe成功地掺杂在纳米管层中,并导致纳米管具有明显的可见光响应。利用该工艺在Ti-12Fe合金表面制备的样品在可见光谱范围内具有大的光响应能力

    • Kinetics of Hydrogen Absorption in Ti-V-Cr Burn-Resistant Alloy

      2011, 40(9):1514-1518.

      摘要 (2030) HTML (145) PDF 0.00 Byte (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Ti40合金在550~700 °C温度区间的吸氢动力学,初始氢压为15.88~45.88 kPa。研究表明,Ti40合金初始吸氢温度为515 °C,吸氢时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随着温度和初始氢压的增加而缩短,而吸氢速率和平衡氢压随着温度和初始氢压的增加而增加。在低温时,吸氢过程包括3个阶段:Ⅰ孕育期,Ⅱ第1吸氢阶段和Ⅲ第2吸氢阶段。在相同温度下,不同阶段的速率常数遵循以下关系:kⅡ>kⅠ>kⅢ。在相同阶段,速率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吸氢过程中第1和第2吸氢阶段的激活能分别为73.3和 29.6 kJ/mol。第2吸氢阶段的速率控制步骤为氢在β-Ti中的扩散

    •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Reaction Mechanism of Ti-V Multiphase Alloy at High Temperature

      2011, 40(9):1519-1521.

      摘要 (1691) HTML (143) PDF 0.00 Byte (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333 K时Ti0.17Zr0.08V0.35Cr0.1Ni0.3 合金的循环稳定性和高温倍率放电性能。333 K时,当放电电流密度为60 mA/g时,Ti0.17Zr0.08V0.35Cr0.1Ni0.3合金第1次放电容量为450 mAh/g。随着充放电循环的进行,放电容量迅速降低。当放电电流密度为2400 mA/g,截止电压为0.6 V时,Ti0.17Zr0.08V0.35Cr0.1Ni0.3合金的放电容量仍达到160 mAh/g。并详细探讨影响以上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因素

    • Structure Evolution and Creep Behavior for a Nickel-Base Single Crystal Alloy along [011] and [001] Orientations

      2011, 40(9):1522-1525.

      摘要 (1544) HTML (92) PDF 0.00 Byte (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980 ℃,200 MPa拉伸蠕变期间[001]和[011]取向镍基单晶合金中γ′相的形貌演化及蠕变特征,在相同拉伸条件下晶体取向的变化对合金的应变和应变速率产生明显影响。结果表明:沉淀相的定向粗化方向取决于合金的晶体取向,沿[001]取向拉伸,γ′相从最初的立方形态转化为与拉伸应力轴垂直的筏形;当拉伸轴平行于[011]取向时,γ′ 相沿[010] 和[100] 方向扩散生长,演化成与拉伸轴倾斜45o角的筏形。[011]取向合金的蠕变强度随其基体通道宽度的增大而快速下降,蠕变前期[001]与[011]取向的应变速率相近,蠕变后期合金表现出明显的蠕变各向异性

    • Recrystallization of Ni-5%W Alloy Substrates by Reel-to-Reel Method

      2011, 40(9):1526-1529.

      摘要 (1671) HTML (140) PDF 0.00 Byte (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轧制态Ni-5%W(原子分数)合金基带短样品在不同温度退火的结果,对Ni-5%W合金长带进行了辊到辊退火处理。分析不同温度下退火后的硬度,通过X射线极图法评价再结晶织构,采用光学显微镜分析基带的微观结构,讨论退火温度对再结晶织构的影响,考察短带与长带再结晶织构的差异。结果发现:长带和短带都具有很强的立方织构

    • TA2工业纯钛表面搅拌摩擦加工组织及性能

      2011, 40(9):1530-1533.

      摘要 (1845) HTML (130) PDF 0.00 Byte (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TA2工业纯钛成功实现了搅拌摩擦加工(Friction Stir Processing, FSP),研究FSP后搅拌区、热机影响区、热影响区组织特征,对比分析FSP加工区与母材的显微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TA2工业纯钛表面经FSP后,搅拌区晶粒发生了剧烈的塑性变形、混合和破碎,实现组织结构的致密化、均匀化和细化;加工区平均硬度相对母材提高37.5%,当摩擦磨损圈数分别为1000、1500、2000 r时,摩擦磨损质量损失分别比母材减少31.4%、36.6%和46.4%,经FSP后TA2工业纯钛表面硬度和抗摩擦磨损性能明显提高

    • Ti3Al基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及加工图

      2011, 40(9):1534-1539.

