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一个正在西安崛起的新型钛产业基地
    李明强 邓炬 丁金叶
    2008, 25(1):22-23.
    [摘要](4989) [HTML](0) [PDF 0.00 Byte](389)
    摘要:
    概述了西部钛业公司的发展历程,生产规模及技术优势.介绍了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集团)近年来钛产业的发展情况,并对未来作出展望.
    2  信息与动态
    2008, 25(1).
    [摘要](4755) [HTML](0) [PDF 0.00 Byte](490)
    摘要:
    3  世界钛市场现状及展望
    郝斌 王向东 逯福生 贾翃 马云风
    2008, 25(1):9-13.
    [摘要](4710) [HTML](0) [PDF 0.00 Byte](413)
    摘要:
    通过对2006年美国、俄罗斯、日本及中国等各主要海绵钛及钛材生产国市场现状的分析,显示出2006年世界钛市场的繁荣景象,展望2007年及未来,全球钛市场将随着民用航空、军工、工业和消费品的发展以及应用领域的拓宽而持续稳定走强.
    4  中国钛工业概览
    王向东 逯福生 贾翃 郝斌 马云风
    2008, 25(1):5-8.
    [摘要](4623) [HTML](0) [PDF 0.00 Byte](405)
    摘要:
    概述了中国钛工业的历史沿革和在产能、产量、需求、投资方面的现状,特别分析了中国对钛材的需求,指出近两年钛的需求量增长速度将超过20%.
    5  征稿启事
    2008, 25(1).
    [摘要](4572) [HTML](0) [PDF 0.00 Byte](424)
    摘要:
    6  宝钛股份2006年生产经营状况及2007年发展
    雷让岐
    2008, 25(1):14-21.
    [摘要](4563) [HTML](0) [PDF 0.00 Byte](374)
    摘要:
    通过对宝钛股份两年来主要经济利润指标的比较,对公司在完成生产经营目标中所采取的策略与措施及近期公司技改方面的情况介绍,说明宝钛股份2006年的生产经营状况,并概述2007年发展.
    7  钛合金固态相变的归纳与讨论(Ⅱ)——共析和有序化转变
    辛社伟 赵永庆 曾卫东
    2008, 25(1):40-44.
    [摘要](4526) [HTML](0) [PDF 0.00 Byte](423)
    摘要:
    总结了钛合金中可以发生共析和有序化反应的合金元素,讨论了其共析性质及分类机制,指出在钛合金中,合金元素与Ti元素的结合次数Bo可能是决定合金共析性质的关键因素.最后,对钛合金中重要的共析元素及它们与Ti元素形成的中间相分别进行论述,分析了这些中间相性质及析出特点.本文是对钛合金固态相变论述的完善,也对合金设计过程中合金元素的选取具有指导意义.
    8  宝鸡加速建设中国钛谷 力争两年后实现产值150亿
    2008, 25(1):21-21.
    [摘要](4497) [HTML](0) [PDF 0.00 Byte](388)
    摘要:
    作为优质的耐蚀轻型结构材料和重要的生物工程材料,钛被称为“太空”金属、“海洋”金属,是继钢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和“战略金属”。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历经40多年的发展,宝鸡形成了世界上屈指可数的以钛为主,钨、钼、钽、铌、锆、铪等稀有金属的加工、销售、研发基地。以宝钛集团为龙头,全市现有各类稀有金属生产加工企业300多家,其中大多数聚集在宝鸡高新区,生产能力占国内总量的85%,实现总产值55亿元,出口额1.2亿美元。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电力冶金、海洋工程、地热工程、制冷工业、体育、旅游、医药等领域,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9  β钛合金的研究进展
    汶建宏 杨冠军 葛鹏 毛小南 赵映辉
    2008, 25(1):33-39.
    [摘要](4448) [HTML](0) [PDF 0.00 Byte](392)
    摘要:
    本文介绍了β钛合金的分类、在生物医学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历史、应用范围,以及其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由于生物医用材料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而高强钛合金和阻燃钛合金也成为近几年世界各航空大国关注的重要问题,所以β钛合金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10  宝钢钛产业发展战略和目标
    王治政 计波 朱益藩
    2008, 25(1):24-28.
    [摘要](4311) [HTML](0) [PDF 0.00 Byte](375)
    摘要:
    介绍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特殊钢分公司(以下简称"宝钢特钢")钛产业发展战略,同时介绍宝钢特钢在实施宝钢集团建设新材料、新工艺及新技术研发基地战略思想指导下,钛材新生产线的推进情况和近年来钛材的生产及技术发展,确立具有战略意义的钛及钛合金产业化发展目标,展示出宝钢将建设成为我国先进的钛材生产基地的远景.
    11  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钛白粉生产国
    2008, 25(1):28-28.
    [摘要](4303) [HTML](0) [PDF 0.00 Byte](380)
    摘要:
    中国目前的钛白粉产量仅次于美国。随着钛白粉、氧化铁等产品产能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中国有望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无机颜料制造中心。
    12  攀长钢万吨钛材生产基地规划
    王剑志 王怀柳 胡大斌 白林 杜德瑞
    2008, 25(1):29-32.
    [摘要](4287) [HTML](0) [PDF 0.00 Byte](382)
    摘要:
    本文介绍了攀钢集团四川长城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万吨钛材生产线的建设方案,说明了该项目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装机水平,具有资源、技术和成本等优势,产品多样化,质量高,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并指出该项目的建设将提高我国钛工业的整体水平,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逐步改变世界钛材生产的格局,提高中国钛材生产的国际地位.
    13  宝钢计划建造无缝特殊钢管生产车间
    2008, 25(1):44-44.
    [摘要](4165) [HTML](0) [PDF 0.00 Byte](379)
    摘要:
    据宝钢集团消息,该公司计划在2009年建造一家无缝特殊钢管生产车间,产能为23000t/a,工程前期预计耗资3750万美元。主要产品为镍合金钢管、钛合金钢管、双相不锈钢管以及奥氏体不锈钢管,基本应用于国内核电站建设工程,另外还将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电力以及化工工业。
    14  有色企业去年利润可达1300亿元
    2008, 25(1):4-4.
    [摘要](4046) [HTML](0) [PDF 0.00 Byte](407)
    摘要:
    近日,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了解到,2007年我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有望超过1300亿元;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预计达到850亿美元。另外,我国10种有色金属总产量预计接近24000000t,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
    15  2007年上半年我国钛矿物的进出口情况
    王向东 逯福生 贾翃 郝斌 马云风
    2008, 25(1):1-4.
    [摘要](4018) [HTML](0) [PDF 0.00 Byte](358)
    摘要:
    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叙述了2007年上半年我国钛矿的进出口情况:我国进口钛矿567 565.165 t,净进口554 312.061 t;进口的主要地区是广西自治区的钦州地区和江苏省的镇江市;钛矿的来源地主要是越南、澳大利亚和印度.
    16  钛合金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2004, 21(5):19-24.
    [摘要](2557) [HTML](0) [PDF 0.00 Byte](24)
    摘要:
    综述了目前钛合金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航空航天、船舶、医疗等行业,并展望了钛合金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17  钛及钛合金的焊接技术
    2004, 21(6):25-29.
    [摘要](242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介绍了钛及钛合金焊接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方向,分析了钛及钛合金焊接特点,列举了几种钛及钛合金焊接常用方法及其主要焊接参数。
    18  日本建筑用钛材概述
    2005, 22(1):5-6.
    [摘要](235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日本已经有31年的建筑领域用钛历史,有丰富的经验,日本钛协会是建材用钛的先驱。
    19  我国钛科学与工程的新进展——第11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述评
    2002, 19(5):1-3.
    [摘要](234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对第11届全国钛有钛合金学术交流会的成果进行综合评述,概述了我国钛工业良好发展形势、钛合金化与组织性能研究、熔炼、铸造及加工工艺研究、钛的应用及基础研究的新进展。
    20  钛及钛合金喷丸强化研究进展
    冯宝香 杨冠军 毛小南 于兰兰 吴小东
    2008, 25(3).
