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 2012年第41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nalysis of the Active Au Species on Au/α-Fe2O3 Catalyst

      2012, 41(3):377-382.

      摘要 (1597) HTML (156) PDF 0.00 Byte (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CO低温氧化Au/α-Fe2O3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BET比表面测定、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表征技术,对比了制备过程pH值的微小变化、焙烧及光线照射对催化剂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探明了Au/α-Fe2O3催化剂的活性物种。结果表明,110 ℃处理的Au/α-Fe2O3催化剂表面同时存在Au3+、Au0以及过渡态Auδ+(0<δ<1),它们对CO氧化的活性顺序为Au3+>Auδ+>Au0;pH值为8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Au3+含量高、比表面积大,催化性能最好;高温焙烧使氧化态金还原的同时也使载体比表面积严重缩小,催化活性显著下降;紫外线照射可以引起Au3+的逐渐还原以及Au0颗粒的生长,其催化失活作用弱于高温焙烧。

    • Effects of Indium Doping on the Properties of Cd1-xMnxTe Crystals

      2012, 41(3):383-386.

      摘要 (1759) HTML (151) PDF 0.00 Byte (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近红外和红外透过谱表征,确定出掺铟后碲锰镉晶体透过率迅速下降,这是晶格吸收和自由载流子吸收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光致发光谱的分析结果表明,掺杂后施主-受主对峰增加,受主束缚激子峰减弱,且随着In含量的增加,受主束缚激子峰消失,只剩下施主-受主对峰。这一系列变化是因为替代的In原子作为施主补偿了Cd空位的缘故。拉曼光谱的测量显示,In掺杂导致“类CdTe”的纵向光学声子峰减弱;而磁学的测试结果则说明In的引入几乎不引起碲锰镉晶体磁化强度的变化。

    • 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the Material Series Database System

      2012, 41(3):387-392.

      摘要 (1528) HTML (149) PDF 0.00 Byte (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材料体系由多层体系结构和最底层的材料牌号数据构成。为构建材料体系数据库系统,针对材料体系的多层数据结构、数据特征、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多层结构与材料牌号及其性能数据的关系开展了深入研究。设计了材料体系数据库和牌号性能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应用Oracle和J2EE开发设计了软件系统,实现了从体系结构到牌号性能数据的无缝连接。对整个材料体系的多层结构,文本、图片、表格等多种数据实现了有效管理和直观显示。

    •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rmal Shock with Rapid Heating Followed by Water Quenching for CuW70 Alloys

      2012, 41(3):393-396.

      摘要 (1379) HTML (143) PDF 0.00 Byte (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铜钨合金在快速加热后水冷的热冲击实验,研究了材料在热冲击后的力学性能变化。另外,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合金在热冲击过程中的温度及热应力的分布及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热冲击次数的增加,材料的强度减小而韧性明显增加;热冲击中,最大热应力出现在加热及冷却阶段的开始时刻,多次热冲击过程中,材料的内部和外部承受着在拉应力与压应力之间相互转换的交变 载荷。

    • Flow Behavior and Constitutive Model Using Piecewise Function of Strain for TC11 Alloy

      2012, 41(3):397-401.

      摘要 (1683) HTML (149) PDF 0.00 Byte (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TC11钛合金,提出了基于应变分段的Arrhenius双曲正弦模型,并进行热模拟压缩试验,分析了TC11钛合金高温流变行为及流变参数对流变应力的影响。采用分段函数的Arrhenius双曲正弦方法,在不同应变区域下求出不同的材料参数,得到了更为精确的本构模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模型具有很高的精度,并对比了模拟结果,表明模型是可靠的。

    • High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of Dispersion Strengthened Pt-3Rh Alloy

      2012, 41(3):402-405.