      摘要 (1526) HTML (155) PDF 0.00 Byte (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THERMECMASTER-Z热模拟试验机对Ti3Al基合金进行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试验,基于动态材料模型的加工图技术研究该合金在950~1350 ℃和0.001~10 s-1范围内的高温变形特性,并优化出其适宜的高温变形参数范围。结果表明,在应变速率较高(≥0.05 s-1)时,变形多处于失稳区域。在变形温度为950~1100 ℃,应变速率为0.05~10 s-1区域,发生了绝热剪切和局部流动现象;在变形温度为1100~1350 ℃,应变速率为0.1~10 s-1区域发生了β组织的不均匀变形。在变形温度为1250~1350 ℃,应变速率低于0.01 s-1时,变形组织粗大,其变形机制为动态回复。在变形温度为1100~1180 ℃,应变速率为0.001~0.015 s-1时,功率耗散效率多大于0.55,变形组织中出现了亚晶;在温度为970~1010 ℃,应变速率为0.001~0.01 s-1时,功率耗散系数大于0.5,其变形机制可能为超塑性成形,这2个区域为Ti3Al基合金适宜的热变形工艺参数范围

    • 激光拉曼测量SiC(f)/Ti-22Al-26Nb复合材料界面残余应力

      2011, 40(9):1540-1543.

      摘要 (1831) HTML (136) PDF 0.00 Byte (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激光拉曼方法直接测量SiC(f)/Ti-22Al-26Nb复合材料中SiC纤维表面C涂层的拉曼吸收光谱,由此计算出复合材料的残余应力,并对复合材料的残余应力进行有限元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界面反应层起到降低残余应力的作用,反应层越厚残余应力降低值越大,试验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 铸态Ti-46Al-6(Cr, Nb, Si, B)合金的高温流变行为及其组织演变

      2011, 40(9):1544-1549.

      摘要 (1538) HTML (125) PDF 0.00 Byte (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3次真空自耗熔炼的Ti-46Al-6 (Cr, Nb, Si, B) (at%) (以下简称G4合金)合金为对象,采用恒温等应变速率热模拟压缩试验研究G4合金在1050~1250 ℃及0.001~1 s-1应变速率下的高温流变行为和组织演变。结果表明,在高温变形过程中,G4合金呈现先硬化后软化的流变行为特征,组织由粗大的铸态γ+γ/α2近片层组织演变为细小的近等轴γ+α2组织;造成G4合金流变软化和组织演变的主要原因是动态再结晶(DRX)。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是影响G4合金高温流变和组织演变的2个主要因素。铸态G4合金在高温下的变形机制以γ/α2层片晶团的扭折、弯曲、球化和DRX以及γ晶粒的拉长、破碎和DRX为主,孪生变形也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其最佳高温塑性变形温度为1150 ℃,应变速率应不大于0.1 s-1

    • 不同酸处理对钛基体性能的影响

      2011, 40(9):1550-1554.

      摘要 (1610) HTML (135) PDF 0.00 Byte (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在保持酸度和温度一致的条件下分别用草酸、硫酸及盐酸对TA2钛基体进行刻蚀处理,研究不同种类酸处理对钛基体及后续电极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钛基体在草酸和硫酸中的质量损失率要大于在盐酸中的损失率。金相及SEM观察表明:草酸对钛基体刻蚀效果最好,刻痕细致均匀。强化寿命测试结果显示:经草酸处理后的Sn-Sb氧化物涂层钛基电极强化寿命最长。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3种酸刻蚀过后的Sn-Sb氧化物涂层电极的析氧电位基本相同,表明酸刻蚀对于该电极的析氧电位影响不大

    • TiC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细观动态力学性能

      2011, 40(9):1555-1560.