    [摘要](2333)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喷丸强化能够显著提高钛及钛合金材料的常规抗疲劳性能和微动疲劳抗力,在最佳的喷丸工艺条件下可以得到较好的性能.本文从组织强化、应力强化、残余压应力及其松弛、表面粗糙度几方面叙述了钛合金的喷丸强化机制和研究进展.最后阐述了喷丸强化对钛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21  提高等温超塑成形效率的方法和实现数字化等温锻的途径
    2018, 35(5):1-7.
    [摘要](2153) [HTML](0) [PDF 2.76 M](3161)
    摘要:
    介绍了等温超塑成形的成形效率、热效率和锻造效率以及工装和模具制造、使用寿命和效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自动化连续上料加热系统减少热损失和设备闲置时间;使用精密组批整体成形,压机双工作平台工装拆装、加热和冷却方法提高生产效率;使用芯模加框模的设计、采用不同砂型造型并利用真空浇铸的铸造工艺等手段解决大型、特大型工装和模具浇铸成形及使用寿命的问题。最后分析了等温超塑成形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数字化等温锻造实现的途径。
    22  新型Ti5321合金片层组织的热变形行为
    2018, 35(5):20-23.
    [摘要](2119) [HTML](0) [PDF 1.55 M](2928)
    摘要:
    为研究具有原始粗片层组织的Ti5321合金热压缩变形过程中流变应力、显微组织等随变形条件的变化,在Gleeble-2800型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高温热压缩试验,试验温度790~850 ℃,应变速率为0.01~1 s-1,变形量为30%~70%。结果表明:Ti5321合金的软化机制与片层组织球化和动态再结晶有关,变形量和变形温度是影响合金片层组织球化及β再结晶的主要因素。同一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下,随着变形量的增大.会出现片层α相球化及β相再结晶现象。当应变速率和变形量相同时,低温变形主要发生的是片层α相球化行为,高温变形发生的是β相的再结晶。
    23  大吨位双炉室真空自耗电弧炉的研制
    2018, 35(5):38-41.
    [摘要](2087) [HTML](0) [PDF 1.44 M](2986)
    摘要:
    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大吨位真空自耗电弧炉普遍采用的结构型式,指出了这些型式的电弧炉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一种双炉室真空自耗电弧炉结构。详细介绍了该SZHL8双炉室真空自耗电弧炉的主体设计方案、主要技术特点和性能指标,重点介绍了研制过程中主要解决的技术难点,包括双炉室共用整流电源技术、水冷炉室结构的优化、坩埚冷却系统、智能熔速控制系统、充氩熔炼实时控制系统等。
    24  熔盐氯化生产TiCl4过程中固含量控制技术研究
    2018, 35(5):42-46.
    [摘要](2081) [HTML](0) [PDF 1.55 M](2974)
    摘要:
    针对熔盐氯化各工序中固含量偏高、波动大、控制困难的问题,对氯化工序全流程TiCl4固含量展开了调研。调查结果表明,淋洗罐内固含量偏高、冷凝工序温度控制偏高造成粗TiCl4固含量偏高和沉降过程效果不明显。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熔盐氯化炉欠氯反应技术、收尘室和淋洗系统温度控制技术及沉降控制技术等技术措施,有效降低了淋洗罐和粗TiCl4中的固含量,使淋洗罐内的固含量稳定控制在200 g/L以内,平均值为133.62 g/L;粗TiCl4中的固含量控制在15 g/L以下,减小了固含物对氯化系统和成品的影响,为氯化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为粗TiCl4精制的产能提高奠定了基础。
    25  TC27钛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及加工图
    2018, 35(5):29-32.
    [摘要](2020) [HTML](0) [PDF 1.43 M](2916)
    摘要:
    通过Thermecmaster-Z热模拟试验机,对TC27钛合金在变形温度900~1 150 ℃和应变速率0.01~10 s-1范围内进行等温恒应变速率热压缩实验,压缩变形量为50%。结果表明,流变应力随应变的增加迅速增大,达到峰值后随应变的增加而减小,最后趋于相对稳定。流变应力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大。TC27钛合金加工图有2个耗散效率峰值区,一个是900 ℃/0.01 s-1,此区域变形时出现动态回复;另一个峰值区为1 050 ℃/0.01 s-1,此区域变形时出现再结晶。
    26  氧氯化锆生产中放射性废水排放的监管
    2019, 36(1):44-47.
    [摘要](2010) [HTML](0) [PDF 1.07 M](827)
    摘要:
    锆行业涉及的部分物料中的伴生放射性核素浓度较高,其中伴生的放射性商业利用价值不大,但其存在可能需要对生产环节的环境影响进行控制。氧氯化锆生产环节的废水排放是整个锆行业辐射环境监督管理需要关注的重点。梳理现状、分析不足,有利于该行业辐射环境管理的开展。对氧氯化锆生产环节的放射性废水排放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与当前辐射监管要求相悖的问题,提出了对放射性废水单独进行处理及制定锆行业废水排放的放射性控制标准等改进建议。
    27  TA15钛合金挤压薄壁型材拉伸性能及差异性研究
    张明杰;齐立春;黄利军;李雪飞;李焕峰;
    2020, 37(5):7-11.
    [摘要](1614) [HTML](0) [PDF 1.25 M](396)
    摘要:
    针对"直接热挤压"和"热挤压+脉冲锻打"TA15钛合金薄壁型材的室温力学性能及差异开展实验研究。通过对型材不同位置切取的试样进行拉伸试验,获得了型材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布规律,并对性能数据分布的均匀性和一致性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直接热挤压"态型材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数值分布较分散,强度离散系数大于3.5%;而"热挤压+脉冲锻打"态型材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数值分布相对集中,不同批次型材之间的力学性能一致性较好,强度离散系数均小于3%。进一步分析表明,2种状态型材之间的性能差异与型材表面状态、表面细晶层和截面尺寸有关。脉冲锻打能够改善型材表面细晶层分布的均匀性和截面尺寸精度,从而改善型材力学性能分布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28  钛焊管表面黑斑成因分析及控制
    张望成;李海明;唐爽;曾宪山;
    2020, 37(5):27-30.
    [摘要](1542) [HTML](0) [PDF 1.10 M](406)
    摘要:
    在钛焊管的生产过程中,部分钛焊管表面出现了形状不规则的黑斑,不仅降低了成材率,而且增加了生产成本。为找出黑斑形成原因,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拉曼光谱仪、金相显微镜对黑斑区域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黑斑区域碳含量较高,且拉曼图谱有锐利的D峰和G峰,为表面附着的碳化物。结合生产过程认为,黑斑是由于生产线运动部件处的润滑脂混入乳化液后,被乳化液带到钛焊管表面,在高温退火时碳化形成的。通过控制运动部件的润滑脂用量、增加清理溢出润滑脂的频率、给乳化液设置过滤装置和增大清洗水的压力等措施,有效解决了钛焊管表面的黑斑问题。
    29  模具对Nb Ti/Cu超导线集束拉拔芯丝畸变的影响
    赵圣泽;刘君;杨海瑛;郭荻子;罗媛媛;尹雁飞;
    2020, 37(5):12-17.
    [摘要](1526) [HTML](0) [PDF 1.94 M](391)
    摘要:
    使用有限元软件平台ABAQUS对NbTi/Cu多芯复合超导线集束拉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拉拔模具参数对芯丝畸变程度的影响。通过引入畸变因子进行量化分析,获得了集束拉拔过程中芯丝畸变极小值所对应的参数区间。结果表明:工作锥半角为6°~8°,定径带长度4.5~5.5 mm,道次加工率为20%~25%时,NbTi/Cu多芯复合超导线芯丝畸变存在极小值。
    30  Ti-Al-Fe低成本钛合金TIG焊焊接组织和性能研究
    田喜明;卫娜;周中波;张利军;张晨辉;
    2020, 37(5):23-26.
