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 2016年第45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材料科学
    • Zn对粉末冶金法制备Mg-Zn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016, 45(11):2757-2762.

      摘要 (1830) HTML (155) PDF 0.00 Byte (15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Mg粉和Zn粉为初始原料,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Mg-Zn合金。研究了Zn含量对Mg-Zn合金烧结密度、显微组织、物相组成、弯曲强度和显微硬度的影响。测量了Mg-Zn合金的耐腐蚀性,探讨了Zn元素在粉末冶金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添加Zn元素后,烧结产物的晶粒细小,烧结密度提高。此外,随着Zn含量的增加,烧结产物的致密度持续增加。XRD分析表明Mg-3 wt%Zn合金主要由α-Mg相组成,而Mg-4 wt%Zn合金由α-Mg 和 MgZn2两相组成。随着Zn含量的增加,Mg-Zn合金的弯曲强度先增加而后降低,但是显微硬度持续增加。Mg-3 wt% Zn合金的抗弯强度为123.6 MPa,显微硬度为101.7 HV,分别为纯Mg样品高出58%和45%。耐腐蚀性能测试表明当添加Zn元素后,Mg-Zn合金的腐蚀速率降低,Mg-3 wt%Zn合金具有最低的腐蚀速率和最佳的耐腐蚀性能。

    • (KxNa1-x)NbO3基陶瓷的热稳定性研究

      2016, 45(11):2763-2767.

      摘要 (1801) HTML (156) PDF 0.00 Byte (14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传统固溶反应法制备了(KxNa1?x)1-yLiyNb0.80Ta0.20O3 ( x=0.40–0.60 when y=0.030, 0.035, 0.040 ) 系列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其压电性能的温度稳定性。实验得出在研究的组分范围内,陶瓷的压电常数d33可达到250 pC/N,kp到达50%。在高达约325oC的老化试验中发现,尽管在室温下存在多型相变的影响,但陶瓷的d33和kp值几乎一直保持不变。而且,陶瓷的kp值在-50癈到120癈这个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几乎不受温度影响,显示了很好的温度稳定性,笔者从两相共存的温度范围对陶瓷的热稳定性能进行了讨论。

    • Mo丝网上双层Ir/W高温抗氧化涂层的制备与表征

      2016, 45(11):2768-2773.

      摘要 (1495) HTML (151) PDF 870.11 K (17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改善溅射依涂层与钼基体之间的结合力,在钼基体与依涂层之间制备了钨粘结层,并成功在钼丝网上制备了双层的铱/钨涂层。研究表明,钨粘结层的制备能有效改善铱涂层与钼基体之间的结合力,从而有效抑制铱涂层的剥落。对于制备态的样品,W粘结层与铱涂层以及钼基体之间未出现明显的互扩散。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溅射铱涂层为多晶结构且呈(111)择优取向生长。根据Movchan-Demchishin模型,所制备的双层铱/钨涂层的显微结构与“1区”结构类似,该结构表明所制备的涂层横向结合力弱,在拉应力状态下易发生开裂。

    • Fatigue Property of Al-5Zn-2Mg Aluminum Alloy Welding Joints Used in High-speed Train

      2016, 45(11):2774-2778.

      摘要 (1517) HTML (156) PDF 0.00 Byte (14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The fatigue property of Al-5Zn-2Mg aluminum alloy Metal-Inert Gas (MIG) welding joints used in high-speed train are studied by fatigue machin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s used to observe the fatigue fracture and the surface damage. Results shows that uniaxial ratcheting behavior take place in the welding zone (WZ) when the stress is higher than 0.5σb. There is obvious plastic deformation in the WZ and a lot of slip band on the surface, which reduces the fatigue life of the sample. The uniaxial ratcheting behavior take place mainly in the first cycle and the finally failure stage of the fatigue process. When the stress is lower than 0.5σb, the fatigue samples crack in the heat affected zone (HAZ). The fatigue fracture of the WZ and the fusion zone (FZ) is typical ductile fracture pattern while that of the HAZ and the base metal (BM) is quasi-cleavage fracture. The fatigue life of the BM is much longer than the HAZ.

    • WO3修饰TiO2纳米管阵列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活性

      2016, 45(11):2779-2783.

      摘要 (1405) HTML (151) PDF 0.00 Byte (14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化学浴沉积 (CBD) 结合热解工艺制备了WO3修饰TiO2纳米管 (WTN) 阵列, 且WTN阵列分布均匀。通过改变沉积时间可调整WTN的钨含量。利用SEM、EDX、XRD对WTN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阴极氧化后,TiO2纳米管生长于钛体基体上,纳米管的内径为90~120 nm, 外径为120~160 nm,壁厚在30~60 nm范围,长约39 μm。经C. I.硫化红14的有效去除证实, 修饰TiO2纳米管的WO3增强了WTN光催化活性, 在可见光照射下,所制备复合膜光催化活性优于未修饰纳米管阵列 (TN)。

    • 化学和物理分离法萃取金、汞、银

      2016, 45(11):2784-2789.

      摘要 (1483) HTML (141) PDF 0.00 Byte (18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搅拌过滤法对Aghdareh金矿样品进行金的萃提。矿物学研究表明, 样品中58%的金颗粒小于10 μm,该等级的3%属于难熔金。实验结果表明, 在最优条件下,金回收率可达91.8%, 银和汞分别为41.5%和10.2%。以氰化法测试的6种分次尺寸样品的结果表明,未萃取的金粒子大多小于25 μm,还有大约5%的金颗粒大于25 μm。因此, 对样品要进一步粉碎,这样可使金和银回收率分别提高约3.57%和约5%, 进一步粉碎样品并不影响汞的回收率。采用Knelson重力选矿法可提高汞回收率并防止金和汞的混合,利用氰化法检测重力法的尾料。这些方法的结合应用, 最终使金回收率达到93.3%, 汞回收率增加到42.16%, 而银回收率没有明显的变化,为42.17%。

    • Eu/Tb共掺杂Y2O3荧光粉的发光性质研究

      2016, 45(11):2790-2792.

