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42(7):1321-1324.
摘要:主要研究氩气气氛下通过机械球磨方法制备的掺杂两种稀土氧化物(由0~5mol%CeO2和Y2O3) 对NaAlH4放氢性能的影响。PCT测试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条件下,两种稀土氧化物引起NaAlH4的最大放氢量和平均放氢速率的规律相似,都随着掺量的增加先增大至某一值后又开始减小。相对于Y2O3,
2013, 42(7):1325-1327.
摘要:以SnCl4为前驱体、以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为爆源,通过气相爆轰制备纳米二氧化锡粉末。并通过XRD和TEM等测量手段对纳米SnO2进行表征及分析,发现所制备的纳米SnO2颗粒形状呈球形,粒径在1~10 nm之间。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气相爆轰可以设计合成独特的纳米SnO2
2013, 42(7):1328-1331.
摘要:选用Ti6Al4V合金作为基体材料,并对其进行N+注入以及非平衡磁控溅射TiN膜制得两种改性试样,借助Phillips X’Pert 型 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台阶仪等表征试样及考察改性层的冲击磨损行为,研究认为:在反复冲击载荷作用下,两试样均出现了疲劳磨损现象,但N+
2013, 42(7):1332-1336.
摘要:以混合Ti、Al、Mo元素粉末为原料制备新型Ti-6Al-yMo (3≤y≤11)合金,并研究了合金沉积层的显微组织及硬度。结果发现:随着Mo含量的增加,合金沉积层的初生α束域体积分数逐渐减小,同时Ti-6Al-yMo合金的组织逐渐由魏氏组织转变为网篮组织形态,初生α相的尺寸和长宽比均随着
2013, 42(7):1347-1351.
摘要:通过分析研究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及变形程度参数对TC4-DT钛合金高温变形行为的影响,建立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的TC4-DT钛合金高温变形本构关系预测模型。高温变形热模拟压缩试验的变形温度为750 ~1150 ℃,应变率为0.001~10 s –1,试样高度压缩率为50%。本研究中建立
2013, 42(7):1352-1355.
摘要:在差热扫描分析仪上以不同加热速率测试非晶 Fe78Si11B9 和纳米晶 Fe73.5Cu1B7Si15.5Nb3 合金晶化情况,采用Kissinger方程计算非晶Fe78Si11B9合金的激活能为(370±3) kJ,Fe73.5Cu1B7Si15.5Nb3纳米晶第一晶化相的激活能为(295±5) kJ;提出纳米晶Fe73.5Cu1B7Si15.5Nb3合金初晶
2013, 42(7):1362-1366.
摘要:采用分离式Hopkinson动态压缩装置对微波烧结93W-4.9Ni-2.1Fe合金棒材切割试样进行了动态力学性能研究,采用扫描电镜、光学电镜和纳米压痕硬度仪分别对合金试样微观组织和显微硬度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微波烧结试样在受到冲击压缩时,钨晶粒与粘结相都发生均匀变形;
2013, 42(7):1367-1371.
摘要:采用先注入1×1017 ion/cm2 Ag离子,注入能量为64.2 keV;后注入1.5×1017 ion/cm2 Ta离子,注入能量为146.5 keV对Ti6Al4V合金进行离子双注入表面改性。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离子双注入前后Ti6Al4V合金表面的物相;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离子双注入前后Ti6Al4V合金表面元素化
2013, 42(7):1372-1376.
摘要:研究不同含量Y及不同轧制温度对AZ31镁合金板材再结晶行为、显微组织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如何优化Y元素含量及轧制工艺来提高变形镁合金板材的组织和性能,从而获得高强韧、高成形性镁合金板材。结果表明:Y元素含量约为1%,轧制温度约为300 ℃时,变形镁合金的强韧性配合
2013, 42(7):1377-1381.
摘要:采用接触反应法制备了原位TiC/Al-4.5Cu复合材料,借助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向基体合金中添加不同含量的Mg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g的添加量由0.8%(质量分数,下同)增加到2.0%,TiC/Al-4.5Cu复合材料的延伸率下降,而抗拉强度在1.5%M
2013, 42(7):1382-1386.
摘要:利用材料试验机和SHPB实验装置研究了U-Ti合金在室温下的压缩力学行为,采用带剖面的圆柱样结合“应变冻结”和金相观测手段对重复加卸载动态变形过程中微观组织的演化开展了“原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U-Ti合金具有显著的应变率效应,屈服强度和流动应力均随应变率升高而增
2013, 42(7):1387-1392.