    [摘要](1511) [HTML](0) [PDF 906.33 K](383)
    摘要:
    研究了Ti-Al-Fe低成本钛合金钨极氩弧焊焊接接头的内部质量、组织和力学性能,并与TC4钛合金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Ti-Al-Fe低成本钛合金焊缝表面质量良好,焊缝内部融合良好,无焊接缺陷,可焊性好; 2种合金的焊缝区宏观组织均由粗大的柱状晶和少量等轴晶组成,Ti-Al-Fe合金柱状晶组织较细,晶内由针状次生α相和少量的长条状初生α相组成; 2种合金热影响区均为粗大的等轴晶,晶内由大量初生α相和少量针状次生α相及残余β相组成; Ti-Al-Fe低成本钛合金焊缝抗拉强度达到1 204 MPa,比TC4钛合金高111 MPa。
    31  WSTi3515S阻燃钛合金超塑性变形行为及本构关系研究
    2018, 35(5):15-19.
    [摘要](1440) [HTML](0) [PDF 1.63 M](1584)
    摘要:
    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具有粗大晶粒的β型WSTi3515S阻燃钛合金进行了超塑性拉伸试验,分析了热力学参数对超塑性能及力学行为的影响,建立了该合金超塑性本构关系。结果表明:WSTi3515S阻燃钛合金可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及应变速率区间内(800~920 ℃,0.000 5~0.01 s-1)实现超塑性;且在高温低应变速率条件下超塑性能良好,最大延伸率可达556%。与细晶超塑性不同,WSTi3515S合金在超塑性拉伸过程中,稳态变形阶段很短甚至不出现,变形主要集中在准稳态变形阶段,且准稳态变形阶段越长,获得延伸率越大。基于Arrhenius方程建立的本构方程精度不高,而由逐步回归法构建的本构方程误差值基本在5%以内。
    32  高氧TC4钛合金β相区变形行为研究
    2018, 35(5):8-14.
    [摘要](1409) [HTML](0) [PDF 2.56 M](1626)
    摘要: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压缩试验机研究了高氧TC4钛合金在温度为990~1 030 ℃、应变速率为0.01~1.0 s-1、变形量为60%时的变形行为及微观组织特征,并构建了该合金的本构方程。结果表明,高氧TC4钛合金在β单相区变形时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和变形温度的降低,其流动应力显著增加,该合金在β相区的变形激活能为141 kJ/mol。在990~1 030 ℃加热温度下,原始β晶粒尺寸在250~255 μm范围内,晶粒尺寸对温度不敏感。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原始β晶粒沿着垂直于压缩轴方向被拉长,在被拉长的原始β晶界上可观察到β再结晶晶粒。
    33  锻造工艺对Ti-6Al-4V合金大规格方坯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018, 35(5):33-37.
    [摘要](1391) [HTML](0) [PDF 2.54 M](1729)
    摘要:
    制定了3种Ti-6Al-4V合金大规格方坯锻造工艺,通过Simufact仿真软件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在万吨液压机上进行全流程控制锻造,制备出规格为245 mm×480 mm×3 700 mm的大规格方坯。对方坯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进行表征,分析锻造工艺对大规格方坯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工艺锻制的Ti-6Al-4V合金大规格方坯显微组织均为等轴组织,初生α相含量约占80%。工艺A和工艺B制得的方坯组织细小,均匀性好,超声波杂波水平低。工艺C锻制的方坯晶粒粗大,组织不均匀,心部存在长条及大块状α相。工艺A、B锻制的方坯有较好的强度和塑性匹配,工艺C锻制的方坯强度虽较高,但塑性相对较低。从组织均匀性、力学性能及杂波水平综合考虑,工艺A为最优锻造方案。
    34  TC4钛合金表面WSi_2/W_5Si_3复合涂层制备及性能研究
    吴龙;马捷;魏建忠;李洪义;
    2020, 37(5):18-22.
    [摘要](1357) [HTML](0) [PDF 1.31 M](375)
    摘要:
    利用磁控溅射(PVD)、化学气相沉积(CVD)以及热扩散渗硅方法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WSi_2/W5Si_3复合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仪对复合涂层的结构、组织形貌以及微区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对复合涂层显微硬度、附着力以及耐磨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WSi_2/W5Si_3复合涂层的WSi_2层和W_5Si_3层厚度分别为20、56μm,显微硬度平均值分别为10.70和8.32 GPa; WSi_2/W_5Si_3复合涂层与基体结合力为171.6 N; WSi_2/W5Si_3复合涂层表面摩擦因数为0.75,磨损率为1.184×10~(-6)mm~3·mm~(-1)。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的WSi_2/W_5Si_3复合涂层结构均匀致密,与基体结合良好。
    35  3D打印钛合金薄壁构件的研究进展
    杨鑫;张兆洋;王犇;马文君;王婉琳;王岩;孙朝晖;刘世锋;
    2020, 37(5):43-48.
    [摘要](1350) [HTML](0) [PDF 1.43 M](393)
    摘要:
    钛合金薄壁构件具有质量轻、结构紧凑等优势,然而因其轴向尺寸大、壁厚薄和形状复杂等几何特征,传统成形技术在成形薄壁构件时流程长、工艺复杂,严重限制了钛合金薄壁构件的应用。金属粉床3D打印技术可快速成形复杂异形零部件。为此,对电子束选区熔化技术(SEBM)和激光选区熔化技术(SLM)的成形能力和成形钛合金薄壁构件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表面粗糙度进行综述,并分析3D打印高性能精密复杂整体钛合金薄壁构件的发展趋势,为轻量化钛合金薄壁构件在高端装备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36  高温、高应变率下Ti6321合金的力学行为及本构模型
    周哲;王琳;安瑞;赵平洛;徐雪峰;宁子轩;程焕武;程兴旺;
    2020, 37(5):1-6.
    [摘要](1342) [HTML](0) [PDF 1.17 M](395)
    摘要:
    为了研究Ti6321合金在高温、高应变率下的力学行为,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Ti6321合金进行室温(25℃)和高温(200、400、600℃)动态压缩试验,对其在高温和高应变率下的力学性能、应变率敏感性和温度敏感性进行了研究。采用聚类全局优化算法构建了双态组织Ti6321合金在103s-1下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结果表明,双态组织Ti6321合金在室温和高温下均存在应变率硬化效应,但试验温度对流变应力的影响比应变率的影响更大。随着压缩试验温度升高,流变应力显著降低,温度敏感因子升高。Johnson-Cook模型拟合的曲线与实验曲线吻合良好,可以用于Ti6321合金高应变率下的力学仿真计算。
    37  退火温度对铪棒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蔡文博;武宇;姚修楠;赵鸿磊;陈昊;杨娟;朱波;
    2020, 37(5):31-35.
    [摘要](1338) [HTML](0) [PDF 2.52 M](347)
    摘要:
    采用热轧加冷旋锻的方式将φ60 mm铪棒坯加工至φ13.3 mm,然后分别在440、600、740、900、1 040℃下保温1 h进行真空退火处理,对比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下铪棒的显微组织、室温及高温拉伸性能、高温拉伸断口形貌。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晶粒逐渐长大,但孪晶组织并不会随着退火温度升高而完全消失,相反,在高温退火时铪棒组织中容易形成退火孪晶;铪棒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抗拉强度的降速出现了先慢后快的现象,屈服强度反之。440、600、740℃高温拉伸断口形貌为多韧窝态的韧性断裂,韧窝大小、密度略有不同,而900、1 040℃退火后,断口形貌存在解理台阶并有河流状花纹,为脆性断裂。
    38  气雾化球形金属粉末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王利卿;赵少阳;谈萍;殷京瓯;李增峰;沈垒;
    2020, 37(5):36-42.