      摘要 (1476) HTML (156) PDF 0.00 Byte (17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稀土掺杂荧光粉在固态照明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这里用固相法合成了Y2O3:Eu3 ,Tb3 ,材料结构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了表征,发现合成了纯相的Y2O3,掺杂的稀土离子未对基质结构产生影响。稀土离子单掺杂的Y2O3荧光粉在各自特征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发光性质Y2O3:Tb3 发射出亮绿光,而Y2O3:Eu3 发射出亮红光颜色。调控它们的浓度,可以在Y2O3:0.2% Eu3 , 2%Tb3 处实现白光,详细分析了它们的发光光谱,计算了它们的色坐标,对应的CIE色坐标分别标记在色坐标图中。

    • 高纯稀土金属Sm、Yb和Tm的制备

      2016, 45(11):2793-2797.

      摘要 (2024) HTML (146) PDF 0.00 Byte (17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镧热还原蒸馏法对蒸气压较高的稀土元素Sm、Yb和Tm的制备进行了研究,制得了纯度达4N级的稀土金属Sm和Yb,其纯度分别为99.99%和99.993%(质量分数,相对75种杂质元素);对于稀土金属Tm,由于还原温度较高,还原蒸馏产物中La的含量偏高,需要对其进行低温、高真空升华提纯,提纯后纯度达到99.995%(同上);实验结果表明,高纯度还原剂La的制备,尤其是La中金属杂质总量的控制,是获得4N级Sm、Yb和Tm的关键步骤。

    • 原位生成Al3Zr/6063Al复合材料的高应变速率超塑性

      2016, 45(11):2798-2803.

      摘要 (2593) HTML (171) PDF 0.00 Byte (15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熔体直接反应法,原位制备5%wtAl3Zr/6063Al复合材料。在450℃进行70%变形量锻造预处理,然后进行搅拌摩擦大塑性加工,通过XRD、SEM、EDS、超景深及TEM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其高应变速率超塑性。结果表明,通过锻造和搅拌摩擦加工处理后,复合材料的平均晶粒尺寸小于10μm。在350℃~500℃,初始应变速率为1.0×10-3s-1~1.0×10-1s-1范围内,复合材料都表现出超塑性。在500℃,初始应变速率为1.0×10-2s-1,延伸率达到最大值330%,反应敏感指数m值为0.45。分析超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是动态连续再结晶与晶界、位错滑移共同协调完成。

    • 热处理对Mg94Zn2Y4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2016, 45(11):2804-2808.

      摘要 (1794) HTML (148) PDF 0.00 Byte (17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在773 K、48h 条件下热处理对Mg94Zn2Y4合金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块形和板条结构的18R 长周期堆垛结构相可直接从熔体凝固过程中形成。热处理后,绝大多数的块形和板条结构相转变为细片状或针状的14H相。在热处理过程中,有相当体积分数的 LPSO(长周期堆垛结构)相由 18R 转变为 14H。结果还表明,经过热处理,块形和板条结构相与针状相可以在 α-Mg 基体中共存,并作为影响因素,使合金晶粒得到细化,晶粒尺寸为14-24 μm(平均晶粒尺寸为19 μm),使极限拉伸强度、屈服强度以及伸长率分别由铸态时的 182 MPa、135 Mpa 和 10.2% 提高至 245 MPa、157 MPa 和 13.8%.

    • Bi2Se3薄膜及Pb掺杂电子结构变化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2016, 45(11):2809-2813.

      摘要 (1424) HTML (146) PDF 0.00 Byte (13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研究Bi2Se3从块体到薄膜的电子结构变化特性. 通过分析材料的原子位置以及电子间相互作用,具体探讨块体、双层和单层薄膜及单层Pb掺杂薄膜的能带结构、态密度等.计算结果表明,这几种材料的价带和导带主要由原子的p态构成,同时由于Bi(Pb)的6s轨道态对价带顶的影响,它们的带隙类型随着材料结构的变化,发生从直接带隙到间接带隙的转变,此外Pb掺杂单层薄膜后产生的Se(1/)层对其电子结构的变化有重要影响.

    • 球磨制备的La(Fe1-xCox)11.2Si1.8化合物的相形成和磁热效应

      2016, 45(11):2814-2817.

      摘要 (1774) HTML (152) PDF 0.00 Byte (10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LaSi母合金和元素粉末混合,利用球磨工艺制备了La(Fe1-xCox)11.2Si1.8 (x = 0, 0.02, 0.04, 0.06)样品。在1423K的温度下烧结30分钟,然后放入水中快速冷却,就可以获得几乎为NaZn13型结构的单相化合物。磁性质的研究表明,样品的居里温度随着Co含量从x=0到x=0.06而提高,但是磁熵变减小。在0-1.5T的外加磁场下,LaFe11.2Si1.8合金在其居里温度附近的最大磁熵变达到的6.5 J/kg,而x=0.06的样品的最大磁熵变约为2.1 J/kg K。另外,球磨制备的样品还呈现了二级磁相变的特点,这对于磁热效应的应用非常有意义。

    • 通过制备非晶涂覆钢丝提高钢丝抗腐蚀性能

      2016, 45(11):2818-2822.