      摘要 (1469) HTML (155) PDF 0.00 Byte (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粉末冶金-内氧化-烧结方法制备ZrO2弥散强化Pt-3Rh合金并测试、分析其高温性能。结果表明,Pt-3Rh合金被弥散强化以后,800 ℃以下的膨胀系数比Pt-3Rh大,800 ℃以上的膨胀系数比Pt-3Rh小;高温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得到提高;高温晶体结构稳定性增加;用其制备的拉丝漏板高温使用寿命与Pt-10Rh合金漏板相当。

    • 不同原始组织TC6钛合金高温变形微结构演化及其力学性能

      2012, 41(3):406-412.

      摘要 (1817) HTML (143) PDF 0.00 Byte (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和Hopkinson压杆,对具有4种典型组织的TC6钛合金分别进行了高温准静态压缩和室温动态压缩试验,结合TEM观察,研究了不同原始组织的TC6钛合金高温变形微结构演化及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具有4种典型组织的TC6钛合金高温变形时随温度升高微结构的演化可分为等轴型组织演化和网篮型组织演化,前者演化过程为:等轴α相的拉长变形—动态再结晶—动态再结晶晶粒长大—α/β相变;后者演化过程为:板条状α相弯曲变形—板条状α相断裂—动态再结晶—动态再结晶晶粒长大—α/β相变,板条状α相变成短棒状。位错活动及动态再结晶是控制4种组织的TC6合金在高温变形过程中组织演化和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网篮组织晶界众多,位错运动障碍较多,在高温下具有较其余3种组织更高的流变应力;等轴组织α相晶粒较大,位错运动障碍较少,其流变应力在4种组织中最低;双态组织、固溶时效组织的流变应力介于等轴组织与网篮组织之间。4种组织的TC6钛合金的室温动态力学性能均对应变率较敏感。4种组织的TC6钛合金在室温及应变率为2500~4000 s -1动态压缩条件下,塑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等轴组织、双态组织、固溶时效组织和网篮组织,流变应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固溶时效组织、双态组织、网篮组织和等轴组织。

    • TA15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预锻成形微观组织演化研究

      2012, 41(3):413-419.

      摘要 (1745) HTML (149) PDF 0.00 Byte (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DEFORM-3D有限元平台建立了TA15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预锻成形过程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成形参数对预锻成形过程中变形体组织演化和等轴α相晶粒尺寸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变形的进行,等轴α相晶粒发生细化;在950~980 ℃范围内变形时,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初生α相晶粒尺寸逐渐增大,在980 ℃条件下变形时,预锻件整体范围内晶粒尺寸波动较大;随着变形速率的增加,初生α相晶粒尺寸减小;在0.5和1.0 mm/s条件下成形时,温度对晶粒尺寸影响比较小,而在0.1 mm/s条件下变形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晶粒长大比较严重;随摩擦因子的增大,平均晶粒尺寸有所减小,整个锻件晶粒尺寸分布的不均匀性增加。

    • 真空二次还原精炼法制备低氧高钛铁合金的研究

      2012, 41(3):420-425.

      摘要 (1929) HTML (140) PDF 0.00 Byte (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铝热法生产的高钛铁为原料,以Al为还原剂进行真空还原精炼制备低氧高钛铁。研究了精炼温度、精炼时间等因素对精炼效果的影响,采用XRD、SEM及化学元素分析等手段对高钛铁合金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精炼后的高钛铁主要含有TiFe2、Fe2TiO5、TiO、Al2O3、TiAl、Fe0.942O等相,精炼后合金的微观结构均匀致密,夹杂物得到有效去除,氧含量大幅降低。但精炼温度过高,精炼时间过长,会恶化精炼效果。精炼后合金中钛含量(质量分数)为(69.00~71.00)%,铝含量低于2.50%,硅含量低于2.63%,氧含量低于3.52%,完全符合优质高钛铁的技术指标。

    • 添加Cr对Ti-Ni形状记忆合金相变和低温形变特性的影响

      2012, 41(3):426-431.