      摘要 (1840) HTML (145) PDF 0.00 Byte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不动点迭代法提出宏细观多尺度计算方法对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静动态力学性能进行研究。采用该多尺度计算方法可以将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与材料的微观结构相联系,通过迭代法从宏观角度为单胞模型提供真实的物理边界条件,将该边界条件施加到单胞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可最终获得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在与试验结果比较的基础上,预测颗粒形状、颗粒的体积分数、颗粒大小以及界面强度对TiC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为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 TC6钛合金高温准静态与室温动态变形条件下微结构演化对比

      2011, 40(9):1561-1564.

      摘要 (1867) HTML (134) PDF 0.00 Byte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及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技术,对TC6钛合金试样进行高温准静态(0.01 s-1)压缩试验及室温高应变率(103 s-1)剪切试验,通过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对比研究2种变形条件下材料微结构演化特点。结果表明:在2种变形条件下材料微结构演化显著不同。在高温准静态条件下变形时,TC6钛合金微结构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等轴状α相变形为板条状→板条状α相断裂,同时出现动态再结晶晶粒→动态再结晶晶粒长大→发生α/β相变;在高应变率加载条件下变形时,TC6钛合金微结构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等轴状α相变形为板条状→位错的快速运动,板条状α相变形为更为细长狭窄的长条状→长条状α相断裂,同时出现少量动态再结晶晶粒;在2种变形条件下,TC6钛合金均发生了动态再结晶,但高温准静态下,动态再结晶晶粒较多且发生长大,尺寸为3~5 μm,而高应变率加载条件下形成的动态再结晶晶粒较少且没有长大,尺寸为0.1~0.2 μm

    • 硼含量及冷却速度对TiAl合金十字形铸件组织的影响

      2011, 40(9):1565-1567.

      摘要 (1599) HTML (157) PDF 0.00 Byte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真空感应磁悬浮熔炼法制备Ti-47Al-2Cr-2Nb-xB (x=0,0.15,0.8,1.5) (at%)十字形不同壁厚(2、5、10、20 mm)的铸件。借助体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铸件的组织进行分析,研究硼含量和冷却速度对铸件硼化物形态、晶粒细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硼含量越高,冷却速度越快,细化效果越好。随着硼含量的增加,硼化物的形态从弯曲条带状逐渐转变为短棒状或片状。Ti-47Al-2Cr-2Nb-0.8B铸件硼化物尺寸随冷却速度的降低而减小,Ti-47Al-2Cr-2Nb-0.15B和Ti-47Al-2Cr-2Nb-1.5B铸件硼化物随冷却速度的变化规律不明显

    • 真空感应重熔NiTi形状记忆合金室温拉伸力学性能

      2011, 40(9):1570-1573.

      摘要 (1703) HTML (128) PDF 0.00 Byte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真空感应熔炼炉制备NiTi合金,并对重熔后的合金进行不同制度热处理。研究NiTi形状记忆合金边角料重熔合金不同温度时效后的室温拉伸力学性能。结果表明,NiTi形状记忆合金边角料重熔后,其室温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断后延伸率略有增加,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对应的形状回复率降低;合金塑性变形能力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变差;合金中R相重新取向所提供的延伸率从总体上看比由单质原材料一次熔炼而成的合金要高

    • 一种[011]取向镍基单晶合金拉伸蠕变中的组织演化

      2011, 40(9):1574-1579.

      摘要 (1621) HTML (128) PDF 0.00 Byte (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1040 ℃,137 MPa下对[011]取向镍基单晶合金进行蠕变曲线测定,采用SEM观察热处理及蠕变后样品不同晶面的组织形貌,研究了[011]取向镍基单晶合金在蠕变期间的组织演化特征,并分析了组织演化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取向差为4°的[011]取向镍基单晶合金经完全热处理后,组织是立方γ′相以共格方式嵌镶在γ基体相中,并沿<100>取向规则排列;在拉伸蠕变期间,合金中γ′相转变成与[001]取向平行的纤维状筏形组织。由于施加拉伸载荷,使立方γ¢相中的(100)晶面及γ基体相承受挤压力,可排斥较大半径的Al、Ta原子,而在(001)晶面产生较大的晶格扩张应变,可诱捕较大半径的Al、Ta原子,因而促使γ′相沿[001]取向定向生长成为纤维状筏形组织。在外加应力作用下,不同晶面γ′/γ两相界面的应变能密度变化是促使发生元素扩散和γ′相定向粗化的驱动力

    • 钨丝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及断裂特性

      2011, 40(9):1580-1583.