    [摘要](1335) [HTML](0) [PDF 1.60 M](379)
    摘要:
    气雾化法是最早用来生产球形金属粉末的技术之一,有力地支持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由于粉末形成过程复杂,难以直接观察研究,为此研究人员采用仿真模拟的方法再现气雾化过程,揭示粉末形成机理。综述了气雾化过程中气流速度分布特征、金属熔体到粉末过程中破碎、球化、飞行、凝固的理论模型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影响粉末颗粒的形成过程相关的物理性能参数与工艺参数。最后指出气雾化制粉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39  基于J-C模型的TC18钛合金动态本构方程构建
    2018, 35(5):24-28.
    [摘要](1334) [HTML](0) [PDF 1.67 M](1764)
    摘要:
    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TC18钛合金进行常温准静态压缩实验,得到该合金在准静态下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选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对TC18钛合金在温度分别298、523、773、1 023 K,应变率分别为500、1 000、1 500 s-1下进行动态力学性能实验,从而获得TC18钛合金在高温动态压缩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并利用J-C模型对合金在高应变率下的动态塑性本构关系进行拟合,最终建立该合金在高温下的动态塑性本构方程。通过对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TC18钛合金在高温与冲击载荷共同作用下的塑性流变应力。
    40  立足科研创新 勇攀科技高峰 服务军民融合——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腐蚀与防护研究所
    2018, 35(6):46-48.
    [摘要](1256) [HTML](0) [PDF 18.21 M](2135)
    摘要:
    41  低成本钛合金制备技术及其军事应用
    高娃 张存信
    2008, 25(3).
    [摘要](1205)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一些新研制成功并已投入应用的低成本钛合金,重点介绍了可降低钛合金成本的熔炼技术、铸造工艺、粉末冶金、超塑性变形和扩散连接等技术的主要研究进展情况,并介绍了国内外低成本钛合金在宇航、航空、装甲车辆和舰船等军事工业上的应用情况,探讨了低成本钛合金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及重点研究方向.
    42  β相稳定元素对TiAl合金高温变形行为的影响
    2019, 36(1):40-43.
    [摘要](1161) [HTML](0) [PDF 1.18 M](262)
    摘要:
    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Ti-44Al、Ti-44Al-6Nb和Ti-44Al-6Nb-1Cr-2V合金在1 100~1 250℃和0. 01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添加β相稳定元素可降低TiAl合金的流变应力,在相同变形条件下Ti-44Al-6Nb-1Cr-2V合金具有更低的峰值应力。高温变形时,TiAl合金主要发生片层弯曲和拉长协调变形,以及片层团晶界处动态再结晶和B2相协调变形。动态再结晶程度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以及β相稳定元素含量的提高而增加,B2相协调变形和促进动态再结晶是TiAl合金的主要软化方式。添加β相稳定元素和控制B2相含量能有效改善TiAl合金热加工性能。
    43  石墨烯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
    2019, 36(1):8-12.
    [摘要](1140) [HTML](0) [PDF 1.75 M](310)
    摘要:
    以多层石墨烯为增强体,通过熔炼锻造(MF)和粉末冶金(PM) 2种工艺分别制备出规格为Φ10 mm的石墨烯增强钛基复合材料棒材。石墨烯在凝固过程中以TiC枝晶形态析出,变形后呈细小颗粒,其中Ti和C原子比约为2∶1。石墨烯和球形钛粉经过机械合金化和变形加工,在基体中反应形成薄片层。MF工艺对应的棒材拉伸强度可达476 MPa,延伸率保持在28%; PM工艺对应的棒材拉伸强度可达487 MPa,延伸率保持在30%。PM工艺可形成尺寸较小的薄片状石墨烯增强体,强化作用提升,同时塑性没有显著下降。
    44  钛合金固态相变的归纳与讨论(Ⅲ)——常用检测方法
    辛社伟 赵永庆 曾卫东
    2008, 25(3).
    [摘要](1111) [HTML](0) [PDF 0.00 Byte](2)
    摘要:
    总结和归纳了常用4类检测方法(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在钛合金固态相变研究中的应用特点和适用范围,指出了钛合金中典型相和相变过程的分析与区别方法,运用实例说明了一般钛合金固态相变的研究思路.
    45  高强高韧损伤容限型钛合金TC21研制
    2004, 21(1):22-24.
    [摘要](109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介绍了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新研制的高强高韧损伤容限钛合金TC21的情况。合金经实验室、中试及工业规模3个周期的深入研究,其各种力学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强度、塑性、断裂韧性、裂纹扩展速率的匹配,是1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高强高韧损伤容限型结构钛合金。
    46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郝晶玉 刘宗怀
    2007, 24(1):36-41.
    [摘要](108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纳米TiO2作为光催化剂在废水废气净化、抗菌环保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纳米TiO2的结构、光催化机理、制备、改性以及应用,并展望了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47  表面活性剂对钛合金复合微弧氧化膜结构与耐磨性能的影响
    2019, 36(1):13-18.
    [摘要](1089) [HTML](0) [PDF 2.23 M](306)
    摘要:
    为了在钛合金表面制备耐磨性能良好的复合微弧氧化膜层,研究了4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复合六方氮化硼(hBN)固体润滑微粒微弧氧化膜层微观结构及其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复合微弧氧化(MAO)膜层的微观结构和耐磨性能有明显的影响,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降低了复合MAO膜层中h BN微粒含量,削弱了膜基结合,因而不利于膜层耐磨性能的改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由于挥发性强导致膜层的致密性下降,降低了膜层的耐磨性能;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复合MAO膜层的结构和耐磨性能影响较小;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羧甲基纤维素钠则有效改善了hBN微粒在电解液中的分散性,进而改善其在MAO膜层中的复合及分布状况,从而明显改进了复合MAO膜层的耐磨性能。
    48  高强WSTi544221合金组织与性能研究
    2019, 36(1):25-29.
    [摘要](1073) [HTML](0) [PDF 2.04 M](288)
    摘要:
    研究了轧制变形量对WSTi544221合金棒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Φ10 mm规格的棒材进行不同制度的固溶+时效处理,对比了不同热处理状态下棒材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轧制变形量的增大,WSTi544221合金棒材的晶粒细化程度增大,强度逐渐提高,但塑性变化不大。经870℃×1 h/WC+520℃×6 h/AC固溶+时效处理后,强度与塑性可以获得良好匹配,当抗拉强度达到1 610 MPa、屈服强度达到1 531 MPa时,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可分别保持在12%和43%。
    49  TiAl合金高温流变行为及流动应力模型
    2019, 36(1):35-39.
    [摘要](1068) [HTML](0) [PDF 1.09 M](341)
    摘要:
    为了研究TiAl合金的热变形行为,掌握其热加工特性,采用Gleeble-1500试验机对TiAl合金在温度为1 050~1 200℃、应变速率为0. 001~1 s-1条件下的高温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上述变形条件范围内的流变行为数据,建立了适于TiAl合金的本构方程。结果表明:TiAl合金的流变行为对变形速率和温度敏感,在热压缩过程中TiAl合金的流动应力呈现出加工硬化和流变软化的特征。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观测发现,软化机制主要是先在晶界位置发生动态再结晶,然后再结晶向晶内扩展。通过计算,TiAl合金的变形激活能为360 k J/mol。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出了TiAl合金的流动应力模型,基于此模型绘制的流变曲线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误差小于±5%,能够对TiAl合金高温流变行为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
    50  Ti-xCr-yCu钛基材料的制备及组织性能研究
    2019, 36(1):1-7.
    [摘要](1066) [HTML](0) [PDF 2.04 M](319)
    摘要:
    通过粉末冶金法制备了Ti-xCr、Ti-yCu及Ti-xCr-yCu钛基材料,研究了Cr、Cu含量对其相组成、显微组织、压缩屈服强度、弹性模量以及切削加工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Cr含量的增加,Ti-xCr钛基材料依次出现了Ti4Cr、TiCr2及Cr相,其压缩屈服强度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Cr含量为10%时其屈服强度达到最大值(710 MPa),同时,添加Cr元素有利于降低钛基材料的弹性模量,最低可达25 GPa。添加Cu元素的钛基材料,随Cu含量的增加,Ti2Cu相增加,并且显微组织细化,屈服强度降低;弹性模量受Cu含量影响较小而受烧结温度影响较大。添加Cr和Cu元素的钛基材料,其显微组织主要为网篮组织,弹性模量低于纯钛,其中添加Cu元素有利于细化层片,添加Cr元素有利于细化等轴组织。此外,Cr含量为5%时,钛基材料具有较佳的切削加工性能。
    51  冷加工率对Ti-35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2004, 21(6):22-24.