摘要:采用真空自耗电弧熔炼法制备了Nb-Ti-Cr-Si基超高温合金合金锭,测试了其室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合金锭各位置处的成分除Cr元素外分布比较均匀,Cr元素从锭边缘到中心部分呈现减少的趋势。合金的显微组织主要由初生Nbss,呈片层状或花瓣状的Nbss/(Nb, X)5Si3共晶组织及细小的
2013, 42(7):1398-1401.
摘要:在25~50 ℃的温度范围内,测定了钯氘化物(PdD0.6)的放氘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钯氘化物在室温附近可实现快速放氘,放氘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相同温度下,随着放氘压力接近于该温度下的放氘平衡压,放氘速率逐渐减小;钯氘化物的放氘动力学受化学吸附的氘原子在钯表
2013, 42(7):1402-1406.
摘要:在电解液中加入Cr2O3微粒,以共生沉积方式在Ti6Al4V表面制备微弧氧化/Cr2O3复合膜。利用SEM、XRD、EDS等研究复合膜的生长规律及Cr2O3微粒的沉积方式,通过摩擦试验分析不同生长阶段的复合膜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 在0~30 min内,复合膜呈近线性增长,之后生长速率明显变
2013, 42(7):1407-1410.
摘要:在室温对完全时效7003铝合金进行4道次ECAP(Bc)挤压,成功获得大约200 nm至几百纳米的超细晶粒。借助透射电镜(TEM)观察ECAP变形过程中的微观组织特征,如位错缠绕区(DTZ)、位错胞结构、孤立位错胞(IDC)、稠密位错墙(DDW)、胞块(CB)、显微带(MB)和S带等。7003铝
2013, 42(7):1411-1417.
摘要:利用化学方法在银币表面制备了十八烷基硫醇组装膜(C18SH SAMs),并通过电化学技术研究了其在0.5 mol/L NaCl+0.01 mol/L Na2S溶液中的抗变色性能。结果表明:银表面形成SAMs后腐蚀电位正移30 mV;阴极氧去极化和阳极银的硫化过程均受到抑制,对阴极极化过程的阻滞作用较阳极极
2013, 42(7):1418-1422.
摘要:研究了2008年南京长干寺出土的北宋七宝阿育王塔鎏金银基体和腐蚀产物成分,并根据银基体成分自行冶炼、加工出模拟的银试样。用电化学、XRD、XRF、SEM-EDS技术研究并比较了银试样在不同浓度NaCl环境中的腐蚀电位与电流,腐蚀产物成分、形貌、尺寸等。结果表明:NaCl浓度由较小
2013, 42(7):1423-1428.
摘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显微硬度计等手段,系统研究了GH738合金不同冷轧变形量后中间退火组织演变规律。研究表明:变形量是影响加工硬化的主要因素;经过不同冷轧变形后,1000 ℃退火奥氏体未发生再结晶;在1040~1080 ℃进行退火处理,可得到均匀细小的等轴晶。建立了GH738合金冷加工本构方程和再结晶晶粒长大方程
2013, 42(7):1429-1432.
摘要: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W-ZrC合金,研究ZrC对W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显微组织分析表明:ZrC显著提高了合金相对密度和拉伸强度。ZrC均匀分布在W基体中,并与W生成含W、Zr、C和O等多元素的第二相粒子。存在于晶界之间的第二相粒子,有效抑制了合金烧结过程中的晶粒长大,随合金中ZrC含量的增加,合金晶粒尺寸减小。同时,随ZrC的添加,合金断口由沿晶断裂转变为沿晶断裂和穿晶断裂的混合断裂特征
2013, 42(7):1433-1438.
摘要:基于马儿可夫链理论和Bragg-Williams型方程,建立了描述反位缺陷占位几率的基本方程和转移几率;推导出了平衡时空位与反位缺陷浓度的表达式。利用所建模型结合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法系统研究了NiAl中各种点缺陷,从定量计算和电子结构角度论证了平衡状态下,在Ni:Al=1附近,Ni和Al原子的占位服从Fermi-Dirac统计,并且当温度从800增加到1300 K时,NiAl几率比AlNi几率大106~109倍,反位缺陷以NiAl为主。VNi浓度比AlNi浓度大105~107倍、而NiAl浓度比VAl浓度大106~1010倍。对于同一原子而言,NiAl比VNi稳定,AlNi比VAl稳定
2013, 42(7):1439-1444.