      摘要 (2012) HTML (154) PDF 0.00 Byte (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渗流铸造的方法制备出Wf/Cu82Al10Fe4Ni4复合材料,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和扫描电镜(SEM)研究其动态压缩行为及断裂特性。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紧密,受冲击时体现出良好的界面结合强度;在应变率为2000 s-1下动态压缩材料发生部分塑性变形,局部表面出现裂纹;在应变率为3000 s-1下动态压缩材料的动态压缩强度达到2500 MPa,材料内部出现钨丝劈裂、钨丝弯曲断裂以及基体合金断裂3种破坏模式。同时,在材料的断裂面上出现大量熔化带,分析认为熔化是随着应变率的提高而出现的,它改变了复合材料的断裂方式,加速了Wf/Cu82Al10Fe4Ni4复合材料的整体失效

    • 钨含量和摩擦条件对掺钨DLC涂层摩擦性能的影响

      2011, 40(9):1584-1588.

      摘要 (1529) HTML (148) PDF 0.00 Byte (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考察钨含量和摩擦条件对掺钨DLC涂层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钨含量的增加,DLC涂层摩擦系数明显增加;钨含量为3.1%(原子分数)的掺钨DLC涂层的耐磨性最好。在干摩擦条件下,低钨含量的DLC涂层摩擦系数随着载荷的增加而有所增加,高钨含量的DLC涂层在高载荷时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高钨含量的DLC涂层的摩擦系数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加,但转速对纯DLC涂层的摩擦系数影响很小。掺钨DLC涂层的磨损主要是由Si3N4球压入试样表面时涂层在变形过程中的微观断裂和剥落引起的

    • AZ91D镁合金电偶腐蚀的扫描Kelvin探针研究

      2011, 40(9):1589-1593.

      摘要 (1719) HTML (146) PDF 0.00 Byte (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扫描Kelvin探针技术(SKP)研究AZ91D镁合金与316L不锈钢偶接件在盐雾试验中电偶腐蚀规律。通过在中性盐雾试验不同周期的表面腐蚀形貌的观察和伏打电位分布图的测量结果分析表明,AZ91D镁合金电偶腐蚀效应与偶接阴阳极的伏打电位差密切相关,AZ91D镁合金与316L不锈钢偶接件存在较大的电位差(约为–1.28 V),其电偶腐蚀效应非常显著。在盐雾试验初始阶段,腐蚀主要发生在偶接界面AZ91D镁合金一侧,该腐蚀区域的伏打电位增加幅度较大,而316L不锈钢受到保护没有发生明显腐蚀。随着盐雾试验时间的延长,AZ91D镁合金腐蚀加快,腐蚀产物覆盖区域不断扩大,24 h盐雾试验后,偶接件的平均伏打单位差由原始的–1.29 V增加到–1.53 V,AZ91D镁合金的电偶腐蚀效应加大。由于AZ91D镁合金在盐雾中生成的腐蚀产物对基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当腐蚀产物不断增加并覆盖表面,偶接件的电位差减小导致AZ91D镁合金的电偶腐蚀效应降低

    • Gd对Mg9AlZnY镁合金消失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011, 40(9):1594-1599.

      摘要 (1558) HTML (127) PDF 0.00 Byte (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Mg9AlZnY合金基础上添加不同含量Gd元素,采用消失模铸造成形,研究其组织性能变化。结果发现,随着Gd含量的增加,Mg9AlZnY合金中的β-Mg17Al12相形成数量显著减少,并由连续网状结构转变为断续状和颗粒状结构。含Gd的Mg9AlZnY合金组织主要由α-Mg固溶体、β-Mg17Al12相和分布在α-Mg晶界的少量棒状Al2Y相和块状Al2Gd相组成。Al2Y和Al2Gd相热稳定性好,在高温下对晶界具有钉扎作用,防止晶界滑移,提高了晶界的高温强度。当Gd含量在0.9%(质量分数)左右时,经T6热处理后室温的抗拉强度为235 MPa,200 ℃高温抗拉强度为156 MPa,分别比Mg9AlZnY合金提高了11.9%和28.9%

    • Al基钎料钎焊镁合金AZ31B接头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

      2011, 40(9):1600-1604.