      摘要 (1731) HTML (151) PDF 0.00 Byte (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示差扫描量热仪和拉伸试验研究了添加Cr对形变退火态Ti-Ni形状记忆合金相变和低温形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量Cr后,Ti-Ni合金的R、马氏体(M)相变温度θR和θM大幅度降低,M相变热滞ΔθM增加,应力-应变曲线的平台应力σM显著提高,超弹性(SE)改善,塑性变差。添加微量Cr后,Ti-Ni合金的低温SE特性大幅改善。室温下,Ti-50.8Ni合金呈现形状记忆效应(SME)+SE,而Ti-50.8Ni-0.3Cr合金则呈现SE。退火温度也显著影响Ti-Ni合金的低温形变特性。在10 ℃变形时,400~500 ℃退火态Ti-50.8Ni合金呈现SME,550~650 ℃退火态Ti-50.8Ni合金呈现SME+SE,而400~650 ℃退火态Ti-50.8Ni-0.3Cr合金则持续呈现SE。

    • GH690合金拉伸变形行为的温度敏感性

      2012, 41(3):432-436.

      摘要 (1556) HTML (158) PDF 0.00 Byte (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拉伸试验研究了GH690合金从298~623 K的变形行为,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变形组织。结果表明,合金在298 K拉伸时能够通过孪生协调变形,生成的形变孪晶阻碍了位错的滑移,从而使合金获得了较高的加工硬化速率,导致合金的强度和塑性较高。随着形变温度的升高,合金通过孪生协调变形的能力降低,变形机制由孪生转变为滑移,滑移产生的加工硬化效应小于孪生, 因此合金的强度和塑性随之降低。

    • Cr、V在Ti-Al系合金中合金化效应的理论研究

      2012, 41(3):437-441.

      摘要 (1736) HTML (139) PDF 0.00 Byte (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研究了合金元素Cr、V对Ti-Al系合金电子结构的影响,计算了含Cr、V的Ti-Al系合金的总能量、结合能、力学性能、电荷密度、态密度,从理论上解释了在Ti-Al系合金中固溶合金元素Cr、V后其性能得到改善的原因。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合金元素Cr(0~25at%)、V(0~25at%)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结合能绝对值逐渐增大,结构稳定性逐渐增强;切变模量G和杨氏模量E都逐渐增大,但提高的幅度逐渐减小。原因主要是固溶的Cr使合金中Cr 3d、Al 3p和Ti 3d电子相互杂化,V使合金中V 3d、Ti 3d和Al 3p电子相互杂化,合金的结合能力增强。

    • 单辊旋淬Au-19.25Ag-12.80Ge钎料薄带的显微组织与焊接性能

      2012, 41(3):442-446.

      摘要 (1558) HTML (144) PDF 0.00 Byte (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单辊旋淬法制备Au-19.25Ag-12.80Ge钎料薄带,利用差热分析仪、SEM及TEM对钎料薄带的熔化特性及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分析,并对其与Ni的焊接性能加以研究。结果表明:单辊旋淬法制备Au-19.25Ag-12.80Ge钎料薄带的液相线温度比钎料母合金有所降低,熔化温度区间缩小了约4 ℃;单辊旋淬工艺使钎料薄带显微组织分布均匀且显著细化,近辊面一侧形成了尺寸40~50 nm的纳米晶层,沿薄带厚度方向存在组织突变,这种突变是由存在的临界冷却速度造成的。钎料薄带与Ni基体表面润湿优良,形成了可靠的冶金结合界面,在相同条件下与Ni的焊接接头抗剪强度比钎料母合金形成的焊接接头提高了近60%。

    • 固溶温度对FGH95镍基合金持久断裂机制的影响

      2012, 41(3):447-451.