    [摘要](105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研究了冷加工率对Ti-35钛合金板材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35钛合金板材随着冷加工率的增加,拉伸强度增高,塑性下降,这是符合一般规律的。然而,当冷变形率达80%,塑性仍然保持在16%,证明这是一种高塑性合金,随着冷变形量增加,晶粒被拉长。当变形率达60%~80%时,晶粒呈纤维化,经退火后发生再结晶,晶粒等轴化,并伴随着合金塑性的提高。
    52  铂钛电极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2018, 35(6):16-19.
    [摘要](1052) [HTML](0) [PDF 0.00 Byte](45)
    摘要:
    铂钛电极具有密度低、强度高、耐腐蚀、导电性能好、催化活性高等优点,已经被大量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电解、化工等领域。综述了铂钛电极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机械加工、爆炸复合、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电阻焊接、化学镀以及水溶液电镀。介绍了这些制备方法的基本原理、过程和适用范围,以及采用这些方法制备的铂钛电极的特点。铂层组织结构以及铂层与钛基体界面结构的调控仍是制备铂钛电极需要研究的重点。
    53  CP-Ti在含氟离子硝酸中电化学腐蚀行为
    2019, 36(1):30-34.
    [摘要](1040) [HTML](0) [PDF 840.45 K](290)
    摘要:
    采用开路电位(OCP)、动电位极化曲线(PPC)、电化学阻抗谱(EIS) 3种电化学测试手段对工业纯钛(CP-Ti)在含氟离子硝酸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硝酸溶液中氟离子浓度的增加,CP-Ti耐蚀性变差;影响CP-Ti耐蚀性转变的临界氟离子浓度为1. 25 mmol/L;氟离子与CP-Ti表面的氧化膜发生反应,致使均匀、致密的氧化膜溶解转变为多孔膜,降低了CP-Ti的耐蚀性。
    54  TiO2光电催化制氢基本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2004, 21(6):5-9.
    [摘要](1040) [HTML](0) [PDF 0.00 Byte](14)
    摘要:
    概述TiO2半导体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基本原理,着重介绍平带电位的影响和TiO2薄膜的性能,并概括了施加外加偏置电压的方法;概述了常见的半导体修饰方法的基本原理。最后指出光电催化制氢尚待解决的一些基本问题并展望了光电催化制氢的应用前景。
    55  钛合金中铝元素看谱分析方法研究
    刘平 庞晓辉 杨军红 陈双聘 刘晓燕 李国华
    2007, 24(2):30-33.
    [摘要](103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研究了钛合金中铝元素的看谱分析方法。使用光栅看谱镜和棱镜看谱镜研究了钛合金中铝元素看谱分析用可见光谱线特征及铝元素可见光谱线的激发方式,采用计算机模拟了铝、氮和钛元素的可见光谱图,进行了钛合金牌号鉴别应用研究。结果可用于钛合金中铝元素的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和材料牌号的鉴别。
    56  Ti3A1基合金研究
    2003, 20(3):11-16.
    [摘要](102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介绍了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NIN)在“七五”、“八五”期间有关Ti3A1化合物基合金材料的研制情况,包括冶金制备、热加工、热处理、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等。并简要介绍了当前Ti3A1基合金国内外研究状况。
    57  杭州大剧院——当前中国建筑用钛的典范——杭州大剧院:我国利用钛作为建筑外墙装饰材料的里程碑
    2005, 22(1):1-4.
    [摘要](100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杭州大剧院位于钱江新城,是2004年第7届中国艺术节最具现代化的演出场所,也是人间天堂杭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平面为椭圆形,由一个双曲壳和一个倒圆锥体相交形成立体建筑外形,充分体现新千年精神和杭州文化中心的特点。其整体外形如徐徐升起在钱塘江畔的一弯新月,其中屋面采用了钛板分离组合屋面系统,
    58  钛合金材料OIM试样的电解抛光及制备工艺
    李华清 李旭东 谢水生
    2006, 23(6):28-32.
    [摘要](1005)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由于钛合金材料强度硬度较高,机械抛光通常不能去除试样表面的残余应变层,因而采用电解抛光是制备电子背散射衍射试样的理想方法。本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优选,并对优选的电解抛光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制定出了钛合金电子背散射衍射试样的快速制备工艺。
    59  钛基生物医用复合材料发展现状与进展
    2004, 21(5):16-18.
    [摘要](99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以实现人体硬组织修复替代为应用目标的钛基复合材料是当前医用材料研究的活跃领域之一。从基体选择、涂层材料、复合制备技术等方面介绍了生物医用钛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和近年来取得的进展,并提出了将来的发展趋势。
    60  钛合金铸锭表面加热保护及锻造润滑用玻璃涂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018, 35(6):1-6.
    [摘要](990) [HTML](0) [PDF 0.00 Byte](51)
    摘要:
    玻璃涂层用作钛合金铸锭的高温保护涂层,可以同时解决铸锭加热过程中的高温氧化问题和锻造过程中的润滑问题,还能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从而降低钛合金铸锭的氧化消耗并避免锻造开裂。介绍了钛合金铸锭在加热和锻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钛合金铸锭表面加热保护及锻造润滑用玻璃保护涂层的研究进展,包括涂层的设计原则、化学组成以及制备方法,简述了玻璃涂层的抗氧化和润滑机理以及涂层/基体的高温界面反应,并展望了钛合金铸锭表面加热保护及锻造润滑用涂层的发展方向。
    61  FeSO4浓度对Ti-6Al-4V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层性能的影响
    2019, 36(1):19-24.
    [摘要](987) [HTML](0) [PDF 1.45 M](287)
    摘要:
    通过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Ti-6Al-4V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层的微观形貌、相组成和化学成分,采用拉伸试验机及红外光谱仪(FTIR)测试了膜层的结合强度以及5~20μm波段内的红外发射率。结果表明,随着(NaPO3)6电解液中FeSO_4浓度的升高,膜层的厚度、粗糙度及结合强度增加,红外发射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中,FeSO4浓度为6 g/L时膜层的红外发射率达到最大值0.86。结合XRD与XPS测试结果,推断元素Fe与P分别以非晶态的Fe2O3、H2PO4-、P2O7(4-)存在。Fe掺杂与非晶态的无序结构特征有利于局域能级的生成和增强原子间的极性振动,进而提高膜层的红外发射率。
    62  TiNi合金轴向压缩动载荷下的超弹性研究
    2004, 21(5):25-28.
    [摘要](98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以高温固溶时效和中温退火处理过的Ti-50.7at%Ni合金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合金在试验温度为20℃,加载速率分别为3mm/min、15mm/min、30mm/min、50mm/min作用下的轴向压缩应力-应变行为。结果表明:2种热处理方式处理过的Ti-50.7at%Ni合金具有约4.5%~5.0%的非线性超弹性,高温固溶时效处理的合金由于析出相强化提高了合金母相强度,因而相变超弹性能比中温退火的合金要好,在相同试验条件下,高温固溶时效处理合金的加载-卸载曲线包围面积比中温退火的大,但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而减小;在较高加载速率下,中温退火的合金表现出近乎线性超弹性。
    63  氢燃料电池中钛双极板研究进展
    2018, 35(6):10-15.
    [摘要](972) [HTML](0) [PDF 0.00 Byte](45)
    摘要:
    钛及钛合金密度低、比强度高且在酸性环境中耐蚀性优异,在氢燃料电池双极板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回顾了近年来氢燃料电池用钛双极板的研究进展,详述了钛双极板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成果,包括掺杂合金元素、钛表面涂覆金属基涂层(贵金属、金属碳/氮化物等)和碳基涂层(石墨、无定型碳等)。涂层结构组织的复合化和纳米化,有利于提升钛双极板的耐蚀性、导电性和疏水性,其对于提升氢燃料电池的性能及保证其运行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作用。
    64  西北有色院创新研制的船用钛合金
    2003, 20(6):12-16.