      摘要 (1379) HTML (141) PDF 0.00 Byte (12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提高钢丝的耐腐蚀性能,使用连续涂覆工艺制备一系列锆基非晶合金(Zr41.2Ti13.8Cu12.5Ni10Be22.5)100-xNbx (x=0, 3, 5, 8 at. %)涂覆Q195钢丝。相分析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非晶基体和一些金属间化合物组成;阳极极化实验发现所有非晶涂覆钢丝表现钝化行为,具有高的点蚀破钝电位和低的腐蚀电流。随着非晶涂层中铌含量增加,非晶涂覆钢丝的钝化区宽度增加,点蚀破钝电位升高。电子能谱分析发现,非晶涂覆钢丝抗点蚀性能提升可能与金属铌元素容易钝化,形成稳定钝化膜,同时能够稳定锆、钛,降低相分离有关。

    • WLCSP30器件SnAgCuFe焊点可靠性

      2016, 45(11):2823-2826.

      摘要 (2035) HTML (153) PDF 0.00 Byte (15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Mg-3Zn-0.5Zr合金在含有不同离子的模拟生理环境中的降解机理

      2016, 45(11):2827-2834.

      摘要 (1828) HTML (144) PDF 0.00 Byte (15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电化学测试(极化曲线,开路电位,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Mg-3Zn-0.5Zr合金在四中侵蚀性离子(cl-,HPO42-,HCO3-和SO42-)相互作用下的降解行为。我们发现cl-会导致合金发生多孔状点蚀,腐蚀坑在表面扩展并加深。HPO42-能降低合金降解速率抑制点蚀。Mg-3Zn-0.5Zr合金在含有HCO3-离子的溶液中腐蚀行为是早期HCO3-离子大大加快了镁合金的腐蚀降解速率,但由于能够在剧烈腐蚀部位诱导钝化,对合金点蚀的扩展具有抑制作用。SO42-离子也能腐蚀合金,但在生理环境中浓度低,所以SO42-离子对合金腐蚀降解的行为加速不明显。这些结果加深了我们对Mg-3Zn-0.5Zr合金在生理环境中降解机理的认识。

    • 铸态TiAl-Nb合金的组织结构与蠕变性能

      2016, 45(11):2835-2840.

      摘要 (1683) HTML (157) PDF 0.00 Byte (12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通过蠕变性能测试和组织形貌观察,研究了铸态TiAl-Nb合金在近890-910篊温度区间的蠕变行为。结果表明,铸态TiAl-Nb合金的组织结构主要由层片状r/a2两相组成,不同取向r/a2两相层片状组织之间存在不规则锯齿状形态的晶界,该锯齿状非层片晶界由单一r相组成。在高温蠕变期间,合金具有较好的蠕变抗力和较长的蠕变寿命;合金在蠕变期间的变形机制是大量位错以位错列的形式剪切层片状r/a2两相,其中,大量位错在基体中滑移,发生反应可形成位错网,促进位错的攀移,可减缓应力集中,改善合金的蠕变抗力。与a2-Ti3Al相比,r相有较弱的强度,因此,蠕变期间合金中的裂纹易于在与应力轴呈45?角、且与层状结构相平行的晶界处萌生与扩展,直至蠕变断裂是合金在蠕变期间的断裂机制;其中,与层状结构相平行的断口呈光滑面口,而与层状结构呈一定角度的断裂表面存在撕裂棱,为较高强度的a2-Ti3Al相阻碍裂纹扩展所致。

    • Ti-35V-15Cr-Si-C合金退火过程中组织演化行为

      2016, 45(11):2841-2846.

      摘要 (1495) HTML (148) PDF 0.00 Byte (12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不同的分析测试方法对Ti-35V-15Cr-xSi-yC合金不同退火和固溶温度下组织形态和相结构演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Ti-35V-15Cr-xSi-yC合金在900℃以下退火,退火组织的晶界小晶粒增多,但长大趋势不明显,不同退火温度条件下,合金组织差别不大。当退火温度超过900℃,晶界小晶粒开始明显长大,合金组织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合金组织中有四种析出相:球状颗粒的Ti2C、鸡爪型的(TiV)C、点状颗粒的Ti5Si3以及少量的针状α相。鸡爪型(TiV)C开始溶解的温度范围为950℃~1000℃;点状颗粒Ti5Si3开始溶解的温度范围为100℃~1050℃。在1200℃的高温条件下,球状Ti2C发生部分溶解。

    • 高应变率下Ni-Ti合金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研究

      2016, 45(11):2847-2850.

      摘要 (1420) HTML (143) PDF 0.00 Byte (1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利用INSTRON5985电子万能试验机和分离式Hankinson压杆冲击加载装置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棒材进行准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研究,并通过XRD、光学显微镜、SEM等微观分析方法对不同状态下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i-Ti合金原始组织存在B2奥氏体相、B19’马氏体相、Ni3Ti4相,晶粒细小且呈等轴分布;准静态压缩和动态压缩均发生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但动态压缩应力-应变曲线无屈服平台出现,存在应变率硬化效应;在一定的应变率范围内,随着应变率的提高,晶粒内条纹状组织增多,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程度增大。

    • 热震作用下YSZ活性扩散障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2016, 45(11):2851-2856.

      摘要 (1390) HTML (159) PDF 0.00 Byte (12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有限元法研究经历多次热震后,NiCrAlY涂层/YSZ扩散障/René N5基体内应力分布及演变和波峰值对应力的影响。研究发现: 75次热震后模型外边缘附近及氧化铝层中存在较高的剪切应力和拉应力,裂纹会在该处萌生及扩展。各处的应力值随热震次数的增加均有所增加;随波峰峰值的增加,氧化铝层内的应力值变化最大,其中当波峰峰值(A)为3μm时,扩散障结构较优。

    • Zr-Nb-Cu合金连续升温相转变动力学研究

      2016, 45(11):2857-2860.