      摘要 (1620) HTML (156) PDF 0.00 Byte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不同温度固溶处理的FGH95合金进行组织形貌观察及持久性能测试,研究了组织结构对合金持久性能及其断裂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150 ℃固溶和时效处理后,合金中有粗大g ¢相在较宽的边界区域不连续分布,其周围存在g ¢相贫化区;经1160 ℃固溶及时效处理后,合金中粗大g ¢相完全溶解,在晶内弥散分布高体积分数的g ¢相,并有粒状 (Nb, Ti)C碳化物在晶内及沿晶界不连续析出;经1165 ℃固溶和时效后,合金的晶粒尺寸明显长大,并有硬而脆的碳化物膜沿晶界连续析出。在650 ℃/1034 MPa条件下,经1160 ℃固溶和时效的合金,由于在晶界处不连续析出的粒状碳化物对晶界具有钉扎作用,可有效阻碍晶界滑移,使合金具有较好的抗蠕变性能。合金蠕变后期的变形特征是晶内发生单取向和双取向滑移,随着蠕变进行,滑移迹线增多,并在晶界处引起应力集中,致使裂纹在晶界处萌生及扩展并最终导致断裂。

    • 加压退火对 (La0.6Ce0.4)65Al10Cu25块体非晶合金晶化行为和热稳定性的影响

      2012, 41(3):452-456.

      摘要 (1970) HTML (136) PDF 0.00 Byte (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铜模铸造法制备了(La0.6Ce0.4)65Al10Cu25块体非晶合金,并在其过冷液相区内不同温度下,采用不同压力对该非晶合金进行加压退火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加压退火处理对该非晶合金晶化行为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压退火促进了(La0.6Ce0.4)65Al10Cu25非晶合金的晶化过程,使得晶化初始温度Tx降低 (dTx/dP= –5.17 K/GPa),晶化激活能Ep随退火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并从能量和化学短程序畴的角度解释了加压退火对(La0.6Ce0.4)65Al10Cu25非晶合金晶化过程的影响机理。

    • Ni/LaNi5多孔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析氢电催化性能

      2012, 41(3):457-461.

      摘要 (1643) HTML (158) PDF 0.00 Byte (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先电沉积Ni-Zn合金镀层,然后用浓碱将镀层中的锌脱溶,得到多孔镍,最后采用复合电沉积将LaNi5镶嵌到多孔镍表面,制备成Ni/LaNi5多孔复合电极。采用稳态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对电极的电催化析氢性能进行了评价,并运用恒电位间歇电解和长时间电解,开路电位等研究了电极的电析氢稳定性。结果表明:Ni/LaNi5多孔复合电极的析氢表观交换电流密度分别是镍和多孔镍的172倍和26倍;多孔复合电极中的LaNi5具有稳定电极的作用,该电极比多孔镍具有更优异的抗断电性能。

    • Pb3O4层引入对钛基PbO2电极强化寿命的影响

      2012, 41(3):462-466.

      摘要 (1896) HTML (153) PDF 0.00 Byte (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SnO2-Sb中间层的基础上,通过热分解引入Pb3O4层以提高二氧化铅层与钛基体的结合力,进而达到提高钛基二氧化铅电极寿命的目的。结果表明,Pb3O4层的引入使得钛基二氧化铅电极的强化测试寿命由100.5 h提高到970 h。根据XRF、XRD及SEM测试结果,详细分析了由于Pb3O4层的引入而提高PbO2电极强化寿命的原因。

    • 不同厚度Tl-2212薄膜的表面形貌及超导特性研究

      2012, 41(3):467-471.

      摘要 (1750) HTML (153) PDF 0.00 Byte (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和后退火技术在蓝宝石基片上制备了Tl-2212超导薄膜,考察了Tl-2212薄膜的厚度对其形貌和超导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超导薄膜厚度增加,其表面形貌由致密平整的结构演化为片状晶体结构,临界转变温度Tc和临界电流密度Jc先增大后减小,微波表面电阻Rs先减小后增大。在退火的CeO2缓冲层上所制备的无裂纹薄膜的最大厚度达到600 nm,并仍然具有良好的超导性能。

    • 冷加工态Ti6Al4V合金的回复和再结晶行为研究

      2012, 41(3):472-476.