    [摘要](96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钛及钛合金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已成为一种理想的船用金属材料。主要介绍了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设计研制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i75,Ti-B19,Ti31和Ti91 4种不同强度级别的性能优异的船用钛合金。其中Ti75和Ti31已工业化生产,并得到成功应用,Ti-B19和Ti91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我国船用钛合金的体系。
    65  纯钛表面多步合成Ti-Al梯度抗氧化涂层
    2018, 35(6):26-30.
    [摘要](965) [HTML](0) [PDF 0.00 Byte](42)
    摘要:
    以TA2工业纯钛为基体材料,通过微弧氧化技术及磁控溅射技术在TA2基体表面分别制备了氧化钛薄膜和金属铝涂层,从而形成Ti/TiO2/Al结构试样,然后进行500℃×4 h的真空扩散热处理,研究了TA2纯钛基体表面Ti、Al元素梯度过渡的复合抗氧化涂层的形成机制,以及涂层在700℃下的循环氧化性能。结果表明,Ti/TiO2/Al试样中的金属Al涂层在500℃的真空热处理过程中,不仅能够扩散至Ti基体内形成Ti-Al系列金属间化合物,而且能与TiO2中间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TiAl3+Ti Al+Al2O3复合涂层。TA2纯钛基体表面形成Ti-Al梯度抗氧化涂层后,在700℃大气环境中循环氧化50次后的氧化增重仅为无涂层试样的1/10。
    66  钛合金齿轮的表面处理与应用
    2018, 35(6):6-9.
    [摘要](959) [HTML](0) [PDF 0.00 Byte](55)
    摘要:
    主要介绍了钛合金齿轮在制造过程中关键的表面处理技术,结合钛合金齿轮在运行过程中的受力特征及钛合金表面无氢渗碳层的结构特点,在其表面制备出TiC+Ti扩散层,不仅提高了齿面的耐磨性能,而且也提高了齿面抗冲击载荷的能力。通过无氢渗碳、热处理及机械加工工序的有效协调,制造出的钛合金齿轮耐磨性能优良、抗冲击振动性能良好、噪声低,已经平稳运行16年。
    67  钛屑起火的预防
    1998, 15(5).
    [摘要](95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由于钛屑,尤其是钛屑在堆积和存放中有起火的危险,因此对钛件切削加工时要保持清洁的设备和良好的工作现场,不允许把钛屑堆放在设备上.如若失火,应先将燃烧部分隔离开,再用于杨灭火器扑灭.另外在封闭的区间,过浓的扭尘悬浮物碰上火花或火焰也会引起火灾或爆炸,因此当钛粉粒径在0.14ban以下时,不能让空气中的悬浮量超过35mp否则切削和打磨火花就会引起爆炸.钛屑起火的预防
    68  TA2纯钛表面激光熔覆WC7Co/TC4复合涂层的组织演变特性
    2018, 35(6):31-35.
    [摘要](955) [HTML](0) [PDF 0.00 Byte](81)
    摘要:
    选用抗氧化性和韧性良好的WC7Co陶瓷颗粒作为增强相,利用激光熔覆的方法在TA2纯钛表面制备WC7Co/TC4复合耐磨涂层,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分析表征复合涂层显微组织特征、WC7Co陶瓷颗粒界面反应行为以及复合涂层中相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根据激光熔覆过程中WC7Co颗粒的演变状态,复合涂层中存在2种典型显微组织,分别为未分解WC7Co颗粒强化组织和WC7Co分解后与Ti反应生成的W、TiC和Ti的共晶组织;复合涂层中WC7Co颗粒与TC4基质结合界面形成了2~3μm的反应层,反应生成物主要为W和TiC;复合涂层中的物相主要为Ti固溶体、W单质及TiC、VC、Co_3W_3C、W_2C等化合物。
    69  TiNi合金的超弹性及其工程应用研究进展
    2005, 22(2):10-16.
    [摘要](942)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对TiNi合金超弹性(SE)的特性、影响因素和工程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着重介绍了TiNi合金SE的特点及其工程意义,合金成分、热处理和加工工艺对SE的影响,以及超弹性TiNi合金在结构振动被动控制和耐磨损方面的应用,并就目前研究的不足以及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
    70  电子封接用钼铜材料的制备
    高广瑞 刘海彦 汤慧萍 李增峰 黄原平
    2007, 24(5):19-22.
    [摘要](93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对Mo-Cu复合粉末的粉末形貌、合金化程度及烧结后合金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了高能球磨后Mo-Cu材料的显微组织及其与陶瓷热膨胀性能匹配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高能球磨机械合金化和氢气气氛烧结工艺制备的Mo-Cu复合材料,相对密度在98%以上,在室温至700℃热膨胀系数与陶瓷差值在8%。
    71  钛在纯碱工业中的应用
    2003, 20(4):95-97.
    [摘要](930) [HTML](0) [PDF 0.00 Byte](36)
    摘要:
    综述了钛在纯碱工业中的应用业绩,并对钛在纯碱工业中的应用优势,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72  钛制热交换器用于温泉地带的融雪
    2002, 19(5).
    [摘要](92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钛制热交换器可用于融雪 ,主要以户外停车场和屋顶的积雪为对象 ,饭店、旅馆的停车场面积也大 ,也可用钛热交换器融雪。日本新泻县野泽温泉村 ,冬季积雪有几米的记录。该温泉水质无色透明 ,为弱碱性 ,带硫化氢气味 ,温度为 6 0℃~ 90℃ ,但温泉村地势倾斜 ,道路狭窄 ,坡度大 ,在下雪期间路面积雪给车辆和行人带来困难。道路融雪有的在路面下埋设洒水管 ,利用地下水的温度使雪融化 ,这种方法尽管不需附加热源 ,但浪费了地下水 ;另外洒水使路面积水 ,同样给车辆和行人带来不便。 1 998年 ,野泽温泉村试用了钛制热交换器 ,利用温泉浴场的废水 …
    73  钛镍合金的研究开发及市场状况
    2002, 19(5):4-8.
    [摘要](90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介绍了钛镍合金材料的发展、国内外开发研究状况以及钛镍合金材料的应用;着重分析了我国市场情况,指出了国内市场发展的大趋势。
    74  一种高精度厚度综合控制器的研究
    2005, 22(1):27-30.
    [摘要](90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在分析了可逆冷轧机厚度控制系统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高精度厚度综合控制方案,通过引入非线性校正,改善了辊缝定位系统的动态性能;在解决监控AGC调节易振荡的问题上,采用了简单可行的均值滤波;提出了一种简单、准确地记录和补偿偏心量的方法和在线修正计算塑性系数的算法。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表明该方案合理可行。
    75  学企联姻,优势互补,构筑我国钛行业发展新模式——辽宁峰阁钛业有限公司与沈阳理工大学成立钛合金技术工程中心
    2004, 21(6):29-29.
    [摘要](88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2004年11月12日下午,在沈阳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峰阁钛业有限公司与沈阳理工大学举行了钛合金技术工程中心签约仪式,这是我国钛业界首次学企结合成立的工程技术中心,旨在通过学企结合,实现双方优势互补,直接通过市场实现产、学、研的结合,既满足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人才的培养,又能促进学校科研、实验室建设和科研成果工程化、产业化。
    76  304不锈钢表面冷喷涂TC4钛合金涂层性能研究
    王治中;黄国胜;邢路阔;李相波;马力
    2020, 37(2):7-13.