      摘要 (1643) HTML (148) PDF 0.00 Byte (12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热膨胀法对Zr-1Nb-0.01Cu合金在不同升温速率下αZr→αZr βZr相转变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αZr→αZr βZr相转变起始温度与升温速率之间的关系为:Tα→α β=744.4 9.4ln(RH),升温速率对合金相转变温度的影响要小于E110合金;结合JMA方程计算得到αZr→αZr βZr相转变的激活能为149.1kJ/mol,低于Zr-4和M5合金的相转变激活能。根据合金相转变动力学曲线,给出了合金连续升温过程αZr→αZr βZr相转变的CHT图。

    • LPSO堆垛结构转变对挤压态Mg-2.0Zn-0.3Zr-5.8Y镁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2016, 45(11):2861-2866.

      摘要 (1447) HTML (144) PDF 0.00 Byte (14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改变挤压温度以获得含有不同堆垛结构长周期相(LPSO)的Mg-2.0Zn-0.3Zr-5.8Y合金,研究LPSO相堆垛结构转变对挤压态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挤压温度为390℃,合金中有18R和14H 两种堆垛结构的LPSO相,其平均晶粒尺寸为9.5±3.0μm,合金的抗拉强度达到280MPa,延伸率为18.7%;当变形温度达到420℃,合金中18R LPSO相全部转变为14H结构,平均晶粒尺寸大幅细化至3.1±1.1μm,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均得到明显提高,分别达到330MPa和20.8%;随着挤压温度的进一步提高,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逐渐变大,强度和延伸率开始逐渐降低。由于LPSO相堆垛结构转变和晶粒尺寸变化引起基面织构和柱面织构的强度发生变化,LPSO相形态改变以及晶粒细化是Mg-2.0Zn-0.3Zr-5.8Y挤压态合金室温力学性能变化的主要因素。

    • 利用EBSD技术研究690合金在高温高压水环境中腐蚀行为

      2016, 45(11):2867-2872.

      摘要 (1666) HTML (156) PDF 0.00 Byte (14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扫描Kelvin探针(SKP)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结合高温高压浸泡实验研究了两种不同变形量的690合金的C型环样品在浸泡后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690合金在高温高压浸泡实验中生成Fe、Ni、Cr的腐蚀产物;EBSD检测统计分析得25%变形量的690合金样品Σ3晶界所占比例比50%变形量的690合金样品所占比例多10%,均有轻微不同种类的织构;扫描Kelvin探针测得浸泡后Ekp都有明显的升高,25%变形量的690合金C型环样品Ekp升高到-3.5 mV,而50%变形量的690合金C型环样品Ekp升高到-29.2 mV,说明25%变形量的690合金表面生成的腐蚀产物膜保护性能更好。

    • 激光自蔓延烧结Fe-Al合金及其成型过程温度场数值模拟

      2016, 45(11):2873-2877.

      摘要 (1646) HTML (149) PDF 0.00 Byte (1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Fe40Al60粉末压坯进行激光点燃自蔓延烧结,利用XRD、金相、硬度等表征手段,分析烧结合金表层区、中部区和底部区的微观组织结构及宏观性能,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Fe40Al60激光烧结过程的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烧结过程温度场分布云图和路径图。实验结果表明:表层区产物相主要为FeAl、Al2O3,中部区产物相为Fe3Al、FeAl、Al2O3,底层区产物相为Fe3Al、Al2O3和Fe;烧结合金表层区组织为条状,中部区组织为胞状,底层区组织为针状;表层区硬度为901HV,中间层硬度为1005HV,底层区硬度为965HV。模拟结果表明:10s时,表层区温度最高为1150K,中部区温度为894.033K,底层区温度最低为820.979K。表明试样各区域物相与该区温度场模拟结果相一致。

    • Fe-Nd-Al系非晶合金条带样品的磁性机理研究

      2016, 45(11):2878-2883.

      摘要 (1654) HTML (146) PDF 0.00 Byte (13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对Fe53Nd37Al10合金甩带速度为40 m/s和20 m/s条带样品的磁性能、磁粘滞行为和微观结构进行研究,分析了该合金条带的矫顽力机理。结果表明:Fe53Nd37Al10合金甩带速度为40 m/s和20 m/s条带样品的剩余磁化强度Mr分别为33.50 Am2/kg和36 .05 Am2/kg,矫顽力iHc为62.00 kA/m 和121.50 kA/m。40 m/s条带样品的热涨落场Hf,激活体积Va和激活直径Da分别为2.47 mT,3.90×10-18 cm3和19.53 nm;而20 m/s条带样品为2.73 mT,3.53×10-18 cm3和18.89 nm。40 m/s条带样品里面存在直径小于5 nm的纳米团簇,而20 m/s条带样品的纳米团簇直径为5-10 nm,且纳米团簇数量更多。Fe-Nd-Al非晶条带里面同时存在交换耦合和钉扎两种作用,纳米团簇的尺寸和数量,以及多个团簇组成的作用单元是影响非晶条带矫顽力的主要原因。

    • SiCp/Al复合材料在Cl-作用下初期腐蚀行为

      2016, 45(11):2884-2888.