      摘要 (1785) HTML (131) PDF 0.00 Byte (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连接变形镁合金AZ31B,以Al基钎料对变形镁合金AZ31B进行高频感应钎焊。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能谱等分析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及钎缝物相,测试钎焊接头的力学性能及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在钎焊过程中熔融的Al基钎料与固态的AZ31B母材发生强烈的合金化作用,原始钎料中均一的Mg32(Al,Zn)49相在钎焊后完全消失,同时在钎缝中生成α-Mg、β-Mg17(Al,Zn)12相。钎焊搭接接头的平均抗剪强度达到44 MPa,对接接头的平均抗拉强度达到71 MPa。接头的断裂形式为沿晶脆性断裂,断裂产生在β-Mg17(Al,Zn)12硬脆相处

    • 微观相场法研究沉淀早期两相竞争对筏化的影响

      2011, 40(9):1605-1609.

      摘要 (1557) HTML (123) PDF 0.00 Byte (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微观相场动力学模型,研究沉淀早期不同成分Ni-Al-V合金时效时有序相的生长和组织生长方向的变化。结果表明:沉淀早期有序相间的竞争生长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合金的形貌及生长方向。在一定的温度、应力场作用下,Al含量较低时,DO22有序相先析出,DO22相颗粒数量较多、尺寸较小,有序相的筏化不明显,合金整体上无显著的筏化现象;Al含量稍高时,L12相先析出,DO22相颗粒数量较少、尺寸较大,组织在[010]方向上发生一定程度的择优生长;Al含量较高时,L12相先析出,DO22相颗粒数量继续减少、尺寸继续增大,组织在[100]方向上显示出较强的筏化趋势;较低温度时效的合金L12有序相析出提前,组织的筏化趋势较弱

    • XRD研究Fe、C掺杂对He离子注入Al表面晶格畸变的影响

      2011, 40(9):1610-1615.

      摘要 (2156) HTML (141) PDF 0.00 Byte (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离子注入技术实现了Al表面Fe、C元素的掺杂,并用XRD研究Fe、C掺杂对He离子注入Al表面晶格畸变的影响。结果发现,预先掺杂的Fe、C在Al表面的晶格畸变中扮演重要角色,且影响程度与掺杂剂量有关。随着预先掺杂Fe剂量的增大,Al表面晶格畸变量先减小后增加,表明小剂量的Fe掺杂有助于降低He离子注入引起的晶格畸变。C掺杂后能进一步降低预先掺杂Fe引起的晶格畸变,降低程度随C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可见,小剂量的Fe和高剂量的C共掺杂能有效降低He离子注入后Al表面的晶格畸变

    • Gra./Cu和CNTs/Cu复合材料的截流值与阴极斑点研究

      2011, 40(9):1616-1620.

      摘要 (1569) HTML (142) PDF 0.00 Byte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石墨铜复合材料(Gra./Cu)和碳纳米管铜复合材料(CNTs/Cu),研究2种铜基复合材料的真空电弧截流现象和阴极斑点特性。结果表明,与Gra./Cu相比,CNTs/Cu在真空放电过程中电弧更加稳定,且分散性好,截流值小;在正对阳极处CNTs/Cu的真空电弧烧蚀坑明显比Gra./Cu的细小,灼痕直径约为0.1~5 μm,分布面积也较小,而Gra./Cu的灼痕直径为10~100 μm;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在电击穿过程中阴极斑点的运动呈一种随机的、突变式的跳跃,而且选择性发生在Cu相上,Cu相被消耗。总之,CNTs/Cu比Gra./Cu具有更高的耐电弧烧蚀能力,CNTs的加入可以有效地增加铜基复合材料的电弧稳定性和降低截流值

    • Fe含量对钼铜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011, 40(9):1621-1624.

      摘要 (1485) HTML (148) PDF 0.00 Byte (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熔渗法制取不同Fe含量的Mo-Cu合金。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EDS)仪分析不同Fe含量的Mo-Cu合金的显微组织及Fe元素的分布,研究Fe含量对Mo-Cu合金的致密度、热导率、电导率、硬度以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Fe (质量分数)使Mo-Cu合金的致密度和硬度提高,但是导电和导热性能降低。微观分析表明,添加活化元素Fe后合金显微组织更加致密,Cu呈网状分布,Mo骨架烧结颈变大,但Fe含量过多时,不利于合金性能的提高

    • Fe/Co比对FeCoBSiNb系大块非晶合金晶化行为的影响

      2011, 40(9):1625-1628.