    [摘要](878) [HTML](0) [PDF 1.83 M](671)
    摘要:
    采用冷喷涂技术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了TC4钛合金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涂层的形貌、组织结构,并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涂层的腐蚀电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冷喷涂制备的TC4钛合金涂层致密性存在较为明显的梯度现象,靠近基体的涂层密度明显高于表面;涂层喷涂过程没有出现明显氧化现象,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可达20 MPa左右;涂层的耐腐蚀性能优于304不锈钢,可大大提升不锈钢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耐点蚀性能。
    77  钛合金等温锻造技术研究进展
    2006, 23(1):6-9.
    [摘要](86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等温锻造技术是国际上一种先进的近成形/近净成形工艺,本文重点介绍了钛合金等温锻造技术的特点、工艺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以及钛合金等温锻造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78  钛表面厚碳化钨涂层研究进展
    2018, 35(6):20-25.
    [摘要](854) [HTML](0) [PDF 0.00 Byte](45)
    摘要:
    钛表面制备厚的碳化钨耐磨涂层的方法主要有喷焊、喷涂、激光熔覆3种。火焰喷焊可在钛表面制备2 400μm厚的WC耐磨涂层,涂层性能稳定,与基体为冶金结合;可通过预活化钛合金表面、增加重熔、中温回火等方式改善涂层性能。采用超音速火焰技术喷涂团聚烧结型的WC-Co粉末,可在钛表面制备4 153μm厚的耐磨层,涂层易出现W_2C脆性相、η反应相;通过工艺控制,涂层孔隙率可小于1%。采用激光熔覆可在钛表面制备2 900μm厚的WC耐磨层,涂层与基体虽为冶金结合,但存在裂纹、气孔等缺陷。3种方法均可制备毫米级厚的WC耐磨涂层,这种厚涂层将大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79  第11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征文
    2001, 18(5).
    [摘要](85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自 1 973年的第 1届以来 ,我国的钛科研、生产和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第 1 1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是新世纪第 1次全国性的钛学术交流会。这届钛会将对近 3年来世纪之交的我国钛科研、生产和应用进行一次全面的交流 ,并对新世纪我国钛工业的发展进行展望。第 1 1届钛会的会议主题、会议时间和地点、征文要求、截止日期、会议注册等事项如下。1 组织机构1 . 1组织委员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全国钛推广应用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分会稀有金属情报网陕西省科学技术协…
    80  钛业分会2004年度工作总结
    2005, 22(1):7-13.
    [摘要](850)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钛业分会成立于2002年5月28日,至今已2年有余。按照钛业分会工作规则的规定,分会理事会于2004年6月28日进行了换届选举,会长为曹春晓院士,副会长为王向东、王治政、李彦利、谷永明、汪汉臣、杨锐、杨冠军、胥力(副会长以姓氏笔画为序),邱纯甫、李东英、周廉为顾问。
    81  超细晶钛及钛合金的腐蚀性能研究进展
    2018, 35(4):1-5.
    [摘要](848) [HTML](0) [PDF 1.64 M](14)
    摘要:
    通过剧烈塑性变形(SPD)技术制备的超细晶钛及钛合金,不仅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其腐蚀性能也与普通粗晶材料明显不同。概述了通过SPD制备的超细晶钛及钛合金的组织特点,从实现超细化前后耐蚀性能的变化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超细晶钛及钛合金腐蚀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从位错密度、织构及晶粒尺寸分布等方面,归纳总结了不同因素对超细晶钛及钛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此外,还探讨了未来超细晶钛及钛合金腐蚀行为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研制兼具高强度和优良耐蚀性的新型材料提供借鉴。
    82  真空退火对TC4钛合金表面Ti/TiN多层复合涂层性能的影响
    2018, 35(6):36-40.
    [摘要](844) [HTML](0) [PDF 0.00 Byte](9)
    摘要:
    金属基体材料表面硬质膜层在服役过程中,残余应力在膜基界面以及膜层内部界面之间的积聚会导致膜层发生界面剥落失效。以TC4钛合金基体表面Ti/TiN多层复合膜层为研究对象,探讨真空退火对复合膜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并表征退火前后复合膜层的界面划痕失效以及抗粒子冲蚀性能。结果表明,真空退火促进了膜层内部以及膜基界面两侧原子的热扩散,使得界面结构特征明显弱化。界面状态的改变使得复合膜层的表面显微硬度降低以及膜基结合强度提高。在划痕载荷作用下,复合膜层抵抗裂纹沿界面扩展的能力得到增强。真空退火有助于提高膜层的强韧性匹配,可有效抵抗小角度冲蚀粒子的犁削以及大角度粒子冲蚀下的疲劳,因此Ti/TiN多层复合膜层表现出较好的抗冲蚀性能。
    83  固溶时效对β型Ti-4Al-22V合金硬度的影响
    2004, 21(6):30-31.
    [摘要](81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研究了时效对β型Ti-4Al-22V合金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固溶温度及时间的时效处理,使合金得到了明显的弥散强化,合金HRC硬度高达43。
    84  TA17合金简介
    2004, 21(5):34-36.
    [摘要](81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介绍了TA17合金的标准及性能。该合金具有中等强度,良好的焊接性能,抗水腐蚀性能和ECP性能。它适合在造船、化工、航空和核工业等领域推广应用。
    85  中国航空结构用新型钛合金研究
    朱知寿 王新南 童路 曹春晓
    2007, 24(6):28-32.
    [摘要](81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中国钛产业近几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钛材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4位,但航空结构用钛合金产品(锻件和大棒材等半成品)只占10%左右,距离世界水平的50%差距甚远。所以,加强航空结构用新型钛合金材料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提高航空结构用钛合金的加工技术和应用水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航空结构用钛合金材料体系,是提高钛合金在航空工业用量的重要推动力和保障。本文从分析国内外钛合金产业结构特点出发,重点阐述航空结构用新型钛合金材料和新型热工艺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86  钛合金表面电弧离子镀TiN/TiAlN多层复合涂层的组织及抗氧化性能研究
    王宝云 李争显 严鹏 杜继红 姬寿长
    2008, 25(2):32-36.
    [摘要](80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运用电弧离子镀技术,采用独立的钛、铝靶材,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了TiN/TiAlN多层复合涂层,利用SEM、EDS对涂层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在800℃条件下测试了涂层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多层复合涂层厚度约为2.5 μm.经镀膜,试样表而粗糙度有升高的趋势,Ra值由初始0.049μm升高到0.541λm.涂层表面以TiAlN TiN相为主,经氧化后,涂层最表层的氮化物已发生分解,并生成了Al,Ti的氧化物,在高温时阻碍了氧向涂层内部扩散,使得涂层内部仍具有TiN和TiAlN的相结构.复合涂层经800℃,19 h空气氧化后,涂层表面仍保持完整,氧化增重率低于无涂层样品.氧化19 h后涂层增重率约为0.2 mg/cm2.h.
    87  冷热循环处理对TC18钛合金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2018, 35(4):17-21.
    [摘要](804) [HTML](0) [PDF 2.05 M](16)
    摘要:
    利用冷热循环处理装置对TC18钛合金锻件进行了冷热循环处理工艺实验,并研究了冷热循环处理对该合金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冷热循环处理对TC18钛合金的强度、塑性、断裂韧性及硬度等力学性能影响不大,但对尺寸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深冷处理温度过低对合金尺寸稳定性不利。从提高尺寸稳定性方面考虑,冷热循环处理工艺应以深冷温度-120℃、保温时间24 h、循环处理次数3次为宜,此时圆环开口尺寸变化率与未冷热循环处理相比降低了13.6%。
    88  BT25钛合金大规格棒材的研究
    康彦 邓超 徐先泽 庞继明 曲恒磊
    2008, 25(3).
    [摘要](801) [HTML](0) [PDF 0.00 Byte](2)
    摘要:
    BT25钛合金主元素采用多元中间合金的形式加入,经过3次真空自耗电弧炉熔炼,其铸锭成分满足技术条件的要求且成分较为均匀.铸锭采用β相区开坯,再经α β两相区多火次锻造,最后锻成Ф220 mm的棒材.棒材的高、低倍组织以及高温、室温力学性能等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
    89  用自动微波溶浸系统溶解二氧化钛
    1995, 12(4).