      摘要 (1535) HTML (164) PDF 1012.51 K (16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室内浸泡模拟实验方法,采用扫描Kelvin探针技术研究了SiCp/Al复合材料在Cl-介质下初期腐蚀行为。结果表明,SiC颗粒与Al基体界面结合处是复合材料在Cl-介质下初期腐蚀的优先发生位置,Cl-和界面相是促进初期腐蚀发展的主要原因。随腐蚀的不断进行,复合材料先形成钝化膜,表面电位先整体正移,后钝化膜破损,表面电位整体负向移动。复合材料初期腐蚀过程表现为其钝化膜形成和逐渐破损的腐蚀特征,腐蚀产物主要为Al(OH)3、Al2O3和AlCl3。

    • Al-Mg-Si-Zr-XEr合金β″相析出动力学的研究

      2016, 45(11):2889-2894.

      摘要 (1346) HTML (146) PDF 0.00 Byte (1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组织观察、性能检测和差热分析(DSC)试验,研究了不同Er元素含量下Al-Mg-Si-Zr-XEr合金时效硬化曲线、TEM组织、β″相的析出激活能和TTT曲线,并得到对应的β″相析出动力学方程和TTT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Er元素的添加促进了β″相的析出,在540 ℃固溶1 h 180 ℃时效5 h时,Al-Mg-Si-Zr-0.3Er合金中的β"相细小均匀的弥散析出;随Er元素含量增加,合金硬化速率明显加快,软化速率降低,合金β″相析出激活能降低,分别为96.3、93.6和84.9 kJ/mol;析出动力学方程分别为:YEr0.1=1-exp[-1.534×1013t1.5exp(-17382.7/T)]、YEr0.2=1-exp[-5.865×1012t1.5exp(-16895.3/T)]、YEr0.3=1-exp[-2.965× 1011t1.5exp(-15324.9/T)];TTT曲线方程分别为:TEr0.1=17382.7/[30.4 1.5lnt-lnln(1-Y)-1]、TEr0.2=16895.3/[29.4 1.5lnt-lnln(1-Y)-1]、TEr0.3=15324.9/[26.4 1.5lnt-lnln(1-Y)-1]。

    • W–Y二元合金力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2016, 45(11):2895-2901.

      摘要 (1966) HTML (154) PDF 474.74 K (17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W-Y二元合金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核聚变装置第一壁材料, 其力学性质对材料的加工和应用有重要影响. 然而, 目前文献中对W-Y合金的力学性质还鲜有报道. 因此,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钇的含量对W-Y二元合金力学性质的影响, 精确计算了W1-xYx(x = 0.0625, 0.125, 0.25和 0.5) 合金的力学常数, 并对其力学特性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W-Y合金的弹性常数、体模量、杨氏模量以及剪切模量随Y的含量的增加而成非单调性减小, 表明Y对W材料的合金化降低了材料的机械强度. 然而, 基于力学特性B/G、泊松比ν和柯西压力C"等分析, Y的合金化对W的延展性和韧性有明显的提高. 当Y的含量为0.25时, 可有效改善W-Y合金的延展性和抵抗变形能力. 通过态密度分析,W-Y合金的金属性随Y含量的增加先减弱而后增强.

    • 一种改进的Cockroft–Latham断裂准则及其在液固挤压中的应用

      2016, 45(11):2902-2906.

      摘要 (1807) HTML (140) PDF 0.00 Byte (13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是影响液固态Csf/Mg复合材料损伤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将与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相关的Zener-Hollomon参数作为一个修正系数引入Cockroft–Latham断裂准则,采用高温及半固态单轴拉伸试验方法得到不同lnZ下Csf/Mg复合材料的断裂应变,通过非线性拟合确定了模型中的修正系数,从而得到改进的Cockroft–Latham断裂准则。将该断裂准则应用于液固挤压成形过程中的数值模拟,发现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表明该断裂准则可以很好地应用于镁基复合材料液固挤压表面裂纹的预测。

    • 基于数值模拟的太阳能直拉硅单晶热场降耗研究

      2016, 45(11):2907-2911.

      摘要 (1347) HTML (150) PDF 0.00 Byte (1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仿真技术分析了TDR-95A-ZJS型22英寸太阳能直拉硅单晶热场结构中影响能耗的主要因素。基于模拟结果提出了通过改变部分热场结构及保温毡布局等优化措施可有效降低原有热场功耗。实际生产实验表明,优化后的热场在保证晶体生长原有质量前提下较原有热场节能29%。

    • 基于表面扩散机制金属纤维烧结的三维模拟

      2016, 45(11):2912-2917.

      摘要 (1784) HTML (157) PDF 0.00 Byte (12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两条相交金属纤维在交接处不同方向的截面是不同的椭圆—椭圆结构,基于表面扩散机制,在任意方向截面上建立金属纤维烧结结点的椭圆—椭圆模型,用水平集方法对所建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实现对任意方向截面上金属纤维烧结结点生长过程的二维数值模拟。将不同方向截面上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重构,给出了金属纤维烧结结点生长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夹角为60?的两条金属纤维烧结结点的生长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方向截面上烧结颈半径的生长速度,数值结果表明越靠近纤维锐角平分线方向烧结颈半径生长速度越快。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金属纤维在各个截面上的初始局部几何结构对烧结颈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 Al-Ti-Si-RE涂层在模拟深海压力下的耐蚀机理

      2016, 45(11):2918-2924.