      摘要 (1670) HTML (132) PDF 0.00 Byte (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Kissinger、Ozawa和MKN法研究Fe/Co比例变化对(FexCo1-x)72B19.2Si4.8Nb4系大块非晶合金晶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x在0.3~0.7之间变化时,所制备的直径为2 mm的(FexCo1-x)72B19.2Si4.8Nb4系合金棒为完全非晶结构;玻璃转变温度Tg、晶化温度Tx及晶化峰值温度Tp随加热速率的增大均向高温区移动;用Kissinger法、Ozawa法和MKN法测定的非晶合金激活能结果非常接近,其中Kissinger法和MKN法测得的结果稍大,且都呈现出Ex>Ep>Eg的规律性;随着Fe含量的增加,晶化激活能Ex先增大后减小,而阶段晶化激活能Eo最大值呈下降趋势

    • TOA-煤油-KCN分散支撑液膜体系中Au(Ⅲ)的传输

      2011, 40(9):1629-1631.

      摘要 (1398) HTML (137) PDF 0.00 Byte (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聚偏氟乙烯膜(PVDF)为支撑体,煤油为膜溶剂,三正辛胺为流动载体,研究分散支撑液膜体系中金属Au(Ⅲ)的传输行为;考察料液相酸度、分散相膜溶液与解析液体积比、解析相中KCN浓度以及不同的解析剂对Au(Ⅲ)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料液相盐酸浓度为2.0 mol/L, 分散相中膜溶液与解析液体积比为40:20, 用KCN作解析剂,KCN浓度为0.5 mol/L时,该分散支撑液膜体系对金属Au(Ⅲ)具有很好的传输作用

    • 新型β钛合金Ti-25Nb-10Ta-1Zr-0.2Fe的固溶时效行为

      2011, 40(9):1633-1637.

      摘要 (1958) HTML (154) PDF 0.00 Byte (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一种新型生物医用亚稳定β钛合金,合金成分为Ti-25Nb-10Ta-1Zr-0.2Fe (质量分数),采用真空自耗电弧熔炼制备合金锭坯,研究合金的固溶时效行为。通过X射线衍射 (XRD)仪,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合金的相组成及微观组织。测量合金时效后的抗拉强度和不同时效时间的硬度。结果表明:800 ℃,1 h固溶后合金得到马氏体α″相,400 ℃下时效,短时间即得到ω相和β相。ω相为脆性相,大量ω相的产生使合金的硬度值提高很多,但是强度值相比较冷轧态下降明显,使得材料断裂方式变为脆性断裂。合金在72 h时效后ω相仍然保持较多量

    • 稀土Ce掺杂Ti/Sb-SnO2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及应用

      2011, 40(9):1638-1642.

      摘要 (1676) HTML (146) PDF 0.00 Byte (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热分解法制备Ti/Sb-SnO2电极和Ti/Sb-SnO2/Ce电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仪和电化学实验技术对电极的表面形貌、物相组成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i/Sb-SnO2电极表面形成了SnO2晶胞,经稀土Ce改性后SnO2晶粒明显细化,SnO2衍射峰强度变强且峰形宽化。Ti/Sb-SnO2/Ce电极峰电流值最大、表面稳定性增强和催化活性明显提高。在最佳工艺条件下,Ti、Ti/Sb-SnO2和Ti/Sb-SnO2/Ce电极对橙黄G目标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46.6%、61.9%和94.9%,且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速率常数分别为0.0289、0.0633、0.1971 min-1,Ti/Sb-SnO2/Ce电极的速率常数分别是Ti/Sb-SnO2电极的3倍,Ti电极的7倍,表明在电极表面涂层中掺杂稀土元素Ce可有效提高电极的性能

    • 溶胶-喷雾干燥超细/纳米晶W-20Cu复合粉末的烧结行为

      2011, 40(9):1643-1647.