摘要:(Cu50Zr50)92Al8非晶合金在过冷液相区表现出优异的超塑性,并且成功的进行了超塑扩散连接(SPF/DB)。根据DSC曲线确定了非晶合金的过冷液相区范围为68 ℃,并且根据非晶合金在过冷液相区的压缩真实应力-应变曲线,选取了超塑扩散连接实验的连接压力为200 MPa,连接温度为470~490 ℃。XRD图谱显示经过超塑扩散连接后的非晶合金发生了部分晶化,显微硬度提高。将经过超塑扩散连接的样品置于万能拉升机上进行三点弯曲实验至发生断裂,通过对断口形貌的观察分析和界面处的力学分析考察了连接质量。在保持连接压力200 MPa不变的情况下,非晶合金获得最好连接效果的工艺参数是:连接温度480 ℃,连接时间3 h
2013, 42(7):1445-1449.
摘要: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加高压氢化法制备了纳米镁基储氢材料Mg-H和MgEr-H,并对其相组成和放氢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添加稀土元素Er可使Mg粉的吸氢更完全,同时使MgH2的放氢温度降低。采用同步热分析方法(TG/DSC)分析了镁基储氢材料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镁基储氢材料都能有效促进AP的低温和高温分解过程,尤其是高温分解峰温下降了约80 ℃,并且使得表观放热量大幅增加,可达纯AP放热量的2倍多,反应过程更为剧烈。添加稀土的镁基储氢材料对AP分解的催化效果更好
邓晓军 , 刘丹敏 , 岳 明 , 黄清镇 , 赵金良 , 张久兴
2013, 42(7):1450-1453.
摘要:利用MA+SPS技术制备Mn1.1Fe0.9P0.8Ge0.2Bx(x=0,0.02,0.03,0.04)化合物并对其晶体结构和磁热性能进行研究。XRD分析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具有六方Fe2P结构。随着B含量的增加晶格常数a和c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导致c/a的值先减小后增大。分别利用DSC和VSM对材料的磁热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居里温度TC和熵变均与B的含量存在一个非线性关系,当B的含量为0.02时Mn1.1Fe0.9P0.8Ge0.2B0.02化合物的磁热性能最好,TC从x=0时的 253 K增加到263 K,相应的滞后从23 K下降到19 K,在0~2 T外磁场下的磁熵变从28.7 J/kg·K增加到32.6 J/kg·K
2013, 42(7):1459-1463.
摘要:采用化学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载镍催化剂(Ni/MWNTs),并将其加入到镁粉中,结合氢化燃烧合成(Hydriding Combustion Synthesis, HCS)和机械球磨(Mechanical Milling, MM),即HCS+MM复合技术制备Mg85-Nix/MWNTs15-x (x代表质量百分数, x=3, 6, 9, 12)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气体反应控制器研究了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吸放氢性能。结果表明:Mg85-Ni9/MWNTs6合金具有最佳综合吸放氢性能,其在373 K,吸氢量达到5.68%(质量分数, 下同),且在100 s内就基本达到饱和吸氢量;在523 K,1800 s内的放氢量达到4.31%。Ni/MWNTs催化剂的添加,不但起到催化的作用,而且MWNTs具有优异的纳米限制作用,使得催化剂的粒径限制在纳米级,有利于限制产物中Mg2NiH4颗粒的长大。另外Ni与MWNTs存在协同催化作用,当它们达到一定比例时,对合金的吸放氢促进作用达到最优化,明显改善了合金的吸放氢性能
2013, 42(7):1464-1468.
摘要:利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装置,在应变率=2000, 3000, 4000 s-1加载条件下,对4种TC4钛合金的等轴组织试样进行了动态压缩试验,得到了不同状态下的动态真应力-应变(σ-ε)曲线。结果表明:随着Al、V含量的增加,TC4钛合金等轴组织试样的平均动态流变应力、均匀动态塑性应变和冲击吸收功都有所增加,动态力学性能有所提高;随着间隙元素含量的增加,TC4钛合金等轴组织试样的平均动态流变应力和冲击吸收功有所提高,而均匀动态塑性应变有所降低
周 红 , 应鹏展 , 崔教林 , 王 晶 , 高榆岚 , 李亚鹏 , 李奕沄
2013, 42(7):1474-1477.