      摘要 (1263) HTML (166) PDF 0.00 Byte (9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电化学测试技术与微观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高速电弧喷涂Al-Ti-Si-RE涂层在模拟深海压力下的耐蚀机理,结果表明:Al-Ti-Si-RE涂层在静水压力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电化学分析表明,在3 MPa浸泡480 h后动电位极化曲线阳极区上出现了一个类似钝化区间的“平台”,主要是由于腐蚀产物阻塞腐蚀通道的原因;电化学阻抗谱分析则表明,在高压下涂层Al钝化膜在浸泡6 h左右后已溶解,12 h后逐步趋于稳定,300 h到480 h区间几乎无变化;电化学噪声测试对比了涂层在常压和高压条件下0~64 ks的腐蚀情况,定量描述了涂层“钝化膜溶解—腐蚀产物快速形成—进入稳定阶段”的腐蚀过程。最后通过微观形貌观察和XRD等测试手段分析,Al-Ti-Si-RE涂层中的富Ti相(主要成分为TiAl、TiAl3等金属间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耐蚀特性,且呈现为多孔结构,Al在高压下快速腐蚀溶解填充富Ti相“骨架”孔隙,形成的涂层表面致密,其结构能够有效阻塞腐蚀通道,抑制腐蚀进行。

    • 镍基高温合金GH141平衡析出相的热力学计算分析

      2016, 45(11):2925-2931.

      摘要 (1676) HTML (158) PDF 0.00 Byte (16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软件,对GH141合金的平衡析出相和非平衡凝固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GH141合金的平衡析出相有γ、γ''、σ、μ和碳化物(MC、M6C、M23C6);合金凝固过程中Mo、Ti元素正偏析比较严重,这会降低合金的初熔点;Al、Ti含量对γ''相的开始析出温度和最大析出量有很大影响;C是碳化物最大析出量的控制元素,且MC、M6C、M23C6碳化物的主要富集元素分别是Ti、Mo、Cr。研究结果为合金的成分设计和热处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材料工艺
    • 退火温度和冷却速率对TC4钛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016, 45(11):2932-2936.

      摘要 (1845) HTML (153) PDF 0.00 Byte (17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室温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方法,对TC4钛合金分别进行940, 960, 980 ℃退火,并在980 ℃退火后采取不同的冷却方式得到的试样进行强度(σb、σ0.2),塑性(δ、ψ)和冲击韧性(ak)的测试,结合扫描电镜进行组织和形貌观察,得到了在相变点以下退火温度和冷却速率变化时,TC4钛合金的组织、强度、塑性和冲击韧性的变化规律: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强度、塑性和冲击韧性呈降低趋势;随着冷却速度的加快,材料的强度呈升高趋势,塑性和冲击韧性呈下降趋势。

    • TC4-DT钛合金片层组织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研究

      2016, 45(11):2937-2941.

      摘要 (1349) HTML (153) PDF 0.00 Byte (11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主要讨论了TC4-DT钛合金不同片层结构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通过几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获得不同的片层组织结构参数,深入研究了片层组织结构参数对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规律,并对裂纹扩展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双重处理空冷条件获得细片层组织较炉冷条件获得粗片层组织具有较高的疲劳裂纹扩展阻力;多重热处理由于获得的次生α片层,导致不同阶段裂纹扩展机理与双重处理的不同。在相同的第一重处理条件下,多重处理在中速扩展区的裂纹扩展速率较双重刚处理的高。由于次生α片层组织协调性好会加快裂纹的扩展,具有较双重空冷处理较高的裂纹扩展速率。

    • TC4钛合金空心风扇叶片面板成形缺陷的蠕变修复

      2016, 45(11):2942-2947.

      摘要 (1405) HTML (151) PDF 0.00 Byte (1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伴随着国产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研制,目前对于大型钛合金宽弦空心风扇叶片成形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航空发动机用钛合金宽弦空心风扇叶片具有独特的结构特点,其外部为等厚面板,内部减重空腔与加强筋交替排列,成形中当叶片承受弯扭变形作用时,其局部面板会发生失稳产生凹陷,导致叶型超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蠕变成形的钛合金空心风扇叶片面板修复方法,该方法采用气压加载,在较高的温度下,使凹陷部位发生蠕变变形,恢复到理论外形。本文针对某型TC4钛合金宽弦空心风扇叶片试验件的面板气胀蠕变修复进行研究,对经历两次热循环的基体材料进行了高温蠕变拉伸试验,建立了蠕变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面板蠕变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保压压力以及蠕变时间对于修复效果的影响,并选取了最佳的工艺参数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运用气压加载蠕变修复工艺,能够有效修复钛合金空心风扇叶片在弯扭预成形中产生的面板凹陷,可以作为辅助该类零件制造的一种有效方法。

    • Ti-6321钛合金棒材热变形及热处理工艺研究

      2016, 45(11):2948-2952.

      摘要 (1433) HTML (143) PDF 0.00 Byte (1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Ti-6321钛合金棒坯在两相区进行加热,再经过50%~80%的精锻热变形和普通退火后,发现原始棒坯的组织类型并没有发生改变,但α相组织的拉长特征得到明显改善。随着变形量增大,晶粒细化程度逐步提高,棒材强度呈上升趋势,冲击韧性呈下降趋势。对Φ45mm规格棒材进行了普通退火、双重退火、β退火和固溶时效热处理实验,结果表明,Ti-6321合金棒材的组织和性能对热处理工艺较为敏感,应根据使用环境的具体要求,选择适宜的热处理工艺,最终实现材料强度、塑性和韧性的良好匹配。

    • 片层宽度对TC21钛合金动态压缩性能及其绝热剪切敏感性影响规律的研究

      2016, 45(11):2953-2958.

      摘要 (1483) HTML (175) PDF 730.59 K (16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冷却速率对TC21钛合金片层宽度的影响,并通过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进一步研究了片层宽度对TC21钛合金动态压缩性能及其绝热剪切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率的降低,片层组织TC21钛合金的片层宽度由0.57μm增宽到6.49μm;在动态压缩试验条件下,片层组织随着片层宽度增加,其动态强度降低,而塑性应变呈现出相反的规律;在强迫剪切试验条件下,片层组织随着片层宽度增加,其绝热剪切敏感性降低,而随着撞击杆初速的提高,各组织绝热剪切敏感性提高。

    • 钛表面无氢渗碳层耐蚀性能的研究

      2016, 45(11):2959-2964.