      摘要 (1835) HTML (167) PDF 0.00 Byte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冷拉拔变形量为60%的钛合金进行700~880 ℃,1~240 min再结晶退火,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分析不同状态下的组织演变、织构组成和位错组态。结果表明:冷变形后的Ti6Al4V合金经完全再结晶后α晶粒呈等轴状,β相在α相周围以条状沿α晶界析出或以小晶粒形式存在。计算表明,经60%冷变形量的钛合金再结晶激活能为107 kJ/mol,较相同变形量的纯钛再结晶激活能高约50%。钛合金的再结晶分为回复、形核和晶核长大阶段,包括位错胞向亚晶转变、回复亚晶通过合并或长大形核、形核诱导高角度晶界形成而长大成新晶粒。经过冷拉拔后的丝材,存在着较强的 <10

    • 铸态TB6钛合金β热变形中的动态再结晶行为

      2012, 41(3):477-481.

      摘要 (1752) HTML (142) PDF 0.00 Byte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Thermecmaster-Z型热模拟试验机在β相区对铸态TB6钛合金进行了热压缩试验,并对其动态再结晶行 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在β热变形过程中主要存在两类形核位置:原始β晶界附近及β晶粒内部,相应地存在两类动态再结晶机制:不连续动态再结晶和连续动态再结晶。在较高应变速率(≥0.01 s-1)时,以不连续动态再结晶机制为主,但动态再结晶发生的程度较低,不能通过此机制使组织获得明显细化;在低应变速率(≤0.001 s-1)和高变形温度(≥950 ℃)时,以连续动态再结晶机制为主。此时,合金动态再结晶晶粒直接由亚晶转变而成,组织均匀、细小。

    • 一种TFD方程的数值解法及一些常见元素的电子密度求解

      2012, 41(3):506-509.

      摘要 (1589) HTML (161) PDF 0.00 Byte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四阶Runge-Kutta法是工程计算中常用的一种求解微分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具有精度高,易收敛等优点。本文在Feynman等人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用经典的四阶Runge-Kutta法来求解Thomas-Fermi-Dirac(TFD)方程,进一步提高原计算方法的计算精度。利用该方法求出了元素Cu的TFD方程数值解并计算出一些常见元素在Wigner-Seitz半径处的电子密度。

    • Fe73.5Cu1Nb3-xTixSi13.5B9 (x=0, 1, 2, 3)合金粉的结构与磁性

      2012, 41(3):510-513.

      摘要 (1325) HTML (146) PDF 0.00 Byte (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Fe73.5Cu1Nb3-xTixSi13.5B9 (x=0, 1, 2, 3) 合金快淬带进行高能球磨制成粉末样品,在550 ℃真空退火1 h,研究了磁粉的相结构及磁性。结果表明,随球磨时间延长,不添加Ti的Fe73.5Cu1Nb3Si13.5B9合金中析出晶化相的晶格常数增大。添加Ti的Fe73.5Cu1Nb3-xTixSi13.5B9 (x=0, 1, 2, 3) 合金在球磨60 h后再退火,可以得到单一α-Fe(Si)软磁相,且随Ti含量增大,析出晶化相的晶格常数减小,饱和磁化强度增大、矫顽力降低。

    • 冲击载荷作用下Mg-Li合金的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

      2012, 41(3):514-517.

      摘要 (1816) HTML (159) PDF 0.00 Byte (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真空熔炼制备的Mg-Li合金进行了静、动态试验研究,试件的加载应变率范围为1.7×10-3~1026 s-1,得到了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并根据实验结果确立了Mg-Li合金在一维应力高应变率冲击状态下的本构关系。同时还分析了不同应变率冲击后Mg-Li合金的金相组织。结果表明,该Mg-Li合金在室温下的动态冲击性能对应变率不敏感。Mg-Li合金在一维应力高应变率冲击状态下的本构关系为σ=1.5ε,(σ<0.12 GPa),σ=0.12+2.7ε1.2(σ≥0.12 GPa)。随着应变率的增加,晶粒尺寸先变小,再趋于不规则形状,而且晶界处分布的短条状化合物也逐渐集中。

    • 钛铸件表面离子氮化/涂层复合处理及其性能研究

      2012, 41(3):518-521.