摘要: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宽带隙三元半导体化合物CuIn5Se8,并对其热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物相分析表明,化合物为单相CuIn5Se8,带隙宽度为1.13 eV,比In2Se3合金的低。电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Seebeck系数绝对值从370.0 μV·K-1降低到263.0 μV·K-1,而电导率则随温度迅速增大。在818 K时,其电导率达到最大值 2.92′103 W-1·m-1,热导率为0.50 W·K-1·m-1,最高热电优值ZT值达到0.33。
孙顺平 , 李小平 , 卢雅琳 , 李 勇 , 黄道远 , 易丹青
2013, 42(7):1478-1482.
摘要:运用Miedema模型研究了Al3X(Sc, Er, Zr, Li)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焓,并结合点缺陷形成理论计算了Al3X空位和反位缺陷的形成焓。结果表明Al-Sc和Al-Er系形成焓较为接近,说明Sc和Er在Al中性质相近。Al-X(Sc, Er, Li)二元化合物中X原子的空位形成焓高于Al原子的空位形成焓,表明Al-X系二元化合物更易形成Al空位。Al3Er反位缺陷形成焓最大,Al3Zr和Al3Sc居中,Al3Li最小。Al3Sc、Al3Er和Al3Zr易于出现空位和反位两类缺陷共存的情形,而Al3Li反位缺陷形成焓明显小于空位形成焓,因而更易形成反位缺陷
2013, 42(7):1483-1487.
摘要:为研究碱热处理的钛(AH-Ti)的体内抑菌性能及其机理,以纯钛为对照,将其植入大鼠体内,并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液引起感染。通过测定髓过氧化酶活性评价感染程度,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浓度。结果表明,AH-Ti的细菌感染程度较低,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浓度也较低。本研究证实了AH-Ti在生理环境下具有一定的抑菌性能,其机理为AH-Ti表面选择性吸附白蛋白而阻止了细菌粘附,从而减轻炎症反应,进而使纤维蛋白原的浓度也较低
2013, 42(7):1488-1491.
摘要:采用连续送丝的管约束电爆喷涂方法,进行钼丝的电爆喷涂实验,分析不同初始充电电压和喷涂距离所得涂层的结合强度,以及涂层表面形貌和截面特征。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喷涂距离范围内,可获得完全由液态金属撞击基体表面形成的液态喷涂层。根据VDI3198检测标准,液态喷涂层的结合强度属于HF-1~HF-3级。随着喷涂距离的增加,喷涂材料中掺杂的固相颗粒增多,所得涂层的结合强度变小。初始充电电压升高,获得液态喷涂层的最大喷涂距离减小
2013, 42(7):1492-1496.
摘要:以粒度6和300 nm的高纯钨粉级配后与TiH2粉混匀,经冷等静压压制后采用液相烧结制备W-10Ti合金。通过测试合金致密度,利用XRD,SEM及T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钨粉粒度对W-10Ti合金显微组织和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全部用6 μm钨粉时,制备的W-10Ti合金致密度仅为85%;但组织中W和Ti分布比较均匀,形成相结构相对单一的富W固溶体。全部用300 nm钨粉时,合金致密度可达到97%以上,但组织中有较多的富Ti固溶体。采取纳米与微米W粉级配时,级配比越小,W-10Ti合金中富W固溶体含量越多,但致密度越低。级配比为1:2时,致密度可达到95%,且形成相对单一的富W固溶体相
韩富银 , 王 萍 , 田林海 , 梁 伟 , 游家学 , 钟茜婷
2013, 42(7):1497-1501.
摘要:研究了镁合金AZ61-4Si等通道转角挤压前后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4道次挤压后汉字状Mg2Si相细化为细小颗粒状,基体α-Mg与离异共晶相β-Mg17Al12也得到细化;合金的屈服强度提高128%,伸长率提高340%,抗拉强度提高89%,高温蠕变断裂寿命提高8倍,蠕变速率为0.058%/h。与4道次相比,经8道次挤压后微观组织没有明显变化;屈服强度有所提高,抗拉强度和延伸率有所降低,高温蠕变断裂寿命有所下降,蠕变速率有所提高。对等通道转角挤压改善实验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机理进行了分析
2013, 42(7):1502-1506.