      摘要 (1406) HTML (159) PDF 0.00 Byte (11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复杂环境下,钛合金表现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同时还须具有耐酸介质的腐蚀能力。本文采用电化学和侵蚀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钛表面无氢渗碳试样在HCl溶液和H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特性及侵泡腐蚀性能。研究表明:经过无氢渗碳处理的纯钛试样在HCl和H2SO4溶液中的耐蚀性能得到大幅提高。

    • 化学镀Ni-Co-Cu-P非晶镀层及其耐蚀性能研究

      2016, 45(11):2965-2969.

      摘要 (1346) HTML (145) PDF 0.00 Byte (12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化学镀工艺在45钢表面制备Ni-Co-Cu-P四元合金镀层,通过EDX、XRD、SEM、盐雾试验、Tafel曲线等测试方法研究镀层的成分、晶型结构和耐蚀性能。结果表明:Ni-Co-Cu-P镀层为非晶结构,其中Ni、Co、Cu的含量分别为32.66 wt.%、47.19 wt.%和15.28 wt.%。镀层表面均匀分布着直径约240 ~ 500 nm的球状团簇,一些团簇内部存在纳米级孔隙。镀层经156 h盐雾后出现明显红色锈点,192 h后完全失效。镀层的耐蚀性能明显优于45钢基体和Ni-Co-P镀层。在1.0 wt.% H2SO4溶液中,镀层的自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0.26 V和19.17 μA?cm-2,随着电位的升高表面出现大量微裂纹。而在3.5 wt.% NaCl溶液中,镀层表现出活化-钝化-过钝化的腐蚀行为,表面钝化膜逐渐被Clˉ穿透而形成针孔。

    • ZrC含量对钨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016, 45(11):2970-2974.

      摘要 (1591) HTML (153) PDF 0.00 Byte (12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溶胶-非均相沉淀-喷雾干燥-热还原”制备了W-ZrC复合粉末,经氢气保护气氛高温烧结后制备出W-ZrC材料,研究了ZrC含量对W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W-ZrC材料的相对密度较纯W材料得到很大提高,其室温拉伸强度由粉末烧结态纯W的290MPa可提高至543MPa,材料的应变由1.7%增大至3.5%;ZrC第二相粒子作为障碍能有效阻碍钨晶界的移动,由纯W晶粒的100μm左右细化至10-15μm;纯W的断口形貌主要为沿晶解理断裂,添加ZrC第二相粒子后断口组织中出现了穿晶解理断裂,说明ZrC能够有效强化W的晶界强度,并起到良好的细晶强化和弥散强化作用。

    • 合金成分对Cu-Ni合金薄带再结晶织构形成的影响

      2016, 45(11):2975-2980.

      摘要 (1449) HTML (149) PDF 0.00 Byte (13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冷坩埚悬浮熔炼技术冶炼了Cu-18at.%Ni、Cu-32at.%Ni、Cu-52at.%Ni和Cu-72at.%Ni四种合金铸锭,铸锭经锻造、热轧、冷轧和再结晶退火,最终获得了厚度为80 μm的薄带。采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表征了合金再结晶织构,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分析了显微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四种Cu-Ni合金冷轧后的形变织构相似,但随着合金薄带中Ni含量增加,再结晶退火后立方织构的份额减少,晶粒取向变得散乱,晶粒尺寸明显变大;合金成分处于52-72at.%Ni范围时,形变合金在回复阶段的调幅分解是引起再结晶织构散乱的主要原因,Cu-Ni 合金的单相固溶体是形变-再结晶后获得立方织构的关键因素。

    • 钎焊温度对Cu基非晶钎料钎焊WCuCrZr合金接头性能影响

      2016, 45(11):2981-2986.

      摘要 (1346) HTML (148) PDF 0.00 Byte (11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实现降低ITER装置中W/CuCrZr合金钎焊温度的目的,采用甩带技术制备了成分为Cu47Ti33Zr11Ni8Si1(at.%)的宽10mm、厚80μm的均匀连续非晶合金箔带,将此铜基非晶合金作为新型钎料应用于W/CuCrZr合金的钎焊。使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测试了接头显微结构、物相组成和显微硬度,对比了不同钎焊温度对接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钎焊温度为900℃时,获得的钎焊接头界面接合良好、对母材影响小并且钎缝具有较高的硬度;将铜基非晶钎料应用于W/CuCrZr合金钎焊可以有效的降低钎焊温度。

    • Sn纳米粒子对AZ31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016, 45(11):2987-2991.

      摘要 (1595) HTML (150) PDF 0.00 Byte (15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Sn纳米粒子,通过搅拌铸造的方法添加到AZ31镁合金当中。通过金相、扫描电镜和拉伸性能测试等技术,考察了添加不同量的Sn纳米粒子对AZ31镁合金铸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Sn纳米粒子可抑制共晶相以层片状析出,促进β-Mg17Al12相以骨骼状分布在晶界处。重要的是,观察到Sn纳米粒子在镁合金中生成了纳米尺寸的Mg2Sn颗粒,但主要以颗粒团簇的形式存在。过量添加Sn纳米粒子,会使Mg2Sn纳米级颗粒团聚严重,降低AZ31镁合金的力学性能。本研究中,添加1wt.% Sn纳米粒子,AZ31镁合金的力学性能最优。

    • AlSi12合金泡沫的真空发泡制备工艺研究

      2016, 45(11):2992-2998.