      摘要 (1353) HTML (132) PDF 0.00 Byte (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喷雾干燥-氢气还原法制备超细/纳米晶W-20Cu(质量分数, %)复合粉末,粉末压坯直接从室温推入高温区烧结不同时间后直接取出水淬,研究其烧结致密化和显微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超细/纳米晶W-20Cu粉末在1000 ~1200 ℃烧结时发生迅速致密化。粉末压坯在1200 ℃烧结60 min,其材料致密度已达到96.4%。1420 ℃烧结90 min时致密度达到99%以上。1100~1420 ℃烧结时其烧结致密化活化能不断减小,从1100 ℃时的276.3 kJ/mol减小到1420 ℃时的29.1 kJ/mol。当温度低于1200 ℃时,W晶粒长大不明显,当温度超过1300 ℃时,W晶粒开始有明显长大。随温度的升高W晶粒发生显著球形化,1420 ℃烧结时发现其晶粒长大符合G3=kt的Ostwald机制,此时晶粒长大动力学系数K仅为0.024 μm3/min

    • 快淬纳米晶/非晶Mg2-xLaxNi (x=0~0.6)合金的电化学贮氢性能

      2011, 40(9):1648-1652.

      摘要 (1728) HTML (144) PDF 0.00 Byte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铸造及快淬工艺制备Mg2Ni型Mg2-xLaxNi (x= 0, 0.2, 0.4, 0.6)贮氢合金。用XRD、SEM、HRTEM分析铸态及快淬态合金的微观结构。结果发现,在快淬无La合金中没有出现非晶相,但快淬含La合金显示了以非晶相为主的结构。用DSC研究快淬合金的热稳定性,表明La的含量及快淬对非晶相的晶化温度影响很小。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铸态合金的放电容量随L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快淬态合金的放电容量随La含量的变化有极大值。La替代Mg显著地提高了铸态及快淬态合金的循环稳定性。

    • HCS+MM法制备镁基复合储氢材料结构及储氢性能

      2011, 40(9):1653-1657.

      摘要 (1416) HTML (141) PDF 0.00 Byte (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氢化燃烧合成法制备Mg95Ni5-x%TiFe0.8Mn0.2Zr0.05(x=0, 10, 20, 30)(质量分数)复合物,然后将氢化燃烧合成产物进行机械球磨得到镁基复合储氢材料。采用XRD、SEM、EDS及PCT研究材料的相结构、表面形貌、颗粒化学成分以及吸放氢性能。研究表明,添加30% TiFe0.8Mn0.2Zr0.05合金形成的复合物具有最佳的综合吸放氢性能:在373 K,50 s内基本达到饱和吸氢量4.11% (质量分数);在493和523 K,1800 s内放氢量分别为1.91%和4.3%;其起始放氢温度为420 K,与Mg95Ni5相比降低了20 K,吸放氢性能的改善与复合物的组织结构密切相关。此外,TiFe0.8Mn0.2Zr0.05的加入改善了复合物的放氢动力学性能

    • 偏滤器第一壁W/Cu FGM的热应力模拟与优化设计

      2011, 40(9):1658-1661.

      摘要 (1804) HTML (131) PDF 0.00 Byte (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有限元ANSYS软件对偏滤器第一壁W/Cu FGM进行热应力模拟分析,并对其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梯度层应力较无梯度层时得到了极大的缓和,最大等效应力值降低58%。最优化的梯度层层数为5,Cu浓度分布指数为0.4;同时在10 MW/m2的表面热流冲击下,表现出较好的抗热冲击能力

    • Mg-0.5%Zn-0.5%Zr-RE合金的时效强化研究

      2011, 40(9):1662-1666.

      摘要 (1530) HTML (152) PDF 0.00 Byte (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挤压制备的Mg-0.5%Zn-0.5%Zr-RE合金进行T5、T6热处理后,进行拉伸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T6处理的合金屈服强度稍低于T5,抗拉强度达到313 MPa, 高于T5处理的289.5 MPa。金相显微组织观察表明,合金经T5处理仍保留着挤压状态的组织特征;TEM结果表明,合金在T6时的强化主要与2种过渡相β″和β′脱溶并与位错的相互作用有关,520 ℃,2 h固溶+200 ℃时效时,Mg-0.5%Zn-0.5%Zr-2.2%Nd-4.0%Y合金的脱溶序列为:SSSS→β″→β′→β

    • 原位晶态相增强Mg-Cu-Dy非晶基块状复合材料

      2011, 40(9):1667-1670.