    [摘要](799)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英国介绍了在进行微量元素测定前,用自动控制的微波溶浸系统溶解二氧化钛样品的方法。该系统包括称样、加酸、微波溶浸、稀释溶液、把溶液移入烧杯并清洗溶浸
    90  2004年中国钛工业发展分析报告
    2005, 22(2):4-7.
    [摘要](79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12004年中国钛工业发展现状1.1经济运行情况综述1.1.1产能截止2004年底,中国海绵钛产能为4500t,其中遵义钛厂3000t,抚顺金铭钛业有限责任公司(即原抚顺钛厂)1500t。国家西部专项-遵义钛厂年产5000t海绵钛现代生产技术及装备研究项目,已于2004年第4季度完成设备安装,并进入调试阶段,2005年3月验收,第2季度正式投产。1.1.2产量海绵钛:2004年遵义钛厂生产海绵钛3393t,抚顺金铭钛业生产海绵钛1416t,合计生产4809t,比2003年的4112t增长了17.0%。从表1和表2数据可知,我国最大的钛加工材生产企业的产量已近4000t,板、棒、管的产量均衡,已有相当规模…
    91  海绵钛的深加工及其应用与展望
    吴彬
    2008, 25(3).
    [摘要](794)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介绍了国内外海绵钛的生产状况,着重介绍了几种钛的深加工处理方法(钛的冶炼、微弧氧化、氮化及镀铁处理),阐述了钛的应用领域并展望了钛的发展前景.
    92  热处理对TA12A钛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2018, 35(4):26-29.
    [摘要](793) [HTML](0) [PDF 1.86 M](17)
    摘要:
    通过改变热处理温度和冷却方式,研究了热处理对TA12A钛合金棒材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TA12A钛合金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初生α相含量减少,次生α相含量和尺寸逐渐增加,但初生α相和次生α相的总含量变化不大。炉冷会抑制次生α相的析出。片层α相会产生较多的相界面,从而产生强化作用,同时也会阻碍裂纹的扩展。当热处理温度为1 000℃、冷却方式为空冷时,TA12A钛合金棒材组织中片层α相较多,初生α晶粒和片层α束域尺寸较小,其综合性能最佳。
    93  钛表面钛钯合金层耐蚀性能及耐蚀机理研究
    2018, 35(6):41-45.
    [摘要](793)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采用磁控溅射沉积钯膜层+热扩散技术在工业纯钛表面制备Ti-Pd合金层,研究了Ti-Pd合金层的耐蚀性能,用重量法评价了合金层的腐蚀速率,分析了不同样品经腐蚀后的表面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Ti-Pd合金层在37%(质量分数,下同) HCl溶液和80%H_2SO_4溶液中的腐蚀速率比纯钛降低了2个数量级。Ti-Pd合金层经37%HCl腐蚀后,表面含有Ti、Pd、O元素,表面有微小的点蚀坑。Ti-Pd合金层经80%H_2SO_4腐蚀后,表面含有Ti、Pd、S、O元素,表面有亚微米级的点蚀坑。提出了Ti-Pd合金层的耐蚀机理:微量的Pd和Ti O2组成的钝化膜使表面腐蚀电位提高,产生耐蚀效果。
    94  复合板设备检漏的几种方法
    2004, 21(1):43-44.
    [摘要](79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针对钛-钢、钛-不锈钢复合板制造设备的特点,结合生产实际,归纳出了此类设备检漏常见的几种方法,并简要分析了其优缺点。
    95  钛及钛合金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战略
    2002, 19(4):30-32.
    [摘要](79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1 材料研究与开发是产业化的先导人们通常把材料或产品的产业化过程分为研究、开发、示范、推广四个阶段。研究与开发是这个产业化链条中的前两个环节 ,是产业化的先导 ,是示范与推广的前提与准备。人们也从大量实践中认识到 ,由研究过渡到开发、示范 ,伴随着产品规格的升级与试验规模的扩大和投资的迅猛增长 ,试验费用呈现研究∶开发∶示范 =1∶ 10∶ 10 0的关系 ,试验者需要承担的经济风险也是相应递增的。在钛产业领域内 ,熔盐电解法制钛5 0年不成功和亨特法 (钠还原法 )制海绵钛最终被淘汰就是典型的例证。从钛及钛合金材料产业成长的…
    96  钛-钛板材搭接结构的疲劳寿命与微动损伤
    李健 韩建业
    2008, 25(3).
    [摘要](789)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通过对TA2搭接板在TC4螺栓联接时的力学性能的测试,分析了在飞机结构应用条件下典型搭接结构的微动损伤,验证了不同加载条件下试样疲劳与各种因素的关系.
    97  TiV合金中钒原子的行为研究
    2004, 21(3):20-23.
    [摘要](78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了改善钛金属的储氢和保持惰性气体的综合性能并增加其抗氢脆能力 ,使用合金化手段引入合金元素钒 ,用XRD仔细分析了所制取的不同钒含量的合金。通过对XRD结果的分析发现钒原子进入钛晶格后 ,当V <4 0 %时 ,合金晶胞参数a ,c的变化主要是V的原子半径起作用 ;V >4 0 %时 ,V的电子电荷和原子半径同时起着显著作用。这些因素使晶胞参数c先变小后变大 ,而a则一直减小 ,这导致晶格中A ,B层的间距增大 ,层间的相互作用被削弱 ,因而使c轴方向上的晶格畸变加大。随着V含量的增加 ,单胞体积呈下降趋势 ,但在V为 5 %~ 7 5 %之间有一平台区。 ( 0 0 2 )和 ( 10 3 )晶面半高宽的异常增大则是由于不同相结构衍射角相近 ,且相应衍射面晶格畸变加大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98  漫谈钛合金在舰船上的应用
    2003, 20(4):23-26.
    [摘要](779)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钛合金优良的耐海水腐蚀性能、高的比强度、无磁性等特点,使其在船用领域大有潜力可为,我国的船用钛合金经过近40年的研究开发,基本能满足舰艇不同强度级别的需求,在舰船上应用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舰船用钛合金的开发及应用情况。对钛合金在鱼雷发射水缸、高压气瓶、一回路危急冷却器、声扫雷具、二回路泵、阀及管系、声纳导流罩、螺旋桨等方面的应用作了重点介绍。
    99  钛合金固态相变的归纳与讨论(Ⅰ)——同素异构转变
    辛社伟 赵永庆 曾卫东
    2007, 24(5):23-28.
    [摘要](77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分别从冷却和时效两个过程对钛合金的固态相变作一系统论述,指出,在冷却过程中,根据冷却速度的不同发生的主要相变有:β→α'',β→α',β→ω(althermal)'β→α;时效过程中主要相变有.β→β+ω(althermal)→β-α,β→β+β→β+α,β→α,α'→β+α,α''→(β+α')→β+α.并分析了这些相变的形成特点;最后就目前钛合金固态相变中易混淆的过渡相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100  钛合金电弧炉床熔炼技术
    2002, 19(2):18-21.
    [摘要](77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俄罗斯上萨尔达冶金生产联合公司B.B.捷玖欣、Π .C.阿利特曼、 B.B.萨维利耶夫与全俄轻合金研究院 M.И.穆萨托夫等著名钛熔炼专家评价了采用电弧炉床熔炼(凝壳 -自耗电极熔炼 ) +真空自耗电弧重熔方法和传统真空自耗电弧重熔方法制取无缺陷铸锭的可行性。制取铸锭采用两种方法 :凝壳 -自耗电极熔炼 +真空自耗电弧重熔方法 ;二次真空自耗电弧重熔和三次真空自耗电弧重熔方法。然后由铸锭制得直径 30 mm棒材 ,根据棒材质量评价熔炼方法的效率。研究是在直径790 mm的 Ti- 6 Al- 4V合金铸锭上进行的。在每个铸锭的原始炉料中 ,添加氮含量…

    当期目录

    年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