      摘要 (1411) HTML (154) PDF 564.72 K (12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克服现有熔体发泡制备泡沫铝工艺中发泡剂含量高所带来的成本高、分散性差、与发泡工艺匹配难、降低材料性能等负面影响,本文采用新型真空发泡法制备AlSi12合金泡沫,并对其中的初始气孔及真空发泡AlSi12合金泡沫孔结构的形成及控制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AlSi12合金在620℃熔化保温1h、添加1%SiC和2?以2000r/min的速度搅拌10min增粘、添加微量(0.02%wt)TiH2以2000r/min的速度搅拌6min的条件下可获得均匀细小的初始气孔;(2)在真空度为5Pa下发泡10s,真空下冷却6min的条件下,获得了平均孔径2.4mm,孔隙率83.7%,孔结构均匀的AlSi12合金泡沫;(3)初始气孔以SiC、Al2O3、SiO2等第二相为气泡非均质形核的核心。

    • 退火处理对预变形Mg-5.3Nd合金压缩强度的影响

      2016, 45(11):2999-3003.

      摘要 (1302) HTML (138) PDF 0.00 Byte (11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光学显微镜、XRD、SEM/EDS以及常温压缩试验等方法对Mg-5.3Nd合金的金相组织、退火强化行为以及压缩变形机制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50 ℃×8 h固溶处理后,铸态Mg-5.3Nd合金的第二相Mg12Nd基本消除。经预压缩-卸载-再压缩试验,固溶Mg-5.3Nd合金的压缩强度没有明显变化,而预压缩-卸载-退火处理-再压缩试验后,合金的压缩强度明显提高,并获得最佳强化效果的退火工艺为180 ℃×4 h。原位金相分析发现,未退火试样的再压缩变形机制表现为预变形孪晶的明显长大。而预变形试样退火后,由于钕元素对预变形孪晶的钉扎作用,其再压缩变形机制以新变形孪晶的形成为主。

    • 稀土对Al-20Si-2Cu-1Ni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016, 45(11):3004-3009.

      摘要 (1624) HTML (146) PDF 0.00 Byte (10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借助金相(O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等技术,研究了富Ce混合稀土(RE)对Al-20Si-2Cu-1Ni高硅铝合金共晶硅变质、稀土化合物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其机理。结果表明,RE能有效变质共晶硅,随RE添加量的增加,变质效果不断增强,同时针片状RE化合物也逐渐增多。RE通过在凝固前沿富集从而抑制共晶硅的生长,但是过量的RE将导致固溶Cu、Ni的针状化合物(Al2Si2RE)生成,抵消了共晶硅变质对合金性能改善的一部分作用,使合金力学性能反而有所下降。添加0.6%RE时,铸态高硅铝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最大值,较变质前分别提高33%和230%。

    • 高选择性的In2O3基热线型氢气传感器

      2016, 45(11):3010-3014.

      摘要 (1751) HTML (141) PDF 0.00 Byte (13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出纳米氧化铟(In2O3),利用其制备出了热线型气体传感器。利用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 (DEMS) 的化学气相沉积,在敏感元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二氧化硅(SiO2)分子筛层,限制了除氢气(H2)以外其它分子直径较大的还原性气体向气敏材料内层的扩散,提高了传感器对H2的选择性和响应。参考元件的补偿作用降低了环境湿度的影响,通过气敏机理模型讨论了其内在原因。该传感器具有对H2较高的选择性和响应,优良的抗环境影响的能力,以及较好的稳定性和较低的功耗。

    • 2055铝锂合金双级均匀化工艺研究

      2016, 45(11):3015-3022.

      摘要 (1434) HTML (147) PDF 0.00 Byte (13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利用金相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镜研究了2055铝锂合金的均匀化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适宜的均匀化处理制度为470℃/8h 530~535℃/22~24h。铸态合金树枝晶结构明显,由于Cu元素在晶界的大量偏析,形成了含少量Mg,Zn,Ag,Fe,Mn元素的AlCu相和Al2Cu 相的共晶相以及AlCuFeMn第二相粒子。铸态合金的过烧温度为522.7℃。一级均匀化过程中,主要是含Cu,Zn,Mg,Ag等元素的低熔点共晶相先行溶解;二级均匀化时主要是Al2Cu相回溶至基体,残余第二相的粒长在15μm左右,主要是含Cu,Fe和Mn元素的难溶相。第二级均匀化制度与均匀化动力学曲线匹配较好。

    • 双碳源制备磷酸钒锂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2016, 45(11):3023-3029.

      摘要 (1827) HTML (152) PDF 0.00 Byte (13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葡萄糖为主碳源,抗坏血酸(AA)为辅助碳源,采用固相法合成了倍率性能优良的碳包覆磷酸钒锂(LVP/C-AA)复合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拉曼光谱(Raman)、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EIS)测试表征了材料的物相、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抗坏血酸为辅助碳源,对Li3V2(PO4)3晶体结构没有明显的影响,但能明显提高Li3V2(PO4)的高倍率性能。LVP/C-AA在5 C时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62.4 mAh g-1,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高达80.4%。

    • >评述
    • 涂层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金属连接体中的应用

      2016, 45(11):3030-3036.

      摘要 (1693) HTML (151) PDF 0.00 Byte (15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工作温度的降低, 使铁素体不锈钢用作连接体成为了可能。这类连接体具有热导率高,导电性能好,热膨胀性匹配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高价Cr的挥发以及抗氧化性弱等。涂层可以改善铁素体不锈钢的相关性能。本文综述了稀土氧化物涂层(REOs)、钙钛矿涂层以及尖晶石涂层的涂层类型和涂覆方法,比较了在金属连接体中的应用效果。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刊期浏览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