      摘要 (1532) HTML (144) PDF 0.00 Byte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铜模喷铸法制备出直径为3 mm的原位Mg晶态相增强块状Mg70Cu17Dy13非晶基复合材料,对Mg-Cu-Dy类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g70Cu17Dy13非晶基复合材料受压时产生加工硬化并获得最大抗压强度为702.38 MPa和塑性变形率为0.81%。这缘于其中Mg相有效的承载能力、塑性变形能力及Mg相对剪切带及裂纹扩展的有效抑制作用,可从其剪切变形、断裂方式和断裂面上密集的熔滴及凸凹不平得到证实

    • 热等静压处理对铀表面铝镀层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2011, 40(9):1671-1675.

      摘要 (1752) HTML (133) PDF 0.00 Byte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热等静压(HIP)技术对铀表面铝镀层进行处理,利用电化学测试技术、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能谱(EDS)对样品在50 μL/L Cl-的KCl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 ℃, 0.5 h, 60 MPa HIP处理的铝镀层耐腐蚀性能优于未处理镀层;480 ℃, 1.0 h, 60 MPa HIP处理镀层的耐腐蚀性能下降较为明显;HIP处理后样品的腐蚀特征为典型的局部腐蚀,在腐蚀过程中会出现镀层的破裂、剥落

    • MoCl5在150 ℃室温离子液体中的电化学还原

      2011, 40(9):1676-1679.

      摘要 (1592) HTML (144) PDF 0.00 Byte (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150 ℃下采用二元室温离子液体中电化学还原五氯化钼制备金属钼。该室温离子液体是二(三氟甲基磺酸酰)亚胺锂(LiTFSI)和二(三氟甲基磺酸酰)亚胺铯(CsTFSI)的共晶熔体(共晶点组成:摩尔比为0.07:0.93; 共晶点温度为112 ℃)。循环伏安法结合SEM-EDAX和XPS 分析表明,在150 ℃可以在镍基板上电沉积得到金属钼。采用恒电流电解和脉冲电流电解的条件下,镀层的质量得到改善

    • SPS制备Mn1.2Fe0.8P0.76Ge0.24室温磁制冷材料

      2011, 40(9):1680-1682.

      摘要 (1564) HTML (134) PDF 0.00 Byte (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机械合金化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Mn1.2Fe0.8P0.76Ge0.24室温磁制冷材料。采用XRD、SEM分析烧结样品的相结构和显微组织,发现烧结样品显微组织均匀致密,但是存在少量MnO、Fe3Mn4Ge6杂质相。利用DSC测试样品的热流对温度的变化曲线,并计算出熵变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显示,Mn1.2Fe0.8P0.76Ge0.24的居里温度TC在–10 ℃左右,在–7 ℃的时磁熵变为23 J/(kg·K)

    • 热处理对甲醇氧化催化剂Nb2O5·nH2O-Pt/C的影响

      2011, 40(9):1683-1687.

      摘要 (1706) HTML (145) PDF 0.00 Byte (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沉淀法制备甲醇氧化电催化剂10%Nb2O5·nH2O-20%Pt/C,并在Ar气氛下对它进行热处理。用XRD和HRTEM研究热处理对10%Nb2O5·nH2O-20%Pt/C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热处理对10%Nb2O5·nH2O-20%Pt/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催化剂Pt尺寸增大、活性提高;与无热处理的20%Pt/C相比较,700 ℃热处理的10%Nb2O5·nH2O-20%Pt/C对甲醇的催化氧化性能最好,它对甲醇氧化的起始电位降低了150 mV,对甲醇的氧化峰电流提高了2.48倍

    • 金属纤维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进展

      2011, 40(9):1688-1692.

      摘要 (1849) HTML (133) PDF 0.00 Byte (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描述电磁辐射的危害及电磁屏蔽材料的屏蔽机制,重点阐述金属纤维制备电磁屏蔽织物、电磁屏蔽聚合物材料及电磁屏蔽建筑与装饰材料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电磁屏蔽材料的发展趋势作预测,指出开发具有高吸收率、低反射率与低透射率的高性能、低消耗兼绿色环保的新型电磁屏蔽材料是未来的研究重点,同时对材料内部组织与结构进行优化,改进成型工艺,提高其电磁屏蔽效能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刊期浏览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