      摘要 (1436) HTML (139) PDF 0.00 Byte (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口腔医学领域用纯钛铸件的表面性能,改善其美观效果,用辉光等离子氮化、脉冲电弧离子镀涂层复合处理纯钛铸件,使用扫描电镜、接触角测量系统及X射线衍射分析仪评价其表面性能及晶相结构组成,再用分光测色计分析其色彩学特征。结果表明,纯钛铸件等离子氮化、镀氮化钛涂层复合处理后表面形成均匀稳定的TiN复合梯度涂层;人工唾液在复合处理试件表面的接触角 (60.29±2.00)°明显小于纯钛 (73.12±3.29)°;颜色均匀美观,在CIE表色系中L*:61.22±0.455、a*:1.84±0.055、b*:25.66±0.219,呈金黄色,表面晶相结构以耐磨性较好的TiN、Ti2N为主。

    • 阴极结构对SOM法制备金属钽的影响

      2012, 41(3):522-526.

      摘要 (1492) HTML (145) PDF 0.00 Byte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CaCl2熔盐中,利用固体氧离子膜(SOM)法电解还原Ta2O5直接制备金属钽。研究了成形压力与烧结温度对阴极形貌及孔隙率的影响,进而获得阴极微结构对产物形貌及氧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阴极片的颗粒尺寸和孔隙率大小是影响电解还原的重要因素;Ta2O5片的孔隙率随着成形压力的增大、烧结温度的升高明显降低;孔隙率大,有利于电解还原的进行,产物颗粒尺寸大;孔隙率小,会导致阴极产物形成致密的金属外层;在成形压力为4 MPa经1150 ℃烧结2 h或6 MPa经1100 ℃烧结2 h条件下,阴极反应活性良好,电解产物氧含量低。

    • 诱发钛合金塑性增强的分步超塑性成形法

      2012, 41(3):527-530.

      摘要 (1513) HTML (152) PDF 0.00 Byte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分步超塑成形法,从成形方式上探索一种增强材料塑性的途径。分步超塑成形过程中,分别以恒速度与最大m值法,分两步先后作用于拉伸试样,通过控制初始变形方式的变形量以及各步间隙时间等,来促使材料内部产生晶粒细化、组织结构改善等,从而增强材料塑性。实验比较了单步拉伸成形与分步拉伸成形,以及分步成形中恒速法的预应变量对金属延伸率与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特殊细化处理的TC6钛合金分步拉伸,其恒速变形的工程应变为2.0时,可获得延伸率为2053%,而同温度下单步恒速与最大m值法拉伸的延伸率为753.9%与1347%;TC4钛合金在分步拉伸中恒速应变量为1.5时,可获得2147%的大延伸率。可见分步成形显著诱发了塑性增强。此外,预应变量决定着拉伸试样的晶粒组织大小。

    • 微波法快速制备单分散纳米银溶胶

      2012, 41(3):531-534.

      摘要 (1788) HTML (166) PDF 0.00 Byte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不添加任何还原剂,在PVP保护下通过微波辐射[Ag(NH3)2]OH络合物水溶液激发自由电子还原Ag+形成纳米银溶胶。UV-Vis吸收光谱测试表明,胶态纳米银粒子的吸光度随微波辐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最大吸收波长基本不变。当Ag+/PVP质量比为1:8,微波辐射时间为5 min时,吸光度趋于稳定。TEM 观测和图像分析结果表明,纳米银粒子的形貌为球形、单分散、平均粒径1.36 nm、标准偏差0.54 nm。

    • 还原法制备银包铜粉主盐添加工艺及镀层沉积过程研究

      2012, 41(3):535-538.

      摘要 (1709) HTML (160) PDF 0.00 Byte (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葡萄糖作为还原剂制备银包铜粉。在还原法镀银过程中,主盐溶液以不同的工艺添加可得到不同微观形貌和表观颜色的银包铜粉,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对银包铜粉进行表征,并用滴定法计算不同添加工艺制备的银包铜粉的含银量,确定了较优的主盐添加工艺;同时,通过在施镀过程中阶段性取粉观察,对银包铜粉镀层的沉积过程进行了分析。

    • U-Ta合金中Ta含量的EDXRF法测定

      2012, 41(3):539-541.