摘要:分别研究了不同冷却速率和增强相添加量对内生法制备的Cu6Sn5颗粒增强型复合钎料以及Ni颗粒增强复合钎料显微组织的影响,并得出最佳的冷却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空冷条件(冷却速率为2 ℃/s)下制备的Cu6Sn5颗粒增强型复合钎料拥有最佳的显微组织形貌特征,其金属间化合物(IMC)尺寸最小,分布最均匀。对于外加法制备的Ni颗粒增强型复合钎料,其内部大尺寸IMC对周边三元共晶组织生长方向产生严重影响。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当Ni质量分数为0.45%时,显微组织中出现了由IMC聚集形成的树叶和雪花形态。当Ni质量分数增加至2.0%时,由于Ni元素在钎料基体中固溶的作用,显微组织中出现了均匀分布的形状和大小不一的黑色斑点
2013, 42(7):1507-1512.
摘要:系统研究了不同固溶处理、固溶+时效处理以及550~750 ℃长期时效10 000 h后GH80A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γ′相的开始析出温度为930~950 ℃;冷却介质比固溶温度对冷却γ′相的影响大,水淬能够抑制GH80A合金γ′相的析出;时效温度对一次γ′相有重要影响;双时效处理才析出二次γ′相;随固溶温度升高,合金单/双时效后的强度稍有降低而塑性升高;长期时效温度不高于700 ℃时合金的组织稳定性良好,一次γ′相的粗化机制在700 ℃以下以扩散控制为主,750 ℃以界面控制为主
2013, 42(7):1517-1521.
摘要:在室温下制备了分散性好、稳定性好、粒径分布均匀的高浓度纳米银醇溶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产物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银为分散均匀的球形粒子,平均粒径为4.8 nm。在此反应过程中,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既作保护剂又作还原剂,作为溶剂的乙醇有利于PVP分子链的舒展,增大了PVP分子与Ag+的接触几率,促进了还原反应的快速进行;另一方面,充分舒展的PVP分子能有效抑制银纳米粒子团聚
钟成林 , 晁栋梁 , 陈云贵 , 陈艺文 , 朱 丁 , 吴朝玲
2013, 42(7):1522-1525.
摘要:研究了快淬、热处理、快淬+热处理制备工艺对铸态(LaCe)1.0(NiCoMnAl)5.0高容量贮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分析表明所有合金均为单相CaCu5型结构,快淬+热处理合金相的成分和结构的均匀性最好。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与铸态合金相比,热处理合金的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有所提高,但其倍率性能明显降低;快淬合金的活化性能、放电容量、倍率性能以及循环性能均降低;快淬+热处理合金综合电化学性能最好,具有较好的活化性能、最大的放电容量(344.7 mA/g)、最大容量保持率(S100,85.67%)以及较好的倍率性能
2013, 42(7):1526-1530.
摘要:采用小孔法对激光快速成形TA15钛合金样件进行残余应力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激光功率、扫描速度、送粉速度、扫描方式等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均有显著影响。激光功率越大,残余应力越大;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大,残余应力则不断减小;随着送粉速度的增大,残余应力有增加的趋势;3种扫描方式中的交错扫描是残余应力最小的成形扫描方式。最后,对成形样件不同位置的残余应力进行了测定分析,得出成形件中间位置是残余应力峰值点的结论
2013, 42(7):1531-1535.
摘要:晶界成分偏聚对多晶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探明影响晶界成分偏聚的因素和偏聚机理,对改善材料性能和优化设计合金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归纳近几年来国内外原子尺度研究晶界成分偏聚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间隙原子,置换型原子和空位在晶界的偏聚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讨论了成分偏聚与合金元素择优占位行为的关系,总结了晶界成分偏聚对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根本原因
2013, 42(7):1536-1540.
摘要:非晶合金具有一系列的优异性能,为当前材料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氢对非晶合金影响的研究情况,重点介绍了氢对非晶合金形成的影响、氢对非晶合金力学性能与阻尼性能的影响,以及氢对非晶合金晶化行为的影响。最后概述了氢对非晶合金影响的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总访问量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未央路96号 邮政编码:710016 联系电话:029-86231117
E-mail:rmme@c-nin.com; rmme0626@aliyun.com
版权所有: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