      摘要 (1414) HTML (158) PDF 0.00 Byte (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 (EDXRF) 法测定U-Ta合金中Ta含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将样品溶解,加载于滤纸片上,制成滤纸试样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试样片中Ta含量。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Ta含量在1%~6%范围的U-Ta合金样品的Ta含量测定。对Ta含量为1.5%的样品,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 (n=6) 不大于0.6%;Ta含量为5%的样品,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 (n=6) 不大于0.3%。

    • 稀土-镁-镍基贮氢电极合金的研究进展

      2012, 41(3):542-547.

      摘要 (1787) HTML (150) PDF 0.00 Byte (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具有超结构特征的稀土-镁-镍基贮氢合金作为新一代金属氢化物/镍 (MH/Ni) 电池负极材料,因其高的放电容量和好的倍率放电性能,是目前贮氢电极合金发展的重点材料之一。本文从材料相结构、贮氢特性和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出发,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稀土-镁-镍基AB3型、A2B7型和A5B19型贮氢电极合金的研究进展,为开发兼具高容量和长寿命的新型稀土系贮氢电极合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磁场在材料凝固技术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2012, 41(3):548-553.

      摘要 (1581) HTML (159) PDF 0.00 Byte (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磁场分类及其在材料凝固技术中的应用研究现状。磁场可分为稳态磁场和非稳态磁场,其中稳态磁场又可分为尖角磁场 (CMF)、垂直磁场 (VMF)、水平磁场 (HMF);非稳态磁场可分为旋转磁场 (RMF)、行波磁场 (TMF)、脉动、脉冲、交变磁场 (AMF、PMF) 和复合电场磁场 (EMF),同时具体阐述了每种磁场的机理及其在材料凝固技术中的应用情况。最后对未来的电磁凝固技术进行了展望。

    • 钛合金与铸型界面反应的研究进展

      2012, 41(3):554-558.

      摘要 (1546) HTML (154) PDF 0.00 Byte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目前国内外关于钛合金熔体与铸型材料间界面反应的研究方法出发,综述了铸型材料、工艺参数、合金元素等对界面反应的影响,并介绍了界面反应的理论研究现状,讨论了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系统收集了界面反应的各种研究结果。

    • 单晶空心涡轮叶片精确控形技术的研究进展

      2012, 41(3):559-564.

      摘要 (2010) HTML (148) PDF 0.00 Byte (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航空发动机单晶空心涡轮叶片的精确控形技术,结合国内外相关工作的研究状况,从空心涡轮叶片复杂陶瓷型芯精密成形技术、单晶高温合金叶片近净形熔模精密铸造技术及叶片精铸过程尺寸精度控制方法等方面,对单晶空心涡轮叶片精确控形技术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重点介绍单晶空心涡轮叶片精确控形技术领域内取得的研究成果,论述了我国单晶空心涡轮叶片精确控形技术的未来研究重点。

    • 纳米晶Co-Ni-Fe合金镀层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特性

      2012, 41(3):851-856.

      摘要 (1618) HTML (159) PDF 0.00 Byte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脉冲电沉积技术制备纳米晶Co-Ni-Fe合金镀层。用EDS、XRD、TEM和SEM等手段分析纳米晶镀层的成分、微观组织结构和表面形貌。用电化学极化方法研究镀层中Co含量和退火温度对纳米晶Co-Ni-Fe合金镀层在3.5%(质量分数,下同)NaCl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晶Co-Ni-Fe合金镀层的晶体结构为单一面心立方结构,其晶粒尺寸随镀层Co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镀层的晶粒尺寸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呈现强的(111)织构。纳米晶镀层的腐蚀速率随Co含量的增加先下降而后上升。退火可明显降低纳米晶镀层的腐蚀速率。纳米晶与粗晶Co-Ni-Fe合金镀层经电化学腐蚀后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腐蚀形貌。

    • ThMn12型金属间化合物NdFe10-xCoxMo2有序化行为的热力学研究

      2012, 41(3):857-861.

      摘要 (1290) HTML (153) PDF 0.00 Byte (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合金热力学的角度,采用四亚晶格热力学模型,辅助以第一性原理总能计算,研究了具有ThMn12原型结构的NdFe10-xCoxMo2金属间化合物中元素的占位有序化行为。结果表明,NdFe10-xCoxMo2系列合金中稀土原子Nd占据2a亚晶格,Mo占据50%的8i亚晶格,Fe和Co原子共同占据8f、8j和剩余50%的8i亚晶格,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在三元合金中,Fe和Co原子的占位分数在8f和8j亚晶格上随温度变化不发生改变。而在四元合金中,由于Fe和Co原子在8f和8j亚晶格上局部固溶更有利于体系稳定,Fe和Co原子的占位分数在8f和8j亚晶格上随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Co原子部分取代Fe原子而不影响体系的占位有序化行为。Fe与Co等成分的NdFe5Co5Mo2合金中Fe原子微弱趋向于占据8f亚晶格,而Co原子则微弱趋向于占据8j亚晶格。

    • AlCoCrFeNiTi0.5高熵合金的组织控制和腐蚀性能

      2012, 41(3):862-866.

      摘要 (1679) HTML (184) PDF 0.00 Byte (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冷坩埚悬浮熔炼AlCoCrFeNiTi0.5多组元高熵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回火工艺对合金组织、硬度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冷坩埚悬浮熔炼AlCoCrFeNiTi0.5高熵合金铸锭中晶粒呈树枝晶长大并析出少量ω相。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晶粒长大,共晶组织增多,BCC相强度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800 ℃时,合金树枝晶晶粒变得细小,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枝晶间的元素偏析减弱。合金具有较强的抗回火软化能力。在3.5%NaCl溶液中,孔蚀主要集中在树枝晶与共晶组织α相的交接处,回火后合金的耐蚀性均优于铸态合金,700 ℃回火后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比铸态及其它合金更强。

    • 等通道转角挤压ZK31+4Si镁合金的显微组织及高温蠕变行为

      2012, 41(3):867-871.

      摘要 (1485) HTML (142) PDF 0.00 Byte (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ZK31+4Si镁合金经等通道转角挤压 (ECAP) 后的微观组织和高温蠕变行为。结果表明,ECAP挤压可显著细化原铸态组织中粗大的汉字状Mg2Si相,并使其趋于均匀弥散分布。ECAP挤压后试样的抗蠕变性能明显优于铸态试样,在温度为473 K,应力为70 MPa的条件下,8道次挤压试样的稳态蠕变速率约为铸态试样的1/15,蠕变寿命提高近8倍。由稳态蠕变速率与应力的对数曲线关系求得473 K下4道次挤压和8道次挤压试样的应力指数n均约为4,同时按位错蠕变机制,当应力指数n=4时,理论计算所得稳态蠕变速率与实验值非常吻合,说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发生的是位错蠕变。

    • 高速电弧喷涂铝基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的组织及性能

      2012, 41(3):872-876.

      摘要 (1607) HTML (157) PDF 0.00 Byte (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自动化高速电弧喷涂系统,将自行研制的粉芯丝材在AZ91镁合金基体表面制备出2种Al基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横截面的微观形貌,利用XRD对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是由非晶相和晶化相共同组成,涂层致密,孔隙少。Al-Ni-Y-Co涂层的维氏硬度值为3117.6 MPa, Al-Ni-Mm-Fe涂层的维氏硬度值为3407.2 MPa,约为传统Al-RE涂层的4倍左右,为AZ91镁合金基体的5倍左右。电化学试验结果表明,Al-Ni-Y-Co、Al-Ni-Mm-Fe涂层的耐蚀性优于传统Al-RE涂层和AZ91镁合金基体。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刊期浏览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